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运城名人
15521900000047

第47章 王勃

王勃(650—676年),字子安,唐初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其祖父王通、叔祖王绩,皆为隋代著名文学家、理学家,父亲王福畴虽为宦,亦精于著述。王勃生性聪颖,6岁即能赋诗作文,9岁便能指出《汉书》失误,14岁时便被高宗授为朝散郎。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而王勃为四杰之冠。

王勃才华横溢,但一生遭遇坎坷,怀才不遇。他曾做过沛王府修撰,奉命写过《平台秘略》,深得沛王赞许。当时王公贵族以斗鸡为戏,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斗鸡文》,以游戏的笔调,反对这种风气。文章触怒了唐高宗,加上王勃为人耿直,为群小猜忌排挤,最终被逐出沛王府,随后在蜀中各地漂泊。父亲也受此牵连,降职迁交趾令。

唐高宗三年,王勃从家乡出发,去交趾(两广及越南北)看望父亲,路过洪州(今南昌)时,适逢洪州都督在滕王阁上大宴宾客。经朋友介绍参加了这次盛会。席上都督提议写序以记盛况,王勃即席写序,一挥而就,令宾主交口赞誉,特别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后人拍案叫绝。这篇《滕王阁序》也成为千古名篇,历代传颂。

其实,王勃的才华不仅表现在他的散文上,诗也写得极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千百年来也一直脍炙人口。但是尽管他有经天纬地之才,一腔报国之志,15岁就上书陈说,却一直报国无门。唐上元二年(675年),王勃至交趾探望父亲,不幸溺水,惊悸成疾,延至26岁而死。有《王子安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