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有一个基本的特征就是:由坏入好易,由好入坏难。比如穷人富了比较容易承受,富人穷了却很难承受。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也是一样,一开始对人严厉些,以后慢慢变得宽和了,正好比由穷入富,人人会称赞你的仁德,你的气场也会越来越强。如果相反,一开始你对人宽厚,以后却越来越严厉,正好比由富入穷,必然会导致人人怨恨,你的气场也必然会越来越弱。
有个“朝三暮四”的故事:宋国有个很喜欢猴子的人,在家里养了一群猴子,人们称他狙公。为了养猴子,他节省着自己的每一粒口粮。但有一天,他发现家中的粮食快被猴子吃完了,就准备减少猴子的口粮,但是又怕猴子不再顺从自己,就对猴子们说:“给你们的栗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吃了吧!”猴子们听了,都非常恼怒。狙公于是改口说:“给你们的栗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吃了吧!”猴子们听了,都高兴得趴在地下,对狙公俯首帖耳。栗子其实并没增多也没减少,为什么猴子们如此满足呢?
原来早上的栗子先少后多,猴子们误以为待遇变好了,心里产生很大的满足感。其实我们人也一样,总是习惯于得到,不习惯与失去;习惯条件于由坏转好,不习惯于条件由好变坏。
和人交往,要“好”可以先从“不好”开始,再进到“好”的层次。所谓“不好”倒也不是无理的苛待,而是给他一种精神上的压力,让他知道你并不是好惹的,那么对方便不会有“反正他不会对我怎样”的侥幸。过一段时间后,再对他“好”,这样对方会因“松了一口气”而感激你,而后你便可将“好”与“不好”交互运用。也就是要先严后宽,再宽严并济。相反,若先宽后严,绝对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和怨恨。
例如,年初,领导把大家叫到一起说:“咱们能一起做事都是靠缘分,大家在一起都是哥们儿,工作是次要,主要是人人开心,我不会为难你们的,只要大家努力就行了!”结果到年底了,眼看任务完不成,领导急了,开干部会时冷着脸说:“今年谁没完成指标?我告诉你们,该免职的免职,该扣工资的扣工资。”结果,这些下属心里就想了:“当初对我们那么好,说翻脸就翻脸,呸!你个笑面虎、伪君子、假善人!”结果,工作还没上来呢,员工满意度先掉下去了。
我们考虑另一种情况,如果年初时这位领导冷着脸对大家说“我们工作是工作,感情是感情。虽然关系很好,但是完不成任务,我还是要痛下杀手的。我再次强调一遍,任务必须完成!”最后年底评比时,领导说:“年初任务订得高了,我心里也明白。我之所以那么凶、那么狠,其实就是为了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各位辛苦一年也都不容易啊!就剩下这么两天了,该完成的完成,完不成也没事,我们全公司任务已经完成啦。”这时候,全场一定会热烈鼓掌,大家会觉得这人真好,虽然平时凶巴巴的,但其实还是挺有人情味的。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个领导者不管是先宽后严,还是先严后宽,都不会使所有人满意,这或许是人性的弱点所决定的。不论是先宽后严,还是先严后宽,都不是最好的,更明智的管理措施应是先严后宽,然后严宽并济。这样才能最好地发挥领导的气场。
另外,也可让对方为你的“好”付出代价,绝不可让他有“得来容易”的感觉,否则他就不会珍惜你对他的“好”了。先严后宽也要保持平常心,对根本就不理会你的“好”的人,不要因为对方的无情而生气,对忠心耿耿始终如一的人也要拿出真心,不过分耍手段。当然与人交往要以“诚”为重,但稍讲求一点方法,会让你的付出得到更大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