书城艺术农村文化娱乐常识——木偶
15505200000012

第12章 附录木偶经典名著

《木偶奇遇记》是科洛迪的代表作,发表于1880年。它叙述老人泽皮德把一块能哭会笑的木头雕成木偶,并把取得生命的小木偶当成儿子。老人卖掉上衣,供儿子上学。可是小木偶一心贪玩,为了看戏不惜卖掉课本。在酒店获得好心老板的五枚金币,回家路上受狐狸和猫的欺骗,差点儿被它们吊死,幸亏巧遇仙女而得救。被狐狸和猫骗走金币后又被愚人国法官投进监狱;出狱后,又被捕兽器夹住,被迫当了看家狗。他后悔极了,心想:“如果我像其他好孩子一样喜欢读书、做工,现在我就会和爸爸待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就不会在这里给人家当看门狗了。”

夜里,他因帮助主人抓住黄鼠狼而重获自由。他一心想成为一个用功读书的好孩子,可是又经不起诱惑。在坏同学的怂恿下又逃学到海边看鲨鱼,后又被卖到玩具国,变成一头蠢驴。后来还是仙女搭救了他。最后,他们父子在鲨鱼腹中意外重逢,并设法逃了出来,在海边住下。从此,小木偶每天去做工,有空还编篮子,晚上读书、写字,终于成为一个诚实、听话、又爱学习,还能帮助父母的好孩子。

这篇童话,通过皮诺曹的种种曲折、离奇的经历,表现小木偶热爱正义、痛恨邪恶、天真纯洁的品质,教育儿童要抵御种种诱惑,做一个诚实、听话、爱学习、爱劳动,并能帮助父母的好孩子。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小木偶的形象。他聪明、善良、顽皮而又任性,他的故事给孩子们以有益的教诲和艺术的感染。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深受各国小读者们的喜爱。

科洛迪(1826—1890),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很早就投身于民族复兴运动,后从事新闻工作,撰写社会新闻和戏剧评论。70年代开始发表童话《贾涅蒂诺漫游意大利》和《米努佐洛》,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对话,向小读者介绍各方面的科学知识。1880年,在《儿童日报》上连载其代表作《木偶奇遇记》,1883年出版单行本。作品想象丰富,情节曲折有致,语言生动幽默,寓教诲于生动风趣的故事之中。《木偶奇遇记》出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深得各国小读者的喜爱。

影片《木偶奇遇记》改编自意大利作家的同名童话小说。当仁慈木匠皮帕诺睡觉的时候,梦见一位蓝色的天使赋予他最心爱的木偶皮诺曹生命,于是小木偶开始了他的冒险。如果他要成为真正的男孩,他必须通过勇气、忠心以及诚实的考验。在历险中,他因贪玩而逃学,因贪心而受骗,还因此变成了驴子。最后,他掉进一只大鲸鱼的腹中,意外与皮帕诺相逢……经过这次历险,皮诺曹长大了,他变得诚实、勤劳、善良,终于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男孩。

意大利西西里木偶剧形成于19世纪初期的西西里,在该岛平民阶层中获得了巨大成功。直到20世纪50年代,这种傀儡木偶剧在意大利还十分流行。它主要表现的是宏伟的史诗、英雄的传奇故事。

它讲述的故事一般取材于中世纪的骑士文学、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诗歌,以及圣徒或江洋大盗的生活,但大部分对白都是木偶艺人在演出中即兴发挥的。这种戏剧一般为家庭剧团经营,传统和技艺在内部世代相传。傀儡戏艺人们为自己传统的表演和技艺而骄傲,并以家族的方式代代相传。除了表演一些传统的历史题材的史诗故事之外,艺人们还根据诗歌、浪漫传奇或流行的歌剧以及一些来源于生活的基本的故事情节,用精雕细刻的偶人和道具进行即席创作,对白也都是即席编创。

西西里木偶剧主要流派有两个,即巴勒莫和卡塔尼亚,主要区别在于木偶的大小和形制,以及操作技巧和各具特色的舞台布景。

木偶的复杂的雕刻、着色和制作,则是请专业的工匠用传统的方法制作。采用数十年流传下来的制作方法,经过雕刻、着色等繁复制作过程,制作出来的木偶精美异常,偶人的面部表情都被高度地夸张。表演场地的舞台也不马虎,色彩鲜亮的舞台两翼和精致的背景看上去赏心悦目。木偶艺人在艺术上一直都试图超越自己并尽力去感染观众。过去,延续几晚的木偶演出给不同阶层的人提供了机会走出家门聊天。这一戏剧形式反映了西西里人共同的归属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西里傀儡戏面临的威胁日渐显露:娱乐方式的增多和电视的出现,使西西里傀儡戏已经呈衰落趋势;西西里岛城镇社会的变迁也加快了其灭亡的速度。大量木偶艺人被迫放弃了他们的职业。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保护计划,包括为青年木偶艺人开办培训学校,举办西西里木偶节并设奖项,举行国内外的展览,创立木偶戏学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