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皮疹病
15508600000003

第3章 疹病的分类鉴别(2)

(4)瘙痒:药疹一般都有自觉瘙痒。传染性疹病如麻疹、猩红热等或者不痒或仅微痒。

(5)病程:除少数重症药疹外,病程多较短,一旦停用致敏药,即使不取特殊处理,皮疹少则数天,多则数周即自行消退。这一点有助于对类似药疹但病程较长的传染性疹病(如二期梅毒疹及非传染性疹病如银屑病等)与药疹的鉴别。

(6)再发:服同一致敏药后,药疹常再发。疹型、部位多与上一次类似,甚至相同。

(7)出血性损害:出血性药疹可以是单纯的紫癜,包括瘀点、瘀斑,也可为出血性水疱、大疱;还可能伴有红斑、丘疹、风团、结节。与血液病的出血疹不同,出血性药疹没有血小板减少、出血、凝血时间延长等化验异常。但严重药疹导致造血系统、肝、肾损害者例外。

(8)全身症状:与皮炎、湿疹、荨麻疹相比,药疹,特别是泛发性药疹,常有轻重不一的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不适、倦怠、厌食、关节痛等。但与急性传染性疹病如麻疹、猩红热对照,药疹的全身症状较轻。

(9)我们曾经说过,湿疹疹型形形色色,但与药疹比,则是“小巫见大巫”。药疹的疹型更是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可以类似多种病。最常见的红斑、丘疹型,可像麻疹、猩红热;风团、水肿型,像荨麻疹、血管性水肿;还可以像多形红斑、紫癜、扁平苔藓、日光皮炎、血管炎、痤疮等。这还不算特型药疹和重症药疹。

理论上,任何药物包括中药都可能引起药疹。但大多数药疹是对磺胺类药,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巴比妥等安眠镇静药,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过敏。各种新药引发药疹者也屡见不鲜。为了确定致敏药,要详细询问病史,特别是服药史,并作周密分析。有些精密检查和试验,如各种皮肤试验、被动转移试验等,对确认某些药物的致敏很有帮助。让患者服用可疑过敏药以诱发药疹,从而确诊的做法不足为训,由于它可能招致严重的后果。

七、药疹的特殊型和重症型分类

大多数药疹都是红斑、丘疹型。尽管皮疹的数量、大小、分布以及持续时间变化很大,但都属疹病皮疹。少数药疹表现特殊,更少数的药疹患者,不仅疹型特别,病情也很严重。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特殊型与重症型药疹。

特殊型药疹以固定性药疹较常见。重症药疹包括剥脱性皮炎(红皮病)型药疹、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以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这些类型初起时都有红斑、丘疹或水疱等疹病损害,但随着病情的加重,皮疹形态不断改变,与疹病皮疹明显有别。鉴于这类药疹主要是重症型药疹对患者危害性大,无论是医生或病人都应加深对它的认识,以便及时确诊处理。

1.固定性药疹

这型药疹不同于一般药疹之处:

(1)损害较小、较局限,常固定在一些特殊部位,如龟头、包皮、口唇、手足部。

(2)皮疹初起为红斑或水肿性红斑,以圆形居多,迅速起水疱。由于所在处易受摩擦,水疱迅即破裂,形成糜烂、溃疡、渗液、结痂,重者可化脓或有坏死组织覆盖。患者就诊时多已见不到红斑水疱而只能察见上述继发性表现。

(3)每次复发都侵及上次的发疹部,但常有新疹。

(4)通常不伴其他类型的药疹,也没有全身症状。

(5)皮疹消退后遗留圆形、椭圆形、棕黑色、蓝褐色色素沉着斑,数月甚至数年始消失。引发固定性药疹的药很多,以磺胺类药,某些抗生素如链霉素,解热止痛药如氨基比林、索米痛,安眠镇静药如鲁米那、眠尔通更多见。

