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新编孕产妇生活宜与忌
15534600000029

第29章 产后防病33宜

1.产妇防病保健要点

(1)等待身体康复,恢复正常生活:终于迎来了个小天使,新的共同生活开始了。也许尿布脏了,也许肚子饿了,婴儿一旦不舒服马上就啼哭起来。不管怎么说,生活规律打乱了,做妈妈的常常感到很疲劳。这时候要请丈夫帮忙,在等待身体复原的过程中,渐渐地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希望创造出轻松的生活气氛,有时间不妨泡一杯红茶,抱着愉快的心情,边喝茶边欣赏自己的宝宝。

出院后直到第2周都要在床上度过。最初的第1周可躺躺、起起;第2周的后半周开始,起床的时间长一点;第3周开始下床,逐渐使身体习惯。

婴儿也好,家里人也好,从在一个房檐下生活到相互适应,还需一段时间。做妈妈的精神不安是共同生活的大敌,要珍惜时间好好休养。白天在婴儿睡觉的时候尽量安排好时间,自己也要补睡一觉,以保证睡眠充足。

(2)产后做家务应从第3周以后开始:能够开始干些家务是在第3周以后,在这之前可让家里其他人干。如果是小家庭,丈夫又很忙时,请保姆也是一种好办法,当然也可以请亲朋好友帮忙。

产后应避免马上干一些类似做饭、饭后收拾卫生等长时间站立的工作。如果确实想活动活动,在厨房温度适宜时,可在产后第3周,在别人的帮助下一点一点开始做起。

正式的扫除要在第4周以后,弯腰擦洗、扫除庭院要从第5周至第6周后循序渐进。使用吸尘器打扫也是如此。

恢复顺利的产妇从产后第3周开始,可以用洗衣机洗衣服,用手洗则要在第4周以后。

(3)充分摄取营养、控制饮酒和吸烟:产后为了身体复原和哺乳的需要,每日3餐要均衡摄取营养,这一点很重要。产褥期所需的热量,1天需要2500卡,比平日多30%以上。还要多吃含有蛋白、脂肪、维生素类的食品,铁质也很重要。

另外,为了乳汁充足,要充分补充牛奶、汤、酱汤、果汁等含水分多的食物,豆腐、大豆制品、动物肝脏等多种材料杂煮也是下奶的好食品。

酒精及香烟在哺乳期间应当控制,咖啡及红茶等带有刺激性的食物及辛辣物不要吃得太多。

(4)产后1个月才能外出:产后1个月可以外出,但不能去很远的地方,从到附近买东西开始,再渐渐走远。6周过后,可以骑自行车或开车,也可以带婴儿一起散步。

但是不管怎么说,长时间步行及乘车都是造成子宫下垂的原因,所以外出尽量控制在短时间内。四处参观、步行观光这样的旅行及海外旅行,至少要在2个月以后。

分娩后的女性是最美的,只要注意身体清洁及服装打扮,就会成为潇洒的妈妈。当然,育儿和家务确实繁忙,但是干净利索的装束会使人心情舒畅,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最好去美容院剪剪头发,做一个新发型。产后3天可以使用淋浴,恶露消失以后得到医生许可也可以盆浴。

产后再来月经前,皮肤可能出现生理性障碍,如出现斑点、雀斑,头发脱落。这些都是因为卵巢荷尔蒙减少的原因,此时应多摄取些维生素(A、B、C)、碘、钙、矿物质等。按摩头皮也可预防毛发脱落及头发蓬乱。

(5)渡过出院后育儿疲劳的难关:出院后,由于照料婴儿过度疲劳引起的烦恼是常有的,也是应该认真对待的。

第一次做母亲的人,从初次照料婴儿的实际情况看,碰到的全是育儿书上没有的问题。如“牛奶的量是否合适”,“老是夜啼是否病了”等,如有人稍微指导一下,什么事也没有。但是因周围没有可商量的人,常由不安、疲劳、孤独发展成有点神经质。

