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红色文丛-解读红色精神(下)
15513900000006

第6章 杨靖宇精神(6)

在以后的长期革命斗争中,杨靖宇都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毛泽东同住的有关著作。据他生前的许多战友回忆,杨靖宇将军是个博学多才的卓越政治军事领导者。他随身带着《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书籍,不断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宝库中汲取精神力量。还对从中央红军传来的游击战争的小册子和毛泽东《论持久战》等军事战略战术理论,经常研读。杨靖宇将军还充分利用战役战斗的间隙时间、部队修整之时,对广大肝部战士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开展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用马克思武装干部战士的头脑,帮助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杨靖宇将军不仅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而且身体力行,自觉去实践马克思主义,百折不挠地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在反对北洋军阀统治和国民党反对派的斗争中,他冲锋在前,嫉恶如仇;在敌人的监狱里,他不怕酷刑拷打,严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在抗击日本侵略者血雨腥风的战场上,他百折不挠,顽强战斗;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杨靖宇将军之所以有这样辉煌战斗的一生,都在于他自始至终有着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1940年是杨靖宇抗战以来最艰苦的时期,部队伤亡很重。他鼓励大家:“革命就像一堆火,看起来很小,可燃烧起来能烧红了天,照亮黑夜。正是为了革命的火焰燃烧得更旺,才会有许许多多的同志前仆后继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可能牺牲,革命并不等于失败。革命,不管遇多大困难总会胜利的!”

杨靖宇将军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持把远大理想与抗战时期党的中心任务结合起来,把抗击日本侵略、争取全国抗日胜利作为捍卫真理的革命实践,旗帜鲜明地同各种错误倾向作斗争。1939年5月,根据当时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形势,抗联一路军有人建议将部队转移到苏联或长白山躲起来。杨靖宇将军说,我们是抗日的队伍,就是打鬼子,就得坚持战斗。我们在这里坚持打下去,就能牵制敌人一部分力量,鼓舞民众精神,减轻党中央的压力,支援全国抗日战争。针对同志们让他先隐蔽起来的建议,他激昂地说,难道我怕死,我在这个队伍,这个队伍就不会散,就能同日本侵略军坚持打下去。杨靖宇就是这样,带领大家克服重重困难,一直战斗在祖国的疆土上。

忠心报国

就是他始终把党和国家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坚决捍卫民族利益,顽强抵抗日寇侵略,具省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思想。这是杨靖宇招神的核心,也是他报效国家和人民的实际行动。

从1929年2月到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用他生命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坚决捍卫民族利益,顽强地抵抗日本侵略者。从领导抚顺煤矿工人罢工到“福合客栈”被捕遭日警严刑拷打,从磐石游击队到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在东北的莽莽林海、皑皑雪原中与日寇英勇奋战11年,直至血洒祖国疆土。不论环境如何恶劣,也不论战斗如何残酷,杨靖宇将军总是忠贞不愉,矢志不移,充满必胜的信心。1933年冬,杨靖宇率部队强渡辉发江,身后有日伪军的咆哮,头顶是呼呼的寒风,他和战友们用赤脚踩碎刺骨的寒冰,跳入齐腰深的江水中强行过江。人在江中走,冰在头上结,抗日杀威的烈火在胸中烧.将士们的意志愈挫愈坚,战斗情绪愈战愈旺盛。

为了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杨情字将军不为日寇高官利诱,对祖国赤胆忠诚,真正做到了“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1940年2月,杨靖宇宰部队与数十倍于我的日寇作战,最后只身一人用草根、树皮、棉絮充饥,在茫茫林海雪原与敌奋战。日寇以“东边道”高官相许,利诱劝降,但他回答敌人的只有愤怒的枪声。将军牺牲了,但英雄的忠魂永远留给了祖国,忠心报国的精神,成了教育后人的宝贵财富。

杨靖宇忠于祖国,更热爱人民。他处处心系人民,事事为人民着想。不管是行军打仗,还是驻地整顿,他都坚持不扰民,不给群众添麻烦,从来不占住老百姓的住房,都是住地容、密营,甚至住野地。1933年12月的一天早上,住在东山区小屯子里的刘老大大一打开门,吃了一惊:门外地上全都睡满了人,有的盖条破毯子,有的盖件旧长袍,有的卷着野兽皮,乌黑闪亮的枪支放在他们的身边。她激动地说:“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是第一次看到杨司令这样规矩的兵!”杨靖宇将军率领东北抗联战士,还经常帮当地群众拉犁种地、收获庄稼、挑水磨面,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杨靖宇如此关心群众、心系百姓的事例,在当地广为传颂。