2.重症型药疹

(1)剥脱性皮炎(红皮病)型:由于未及时停服致敏药或因药物过敏反应太强烈,患者的红斑、丘疹大量增加,广泛蔓延,相互融合,伴水肿及剧烈瘙痒,最后累及全身“体无完肤”。疹面有大量脱屑、结痂,不断剥脱,无穷无尽。痂皮间有皲裂,痂皮下有渗液,导致体液、蛋白的巨量丢失。易并发化脓感染。黏膜也难幸免,普遍有肿胀、充血、结痂。黏膜受累使得睁眼、张口、排尿、排便均很痛苦、困难。全身症状重,常发高热。体液、蛋白的大量消耗和体温的散失,使患者非常虚弱,易发生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2)重症多形红斑型:多形红斑的皮疹多样化,有红斑、丘疹、风团、水疱、大疱、紫癜等。典型损害为水肿性小圆形红斑、丘疹,一般如豌豆大。皮疹中心有小红点、小疱或出血点,很像靶心或虹膜。好发于手掌、手背、足背、足跖、手指、足趾,其他部位较少,口黏膜偶被犯。易在冬春季复发。通常没有全身症状,有也很轻微。皮疹不痒或微痒。重症多形红斑,除上述皮疹外,还有十分严重的黏膜病损和全身症状,多形红斑病疹也广泛得多,炎症更重。由于眼、鼻、口、咽、外阴、肛门黏膜严重红肿、糜烂,甚至化脓、溃疡、坏死、结厚痂,患者几乎不能睁眼、张口、饮水、进食、排便,局部剧痛,极其痛苦。

(3)中毒性表皮坏死

松解型:这一型的主要特点是皮肤上有类似烧伤、烫伤的改变。初起时面、颈、腋部、腹股沟甚至全身出现红色、暗红色或铁青色斑片,斑上很快起大疱,疱皮极易破裂。大疱四周或邻近皮肤的表皮与真皮极易分离,轻轻搓擦就脱下一片或被揭起一层,黏膜也易受累而致坏死、剥脱。此外,皮肤也有红斑、丘疹,但不起疱。

上面讨论的3种重症,并不都是药物过敏。许多剥脱性皮炎与内脏疾患有关;有的伴恶性肿瘤,特别是淋巴瘤;有的是原来的皮肤病如银屑病、湿疹等恶化、蔓延而成。重症多形红斑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也有非药物性者,而与细菌、病毒感染密切相关。致敏药物多种多样,不一而足。除高热外,尚有出血、感染、毒血症、败血症、脱水、水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衰竭等表现,必须及早发现、积极救治。

八、荨麻疹

顾名思义,荨麻疹既然称“疹”,当然是一种疹病。荨麻疹的基本损害是风团。初起的风团有些像丘疹、结节,隆起于皮面,但形态较不规则,触之较硬。风团扩大或融合成为硬块,则不属疹病范围。风团都很痒,少数人不痒而觉痛。典型的风团本身发白呈瓷色或乳色,其四周有红晕。发白来自真皮水肿,红晕则源于真皮乳头层血管充血。风团可见于全身,但以遮盖部如躯干、四肢近端、屈侧为多。风团来去匆匆,速起速消,消失后无痕迹,但由于风团常分批续发,此落彼起,因而,给人一种“永不消退”的印象。风团持续数周不退可称慢性荨麻疹,也就是一般人说的顽固性荨麻疹。

急性、泛发性荨麻疹,特别是有“全身背景”如传染病、内脏病的荨麻疹,常有程度不同的发热、畏寒、不适、关节痛等症状。少数重症病例有气急、心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个别病例因休克、喉头水肿而需急救。

有两种特殊类型荨麻疹与疹病关系较密切:

(1)丘疹性荨麻疹:多见于儿童。昆虫叮咬是常见病因。典型皮疹由3部分组成:基底部为小风团,中间是小丘疹,顶端有小水疱。因风团消退快,水疱痒而抓破,就诊时往往只见到丘疹、抓痕、血痂和因继发感染引起的化脓性损害。

(2)胆碱能性荨麻疹:发生于情绪激动、受热出汗后。极痒,且有针扎或烧灼感。皮疹为遍布全身的密集小风团,四周发红,病程短暂,就诊时常见不到风团而只有抓痕、血痂,易与瘙痒症混淆。

人工性荨麻疹,又称皮划痕症,为条、带状风团,搔抓或刮划后出现。

荨麻疹的病因十分复杂。急性者以食物、药物、接触物多见;慢性者除食物过敏外,还有感染病灶、脏器疾病等。

九、大部分感染性疹病都是病毒性疹病

引起感染性疹病的微生物有多种,但就病种而言,当以病毒性疹病和细菌性疹病高居“榜首”,病毒性疹病更属“首屈一指”。

现在让我们具体谈谈。因何用病毒性疹病来概括感染性疹病的理由:(1)在将近50种较常见的感染性疹病(不包括无疹传染病和不具备疹病条件的感染性皮肤病)中,病毒所致者约有30种,占3/5。