这时丈夫最重要的是能给予直接、亲切的关怀,如早点回家帮助照料婴儿等。

另外,去附近公园散散步,与带孩子去公园玩的年轻妈妈交谈,都是可取的。

2.宜注意产褥卫生

产褥卫生也是预防产褥感染的一个方面,这是产后保健不可忽视的内容,如不注意清洁卫生,就容易引起乳腺炎、外阴或会阴伤口部位发炎、子宫腔内感染、皮肤感染和尿路感染。如果饮食不卫生,还可引起腹泻。对于产褥卫生,产妇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外阴清洁。产后每天都应该用温开水冲洗外阴,产后7天,待子宫颈内口闭合后,即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温热液坐浴,每天1~2次,每次15分钟,可清除外阴部污垢,促进伤口愈合,还有助于会阴及骨盆底肌肉恢复正常。

(2)卫生巾要勤换。

(3)产褥期要经常擦澡和洗澡。分娩后6~7天就可以洗澡。但应选用淋浴,不要用盆浴,以免污水进入阴道引起感染。淋浴能解除分娩后的疲劳,产妇觉得精神爽快、身体舒服,恢复健康快。如冬天没有淋浴条件,可每2~3天用温水擦澡,更换内衣和内裤,夏天应每天擦澡或淋浴。

(4)产妇饮食宜多吃些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多喝些汤水。产后1~2天内,由于胃酸减少,消化力弱,所以应多吃些易消化的又有营养的半流质饮食,千万不要吃冷饭。

(5)要正常梳头、洗头。

(6)讲究口腔卫生,坚持刷牙。

(7)产褥期不要过性生活。

3.产褥中暑的三种类型及防治要点

产后中暑的临床表现分为以下3个类型:

(1)先兆中暑:开始时,产妇仅感口渴、多汗、恶心、头昏、头痛、胸闷、心慌、乏力等。

(2)轻度中暑:体温上升、脉搏加快、呼吸加快、面色潮红、无汗、痱子多。

(3)重度中暑:体温可达40℃以上,伴昏迷、抽搐、呕吐、腹泻、呼吸急促、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瞳孔缩小,最终可因虚脱致呼吸、循环衰竭。即使抢救脱险,也可能由于中枢神经的损害而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故重在预防。

曾有一则报道:3名产妇中暑身亡,抢救现场发现,产妇身上裹着厚衣裤,头扎巾,这是愚昧的习俗带来的不幸。夏季分娩的产妇已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若再紧闭窗门,身着厚衣,势必使产妇体温调节中枢发生功能性障碍而中暑。怎样防止产后中暑呢?夏天分娩的产妇不要用布包额头,也不要穿长的、厚的衣裤和袜子,要穿薄一些夏季衣裤。产妇的居室一定要开窗户,使空气流通,保持适当的温度,但需注意不要直接吹风。应多饮水,可以吃西瓜等水果。因为产后皮肤排泄功能较旺盛,出汗较多,可经常用温水擦浴,勤换衣服。

4.产妇应预防产褥期精神病

产褥期精神病是围产期的常见疾病。近几年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该病还有上升的趋势。发病的原因有三:一是妇女妊娠时,体内孕激素、雌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都大量增加,使整个机体都处于应激状态,一旦分娩后,皮质激素、性激素的分泌迅速减少,逐渐恢复到妊娠前的水平,而催乳素的分泌量此时则急剧增加,这些变化必然影响到神经系统功能的稳定性;二是分娩时的产道创伤,引起感染发热而影响大脑机能;三是从“孕妇角色”转换为“妈妈角色”后,一时难以适应,或是因胎儿性别不理想等原因导致家庭人际关系失调而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

