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陇南市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研究
15508000000013

第13章 陇南市的自然地理

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富裕程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地区的发展水平,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也会直接影响资源开发的程度,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陇南市在整体上是个资源比较丰足的地区,但是,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弱,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资源开发的水平,也导致经济发展的长期缓慢。

(一)地理位置

1.陇南市的地理位置。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介于东经104°01′~106°36′,北纬32°35′~34°32′,东连陕西省,南接四川省,西邻甘南藏族自治州,北依天水市、定西市,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说。总面积2.79万平方千米,东西长约211千米,南北宽约220千米,版图轮廓如枫叶状。

陇南地处中国大陆二级阶梯向三级阶梯过渡地带,位于秦巴山区、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区域,其西部向青藏高原北侧边缘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东部与西秦岭和汉中盆地连接,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整个地形西北高东南低,西秦岭和岷山两大山系分别自东西两面伸入全境。陇南还处在我国南北地理的分界线上,是甘肃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区内既有壮丽的北国风光,又有秀丽的江南景色,高山峡谷,密林草原,丘陵水流错落相间。这里气候温和,山川秀丽,终年树常绿,四季花常开,自古就有“陇上江南”的美誉。陇南市现辖武都区、宕昌县、文县、康县、成县、徽县、两当县、西和县和礼县,市政府驻武都区城关镇。

(二)地形地貌类型

1.东北部深、中切割中山、丘陵盆地区。包括嘉陵江流域的两当县、徽县和成县及西汉水下游的康县太石、平洛、望关、云台、大南峪、迷坝等乡镇。区内徽成盆地近东西向横亘于中部,以北为深、中切割山地,以南为中、浅切割山地,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呈一长槽形盆地。海拔最高为2739米(两当县透马驹),最低为704米(徽县嘉陵江出口)。北部山地为北秦岭组成部分,山势绵延渐高。中部徽成盆地如带状分布,长约90千米,宽约10~20千米,多呈浅山黄土丘陵地貌。东南山地相对较低,洛河和嘉陵江主流从中流过,下游河谷幽深。徽成山地海拔一般小于2000米。除西汉水干流河谷切割较深外,其余切割较浅,多为黄土梁峁地形。

2.北部中、浅切割中山、丘陵区。包括西和县全境、礼县东北大部。本区地处西汉水上游,细流密布,地形切割较浅。中部和北部为西礼山丘盆地地貌,西、南、东部为中切割中山山地,呈“U”型包围,区内最高为西北部的董家坪梁,海拔2577米,最低为西汉水下游,海拔约1000米。中北部山丘盆地包括西和县北部和礼县北部,呈不规则形,长宽约20~50千米,海拔高度一般为1450~1900米,相对海拔小于500米,为浅切割黄土山丘地貌。西南部山峰不高,多在2200米左右,西汉水及其支流六巷河、太石河等穿山环绕,切割较深,基岩裸露,为中切割中山土石山地地貌类型。

3.西北部深、中切割山地、山塬区。包括宕昌县大部、礼县西部和武都县西北部。区内地势高亢,平均海拔约在2400米以上,为全市之冠,南部池坝,庞磨及北部兴化、簸箕、理川、哈达铺等山梁交汇处地势平缓,形成山塬地貌特征。区内最高为擂鼓山系,主峰海拔4154米,偏峰海拔多在3800米以上,最低为岷江下游河谷,海拔约1500米,区内宕昌县城至兴化以北多为河流发源地,海拔较高,系浅切割山地、山塬地。北缘多在3200米以上,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以南切割较深,谷岭高差最小,不足500米,最大达2000米以上,为深、中、浅全切割高、中山河谷区。

4.中南部深、中切割高、中山河谷区。包括武都县大部、文县刘家坪、口头坝以上全部和宕昌县官亭镇以下小部。白龙江、白水江主流自区内横穿而过,山体切割很深,谷岭高差悬殊,谷地多呈“V”型。北部白龙江中上游地区山体切割较浅,山面较为开阔,为中切割中山区,北峪河、三河流域海拔2200米以下为黄、红土梁峁地形;白龙江河谷多葫芦状曲流谷地和阶地。东南部为白龙江和白水江中下游深、中切割中山地形,区内山高谷狭,皆土石山地,耕地多数分布在海拔1600米以上的较平缓地带。西南处白水江中上游,区内山高谷深,山势陡峻,为深切割高、中山地貌类型。北面雄黄山、五花山等雄伟挺拔,标线以上多石质山地;南部迭山山地为保存较好的原始林区。

