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而在权威面前,人们更容易屈从“权威”,放弃对事实真相的思考和认识。
美国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给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们讲课时,向学生介绍一位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说这位德语教师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试验中这位“化学家”煞有其事地拿出了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瓶子,说这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些气味,请在座的学生闻到气味时就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
这就是权威的力量。因为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的思想、行为和语言往往是正确的,服从他们会使自己有种安全感,增加不会出错的“保险系数”。同时,人们还有一种“认可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的要求往往和社会要求相一致,按照权威人物的要求去做,会得到各方面的认可。因此,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我们也可利用权威为自己“提气”,增加自己的气场,引导和改变他人的态度以及行为。
(1)利用神明的威信或习俗格言等的公信力
领导者如果能有效地借用神明的威信、伟大的教诲,或引据传说习俗、格言谚语,占说服别人,事情将更容易推展。
例如,织田信涨在桶狭间会战前,把全体军队集中在热田的广场前,恭敬地焚祭了必胜祈祷文。在仪式进行中,后殿突然传来兵刃交击的声音,于是织田信长对军队说:“大家听见了没有?神明已经接受了我的祈祷,答应以威力来保佑我们的战士。”官兵们听了这了这句话,士气都激昂起来。
本来信长的兵力居于劣势,部下又都主张闭关自守,但在信长利用祭祀神明的机会,把士气激发出来以后,军队都愿出城攻击,而终于获得奇迹般的胜利。信长虽然并不信佛,但却巧妙地利用了群众的心理,以鼓舞土气。
(2)利用专家的口,或引用专家的工作结果、建议、观点等
专家之所以是权威,在于他们在某一方面有着强势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人们愿意听从专家的意见。因此,在推展某项措施时,你有时可用专家的影响力,增加说服力。
例如,1987年,陈李济药厂投产了一种新产品“补脾益肾丸”,由于刚上市没有名气,前来购买和订货的人很少。当时,中华医学会在广东柳州召开一年一次的全国内科专家临床会议,共有300多名全国著名的专家和教授参加。这个厂得知后,立即表示愿意赞助这次会议,但要求允许派人到会向专家们介绍自己的新药“补脾益肾丸”,听取专家们的建议和意见。双方达成协议后,药厂派人向专家们介绍新产品,经初步鉴定后,专家们给“补脾益肾丸”以高度评价,还建议在全国推广使用。该厂把专家们的意见和评价通过媒介发布出去,产品马上受到了关注,订单不断,很快畅销到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厂把日产量从5万瓶升到12万瓶,仍然供不应求。
(3)使自己变成专家,或使自己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更像专家。
你曾经注意过当别人感知到,或相信你有更多技术上的知识,专业化的技巧,或比他更多的经验时,他们对你的看法不是尊敬就是畏惧吗?因此,你应当尽力尝试在发挥影响力之前,确保让自己具有一定的专长,或者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个专家。
这里是如果你想表现自己具有专业才能的做法:在遭遇这些问题之前,先建立好你的背景和证书。如果你这么做,你的评断则不致遭受挑战。换句话说,将这些条件投入复杂的谈判中,参与者都缺少专业化的知识时,你所谈论事情使可以得到参与者的尊崇与接纳。而且,无论何时让别人真实的感受到你具有此实质。
但是,在现在的社会里,想在每个圈子里成为专家,那是很难的。你可以使自己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更像专家,这样也可以增加别人对你的信赖感。例如,有一家医疗器械公司的两个业务员,利用晨练机会展卖理疗仪器,但由于着装随便,问者甚少。经人提示顿捂,赶紧换上白大褂,像个专家,问者云集,试者踊跃,打开了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