这些因素可以单独或同时存在,但多数是综合性的。产褥期精神病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类似躁狂、抑郁、精神分裂症等精神方面的症状都可以出现,但不管是何种类型,一般都具有突然发病、症状以意识障碍和幻觉为主且病情多变的特点,也往往因此而致使家属毫无觉察,以致发生难以预料的意外事件。防治产褥期精神病,除了对产妇要补充足够的营养和让其充分地休息外,还要关心她们的心理保健,满足她们的心理需求。首先,丈夫在孕前、产后要注意观察妻子的心理变化,尽一切可能关心和体贴她,减少不良的刺激,使之保持心情愉快和情绪稳定;其次,产前要做好卫生宣教工作,使产妇对分娩及产后的卫生知识有所了解,减轻孕妇对分娩的恐惧感和紧张感;三是助产时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以防感染,一旦发现感染要及时治疗。如果发现产妇有精神方面的异常表现,应及时到医院请精神科医生诊治,以求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一般来说,产褥期精神病都会随着时间推移,趋向平稳而治愈。

5.产后宜做哪些检查

在分娩6周~8周后,产妇应到门诊做产后检查,以了解全身和生殖器官恢复情况和产后哺乳情况。检查内容包括一般健康及盆腔检查,如体重、血压、尿蛋白、乳房、腹壁松弛及腹壁伤口愈合情况。盆腔检查着重于阴道分泌物性质,会阴伤口愈合情况,阴道壁有无膨出,宫颈裂伤及宫口恢复是否正常,有无炎症,子宫大小、位置、软硬度、附件情况。妊娠及产后有并发症者应作为重点复查对象,有的产妇还需要多次复查。发现异常应及时治疗,以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6.产妇乳腺炎的预防方法

初产妇乳房十分脆弱,乳房的乳汁分泌十分旺盛,容易造成淤积;乳头皮肤比较薄嫩,容易损伤;产后体力大量消耗,容易导致抵抗力下降。此时若有乳头皮肤皲裂,病菌很容易侵入乳腺组织造成炎症病变。有的初产妇缺乏经验,喜欢躺在床上喂奶,甚至还让婴儿的嘴含着乳头睡觉。这样做就更容易造成乳汁排出不畅,给病菌以可乘之机。若要防止乳腺炎的发生,就应做到以下几点:

从临产前一周开始,常用热毛巾、肥皂水、淡盐水擦洗乳头,不宜用酒精擦洗乳头。洗擦后轻柔地往外拉一拉,让乳头锻炼得较为坚韧。发现乳头凹陷时,要经常将它拉出来,以便于婴儿吸吮。

在怀孕期间应经常擦洗乳头,在第一次哺乳前将乳房及乳头用温肥皂水、清水洗干净,以后每次哺乳前母亲应先洗手并用温开水擦洗乳头及乳房。乳头内陷和短平时,可将两拇指平行地放在乳头两侧,慢慢地向两侧外方拉开,再将两拇指放在乳头上下方,慢慢地向上下方纵行拉开,牵拉乳晕皮肤及皮下组织,使乳头向外突出。每日2~3次,每次可持续5分钟。

给孩子喂奶时,以坐式为宜,并应定时。每次以15~20分钟为佳;吃完一侧后再换另一侧,不要残留乳汁。如果乳汁分泌过多或者孩子一次吃不完,可用吸奶器将剩余的乳汁吸出,或者用手挤出。每次喂奶前后最好用温开水或者用3%的硼酸液将乳头擦洗一遍,以保持其清洁。乳母内衣应经常换洗。

定时哺乳,哺乳时母婴均应采取最舒适体位,哺乳完后应留最后一滴乳汁,覆盖于乳头上,有保护乳头之功效。如有乳头皲裂,轻者可继续哺乳,每次哺乳后涂以10%复方安息香酸酊,于下次哺乳前擦净。破裂严重者,应停止哺乳,但必须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如遇乳腺导管不通者,可服用中药通乳,也可用热毛巾热敷配以适当乳房按摩,以防乳腺炎发生。最初哺乳时,由于乳汁出来得不顺利,而婴儿的吸吮也显得笨拙,所以比较花费时间。乳头有了裂口,轻者可以继续哺乳,每次哺乳后应在小破口处涂敷蓖麻油铋糊剂。

