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海洋未解之谜
15513200000062

第62章 海底地貌之谜

大海湛蓝澄碧,深邃无比。它覆盖着地球约2/3的表面积,蕴藏世间无数的奥秘。人类的许多发现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1915年,奥地利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发表了专著《海陆的起源》,以全新的理论、确切的证据系统地阐述了海陆的起源,科学地解释了今日的海陆分布,并预测了日后海陆的变化。这一专著推翻了传统的地壳以升降运动为主的“槽台说”,使人耳目一新。然而,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魏格纳对于海底世界不甚了解,不能提出令人信服的大陆漂移力源。1930年当他第5次考察格陵兰不幸遇难后,这一学说逐渐被人遗忘了。

20世纪60年代,海洋科学的迅猛进展使得科学家们得以透过厚厚的蔚蓝色的海水面纱,清晰地一睹大海底部的全貌。他们惊喜地发现:地幔物质不断从大洋中脊的裂谷中喷溢,致使海底缓缓扩张,海底的扩张推动着大陆的漂移。魏格纳当年煞费苦心寻找的大陆漂移的动力真谛原来深深地藏在海洋深处,于是搁浅的大陆漂移说重又启航了,一个崭新的大地构造学说——板块构造论应运而生。板块构造把整个地球外壳分成7个主要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纳兹卡板块),它们由较轻的硅铝物质组成,像木板似的浮在地球的地幔上,互相挤压、碰撞、排斥。造成了今日地球上雄伟的山川、湖、海。这一学说目前已被大多数学者认可,并认为是“当代地球科学中激动人心的前沿,地壳运动的最好模型”。

板块构造学说也有其不足之处,其一是目前还无法深入地壳之下,采取地幔物质,一睹地幔对流的情景;其二是海底的变化、构造还有待于深入研究。为了进一步发展这一新的大地构造学说,科学家们热衷于海底深钻。搁置已久的“莫霍洛维奇钻探计划”(钻透地壳,深入到地幔层之中)重新执行,1968年8月至1981年10月为执行“国际深海钻探计划”,曾利用万吨级的“格洛玛·挑战者”号考察船进行了大规模深海钻探工作。

同时深海考察也有新的进展。1971年到1974年执行“法美中大西洋联合研究计划”时,法国和美国动用了“阿尔文”号、“西安纳”号和“阿基米德”号三只深潜器,有200多位科学家参加了考察,潜入深达2500米的大洋底部,直接观察大洋裂谷中正在发生的各种地质过程,并取得了大量鼓舞人心的资料,为丰富和发展地质学理论提供了新证据。

尽管如此,人类对深藏在数千、上万米深海水底下的世界,毕竟了解得还很有限,甚至还不如对月球表面详尽。最近,利用地球资源卫星和海洋卫星从太空窥测大洋深处,又给这方面的研究辟出了一条蹊径。美国地球物理学家皮尔·赫克斯皮在这一领域里取得了重大成就,1982年,在美国纽约拉蒙特——多尔蒂地质观测站工作的皮尔·赫克斯皮把“海神”海洋地球卫星的遥测数据输入24台电子计算机,日夜工作了整整18个月,终于将数据变换成了一幅幅清晰的洋底地形图。赫克斯皮的这一作图新技术彻底改变了地图符号的作用,他用数据作出的图甚至比船舶实地测量的图像还清晰。在他制作的海底图上,海水好像被巨龙吸去了一样,人们可以看到大洋深处也和陆地一样,有高耸的山脉,深长的裂谷,绵亘的断层带,延续不绝的海底火山。

那么,赫克斯皮又是怎样作出他的海底地貌构造图的呢?原来他是根据引力的数据换算而得出的。我们知道,引力的大小是与质量、距离等因素密切相关的。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可以算出,地球引力大的地方是隆起的高山,引力越大,隆起也越高,引力由于逐渐变大的区域是上升区,而引力小的地方则一般是凹陷深海海沟,引力由大趋小的区域则往往是下沉区。将引力相同的点连成等高线,然后就可逐步绘成地图。开始赫克斯皮只准备搞小面积的海底图,但由于图上显示出的信息十分详细,而且有许多前所不知的新东西,所以就越搞越大了。

赫克斯皮还创造性地运用了彩色图,他设计了一张色值表,用颜色来区分不同的等高线,以明暗度的变化来模拟高度的变化。他将各种深浅的红、绿、蓝颜色编上从0~255的号码,地图上每一点都有个颜色编号。

这样,计算机根据编码逐点填入相应的颜色,就形成了海底地形图。其中浅的颜色表示引力大的地方,也就是海底山脉和隆起部,深色则表示引力小之处,也就是海沟所在地。

赫克斯皮根据以上的方法绘出了他的得意之作——一幅南印度洋洋底图。图上绘有一组四列山体组成的山脉,它们的高度在2700~3000米之间,直径达96公里,已被看做是一列海底洋脊。赫克斯皮的这幅南印度洋底图的成就是对板块构造和大陆漂移说的极大支持和一份最好的礼物。

正是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这两种假说激起了赫克斯皮的想象力,早在他还是年轻的大学生时,就决定去康奈尔大学攻读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当时,他把目标对准了非洲南部的断裂带和靠近西南印度洋的大洋中脊。这是因为只有把它们搞清楚,才能找到印度和非洲从大西洋板块分离开来的地球物理方面的论据。

令人感兴趣的是:那条总体上从东北向西南方向离开北美海岸的东太平洋洋脊在赫克斯皮所作的图上并没有出现,而沿着大西洋中脊的海底以比通常快3倍的速度撕裂。

最使赫克斯皮激动的是发现了太平洋中心引力的细微变动,看上去像是海底细微的擦痕。他推测这是地幔对流的表现。如果确是如此,这就涉及地球内部力学的有价值的信息,它能帮助我们了解地幔大规模的对流,将推动板块构造理论的研究工作。

赫克斯皮憧憬着有朝一日亲自探索海洋。至今为止,尽管他在编制世界海底图上已取得了成功,但他却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计算机总站。

拉蒙特—多尔蒂研究所的同事把赫克斯皮的地貌构造图称为在地球物理研究方面最热门的课题,但是赫克斯皮却对自己的发现持谦逊的态度。他说:“雷达测高仪的精度总比不上船载重力仪,我期待着船舶测量的结果,这将进一步证实‘海神’海洋卫星所能发现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