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小事成就大事
15532700000009

第9章  聚焦小事,升华人生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谚语

聚焦小事,升华你的人生

每一天都是一个阶梯,都是新的一步———向着既定的目标。

人的一生是由许许多多的偶然的和必然的事件组合而成,有时一次偶然的事件会使某个人变成了大人物,有时一次偶然的事天会使某个人变成了小人物。

在常人看来,大人物总是和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小人物总是和小事件联系在一起。有的人一辈子也不会做成一件大事,但是,无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会和一件又一件的小事发生关系。因此说,小事天是人一生中最基本的内容,聚焦小事,必能升华你的人生。

大事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小事天却每天都在发生。顺利、妥帖而又快乐地去处理一件小事是容易的,但每天都能顺利、妥帖而又快乐地去处理每件小事却是十分困难的。如果一辈子都无怨无悔地,谨慎小心地,愉悦欢快地去处理一件又一件小事,那大概要比做一件大事还要难。

大事能检验一个人的智慧、才能和品格,小事也能。如果每一件小事都做得漂亮、舒心,那你也能得到极大的快乐和对自我的肯定。古人说得好,小事虽然微不足道,但不做也是不能成功的,那些常常游手好闲的人,他的成就肯定不会超过常人多远。古人还说,忽视小事,专做大事的人,他的成就往往不如做小事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小事来得频繁,办事所花的日子也多,积累起来数量也就大;而大事来得稀少,积累起来数量也就自然小了。

积累,一件又一件小事地去积累,直到有一天,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比如雷锋,他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珍惜每一件小事,把每件小事都当做一个新的出发点,当做一件大事来看待,倾注全部的热天和心血,谁又能怀疑他的伟大呢———伟大的,其实也是平凡的。

每一年积累,不如每季度积累;每季度积累,不如每个月积累;每个月积累,不如每一天积累。

一天不是一周,一周不是一月,一月不是一年。一周需要七天才能构成,一月需要四周才能构成,一年需要五十二周才能构成。一件事天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几件事天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从搬运工到哲学家,从奴隶到将军,从凡人到伟人,都不是一天、一月、一年就可以达到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长期的追求、长期的积累、长期的磨炼才能够达到。

也许一个穷人,会因为某种机遇而一夜之间成为腰缠万贯的富翁,但一个搬运工成为一个哲学家,一个凡人成为一个伟人举世闻名,绝不是某个机遇的缘故。不断地追求,才有不断的进步;不断地行动,才有不断的成就;不断地积累,才有不断的提高,不断地积小步,才有跨大步的力量。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子;播什么花籽,开什么花儿。人积累耕耘的经验就成为农夫,积累砍削的经验就成为工匠,积累贩卖货物的本领就成为商人。这种积累,既是痛苦的,又是快乐的。

美国社会工作者海伦.凯勒的老师安妮.沙利说过,人们往往不了解,即便是要取得微不足道的成功,也必须迈过许许多多蹒跚艰难的脚步。

你希望一口吃个胖子,希望夺取成功就像迈一下脚步那样简单,你或许常常这样幻想:“我真希望自己是个完美无缺的人。假如我有好的天资,是个大智者的话,我就会干什么事天都永远不会失手,我会马上把吸烟、赌博的恶习戒除掉。”

这是幼稚的懒汉成功逻辑。你以为成功者都是有遗传得来的天赋,有把事天做得尽善尽美的诀窍。按这种逻辑,成功者每做一件事天都是轻松愉快的,易如反掌的。懒汉们认为,成功者都是无师自通的天才,学了第一课,就能够一下子成为专家。你这种“马上如愿”的思想,是导致失败的大敌。

毫无疑问,那种希望“马上如愿”的人还是存在的,像婴儿。婴儿都是要求父母即刻满足他们的意愿的。他们一想撒尿,不管是在大人怀里还是睡在床上,即刻就把衣服尿湿、被子尿湿。对婴儿的这种行为,父母无可指责,并不会对婴儿提出从发育来说不现实的要求。不幸的是,如果你一生当中总保持着这种马上如愿的要求,那么,你要走向成功是不可能的。

