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生物进化密码
15527300000019

第19章 啄木鸟

啄木鸟是妇孺皆知的森林益鸟,被称为森林医生。因为它们不仅可以消灭树皮下的害虫如天牛等幼虫以外,它们凿木留下的痕迹还可作为森林卫生采伐的指向标。人们对啄木鸟的喜爱可以体现在关于啄木鸟的卡通形象以及同名电影《啄木鸟》上。

啄木鸟

被称为“森林医生”的啄木鸟属于常见的留鸟,在我国分布较广的种类有绿啄木鸟和斑啄木鸟。它们觅食天牛、吉丁虫、透翅娥、蠢虫等有害虫,每天能吃掉大约1500条害虫。由于啄木鸟食量大和活动范围广,一对啄木鸟在一个冬天之内就可以吃掉大约13.3公顷森林中的90%的吉丁虫和80%的天牛。

种类与分布

啄木鸟属于鸟纲鴷形目啄木鸟科,全世界大约有180种。它们的嘴巴强且直可凿木;舌头长且能伸缩,先端列生短钩;它们的脚比较短且只有4个脚趾;尾呈平尾或楔状,尾羽大都为12枚,羽干坚硬富有弹性,在啄木时支撑身体。除大洋洲和南极洲外,均可见到。中国各地均有分布。人们常见的啄木鸟种类是黑枕绿啄木鸟,体长约30厘米,除了雄鸟头上有红斑以外它们大都通体绿色。夏季常栖于山林间,冬季大多迁至平原近山的树丛间,随食物而漂泊不定。它们经常鸣叫,每次连叫4~7声,有的在一分钟内叫5~6次。攀树索虫为食,但也到地面觅食。啄木鸟吃昆虫大多是在春夏两季,秋冬两季还会吃植物。它们通常会在树洞里营巢。卵为纯白色。终年留居于挪威,有的向东经德国、俄罗斯到日本,南至阿尔卑斯山、巴尔干半岛、东南亚等地。中国除内蒙古外,其余各地均有分布。除了澳大利亚和新几亚以外,啄木鸟几乎分布全世界,但南美洲和东南亚是他们的主要栖息地。大多数啄木鸟一般都会在一个地区定居。但是北美的黄腹吸汁啄木鸟和扑动鴷等一些温带地区的啄木鸟属迁徙性鸟类。

生活习性

啄木鸟以在树上凿洞和消灭昆虫著称。大多数啄木鸟会以螺旋式地攀缘在树干上搜寻昆虫,并且以此方式在树林中度过终生;只有少数啄木鸟在横枝上栖息,比如在地上觅食雀形目红头啄木鸟鸟。多数啄木鸟以昆虫为食,但有些种类喜欢吃水果和浆果,吸汁啄木鸟一般在特定季节吸食某些树的汁液。春天,啄木鸟的响亮叫声,是雄性占领地盘的表示,加以常常啄击空树,或偶尔敲击金属而使声响扩大;在除春天以外的其他季节中,啄木鸟则通常是比较安静的。几乎没有见过啄木鸟群居在一起,一般都是独栖或成双活动。

啄木鸟的形体大小因它们的种类不同会有很大的差别,从十几厘米到四十多厘米不等。如有长约十几厘米的绒啄木鸟,也有长约四十几厘米的北美黑啄木鸟。啄木鸟能够在树干和树枝间以惊人的速度敏捷地跳跃。啄木鸟之所以能够牢牢地站立在垂直的树干上,与它们足的结构有关。因为啄木鸟的四个脚趾中,朝前的有两个足趾,朝后的有一个,而另一个朝向一侧,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牢固的三角形,它们的趾尖有锋利的爪子。啄木鸟的尾部羽毛坚硬,可以支在树干上,为身体提供额外的支撑。它们通常用喙飞快地在树干上敲击,以寻找隐藏在树皮内的昆虫,一旦确定虫的位置之后,它们坚硬的喙就会飞速的在树上凿出一个小洞并急速的用它们长长的舌头捕捉昆虫。

橡子啄木鸟主要栖息在北美洲西北部到哥伦比亚地区的范围内,它们的体长约为20厘米。与橡子啄木鸟体长相似的红头啄木鸟,体长大约在19~23厘米。红头啄木鸟分布的区域比较广,在开阔的林地、农场和果园都可看见。红背啄木鸟产于印度到菲律宾群岛的森林地带。绿啄木鸟产于欧洲气候温暖的地区以及非洲大陆。红腹啄木鸟产于美国东南部的落叶林带。白嘴啄木鸟既是帝啄木鸟,是已知啄木鸟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它们产于墨西哥北部。它们的羽毛重要为黑色,翅膀和颈部有白色的斑点。成鸟的体长可达60厘米的雄鸟喙为白色,有红色的羽冠。帝啄木鸟和特里斯丹啄木鸟都属于濒危动物。属于我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白腹黑啄木鸟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福建等地。

求偶

雄啄木鸟在向心仪的雌啄木鸟求爱时,就会迫不及待地用自己坚硬有力的嘴在空心树干上有节奏地敲打,发出像是拍发电报一样清脆的“笃笃”声,以此向雌啄木鸟倾诉爱的心声。

森林医生啄木鸟

潜藏在树木中很深的害虫,会把树活生生地咬死。只有啄木鸟才能把它从树干中掏出来除掉。因为啄木鸟主要吃食的是像天牛幼虫、囊虫的幼虫、象甲、伪步甲、金龟甲、螟蛾、蝽象、蟥虫卵、蚂蚁等这样的昆虫。而只里面大部分都是害虫,对防止森林虫害,发展林业很有益处,所以大家都叫它们是“森林的医生”。绿啄木鸟和斑啄木鸟是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的啄木鸟种类。

啄木鸟的舌头为什么长在鼻孔里

为什么啄木鸟细长且富有弹性的舌头会长在鼻孔里呢?原来它们的舌根是一条弹性结缔组织,它从下腭穿出,向上绕过后脑壳,在脑顶前部进入右鼻孔固定,只留左鼻孔呼吸,啄木鸟之所以能把舌伸出喙外达12厘米长。就是因为有这种弹篝刀式的装置,再加上它们的舌尖生有短钩,舌面具粘液,所以啄木鸟把舌能探入洞内钩捕各类树干害虫成了轻而易举的事。

啄木鸟为什么不会脑震荡

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美国加利福利亚的科学家们训练过一只啄木鸟,并用2000每秒帧的高速摄像机摄像记录了他的飞行状况。其结果是,啄木鸟头部最大速度达到7m/s,在击中树木后在短短0.5毫秒时间减速至零,其向前运动的时间是每次8~25毫秒。减速时承受的加速度达到1500g,也就是说,在这短短0.5毫秒中承受1500倍重力加速度。啄木鸟到底又有什么特殊的功能或装置来保证自己的头部不受损伤呢?

原来,啄木鸟有着十分坚固头骨,不仅他们的大脑周围长有一层对外力能起缓冲和消震作用的绵状骨骼,内含液体,而且它们的脑壳周围还长满了具有减震作用的肌肉,能把喙尖和头部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使其在啄木时头部严格地进行直线运动。假如啄木鸟在啄木时头稍微一歪,这个旋转动作加上啄木的冲击力,就会把它的脑子震坏。而且尽管它们每天啄木多达102万次,还能常年承受得起那么强大的震动力,就是因为它们的喙尖和头部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