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生物进化密码
15527300000035

第35章 杜鹃

杜鹃

杜鹃,俗称布谷鸟,属于鹃形目,杜鹃科,鸟类。杜鹃分为杜鹃亚科和地鹃亚科,约有60种树栖种类。杜鹃主要分布于全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在东半球热带种类较多。

外形特征

杜鹃一般栖息在植被稠密的地方,属于胆怯的鸟类,常闻其声而不见其形。杜鹃的形长不一,金鹃体长16公分,地鹃可达90公分。杜鹃多数种类为灰褐色或褐色。但少数种类有明显的赤褐色或白色斑,金鹃全身大部分或部分有光辉的翠绿色。有些热带杜鹃的背和翅呈蓝色,有强烈的彩虹光泽。少数种类的杜鹃喜欢近徙,而多数杜鹃的翼多较短,尾长,且凸,个别尾羽尖端有白色。杜鹃的腿属中等长或较长型,属于陆栖类,脚是对趾型,外趾翻转,趾尖向后。但是,杜鹃的喙强壮而稍向下弯。

寄生特性

杜鹃的特性是孵卵寄生性。杜鹃鸟的这种特性多见于杜鹃亚科的所有种类和地鹃亚科的3个种。这种特性就是将自己的卵产于某些种鸟的巢中,靠其他鸟类父母孵化和育雏。杜鹃亚科的47种有不同的适应性以增加幼雏的成活率:杜鹃的卵形非常像寄主的卵形,这样就会减少被寄主抛弃的机会。此外,杜鹃成鸟会移走寄主的一个或更多个卵,以免被寄主看出卵娄的增加,这样就减少了寄主幼雏的竞争;更难以想象的是,杜鹃幼雏也会将同巢的寄主的卵和幼雏推出巢外。因此,杜鹃的这种特性在鸟类中确实罕见。

杜鹃的外形和行为有点像鹰属,寄主见了就会害怕,所以杜鹃能不受干扰地接近寄主的巢。这样以来,许多人也就给杜鹃安上了“恶鸟”的称谓。

在杜鹃种类中,也有非寄生性的,如地鹃。在北美洲广泛分布代表是黄嘴美洲鹃和黑嘴美洲鹃。小美洲鹃常在美国佛罗里达南部的海滨出现,在西印度岛、墨西哥到南美北部也有这种鹃种。在中、南美洲有12种非寄生的地鹃,有些种归属晰鹃属和松鹃属。东半球有13种地鹃,分为9个属。地鹃常在低矮的植被中用树枝筑巢。此种杜鹃是雌、雄鸟均参与抱卵育雏。

独特的繁殖方式

对于杜鹃以益鸟害鸟划分是十分不科学的。如果人们只看到它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将其他鸟类的卵移走,就将其划分为害鸟是不正确的。其实杜鹃很有意思,它们把自己的蛋产在别的鸟类的鸟巢里,而且一般会比别的鸟类早出生,只要一出生它就把其他的鸟蛋推出鸟巢,并发出凄厉的叫声要吃的。杜鹃这样的行为,如果依照人类的道德标准来看,就是非常邪恶了。这就是说,其他鸟类养了杜鹃,他们还杀害了其他鸟类的孩子。

但是,杜鹃也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孩子能更好地适应生活。如果站在母亲的角度来看,杜鹃的这种行为也是一种慈母的爱。

相关传说

春末夏初,每每都能听到“布谷!布谷!”的叫声,或者是“早种包谷!早种包谷!”再或者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种声音清脆、悠扬,非常悦耳动听。如果听成“不如归去”的话,就会令人顿生惆怅和忧伤。山民们都叫它“布谷鸟”,其实就是杜鹃。它就是催春鸟,吉祥鸟。

有些地方称杜鹃为“子规鸟”。相传,它是望帝杜宇死后的化身变的。在历史上,杜宇是一个开明的皇帝,当他看到鳖相治水有功,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就主动让王位给鳖相。他自在不久就去世了。在他死后,化作杜鹃鸟,日夜啼叫,催春降福。因此,人们对杜鹃鸟就更加喜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