发现奶头皮肤破损时,一般可搽1%的紫药水。若有皲裂或溃疡导致吸奶疼痛者,可暂停哺乳数天,并用3%硼酸液洗奶头。同时,每天须将乳汁挤出或用吸奶器吸出(可用于消毒后喂婴儿);亦可在乳头上套一个橡皮奶斗,再给婴儿喂奶。

产妇在正常情况下,产后3~4天大量分泌乳汁,乳房充盈,带有38℃以下的低热,不属病态,一天就能恢复。但当乳管堵塞,乳汁流不出来时,乳腺就会引起急性炎症,乳房出现红肿、疼痛,有时全身发烧,这就是乳腺炎。

丰满而大小适中的乳房对女性外在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确合理的按摩,可以改善乳房血液运行状况,减少乳房的脂肪堆积,避免停止哺乳后乳房松弛或下垂,以促进乳房健美。分娩后是母乳喂养的关键时期,如能在产后2~3天内就可进行乳房按摩,对促进乳汁分泌、防止乳汁淤积等有积极意义。

按摩乳房前应注意洗净双手,手法要柔和,不能粗暴,也可由丈夫帮助按摩,按摩时间可以逐渐增加,注意防寒。产妇可每晚入睡前用对侧手掌按顺时针方向按摩双侧乳房,并从乳房的基底部向乳头方向搓揉、推动。双手握住乳房的基底部向乳头提拔或左右上下轻轻摇动,然后用左右手掌交叉均匀地揉按双侧乳房。双手轻轻握住乳房,用手指沿乳房四周做顺时针方向转圈。然后用手指轻轻提起乳房向乳头方向拨动。用大拇指和食指在乳晕四周挤压。然后捏住乳头做牵拉运动,用热毛巾擦敷乳房,以除去输乳孔中的乳栓,促进血液运行。

乳房比较肥大的女性,可以使用黄布兜将乳房托起。如果出现乳汁不通,乳房发胀、发硬且有阵阵抽痛,可以进行乳房按摩,并将淤积的乳汁挤出。乳房若有炎症存在,则应及时治疗。

7.哺乳期间宜注意乳房护理

哺乳期注意乳房的保护,可避免乳头损伤及乳腺炎的发生,应注意下列几方面:

(1)哺乳前柔和地按摩乳房有利于刺激泌乳反射。

(2)哺乳期一般需擦洗乳头,但不要用肥皂、酒精等擦洗乳头,以免引起局部皮肤干燥、皲裂。

(3)喂奶姿势要正确,让婴儿含住乳头和大部分乳晕。

(4)哺乳结束时不要强行用力拉出乳头,以免引起乳头损伤。应让婴儿自己张口,吐出乳头。

(5)学会正确的挤奶手法,避免因手法不当引起乳房疼痛和损伤。

(6)哺乳期戴大小合适的乳罩,以托起乳房,改善乳房的血液循环,但不要使乳房受压。

8.乳头过硬宜采取什么对策

开始哺乳的第四天左右,母亲乳房分泌的不再是以前的初乳,而是大量乳汁,乳房也明显地变硬了,而且觉得不舒服,这是乳汁满盈之故。婴儿这时会觉得乳房太硬,难以适应,甚至吸吮不住乳头,这是因为乳头扁平,不突出。为帮助婴儿尽快适应新情况,吃上奶,同时也可以帮助母亲消除肿胀感,减轻不适,方法有以下3种:

(1)婴儿吃奶之前,先用一块温毛巾敷乳房几分钟,使乳房变软;或者站着淋浴,用温水淋乳房。

(2)用手轻轻按摩乳房,试着压出一些乳汁,以减轻肿胀,并帮助你的婴儿把乳头放入口中,过一会婴儿就会吸吮奶了。

(3)当你把婴儿放到乳房前面时,你可将乳房轻轻往上推,这样能使乳头突出,婴儿就可以把乳晕含在嘴里吸吮,很快就可吸到乳汁。同时,也可以缓解乳房肿胀,消除母亲的不适。