举个例子。你是一个抱着“马上如愿”思想做事的人,你决定当一个画家,你期望自己一下子就能画出像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那样的杰作,期望自己一夜成名。但你不知道自己是该先画蒙娜丽莎的秀发还是先画蒙娜丽莎的额头,你便会认为绘画很艰难,天绪陡变,顿时扔掉画笔,长叹创作之难。因为你相信的是:如果一个人有出息,有才干,想要做什么事,都能一下子如愿以偿,用不着像达.芬奇那样天天画鸡蛋è 地做单调乏味的努力,用不着一点点地积累经验,用不着总费很多时间去锻炼基本功。这种想法,终将会把你拋人失败的谷底,不堪回首。

上天就是这样捉弄人,你越希望即刻如愿的,越难以即刻如愿。成功,不是直线,而是曲线。成功,是一个缓慢的积累过程,缓慢的学习过程。攀登珠穆朗玛峰,需要从脚下第一步开始,没有一下子就能跃上山顶取得成功的。

紧紧地盯着眼前的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终将登上成功之巅。

甘做凡人小事

无论多少平凡的小事,只要从头至尾彻底做成功,便是大事。

假如你E 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那么绝不会空空洞洞地度过一生。

我们都是平凡人,只要我们抱着一颗平常心,踏实肯干,有水滴石穿的耐力,我们获得成功的机会,肯定不比那些天赋优异的人少到哪里去。

美国已逝的总统罗斯福曾说过:

成功的平凡人并非天才,他资质子平,但却能把平平的资质,发展成为超乎平常的事业。

有一位老教授说起过他的经历:

“在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发觉有许多在校时资质平凡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大多在中等或中等偏下,没有特殊的天分,有的只是安分守己的诚实性格。这些孩子走上社会参加工作,不爱出风头,默默地奉献。他们平凡无奇,毕业分手后,老师同学都不太记得他们的名字和长相。但毕业后几年十几年中,他们却带着成功的事业回来看老师,而那些原本看来有美好前程的孩子,却一事无成。这是怎么回事?

“我常与同事一起琢磨,认为成功与在校成绩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和踏实的性格密切相关。平凡的人比较务实,比较能自律,所以许多机会落在这种人身上。平凡的人如果加上勤能补拙的特质,成功之门必定会向他大方地敞开。”

一个人如果有了脚踏实地的习惯,具有不断学习的自我努力性,并积极为一技之长下工夫,那么成功就会变得容易起来。一个肯不断扩充自己能力的人,总有一颗热忱的心,他们甘做凡人小事,肯干肯学,多方面向人求教,他们出头较晚,却在各种不同职位上增长了见识,扩充了能力,学到许多不同的知识。

有这样一位年轻人,他总是被公司当作替补队员,哪儿缺人手就被调到哪儿,自己的能力无法正常发挥。这位先生沮丧地向他的同学,现在已是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诉苦道:“这样值得继续干下去吗?我觉得自己的专长无法发挥出来。”昔日同学很认真地告诉他,你经常被调到不同岗位磨炼,是辛苦的,但只要你努力肯学,应该也能胜任,否则你的公司不会做这样的调度。现在,你在工作中的表现第一是努力,第二是努力,第三还是努力,那么过不了多久,公司员工之中磨炼最多的是你,能为公司贡献才智的也是你,你应该有这种认识。最后,同学又口授他一条成功秘诀:肯干就是成功,患得患失,拈轻怕重,就会失去成长的机会。受苦是成功与快乐的必经历程。这位先生干下去了,他干得很起劲,一年后,他终于成为公司中最耀眼的新星。

肯干肯学的人,必然博学多闻。这样的人机会总是会去敲他

的门。即使是一位资质平平的人,也能鲤鱼跃上龙门。

肯干还要能干;能吃苦还要会吃苦;要热爱工作,还要享受工作。肯干、能吃苦和热爱工作已是五六十年代的观念;而能干、会吃苦和享受工作则是新经济赋予我们的理念。

人才是磨炼出来的,人的生命具有无限的韧性和耐力,只要你始终如一地脚踏实地做下去,无论在怎样的处境,无论大事或小事,都不放松自我,不自暴自弃,你便可以创造出令自己和他人都震惊的成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凡成就一份功业,都需要付出坚强的心力和耐性,你想坐收渔利,那只能是白日做梦。你想凭侥幸靠运气夺取丰硕的果实,运气永远不会光顾你。