艰苦奋战

就是他不怕艰难险阻,勇于战胜各种困难,具有共产党人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和优良作风。这是“杨靖宇精神”的突出特征,也是他辉煌一生的闪光之点。

杨靖宇将军领导的东北联军是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开展抗日斗争的。祖国的东北,冬季长而寒冷,尤其是山林旷野,积雪没腰,奇冷无比。杨靖宇将军和他的抗日部队长年奋战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转战在白山黑水之间,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恶劣气候,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

杨靖宇将军领导的抗日争是在极其恶劣的生活条件下进行的。一是缺衣。每逢冬季,部队经常露营在深山老林里、冰天雪地中,杨靖宇和战士们没有棉衣穿,只穿一件夹衣。1935年冬,柳河县副县长听说冬天杨靖宇只穿一件夹衣,就托人捎给杨靖宇一件皮大衣,将军自己舍不得穿,让给部队身体弱的同志。1938年11月,抗联第一路军在蚊子沟召开会议,晚上杨靖宇和大家睡在冰凉的地上,身上只裹件单薄的衣服。将士们虽然衣不御寒,但抗日救国的热血沸腾,战斗情绪十分高涨。二是缺食。日寇为了围困抗日联军,大搞坚壁清野。有时部队一天要在深山雪原里跋涉上百里,一连几天吃不上饭,只能吃点野果就把雪水,甚至只能吃草根、树皮和棉絮。1939年,部队行军到桦甸北岗,连一点吃的东西都没有了,杨靖宇就让大家煮榆树皮吃。他说:“人们从前吃榆树皮,是为了活命;现在咱们吃榆树皮是为了革命!榆树皮、野菜、草根都是革命粮,能锻炼革命战士的势气。多吃点革命粮,将来革命胜利了,享福了,也不会忘记革命的艰苦!”

杨靖宇和战友们不仅要与寒冷和饥饿作斗争,还要与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奋战。1938年10月,日军5万重兵将杨靖宇率领的四五百人的队伍层层包围在申家堡一条死山沟里。当时,战士们子弹很少,杨靖宇问大家,我们被敌人包围了怎么办?“坚决饼到底!”吼声震天,似深山虎啸。经过激烈拼杀,部队终于成功突围。

英勇献身

就是他不畏强敌、视死加归,具有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这是“杨靖字精神”感天地、泣鬼神的主要原因,也是他一生最悲壮、最令人刻骨铭心的大英雄之举。

在敌人的监狱里,他大义凛然,从容应对,从不屈服严刑拷打。1929年8月,杨靖宇破叛徒出卖,第四次被捕入狱。敌人用老虎凳、辣椒水、压杆子等酷刑,连续折磨他五六个昼夜,最后将他扔进水牢。面对种种惨无人道的折磨,杨靖宇始终没有吐露半点党的机密。

在抗日的战场上,他英勇顽强,百折不挠,愈战愈勇。在长达11年的抗战岁月中,常常缺衣少食,他带领战友们转战于深山雪林,不管环境如何艰苦,条件如何恶劣,他从不向困难低头,不向敌人退缩,总是充满必胜的信心和昂扬的斗志。

在对强敌的斗争中,他视死如归,英勇不屈。]940年2月15日,杨靖宇身边只剩下6名战士,而且4人负伤,形势十分严峻。他鼓励说;“同志们,为了革命,我们要坚持到底!就是死,也不能向敌人屈服!”2月18日,天寒地冻,粮断衣烂,在齐腰深的积雪中跋涉的杨靖宇将军,刚从袖头撕下棉絮蘸着白雪吞下去充饥时,又一次被日伪军包围,他沉着迎敌,英勇拼杀,又一次机敏地突出重围。2月23日,杨靖宇敌人告密,再次遭到敌人包围。一颗子弹打中将军的左手腕,他用右手继续射击。将军同近300名敌人血战一个多小时,不幸被敌人罪恶的子弹击中腿部和胸部。他紧紧搂着树干,艰难地站起来,继续反击,又一次次被敌人机枪扫射,将军伟岸的身躯倒在雪地中,英勇献身。

壮志未酬身先死,英雄精神贯长虹。杨靖宇将军壮烈牺牲已经半个多世纪了,然而他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却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教育着亿万中华儿女,继承先烈遗志,报效祖国,建设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在纪念杨靖宇将军百年诞辰的日子里,我们要缅怀将军的光辉业绩,大力弘扬“杨靖宇精神”,深入学习“杨靖宇精神”,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