9.乳头皲裂的防护措施

发生乳头皲裂后,乳头常感到燥裂性疼痛,并可牵扯整个乳房、胸部,常给乳母造成很大的痛苦,并且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乳晕炎和乳腺炎。治疗措施主要是改进哺乳方法和加强乳头保护。一般不要停止哺乳,并可适当缩短孩子2次吃奶间歇的时间。如果乳头糜烂严重、疼痛难忍,可将奶挤出盛在洁净的容器里再用小勺喂给孩子吃。在每次哺乳或挤奶后用温热的清水清洗乳头及周围皮肤,然后涂以2%龙胆紫或10%鱼肝油铋剂或抗生素药膏也可以。

乳头皲裂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发炎后乳头表面可见大小不等的多个小裂口,或有小的溃疡和糜烂,甚至有水泡、渗液等。

预防乳头皲裂应从妊娠期开始,在妊娠后期应经常用温水清洗乳头,擦干后涂上凡士林,使原来娇嫩的乳头皮肤变得坚韧,以免哺乳时裂伤。还要及时矫治乳头内陷、平坦等。在哺乳期不要经常擦洗乳头,尤其不要使用肥皂等刺激性清洗剂,也不要在哺乳后把乳头上的乳汁擦掉,以免乳头干燥而发生皲裂。避免婴儿含乳头睡觉,婴儿患有口腔炎症要及时治疗。

10.产后乳房胀痛应怎样调理

产后,很多产妇会感到乳房胀痛,主要有以下原因:

(1)产后3~5天内乳腺管不通,乳汁积聚而憋胀;

(2)乳头凹陷,新生儿吸吮困难;

(3)乳房的血管、淋巴管扩张所致。

减轻乳房胀痛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及早开奶,多吸吮使乳腺管畅通,如果婴儿吸不空,可由丈夫或其他大人吸,或用吸奶器吸出。

(2)减少鱼汤、肉汤等汤类摄入。

(3)用手由乳房四周向乳头方向作轻轻按摩,或用干净的木梳背涂些润滑油或滑石粉,从乳房的四周向乳头方向梳理,起到疏通乳管的作用。

(4)用合适的乳罩悬托乳房,以利血液循环。

(5)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乳房,并辅以手的按摩。

(6)服散结通乳中药,如蒲公英30克,橘叶9克,牛蒡子9克,王不留行12克,路路通9克,水煎服。

11.急性乳腺炎应如何护理

在急性乳腺炎未形成脓肿之前,即乳房仅有红、肿、热、痛时,可采取下列措施治疗:

(1)将乳汁排空:患急性乳腺炎时,患侧乳腺应暂停哺乳,常用手法挤奶,每天挤奶7~8次,每次均应尽量将乳汁排空。这是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防止形成脓肿最有效的措施。必要时可由医护人员帮助挤奶。

(2)局部理疗和热敷:可用热毛巾热敷,每次20~30分钟,每天3~4次,有利于早期炎症的消散。

(3)应用抗生素:常用青霉素静脉点滴或注射在乳腺炎块的四周。

(4)中药治疗:可用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物内服。亦可用仙人掌外敷治疗早期乳腺炎。方法为取仙人掌1块,去刺捣碎后敷在乳房炎块处,外面盖上干净的纱布。每天换1~2次,2~3天可见效。

12.产后腰痛的防护措施

许多新妈妈产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腰痛现象。产生腰痛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怀孕期间腰部负重增加,脊柱前凸,背伸肌群持续紧张,造成后腰下部或骶骨以上肌肉群的“疲劳性疼痛”;另一方面是一些产妇在“坐月子”期间,大都躺在床上,很少活动,这也会造成腰肌疲劳而加重腰部酸痛。所以,我们建议产后当体力开始恢复以后,就应该尽早地开始运动,更多地站起身来稍做运动,以免造成腰部肌肉的疲劳性损伤。另外,脊柱两侧分布着多个穴位,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由家人帮助,轻叩并按摩背部,对缓解产后腰痛很有帮助。