也许你勤奋地工作,到头来却家徒四壁,一事无成。但是,你如果不去勤奋工作,你就肯定不会有香车豪宅,不会有成就。所以,如果你想成功,你就要去做,马上做,即使是小事。

成功的人永远比一般人做得更多,当一般人放弃的时候,他们总是在寻找如何自我改进的方法,他们总是希望更有活力,产生更大的行动力。

你每天吃过量的饭,睡过头的觉,不做运动,不学习,不成长,每天在抱怨一些负面的事天,这又哪儿来的行动力?记住成功永远不在于你知道了多少,而在于你采取了什么行动去做。

所有的知识必须化为行动,因为只有行动才有力量。

你是个凡人,你的生命不是无限的,你不可能放弃自己的一切去听从别人的想法,由他人操纵你的一生,否则,到一定的时候,你就会悔恨自己,也会埋怨他人。与其如此,不如从现在开始就学会由你去计划自己的生活。惟有如此,你才有可能加入成功者的行列。

适当降低自己的目标

一步一步走,才能走出一条路。

维斯卡亚公司是2O世纪8O年代美国最为著名的机械制造公司,其产品销往全世界,并代表着当今重型机械制造业的最高水平。许多人毕业后到该公司求职遭拒绝,原因很简单,该公司的高技术人员爆满,不再需要各种技术人才。但是令人垂涎的待遇和足以自豪、炫耀的地位仍然向那些有志的求职者闪烁着诱人的光环。

史蒂芬是哈佛大学机械制造业的高材生。和许多人的命运一样,在该公司每年一次的用人测试会上被拒绝申请,其实这时的用人测试会已经徒有虚名了。史蒂芬并没有死心,他发誓一定要进入维斯卡亚重型机械制造公司。于是,他采取了一个特殊的策略———假装自己一无所长。

他先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为该公司无偿提供劳动力,请求公司分派给他任何工作,他都不计任何报酬来完成。公司起初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但考虑到不用任何花费,也用不着操心,于是便分派他去打扫车间里的废铁屑。

一年来,史蒂芬勤勤恳恳地重复着这种简单但是劳累的工作。为了糊口,下班后他还要去酒吧打工。这样,虽然得到老板及工人们的好感,但是仍然没有一个人提到录用他的问题。

2O世纪9O年代初,公司的许多订单纷纷被退回,理由均是产品质量问题,为此公司将蒙受巨大的损失。公司董事会为了挽救颓势,紧急召开会议商议对策,当会议进行一大半却未见眉目时,史蒂芬闯入会议室,提出要直接见总经理。

在会上,史蒂芬把对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并且就工程技术上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随后拿出了自己对产品的改造设计图。这个设计非常先进,恰到好处地保留了原来机械的优点,同时克服了已出现的弊病。

总经理及董事会的董事见到这个编外清洁工如此精明在行,便询问他的背景以及现状。史蒂芬当即被聘为公司负责生产技术问题的副总经理。

原来,史蒂芬在做清扫工时,利用清扫工到处走到的特点,细心察看了整个公司各部门的生产情况,并一一作了详细记录,发现了所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并想出解决的办法。为此,他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搞设计,获得了大量的统计数据,为最后一展雄姿奠定了基础。

只有心存远大志向,才可能成为杰出人物。但要成功,光有心高气盛远远不够,还需要从小事做起。如果你一直不被人重视,不妨降低一下自己的目标,从最基层的事做起,终有一天你会拥抱成功。

永远超过老板的期望

在工作中,如果你完成的每一项工作都达到了老板的要求,那么很好,你可以称得上是一名称职的员工,你不会失业,或许还可以得到晋升,但你永远无法给老板留下深刻的印象,永远无法成为老板的重点培养对象,也永远无法在公司中达到你事业的顶点。只有超过老板对你的期望,你才能让他的眼睛一亮,才能让他在遇到一些高难度工作的时候想起你,给你一个锻炼的机会。

当你和一批新员工一同跨入公司时,老板对每个人的期望都是一样,这时有些人达不到老板的要求,大部分人能刚达到老板的要求,只有极少数人能超过老板的要求。那些不能达到要求的人将很快被淘汰,大部分人将继续自己平淡的工作,而那极少数人将会被单独叫进老板的办公室,老板会在正常工作之外给他们分配一些挑战性的工作,随着老板对他们的期望越来越高,给他们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他们也能在这种环境中迅速成长。

一家外贸公司的老板要到美国办事,且要在一个国际性的商务会议上发表演说。他身边的几名要员忙得头晕眼花,甲负责演讲稿的草拟,乙负责拟订一份与美国公司的谈判方案,丙负责后勤工作。

在该老板出国的那天早晨,各部门主管也来送行,有人问其中一个甲:“你负责的文件打好了没有?”

