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常常会碰到很多难办的事,尤其是得罪人的事。比如别人托付的事,办吧,违反原则;不办吧,面子上让不过去,左右为难。这样的事不妨拖延一下,或且找个理由推托过去,不了了之。
北宋时候,张咏在益州做知府。有一次百姓向他控告王继恩帐下的士兵仗势欺人,勒取民间财物,还伤有人命。那个士兵知道后,用一根长绳从城墙上坠出城,逃跑了。
张咏派衙役前去追捕。临行前,他告诚衙役说:“你把他捉拿住之后,不要打他,也不要伤他,只要找到一个深井,将他衣冠整齐地推进井里,然后来报告我,就说此人逃走后投井自杀。”
当时官军中正议论纷纷,气势汹汹要借机闹事,听说那个士兵自己投井而死,也就没有别的话说。
张咏这样处理,可谓是巧妙之极。因为像当地官军的犯法逃兵,既不能公开斩杀,也不能捉回来,因为捉回来就可能成为激起兵变的导火线。
只有这样处理,才能既惩办了凶手,又避免了与当地驻军主帅王继恩不和的恶名。可谓是软刀子杀人的绝妙注脚。
明英宗天顺年间,宫廷中爱好宝玩成风。太监出主意说,三十年前宣宗宣德年问,曾派遣三保太监出使西洋,获得无数珍宝奇玩。皇帝就命令太监到兵部去,查找三保到西洋的海上路线。
当时刘大夏为兵部侍郎,兵部尚书项忠命令掌管文书的都吏去翻检过去的数据,刘大夏先将那份资料搜检出来,偷偷藏好。都吏查了半天查不到。
项忠又命令其他官吏去查,并且质问都吏说:“部里的公文怎么会弄丢了呢?”刘大夏笑着拉过尚书,对他说:“当年下西洋,花费了钱财粮食几十万,军民死亡数以万计,这是当时的弊政,即使那些公文还在,尚且应当销毁,以除掉病根,为什么还去追究它的有无呢?”
尚书项忠一听,面色严峻,一再给刘大夏作揖致谢,指着自己的椅子说:“刘公这样通达国家事体,这个位置不久后就属于你了。”
还有一件事,也是关于刘大夏的。有一年安南(今越南)黎灏侵占了许多城池,向西侵犯当地土著,但在与老挝作战时被打败。太监汪直就想乘机讨伐安南,派人索取英公征服安南的路线图,刘大夏将图藏起来没有给他。兵部尚书又亲自替来人去要,大夏悄悄地告诉他:“只要这仗一打,西南的局势立即就会混乱。”尚书明白了,就再也没提这件事。
再看看东晋桓温的例子。桓温是东晋的重臣,握有重兵,曾三次北伐,确有功绩。他的野心不小,想要篡位称帝。公元371年,桓温废去晋帝司马奕,另立司马昱为帝,他就是晋简文帝。
第二年,简文帝病重,临死前留下遗诏,让太子司马曜继位。桓温本以为简文帝会将帝位让给自己,听到这个消息十分失望,一怒之下领兵进入建康。
桓温进京后发觉世族大臣对自己不服,一时倒也不敢轻举妄动,经过再三思虑,决定将称帝之事循序进行。
他上表朝廷,要求加九锡(象征国家政权的九种器物)。这事非同小可,是禅让的前奏。吏部尚书谢安见桓温年老多病,便故意拖延办理。九个月以后,不可一世的桓温终于去世,一场危机就这样被“拖”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