13.产后应如何护理会阴部

产后会阴部可因分娩时胎先露的压迫及助产的操作,局部发生轻度的充血、水肿,或有会阴部的裂伤、侧切伤口。而会阴部因其解剖特点很容易被尿液、大便及恶露污染,如不注意清洁卫生,易引起产褥感染,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所以会阴部的护理非常重要。

产后可以用1∶5000高锰酸钾液或0.1%新洁尔灭冲洗会阴,每天2~3次或于大小便后冲洗,尽量保持会阴部清洁及干燥。会阴部有缝线者,应每天检查伤口周围有无红肿、硬结及分泌物,一般于产后3~5天拆线。若伤口有感染,应及早拆除缝线,创面每天应换药,并用红外线局部照射,尽量暴露伤口以保持表面干燥促进愈合。会阴部肿胀者,可用50%硫酸镁温热敷或75%酒精湿敷。平卧时应卧向伤口的对侧,以免恶露流向伤口,增加感染的机会。会阴伤口完全愈合大约需2周。以后可以改为每天一次会阴擦洗。产后月经垫要用消毒后的卫生巾或其他卫生用品,卫生用具及内衣内裤要勤洗勤换,洗后应在阳光下曝晒以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

14.产后痔疮宜合理防治

妇女怀孕后,随着胎儿的长大,子宫逐渐增大,腹压增高及增大子宫的压迫,使痔静脉回流受阻及静脉曲张,妊娠晚期明显加重。产妇在分娩时长时间用力,也会使该部的静脉淤血加重。产后便秘可刺激肛门引起痔疮或痔疮复发,而干燥粪便在直肠内存留时间过长,也影响直肠的静脉回流,所以产妇容易发生痔疮。预防便秘及痔疮发生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饮食要合理,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尤其要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少吃辛辣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产后早下床活动,有利于肠蠕动的恢复及大便畅通,但不可过度疲劳,因过度疲劳也易诱发痔疮。

(3)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出现便秘应适当采取措施,如开塞露塞肛或服用中药润肠片。

(4)每天做缩肛运动,每日2次,每次做20~50遍。

一旦痔疮发生,可以每天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温热)坐浴,每天2~3次,以促进肛门周围的血液循环,洗后要拭干,涂上痔疮膏。

15.如何促使产后子宫复位

经过妊娠与分娩后,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韧带也随之松弛,子宫的位置可随着体位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产后经常采取仰卧位,就可能遗留子宫后倾而出现腰膝酸痛、腰骶部坠胀不适等症状。因此,为使子宫保持正常的位置,应进行“子宫复原运动”。

分娩后,早晚可行俯卧位(但注意不要挤压乳房),每次俯卧时间约20~30分钟。平时可采取侧卧位,仰卧时间不要太长。分娩后10天起,早晚各做一次胸膝卧位,每次持续约10~15分钟。胸膝卧位姿势要正确,胸部与床紧贴,尽量将臀部抬高,膝关节呈90°角。注意有高血压、心脏病以及饭后等不易行胸膝卧位。

16.产后手腕痛的防护

产妇应该注意家务劳动的合理安排,尽量避免重复劳动的时间过长。当感到手腕部发酸发胀时,应注意休息,同时要用两手交替按摩腕部,直至不适感消失,然后换一种劳动方式。在冬季不可长时间用冷水洗涤,每次洗涤以洗后腕部无酸胀感为度。

产妇一旦出现手腕痛,首先应避免腕部活动和冷水刺激,尤其是手腕部有肿胀时,更应注意。可局部热敷,或用红花油涂于患处,轻轻揉擦,每日4~6次。如果上述方法无效,或症状加重者可采用封闭疗法,用强的松龙5毫克加1%普鲁卡因1~2毫升进行鞘内注射,每周1次,共2~3次。治疗期间避免腕部过多活动。大多数病人经鞘内注射后可治愈。对少数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或局部封闭治疗无效者,可进行手术治疗。