甲睁着那惺忪睡眼说道:“今早只有4个小时睡眠,我熬不住睡去了。反正我负责的文件是以英文撰写的,老板看不懂英文,在飞机上不可能复读一遍。待他上飞机后,我回公司去把文件打好,再以电讯传去就可以了。”

谁知转眼之间,老板驾到。第一件事就问这位主管:“你负责预备的那份文件和数据呢?”这位主管按他的想法回答了老板。老板闻言,脸色大变:“怎么会这样?我已‘计划好利用在飞机上的时间,与同行的外籍顾问研究一下自己的报告和数据,别白白浪费坐飞机的时间呢!”

天!甲的脸色一片惨白。

到了美国后,老板与要员一同讨论了乙的谈判方案,整个方案既全面又有针对性,既包括了对方的背景调查,也包括了谈判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和策略,还包括如何选择谈判地点等很多细致的因素。乙的这份方案大大超过了老板和众人的期望,谁都没见到过这么完备而又有针对性的方案。后来的谈判虽然艰苦,但因为对各项问题都有细致的准备,所以这家公司最终赢得了谈判。

出差结束,回到国內后,乙得到了重用,而甲却受到了老板的冷落。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不管是在时间,还是质量上,任何时候都要超过上司的期望,提前准确地把事情做好,因为你也许不一定会明白自己的拖延会给公司带来多大的麻烦和损失。成功的人士都会谨记工作期限,并清晰地知道,在所有老板的心目中,最理想的任务完成日期是:昨天。

真正优秀的人总比常人多走一步路,及格是远远不够的。有一位公司经理已经7O多岁了,还经常来往于世界多个国家,处理各项事务,而且乐此不疲。他总是告诉年轻人说,他还可以做得更好,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他的事业。

一名杰出的员工应该与这位经理一样,不但要求自己满意、别人满意,而且要超过别人对自己的期望,并随着企业和自身的发展把内心的标准提得越来越高,不断求取新知识,不断成长,不断改进。因为一个总能在“昨天”完成工作的员工,一个总能把工作做得比老板预想的更好的员工,将会征服任何一个时代的所有老板。

不要让自己成为“破窗"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些类似的天况:

一个人带头摘取商店门口摆放的鲜花,其他人就群起而效仿,将数个花篮中的鲜花一抢而空。

桌上的财物,敞开的大门,可能使本无贪念的人心生贪念。

有些人犯了错误,通常都是这样为自己辩解:“XX都是这样干的!”或者“上次就是这样做的!”

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天况向我们道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破窗理论。而破窗理论的产生基于一项有趣的实验。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停在杂乱街区的那辆车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仍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增长。破窗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防微杜渐,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美国有一家以极少辞退员工著称的公司。一天,资深熟手车工杰瑞为了赶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三分之二的零件,在切割台上工作了一会儿之后,他就把切割刀前的防护挡板卸下放在一旁,没有防护挡板安放收取起加工零件来更方便更快捷一点。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杰瑞的举动被无意间走进车间巡视的主管逮了个正着。主管雷霆大怒,除了目视着杰瑞立即将防护板装上之外,又站在那里控制不住地大声训斥了半天,并声称要作废杰瑞一整天的工作量。

事到此时,杰瑞以为结束了,没想到,第二天一上班,有人通知杰瑞去见老板。在那间杰瑞受过好多次鼓励和表彰的不规则形状的总裁室,杰瑞听到了要将他辞退的处罚通知。总裁说:“身为老员工,你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对公司意味着什么。你今天少完成了零件,少实现了利润公司可以换个人、换个时间把它们补起来,可你一旦发生事故失去健康乃至生命,那是公司永远都补偿不起的……”

离开公司那天,杰瑞流泪了,工作了几年时间,杰瑞有过风光,也有过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公司从没有人对他说不行。可这一次不同,杰瑞知道,他这次碰到的公司灵魂的东西。

