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运城名人
15521900000022

第22章 范蠡

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期人,活动在公元前497-前411年,原籍楚苑三户(今河南临漳),晚年寓居河东陶村(今运城市盐湖区陶村)。

范蠡少年时聪明颖悟,勤学博览,抱负远大。但怀才不遇,傲藐一切,倜傥佯狂,遭到许多达官贵人的非议。但宛令文种却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躬身前往,交谈时兴趣相投,韬共谋同,很快成了莫逆之交。

文种到越国任大夫后,就把范蠡推荐给越王,也作了大夫,从此范蠡如龙跃天门鱼游碧波,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越王勾践要出兵伐吴,范蠡认为:勾践初上台已在携李射吴王阖庐,现又无故加兵,吴国会誓死一搏的!勾践不听,结果被吴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范蠡又用计,一方面,让勾践向吴俯首称臣,极尽巴结之事,同时送美女西施入吴,以取悦吴王夫差,让其荒废朝政;另一方面和大夫文种竭力恢复越国生产,为复仇积蓄力量。经过卧薪尝胆,养精蓄锐,终于在公元前473年一举灭了吴国,雪洗前耻。

灭吴之后,越王勾践视范蠡为中流砥柱,官封上将军,位极尊崇。可是,范蠡积十几年经验,早已看透勾践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安乐,遂急流勇退,隐退江湖。临走时差人给文种送去一封信,劝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可与共患难,不可共安乐,子何不去?”文种不听,后果被越王赐死。

范蠡离越后,隐迹江湖,四海为家,积资巨万,成了列国闻名的大富翁。不过列国所闻的名字不是范蠡,而是在越为少伯,在齐为鸱麦子皮,在楚为范伯,在陶村为陶朱公,是范蠡隐埋真名实姓以后不时变化着的“号”。

今临猗县王竂村保存有陶朱公和猗顿的庙宇和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