17.产后月经恢复有哪些特点

产后月经恢复的时间主要受是否哺乳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妇女在产后1个月,性激素的分泌基本恢复正常,卵巢开始有新生的卵泡生长、发育和成熟,继而排卵,通常在排卵后2周就会来月经。因此,不哺乳的妇女,在产后2~3个月就恢复月经,在分娩后2个月来月经的占18%~23%。哺乳的妇女月经恢复时间差异较大,而且即便是有了初次月经,下次月经也不一定按期来。

因为怀孕期卵巢处于不排卵状态,故产后要恢复正常排卵,大约需要半年的调整时间,而在这约半年的调整期内,月经大都会不太规则,可能会出现多种情况,如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血淋漓不净等。这些都属于卵巢功能恢复中会发生的情形,不必过于担心,只要注意会阴清洁卫生即可。必要时可请医生作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18.产后恶露的三种表现

恶露是产后随子宫蜕膜,特别是胎盘附着处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组织等经阴道的排出物,分为3种:

(1)血性恶露:分娩后最初几天的恶露,以血液为主,色鲜红,量多,有时有小血块。

(2)浆液性恶露:血性恶露持续3~5天,逐渐转为浆液性,色淡红似浆液,含有少量血液,较多的为坏死蜕膜组织、宫颈黏液,且有细菌。

(3)白色恶露:分娩2周后变为白色恶露,色较白,黏稠,含有大量白细胞、坏死的蜕膜组织、表皮细胞及细菌等。

19.产后恶露有臭味须警惕

产后阴道的排出物称为恶露,正常的恶露有血腥味,大约在产后3周左右就干净了,也有少数延长到产后6周才净。产后应当对恶露进行仔细观察,要注意恶露的量、颜色、质和气味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可以了解子宫复旧的情况,也可发现一些异常情况。

当发生产褥感染时,恶露可能有臭味,颜色不是正常的血性或浆液性,而是呈土褐色,并且混浊、污秽。子宫底部有轻度压痛,子宫比较软,复原差,体温常略有升高,脉搏稍快,这时就要考虑是否厌氧菌感染,多半是厌氧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子宫内膜炎和子宫肌炎。诊断确立后,必须及早治疗,控制炎症,以防感染扩散。

如果产后较长时间恶露仍为血性,量多,伴有恶臭味,有时随血排出烂肉样的东西或者胎膜样物,这时要考虑子宫内可能有胎盘或胎膜残留,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不可疏忽或拖延,因随时都有大出血的可能。

20.产后贫血应如何防治

产后贫血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妊娠期间贫血未得到纠正,分娩后不同程度的失血使贫血加重;二是妊娠期间血象正常,由于分娩时过多的出血所致。

贫血,会使人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感染或使产后会阴侧切口愈合缓慢。严重的贫血可以引起胸闷、心慌等,产生许多并发症,所以应及时治疗。

产后轻度贫血指血色素在90克/升以上,一般可以通过饮食来纠正,应多吃一些含铁及叶酸较多的食物,如动物的内脏、鱼、虾、蛋以及绿叶蔬菜、谷类、花生等。中度贫血指血色素在60~90克/升,除改善饮食外,需服用一些药物,如硫酸亚铁、叶酸、人造补血糖浆或肌注右旋糖酐铁等。产后严重的贫血,如血色素低于60克/升,单靠饮食及药物纠正作用缓慢,常常需要少量多次输新鲜血,这样病人恢复得快,后遗症少,不过是否需要输血要听从医生的意见。若输血,则需要有医护人员的监护,以免发生输血反应。

21.产后常见的三种不适症状

(1)手脚麻木:产后有浮肿时,或产后疲劳不能充分消除时,有时会出现手脚麻木,偶尔还会感到手无力,腿沉重。这些症状会随着身体的恢复而消失。

(2)肌肉发硬和疼痛:产妇既要支撑整个孕期的大肚子,又要在分娩时消耗大量热量,常常感到腰部肌肉酸胀、酸痛。在产褥期里,过早过多的活动以及不习惯坐着喂奶等都是造成腰痛的原因。腰部酸痛在产后大多数都能自行缓解,如果长时间不能缓解,应请教医生。