5.南部深、中切割中、低山峡谷区。包括康县中、南部,武都洛塘区,文县白龙江下游及让水河流域。区内多山谷狭、河流纵横,海拔550米(白龙江甘川交界处文县中庙乡罐子沟)~3837米(摩天岭主峰大草坪),地势高,坡度较缓,土层较厚,为中切割土石山中山地貌。南部因河流下切较深,谷地狭窄,多为石质山地,燕子河下游及阳坝河流域,河谷区山面较开阔,海拔一般1000米左右,山地高度多数降至1800米以下,为中切割低山地貌区;柯家河、团鱼河流域为深切割石质中山地貌区;白龙江下游及让水河流域为深、中切割中、低山地貌区。让水河南部摩天岭山地,森林茂盛,绵延数十千米。白龙江碧口以上地段山岩裸露,河道狭窄,且河流落差较大,水流湍急,建有碧口电站;以下河面渐宽,至中庙地区已宽约数里,为本区唯一宽阔平缓,海拔最低的河谷阶地。

(二)气候

1.光照。陇南是全省太阳总辐射的低值区,处于全国低中心四川盆地的边缘。它的分布特征是,大体上西北高于东南,高山多于峡谷,阳坡多于阴坡,少云雨区多于多云雨区。太阳辐射的年变化非常明显,全市以夏季太阳辐射最多,冬季最少。全市年总辐射与海拔高度之间无确定相关关系。全年内分布春大于秋,夏丰冬少。陇南日照3~8月多,9~11月减少,秋雨过多时,对少数晚秋作物有不利影响。和本省比较,陇南是日照低值区,但比川西、贵州等全国低值区要多些。由于热量条件较好,生长季长,可供植物利用的日照相对较多,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利用较多的日照。

2.气温。陇南年平均气温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性关系。一般是由东南向西北随纬度增高而降低,随海拔高度升高由河谷向中高山降低。白龙江、白水江河谷海拔600~1200米,其他地区600~900米,年平均13℃~15℃左右,其中碧口15.3℃,文县14.9℃,武都区14.6℃,是全省热量最好的地区。白龙江一带1200~1600米,其他900~1300米,年平均10℃~13℃,如徽成盆地及康县,热量较好,也是多种农作物、干鲜果树、经济林木的适温区域。白龙江一带海拔1600~2000米,其他1300~1800米,年平均7℃~10℃,如西礼盆地及宕昌,热量中常,气候温和,白龙江一带海拔2000~2500米,其他1800米以上,年平均4℃~7℃,热量较差,气候温凉。陇南气温平均分布状况和全省比较,是甘肃省的高值区。陇南各县无霜期在193~256天之间,80%保证率在137~223天之间。

3.降水与蒸发。陇南年降水约400~1000毫米,大部分地方大于600毫米,是本省内降水资源丰富的区域,年均降水总量189.8亿立方米。东南部文县肖家、中庙,武都裕河及康县南部等在900毫米以上,为甘肃省降水最多区。但岷江下游宕昌秦峪以下至白龙江文县口头坝以上,白水江文县中寨到玉垒,西汉水西和大桥到礼县永兴降水较少,年仅400~500毫米,是陇南降水最少区。陇南年蒸发量的分布与年降水量的分布趋势相反,一般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如文县年蒸发量2122毫米,为全市最大,比河西走廊要小些,武都次之为1740毫米,其余地方蒸发量是本省最小的地方,一般为1100~1300毫米,四季蒸发量的分布是:冬季最小,夏季最大,春季大于秋季。

4.风。陇南因地形、山脉等的影响,风向大多盛行东南,风力也很微弱,年平均风速大多1米/秒~2米/秒,山巅地带3米/秒左右,年内多数地区静风频率最多,风灾极少,风能利用按年平均风速大于3米/秒的要求看,全市风能资源潜力很小。

5.主要气象灾害。陇南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甘肃省的最南端,居内陆腹地,受季风气候和特殊地形的影响,气象灾害十分频繁,干旱、暴雨、冰雹、霜冻、连阴雨及低温冻害等几乎每年都有出现,尤以干旱最为常见,对全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造成很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