(2)就疹型而言,病毒性疹病几乎囊括了所有疹病的原发皮疹。不仅如此,病毒性疹病皮疹还具有多种特色。仅以丘疹而论,就有扁平丘疹、疣状丘疹、圆顶丘疹、脐凹性丘疹、乳头瘤状丘疹等。

(3)以病情而论,病毒性疹病中有的病情非常轻微,不引人注目,甚至患者自己不知,如传染性软疣、初起扁平疣;有的则极其严重,令人生畏,如艾滋病。自限性的病毒疹病如麻疹、风疹、水痘等也都有轻重不一的全身症状。与其他感染性疹病比,病毒性疹病的传染性,尤其接触传染性,有过之而无不及。就连上面提到的十分“温驯”的传染性软疣,也以易传染著称。

(4)从病程来看,病毒性疹病病程有长有短。风疹、水痘皮疹起落只是弹指间的事,而艾滋病的潜伏期可长达57个月(成人平均29个月)。因此,无论是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疹病,都能从病毒性疹病中找到对应者。

(5)在治疗方面,病毒性疹病涉及的面比任何一类感染性疹病都广。细菌性疹病除非合并病毒感染,不需伍用抗病毒药,而病毒性疹病合并细菌感染则司空见惯(如麻疹、水痘、疱疹等),因而需用抗菌剂。一些免疫调节剂或增强剂如干扰素、转移因子、胸腺肽等也更多地用于病毒感染包括病毒性疹病。

十、常见的疱疹类疹病类型和特征

疱疹类疹病包括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和它们的变型。疱疹类疾病的原发疹都是典型的疹病皮疹。

1.单纯疱疹

基本皮疹是水疱,但初起时可为丘疹、丘疱疹。水疱如米粒至豌豆大,密集成簇,部分水疱融合,有的中心有凹陷,可转成脓疱,疱的四周有红晕。疱疹好发于面部(尤其是口周、口角、上下唇)与外阴部(阴茎、龟头、阴唇等),其他部位较少。在我国单纯疱疹大多发生于面部,而阴部少有。单纯疱疹本身只有微痒或灼痛,没有全身症状,但易复发。

单纯疱疹可为原发,即不合并其他病症,但更多的则是复发性和续发性,即续发于别的病。在我国,主要续发于感冒、上感、肺炎、疟疾、肝炎等热性传染病。伴发于感冒的疱疹民间称“上火”。另一种疱疹续发于某种病态或身体的某种周期性变化,前者如失眠、疲劳、便秘、情绪波动等,后者如月经、妊娠等。

单纯疱疹是一种轻症,水疱消失后无疤。有几种特殊的单纯疱疹比较复杂:①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又名复发性口疮)。此症很常见,疱疹不易察觉,初起即有黄色、黄白色的绿豆至火柴头大或更大的口腔黏膜溃疡。溃疡深而痛,周围有红晕,数量1个或多个,每次5~7天消失。好发于唇、颊、舌、龈黏膜。本病与单纯疱疹的关系虽有争论,但多数人认为它是单纯疱疹的(口腔)黏膜型。②泛发性单纯疱疹。

是一种播散型疱疹。水疱多发或广泛分布,有恶寒、高热等全身症状,病情很重。③卡波西水痘样疹。本病与水痘无关。它是患湿疹等炎症性皮肤病的小儿(成人极少)感染了单纯疱疹病毒或牛痘病毒(种牛痘后)的一种急性水疱病。单个疹子像单纯疱疹水疱,但较深、较大,且密集,炎症明显。水泡中心有脐窝,有众多脓疱,破后渗液、流脓,干后结黄痂或脓痂。损害可汇集成片。好发于面、肩、臀及上肢,较少扩散到全身。全身症状重,危重者可致死。④内脏型疱疹。单纯疱疹病毒可侵入内脏、血液而致病毒血症、肝炎、脑炎、胃肠炎、肾上腺功能障碍等,病死率高。

2.带状疱疹

(1)基本疹型也是水疱:典型的水疱有脐窝。

水疱出现前多有局部灼热、刺痛,也可有相应感觉神经节段痛。接着有红斑、丘疹、水疱。儿童与青年的病程为2~3周,中老年人为3~4周或更长。它与单纯疱疹有以下几点不同:①自觉剧痛。②水疱按所在部位的支配神经走向分布成条状或带状。好发于额、面、胸、背、腰和四肢近侧。发生在颜面、躯干者为横行排列,在四肢则为纵行排列。③疱液或疹外观呈铁灰色或青灰色,这一点很独特。④水疱密集成簇,周围发红,可融合成大疱或转为脓疱。单个水疱间或成群水疱间有外观正常的皮肤。⑤皮疹一般为单侧分布,极少双侧性。

