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心理疾病冶疗
15509100000009

第9章 支持疗法和森田疗法(2)

(4)要认清主客观之间的关系,接受事物的客观规律。人之所以患神经质症,疑病素质是症状形成的基础,精神交互作用是症状形成的原因,而其根源在于人的思想矛盾。这一思想矛盾的特征就是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以“理应如此”限定自身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森田指出:“人究竟如何破除思想矛盾呢?一言以蔽之,应该放弃徒劳的人为拙策,服从自然。想依靠人为的办法任意支配自己的情感,就如同要使鸡毛上天、河水逆流一样,不仅不能如愿,反而徒增烦恼。此皆力所不能及之事,而强为之,当然痛苦难忍。然而,何谓自然?夏热冬寒乃自然规律,要想使夏不热、冬不寒,悖其道而行之,是人为的拙策;按照自然规律,服从、忍受,就是顺应自然。”针对思想矛盾,森田提出了“事实唯真”的观点,意即“事实即是真理”,并以此作为座右铭。他说:“吾人不要把情绪或想象,误认为事实来欺骗自己。因为不论你是否同意,事实是不可动摇的。事实就是事实,所以人必须承认事实。认清自己的精神实质,就是自觉;如实地确认外界,就是真理。”只有使人的主观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才能跳出思想矛盾的怪圈。

2.“为所当为”的治疗原理

森田疗法把与人相关的事物划分为两大类:可控制的事物和不可控制的事物。所谓可控制的事物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志可以调控、改变的事物;而不可控制的事物是指个人主观意志不能决定的事物。森田疗法要求神经质症患者通过治疗,学习顺应自然的态度,不去控制不可控制之事,如人的情感;但还要注意为所当为,即控制那些可以控制之事,如人的行动。“为所当为”是在顺应自然的态度指导下的行动,是对顺应自然治疗原则的充实。

(1)忍受痛苦、为所当为。森田疗法认为,改变患者的症状,一方面要对症状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另一方面还要随着本来有的生的欲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通常症状不会即刻消失,在症状仍存在的情况下,尽管痛苦也要接受。把注意力及能量投向自己生活中有确定意义,且能见成效的事情上,努力做应做之事;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动上,任凭症状起伏,都有助于打破精神交互作用,逐步建立起从症状中解脱出来的信心。例如:对人恐怖的人,不敢见人,见人就感到极度恐惧。森田疗法要求其带着症状生活,害怕见人没关系,但该见的人还是要见,带着恐惧与人交往,注意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注意自己是否又恐惧了,坚持做下去,恐惧就会减轻。而这样做的结果,患者自己就会发现,原来想方设法要消除症状,想等症状不存在了再与人接触,其实是不必要的。过去为此苦恼,认为不能做,是因为老在脑子里想而不去做。

而“为所当为”要求患者该做什么马上就去做什么,尽管痛苦也要坚持,就打破了过去那种精神束缚行动的模式。

(2)面对现实,陶冶性格。森田疗法的专家高良武久指出:“人的行动一般会影响其性格,不可否认,一定的性格又会指导其做出一定的事情。但仅仅看到这一方面,则是一个片面性的认识。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的行动会造就我们的性格’这一客观事实。正是这一点,才是神经质性格得以陶冶的根本理由。”

神经质症患者的精神冲突,往往停留在患者的主观世界之中。他们对引起自己恐惧不安的事物想了又想,斗了又斗,但在实际生活中,对引起其痛苦的事物却采取了一种逃避和敷衍的态度。事实上,单凭个人主观意志的努力是无法摆脱神经质症状的苦恼的,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会使思维变得更加实际和深刻。实际行动才是提高对现实生活的适应能力的最直接的催化剂。对此,高良武久举例说,要学会游泳,不跳入水中就永远也学不会游泳,即使完全不会游泳,跳入水中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然后再逐步学习必要的技术。与此道理相同,神经质症患者无论怎样痛苦,也可以做到忍受痛苦,投入到实际生活之中。如自己做不到这一点,也可在别人指导下做到,这样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自信的体验。要想见人不再感到恐惧,只有坚持与人接触,在实际接触中采用顺其自然的态度,使恐惧感下降,而逐步获得自信。

