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有趣的“蘑菇定律”,是形容初学者或年轻人的。刚人道的人处境很像蘑菇: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批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
据说,“蘑菇定律是上世纪70年代由一批年轻的电脑程序员“编写”的,这些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人早已习惯了人们的误解和漠视,所以在这条“定律”中,自嘲和自豪兼而有之。
相信很多人都有一段“蘑菇”的经历,但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尤其是当一切都刚刚开始的时候,当上几天“蘑菇”,能够消除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让我们更加接近现实。对一个组织来说,新进的员工都是一张白纸,能力和经验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给员工的起薪和工作都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贞观年间的名臣马周,早年就是一株不为人知的蘑菇。马周出身孤贫,早年遭遇颇为坎坷,虽然他饱读诗书,毕竟因为社会地位低下,也不被家乡父老所重视。后来,他谋到了一个教书匠的差事,他大概是不屑于此吧,也不认真讲授,常混迹于酒楼茶肆之间,被地方官屡加谴责。于是他拂袖而去,漫游于曹州、汴州一带,又被一个小县令所羞辱。他一愤之下,直奔长安。
来到京师长安之后,他便投奔在中郎将常何的门下。贞观三年,唐太宗命大臣百僚上书,评论朝政的得失,常何是个武官,对于政治上的事情说不出个所以然,这却给马周提供了一个大展身手的好时机,于是,他代常何起草了一份奏书,就朝政得失的二十余件事加以评论,条分缕析,引经据典,很有见地。唐太宗一见,大为赞赏,奇怪常何怎么会有这种能力,常何老老实实回答:“我可没这个能力,这是我的家客马周拟写的。”唐太宗惜才如命,连忙传令召见。当见到马周之后,与之交谈,谈得很投机,当即便将他留在了朝廷。常何因举荐能人也受到赏赐。从此,马周官运亨通。
无论多么优秀的人才,初次工作都只能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蘑菇”的经历对成长的年轻人来说,就像蚕茧,是羽化前必须经历的一步。
所以,如何高效率地走过生命中的这一段历程,尽可能地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是每个刚踏人社会的年轻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很多年轻人,当他们走出校园时,总是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认为自己一开始工作就应该得到重用,就应该得到相当丰厚的报酬。他们喜欢在工资上相互攀比,工资似乎成了他们衡量彼此价值的惟一标准。但事实上,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缺乏工作经验,是无法委以重任的,薪水自然也不可能很高,于是他们就有了许多抱怨。
一旦得不到重用,工资也达不到他们的预期,曾经在校园编织的梦想也逐渐破灭了。没有了信心,没有了热情,工作时总是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能少做就少做,能躲避就躲避,敷衍了事。
因此,对他们来说,参加第一份工作时必须消除不现实的幻想,他们应该认识到,没有任何工作是卑微的。
对于初出茅庐者来说,在做完工作、取得成绩之后,总是希望上司和同事会注意自己,最好还能加上两句赞赏;如果遇到挫折或做错某事,总以为别人时刻在盯着自己,随时准备责备自己。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繁重的工作、生活的烦恼,没有人有时间刻意去注意别人。
所以,年轻人应该磨去棱角,适应社会,不断充电,提升能力,时间久了,你自然会得上司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