⑥很少复发。

(2)变型类型:带状疱疹多数很典型,也有以下几种变型:①无疹型。有痛而无疹。易误诊为各种神经痛,甚至心绞痛。②无疱型。只见红斑、丘疹,不见水疱。③无痛型。完全不痛或只痒不痛,患处也无感觉过敏。④双侧型与泛发型。双侧者多泛发。⑤复发型。极少数病人多次复发。⑥水痘疹型。带状疱疹和水痘的病原体相同。因此,少数带状疱疹患者同时有水痘的皮疹,如丘疹、丘疱疹,小水疱、脓疱。这些疹子比带状疱疹的疹子小,不呈带条状分布,比较分散,好发于躯干上部和四肢近端屈侧。口腔黏膜也有疹,水疱内容物也不显铁青色。带状疱疹的水痘样疹数量不会很多。⑦极个别病例的损害为出血、坏死、溃疡,愈后有疤。⑧有些部位的带状疱疹病情较严重。如三叉神经分布区(特别是第1、2支)的带状疱疹可有很重的眼症状如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甚至失明。面神经及听神经受侵可致面瘫、耳鸣、耳聋。此外,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运动性麻痹、内脏带状疱疹(胸膜、腹膜、胃肠、泌尿道等)都属重症。

带状疱疹的后遗症主要是神经痛。这多见于老年体弱者和治疗不及时、不充分者。疼痛常很剧烈,难控制,且比皮疹区广泛。

十一、病毒疣也能表现为疹病

传染性软疣、扁平疣、尖锐湿疣、寻常疣这4种常见病毒疣都可表现为疹病或有疹病的某些皮疹。前两种疣,无论是初发疹、成熟疹都完全具备疹病皮疹条件;后两种,只在初期或特定情况下出现疹病皮疹。

(1)传染性软疣:俗称“水瘊子”。较小,一般如火柴头大,不超过豌豆大,半球形丘疹。皮疹灰白色或珍珠色。疹数多少不定,一般是几个到十几个,也可多达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皮疹中心有脐窝,压迫后可挤出白色豆渣状物叫软疣小体。疹面有蜡样光泽。质地初期较硬,以后渐软,但不溃破。皮疹少时分散,多时成簇,但不融合。不痒或微痒。

好发于躯干、四肢、肩胛、阴囊等处,其他部位也可见。

此疣有几种容易误诊的变型:①巨大型:超过豌豆直到蚕豆大或更大,多单发,常有炎症,甚至化脓。②角化型:皮疹部分或全部角化,变粗变厚似角状。③异位型:皮疹发生在黏膜上如唇、舌、颊黏膜等处。④平面型:疹面没有脐窝,难以识别。

(2)扁平疣:表面平整光滑,有的稍带光泽,有的则较晦暗,但不会是凸凹不平。较小,一般只有粟粒、芝麻或绿豆大,像黄豆大的极少。疹色浅褐,与皮肤色接近,有的为深褐至黑褐色,有的则为浅红至红色。好发于面、手背部。数量很多。患者多为青年故又称青年扁平疣。扁平疣多半散在,少数融合,不痛不痒,绝不破溃。可与寻常疣伴发。有一种多发性(或泛发性)扁平疣,它的单个损害像扁平疣,但比扁平疣大、色深、分布也广泛得多,除面、手外,躯干、四肢也都有。它的病原体和扁平疣一样,都是人乳头瘤病毒,但病毒亚型(种)不同。这种型的最大危险是癌变。

(3)寻常疣:俗称“瘊子”“刺瘊”。只有初期的丘疹是疹病皮疹。好发于头、面、手(手指、手掌、手背)。丘疹中等硬度,表面粗糙不平,可呈丝状、刺状、束状(似毛笔)、颗粒状(似桑椹)、荷花状,更大的像奶头(乳头瘤状)、佛手,甚至菜花等。疣的标准大小,为黄豆至豌豆大,少数疣可融合成片,甚至成为叠瓦状。疣色可为灰褐色、黄褐色、污褐色、红褐色到黑褐色。寻常疣有跖疣、趾间疣、甲缘疣等变型,它们不属于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