前面已经谈到,“为所当为”有助于使症状得到改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实际生活中将精神能量引向外部世界。这是因为要做事情,就要将注意由主观世界移向外部,就要注意所做的事情,这就减少了指向自己身心内部的精神能量。而与外部世界的实际接触,又有助于患者认识自身症状的主观虚构性。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使内向型性格产生某种改变的过程。

在顺应自然的态度指导下的“为所当为”,有助于陶冶神经质性格。这种陶冶并非彻底改变,而是对其性格的不同部分进行扬弃。即发扬神经质性格中的长处:认真、勤奋、富有责任感等;摈弃神经质性格中的致病之处:神经质的极端的内省及完善欲。

由此可见,顺应自然既不是对症状的消极地忍受、无所作为,也不是对症状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而是按事物本来的规律行事,任凭症状存在,不去抗拒排斥,带着症状积极生活。顺应自然、为所当为治疗原则的着眼点是,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消除思想矛盾,陶冶性格。这一治疗原则还反映了森田疗法对意志、情感、行动和性格之间的关系的看法,即意志不能改变人的情感,但意志可以改变人的行为;通过改变人的行为来改变一个人的情感,陶冶一个人的性格。

三、住院治疗和门诊治疗

森田疗法的治疗分为:住院治疗和门诊治疗。无论是住院或门诊治疗,都应注意选择那些除表现为神经质症状之外,还具有某种程度的反省心、自身也在积极作着克服症状的努力,有从症状中解脱出来的强烈愿望的病人,如仅有某些症状,没有强烈的求治动机,是不宜施行森田疗法的。

(一)住院治疗

1.住院治疗概述

在确定诊断和适应症以后,要向病人讲明病的性质,并将有关的神经质心理病理学说介绍给他们,告诉他们没有严重疾病,以消除他们不必要的担心和顾虑。

住院治疗过程分为四个时期:

(1)绝对卧床期。一般为4~7天。病人独居一室,除了吃饭、如厕外,其余时间不得下床活动,禁止会客、谈话、吸烟、读书、写字,等等。在此期间,病人自然会出现各种想法,尤其是对病的各种烦恼和苦闷,因而可能使病痛暂时加剧和难以忍受,对治疗表示怀疑,少数病人甚至要求中止治疗而出院,当病人把所有烦恼的事情都想过之后,就没有什么可以再想的了,就会感到无聊。所以,第一期又称无聊期。此后,病人自然要求下床做些什么,便进入第二期。

(2)轻工作期。3~7天。仍然禁止读书、交际,每天卧床时间保持7~8小时,白天可以到户外活动,可采取患者自我选择及施治者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从事一些轻度的劳动。如在室外可做些诸如扫院子、擦玻璃等简单、单调的劳动,在室内可进行练习书法、绘画、糊纸袋等活动。一般从第3天开始,可逐渐放宽对患者工作量的限制,并要求患者开始写日记,不许写关于病的问题,只写一天干了些什么、有什么体会,施治者每天检查日记并加评语,引导病人避开对病的注意,关心外界活动。

(3)重工作期。一般为3~7天。参加较重的体力劳动,如除草、帮厨、清理环境卫生、做农活、做木工活、参加工艺劳动等。在这一阶段,病人可以读书,主要是森田写的关于神经症学说的书,还可阅读历史、传记、科普读物等,每晚要求患者记治疗日记。患者在医院里和其他病人一起劳动,互相不谈自己的病。此阶段的目的在于,通过努力工作,使患者体验完成工作后的喜悦,培养忍耐力。在这之中学会对症状置之不理,进一步将精神活动能量转向外部世界。

(4)生活训练期。又称回归社会准备期。一般为l~2周。此期为患者出院做准备,要指导患者回归原社会环境,恢复原社会角色。此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允许他白天回到原来单位,或在医院参与某些管理工作等较复杂的社会活动。无论参加何种活动,都要求每晚仍回病房,并坚持记治疗日记。

其目的是使患者在工作、人际交往及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体验顺应自然的原则,为回归社会做好准备。

以上各期的情况,是对一般治疗情况的描述,对每个具体患者而言,还要根据其情况来决定治疗的进程。治疗周期会因此长短不一,时间短的约3周即可,长的则可能需要60~70天,平均周期一般为40~5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