这个小小的故事向我们提出这样一个警告:一些影响深远的“小过错”通常能产生无法估量的危害,没能及时修好自己“打碎的窗户玻璃”也许能毁了自己的职业成果。所以,作为公司的一员,为了避免如此“悲剧”的发生,我们应该:

———不要做“破窗”的第一人。“破窗”第一人者,打破有序,制造无序之人也。

———自远遵守公司规章制度,按程序办事,不做“旁路”程序的事。因为工作程序的制定一般都反映了对员工的约束机制,考虑了成本效益因素。违反程序,其结果往往是造咸无序,破坏约束机制,增加成本,有害于公司,也有害于自己。

———养成遵守工作程序的习惯,并使其咸为个人的道德水平的体现。同时,不以“别人不按程序,我为什么不能”为理由放纵自己,而是坚定立场,反对违反公司规定、浪费公司资源、浪费社会资源的行为。

在日本,有一种称作“红牌作战”的质量管理活动:

———清理:清楚地区分要与不要的东西,找出需要改善的事、地、物。

———整顿:将不要的东西贴上“红牌”。将需要改善的事、地、物以“红牌”标示。

———清扫:有油污、不清洁的设备贴上“红牌”。藏污纳垢的办公室死角贴上“红牌”。办公室、生产现场不该出现的东西贴上“红牌”。

———清洁:减少“红牌”的数量。

———修养:有人继续增加“红牌”;有人努力减少“红牌”。

“红牌作战”的目的是,借助这一活动,让工作场所得以整齐清洁,创造舒爽的工作环境,并进而养成企业内成员做事讲究的心态,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大家遵守规则,认真工作。许多人认为,这样做太简单,芝麻小事,没什么意义,而且劳师动众,没有必要。但是,一个企业产品质量是否有保障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生产现场是否整洁。这应该是破窗理论比较直观的一个体现。

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可能在于,企业管理层对待随时可能发生的一些叫、奸小恶”的态度。特别是对于触犯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的一些“小奸小恶”,小题大做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具体来说,在处理方式上,企业的小题大做要遵循这样的原则:

———对员工中发生的“小奸小恶”行为,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小题大做,加重处罚力污,严肃公司法纪,这样才能防止有人效仿,积重难返。特别是对违犯公司核心理念的行为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养奸。

———要鼓励、奖励“补窗”行为。不以“破窗”为理由而同流合污,反以“补窗”为善举而亡羊补牢,这体现了员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觉的咸本意识。公司要提倡这种善举,通过表扬、奖励措施使之发扬光大。

和“烂苹果"员工说不

罗德曼是NBA著名的球员,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先后效力过5支球队———底特律活塞队、圣安东尼奧马刺队、芝加哥公牛队、洛杉矶湖人队和达拉斯小牛队。除了在湖人队和小牛队罗德曼是混饭吃之外,在前三支球队,罗德曼都是有足够的能力“不辱使命”的。

1986—1993年,罗德曼在底特律活塞队度过了7个赛季:虽然在兰比尔等人的教导下,他打球不够光明磊落,并且为自己赢得了“坏孩子”的称号,但他当时是在尽最大的能力为球队做贡献。“……我对当年的底特律活塞队还是抱着特别的感情。我们拥有一切,对我而言,那支队伍相当的特别,因为那是我崛起的地方,也是我学习如何参与比赛的地方。”所以,底特律活塞队时期的罗德曼,是球队团结稳定、积极向上的一个因素。然而,当1993年,罗德曼转会到马刺队的时候,事情便发生了改变:虽然罗德曼的到来使球队变得更加强大,但他的特立独行、惟我独尊让马刺队吃尽了苦头。

他最“不耻”三类人,或者说他把三类人看咸自己的敌人:首先是戴维.斯特恩———NBA的总裁。因为斯特恩要维护NBA的形象,不允许罗德曼为所欲为,对罗德曼的很多行为都会给予处罚。这让罗德曼很不爽,他认为斯特恩干涉了自己的自由.所以他就要和斯特恩对着干;第二类人是马刺队当时的主教练希尔以及球队总经理波波维奇。因为,他们希望驯服罗德曼,使罗德曼听从指挥,在球场上更大地发挥作用。但当时的罗德曼已经获得了两个总冠军,自视极高,他甚至希望教练听从他的指挥,这种矛盾便不可调和了;第三类人是戴维。罗宾逊等球员。罗宾逊是马刺队的绝对核心和精神领袖,工资比罗德曼高很多。但罗德曼认为罗宾逊是高薪低能,在关键比赛中总会“拉稀”。反而自己这种能“左右”比赛胜负的选手不受重用,挣得钱还很少。事实上,罗德曼无论在活塞队,还是在马刺队,即使在公牛队,他挣得钱都不与他的名声咸正比。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罗德曼咸为球队中的不稳定分子,也可以说是一个破坏者。在1994—1995赛季季后赛的第二轮比赛中,马刺队对阵湖人队。第三场比赛中,罗德曼在第二节被换下场,当时他很不满,在场边脫掉球鞋,躺在记者席旁边的球场底线前……暂停的时候,罗德曼也不站起来,不到教练面前听讲战术……后来,马刺队输掉了那场比赛。当时,摄像机一直对着罗德曼,播出后马刺队的管理层大为光火,联想到罗德曼平时的所作所为,他们认为罗德曼已经影响到了球队的团结,于是决定对罗德曼禁赛。在随后的比赛中,马刺队团结一致,将湖人队淘汰出局。

对于团队中的破坏者,最英明的决策就是将他清除出去,或者限制他的行动。从结果来看,马刺队对罗德曼禁赛的决策是正确的。

然而,由于对罗德曼还抱有幻想,没有真正认识到他的破坏力,在西区决赛中,马刺队重新起用罗德曼。但此时的罗德曼,已经对禁赛怀恨在心,根本不可能全心全力为球队做贡献了。

在淘汰湖人队之后,球队有三天的备战调整时间,但罗德曼却在那三天的空当里到拉斯维加斯赌博去了。后来经过百般劝说,他回到球队,但在比赛中,他却拒绝执行主教练的战术意图:当时罗宾逊防守奧拉朱旺相当吃力,主教练希望罗德曼单独防守奧拉朱旺,或者协防他,但罗德曼断然拒绝;在球队失利后,他还在休息室里对所有人大肆咆哮……最后,火箭队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并获得了那个赛季的总冠军。

鉴于罗德曼的种种恶习,赛季结束后,马刺队便将罗德曼扫地出门……

罗德曼是NBA历史上非常特殊的一个球员,童年的不幸,使得他的性格叛逆,行为乖张。所以,这样的球员对于中规中矩的球队来说,不是非常的合适,甚至会咸为球队的破坏者。但一旦进入一个和自己性格相近的球队,他便会最大地发挥自己的能量。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会有功于活塞队和公牛队,因为那里有托马斯和杰克逊,相反他会有害于马刺队,因为那里有老老实实的罗宾逊。从这个意义上说,罗德曼本应该在小牛队再创造一番伟业,只不过那时候他已经老了……

几乎在任何组织里,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最糟糕的是,他们就像苹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你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他苹果也弄烂。

“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组织三 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如果一个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即使它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如果你的组织里有这样一头驴子,你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无力这样做,那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由于烂苹果的毒素是会感染的,所以我们要尽快剔除。这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谈,而从员工个人的角度而言,我们要避免让自己成为令人头痛的“烂苹果”,应努力去发挥积极的力量。

每天进步|点,成功从细节开始

诚大的成就通常是一些平凡的人们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而取得的,他们注重细节,每天懂得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就前进一大步。对那些勇于开拓的人而言,生活总会给他提供足够的机会和不断进步的空间。人类的幸福就在于沿着已有的道路不断开拓进取,永不停息。那些最能持之以恒、忘我工作的人,往往就是最成功的人。

人们总是责怪命运的盲目性,然而命运本身的盲目性就是以人的活动为主体的。天道酬勤,命运总是掌握在那些勤勤恳恳地工作、每天注意细节的人手中,就正如优秀的航海家总能驾驭大风大浪一样。对人类历史的研究表明,在成就一番诚业的过程中,一些最普通的品格,如公共意识、注意力、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等等,往往起很大的作用。即使是盖世天才也不能小视这些品质的巨大作用,一般的就更不用说了。事实上,正是那些真正诚大的人物才相信常人的智慧与毅力的作用,而不相信什么天才。

牛顿无疑是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当有人问他到底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那些诚大的发现时,他诚实地回答道:“总是思考着它们。”还有一次,牛顿这样表述他的研究方法:“我总是把研究的课题置于心头,反复思考,慢慢地,起初的点点星光终于一点一点地变成了阳光一片。”正如其他有成就的人一样,牛顿也是靠勤奋、专心致志和持之以恒来取得成功的,他的盛名也是这样换来的。放下手头的这一课题而从事另一课题的研究这就是他的娱乐和休息。

牛顿曾对本特利先生说过:“如果说我对公众有什么贡献的话,这要归功于勤奋和善于思考细节。”另一位诚大的哲学家开普勒也这样说过:“只有对所学的东西善于思考才能逐步深入。对于我所研究的课题我总是穷根究底,想出个所以然来。”

纯粹靠勤奋和毅力能产生令人惊讶的成果,这令许多杰出的人物都怀疑真正的天才的存在。天才比人们通常认为的要稀少得多。法国著名作家伏尔泰认为天才与普通人只有很细小的区别。贝克莱认为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诗人和雄辩家。热罗德斯则认为每个人都能成为画家和雕刻家。洛克、海尔特斯和狄德罗认为所有的人都具有相同的天赋。一些人在从事的范围内只善于掌握和运用一些理智运行的基本规则,这样就能超乎一般,即成为所谓天才。但即使我们完全相信勤奋和努力能创造奇迹,也完全承认那些取得杰出成就的人也是意志坚强、不屈不挠的人。但很显然,如果没有惊人的天赋的话,不论你如何遵循理智和思维运行的规律,也不可能成为莎士比亚、牛顿或贝多芬式的人物。

英国物理学家及化学家道尔顿(1766—1844)不承认他是什么天才,他认为他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勤奋。约翰.亨特曾自我评论道:“我的心灵就像一个蜂巢一样,看来是一片混乱,到处充满嗡嗡之声,实际上一切都整齐有序。每一点食物都是通过劳动在大自然中精心选择的。”只要翻一翻一些大人物的传记,我们就知道大多灵敏杰出的发明家、艺术家、思想家和各种著名的工匠,他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非同一般的勤奋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他们都是惜时如命的人。

英国作家兼政治家狄士累利(18O4—1881,于1868及1874—8O任首相)认为要成功就必须精通所学科目,要精通它,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刻苦钻研,除此别无良策。因此,从很大程度上讲,推动世界前进的人并不是那些严格意义上的天才人物,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非常勤奋、埋头苦干的人;不是那些天赋禀厚、才华橫溢的天才,而是那些不论在每一个行业都能勤勤恳恳、劳作不息的人们。天赋过人者如果没有毅力和恒心做基础,他只会成为转瞬即逝的火花;许多意志坚强、持之以恒而智力平平乃至稍稍迟钝的人都会超过那些只有天赋而没有毅力的人。正如意大利民谚所云:“走得慢但坚持到底的人才是真正走得快的人。”

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是很关键的一环。一旦养成了一种不畏劳苦、敢于拼搏、锲而不舍、坚持到底的劳动品性,则无论我们干什么事,都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即使从事最简单的技艺也少不了这些最基本的“品格”。罗伯特.皮尔正是由于养成了反复训练、不断实践这种看似平凡,实则伟大的品格,才成了英国参议院中的杰出辉煌的人物。

当他还是一个小孩的时候,他父亲就让他站在桌子边练习即席背诵,即席做诗。首先他父亲让他尽可能背诵一些周日训诫。当然,起先并无多大进展,但时久日长,滴水穿石,最后他能逐字逐句地背诵全部训诫内容。后来在议会中他常常以其无与伦比的演讲艺术,驳倒他的论敌。这实在令人钦服。但几乎没有人能猜測到,他在论辩中表现出来的惊人的记忆力正是他父亲以前严格训练的结果。

在一些最简单的事天上,反复的磨炼确实会产生惊人的结果。拉小提琴看起来十分简单,但要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又需要付出多么辛苦而又反复的练习啊。有一个年轻人曾问卡笛尼学拉小提琴要多长时间。卡笛尼回答道:“每天12个小时,连续坚持12年。”俗语云:“忆奋是金。”一个芭蕾舞演员要练就一身绝技,不知道要流下多少汗水,饱尝多少苦头。一招一式都要花费难以想象的劳动。当泰祺妮准备她的夜晚演出之前,她往往得接受她父亲两个小时的严训。歇下来时真是筋疲力尽,她想躺下,但她不能脱下衣服,只能用海绵擦洗一下,借以恢复精力。舞台上那灵巧如燕的舞步,往往令人心旷神怡,但这又来得何其艰难,“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十年功的酸甜苦辣,泰祺妮作为一个芭蕾舞演员似乎有更深刻的体会。

一点点进步都是来之不易的,任何伟大的成功都不可能唾手可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德.迈斯特说过:“耐心和毅力就是成功的秘密。”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光播种,而不善于耐心地、满怀希望地耕耘,也不会有好的收获。最甜的果子往往在最后成熟,西方有一句格言:“时间和耐心能把桑叶变成云霞般的彩锦。”

当然,只有愉快地工作才能耐心地等待。一份愉快的工作心天是极为难得的财富。它能促进工作的顺应性,使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正如一位基督教主教所说的:“基督徒的品性的精髓就是中庸不倚。”智慧的精髓就在于愉快与忆奋的结合。愉快地工作是成功之道、幸福之源。也许人生的最大快乐就在于有目的地、朝气蓬勃地工作,一个人的信心,活力和其它种种优良品质都依赖于它。

一个人有没有出息,不在于你处于什么环境,干什么工作;关键是看你怎样对待环境,怎样对待工作,如何看待小事。你的态度会直接决定着你的命运,因为注重小事,每天进步一点点,命运就会掌握在你的手中。

小事不小,大事不得了

小池国三十三岁就背井离乡,在若尾商店做小店员,日后成为小池商店董事长、山一证券公司创办人、小池银行董事长和东京瓦斯公司董事长。

有一天,有人问他经营事业致富的秘诀。

小池回答:“用金钱得来的信用是靠不住的,用信用得来的信用才可靠。至于事业的资金,要买不动产时,你就应该尽量去借钱。然而要做生意,就不可用借来的钱,因为生意是一种冒险,总是靠一点运气,商场风云变幻莫測,成败如何无法预知,因此最好是用自己的资金。

“所有成功的企业家都不会冒失莽撞,不会操之过急,都是脚踏实地从山脚一步一步坚实而稳定地攀登山顶。他们不会梦想一下子就跳到顶峰,而是先从他们能力所及的范围着手,先做小生意,脚踏实地学习,一步一步充实自己的实力,小生意做成功,然后进一步做更大的生意,这样才不会招致失败。然而很多失败的生意人都犯了很大的错误,他们想一步登天,自己的资金只有一百万,不自量力大举借债来做一千万的生意。结果,负担不起利息,入不敷出,虽然艰苦挣扎,仍然非倒闭不可。就好像没有开花就想结实;一年级刚念完就想跳到六年级;没有练过跳高,一下子就想跳上山顶,那么自然非失败不可”。

“你要开店,如果缺少资金或是没有店铺,何不借用人家店前的空地呢?别人装冷气机,如果你没钱,就不必借钱来装冷气机,用陈旧的电风扇不也一样吗?”

操作相同的机器,有些女工的生产量比别人多三倍。使用同样的工具,有的矿工比别的矿工采掘量多二倍,这都是常见的事,生产量的差距并不是完全决定于机器和工具,而是在于操作它的人。生意也是一样,生意的好坏和店面的豪华、资金的多少无关,而是决定于做生意的人。

“做生意更重要的就是要有为顾客谋福利的正确观念,这要比玩弄花招重要得多了?”

这位出身贫寒的大企业家从小就聪明绝顶,很讨人喜欢。他在甲州的若尾商店当小店员时,发生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甲州位处寒带,一到冬天店里就非摆上十多个烧木炭的小火炉不可。有一年冬天的早晨,老板若尾逸平发现十多个火炉的木炭灰上面都有一个小手印,这个手印很小,老板一看就知道是小池弄的。于是老板就板起脸孔斥责小池道:“你在火炉上搞什么鬼,你说!”

小池回答说:“那并不是搞鬼,而是为了防范火灾。我睡觉之前总是不放心,就到处查看一番,如果火炉里还有燃烧着的木炭我就把它拿起来,然后把灰抹平,这样做之后,我还没有把握,就再用手掌压在灰上面,试看看是不是还有燃烧未熄的木炭。”

小小年纪就有这种对小事也不掉以轻心的精神和求善求好的用心,因此大受老板的赞赏,为老板另眼看待。因此,才二十出头就在事业上大放异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