(3)头痛与头沉重感:产后有贫血、高血压的产妇,疲劳过度,休息不好,或者剖宫产使用过麻醉药的人等,有时会感到头痛或头沉重感。如果充分睡眠,好好休息,症状大多可以缓解,但症状严重时应请教医生。

22.产后各种疼痛的防治

“产后疼痛”是产妇最常见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容易发生疼痛的部位,以及原因和处理方法,帮助新妈妈度过产后最关键的时期。

(1)伤口疼痛:经阴道的自然分娩常常造成会阴部受伤,其疼痛程度与裂伤大小、范围以及有无并发血肿、感染有关。个人对疼痛的敏感程度也影响了疼痛的感觉。一般伤口在分娩刚结束数小时到24小时内最为严重。剖宫产的伤口疼痛一般比自然分娩要厉害,所以大多数情况需要注射止痛剂帮助止痛,不过术后两天左右也多能恢复活动。因此,医师一般会建议产妇使用束腹带来固定伤口,以减少活动的牵拉,还要在术后观察7~10天,如无问题就可以洗澡了。一般来说,伤口疼痛数天到数周内可以恢复。

按照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①一般疼痛:只要采取不直接压迫伤口的姿势坐卧,如侧卧、背靠床半卧,或坐时用气垫垫着臀部等姿势,并适当服用止痛药就可以减轻疼痛。

②肿痛较严重:初期可用冰袋敷,然后用热敷或药水坐浴。如果并发血肿,伤口有肿胀、淤青,情况严重,就要做手术来止血和引流了。

③存在并发感染:并发感染的伤口多在产后3~7天出现红肿、疼痛、缝合处裂开等,治疗时必须加用抗生素,保持伤口干燥或重新缝合裂开的伤口。

(2)子宫疼痛:产后子宫会有强直性收缩,以减少胎盘剥离后的出血,此时在下腹部常鼓起一个圆形且硬邦邦的东西。子宫收缩的疼痛多与胎次有关,经产妇多比初产妇严重。如果收缩良好且恶露不多,可通过按摩和使用子宫收缩剂来减痛。

子宫也可能感染,尤其是破水时间过长、有羊膜绒毛膜炎或是胎盘娩出时借助器械的产妇,恶露会有异味,并有脓样分泌物,子宫有很严重的疼痛及触痛感,甚至出现发热、畏寒等感染性全身症状。

子宫疼痛的处理方法大多是使用抗生素、止痛药,并加以适当引流。还有极少数感染是因子宫内感染物无法排出,这就必须借助手术取出感染物了。

(3)肌肉疼痛:产后常常有手、脚、腰、背等处肌肉的酸痛,尤其是产程过长或平时很少运动的产妇更容易出现肌肉酸痛,这是肌肉过度运动,使得乳酸堆积的结果。所以医师都会建议用热敷和按摩来治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疲劳。此外,适当休息也是减痛的好方法。如果疼痛较严重,可以使用局部止痛药,一般数日内可以痊愈。

(4)耻骨联合处疼痛:这种疼痛在妊娠末期就出现了,产后数日内也有。这是因为怀孕时体内激素改变,造成软骨结构变松,骨盆得到扩张,可以使胎儿顺利通过产道。医师会建议产妇卧床休息,并用止痛药止痛,后期可以做些恢复运动。一般数周内可以恢复正常。

(5)尾椎骨疼痛:这种疼痛多见于胎儿较大、骨盆较小及产程过长的产妇,主要是因为尾椎骨移位,骨膜发炎或神经受压迫。开始时可以用止痛药并多休息,后期可做些恢复运动。一般几星期可以恢复。

(6)乳房疼痛:乳房胀痛多发生在产后数日到数周,其成因多为乳汁排出不畅,所以处理方法以局部冷敷、少喝汤及少吃高蛋白、高热量食物,或是减少乳头刺激为主,这样可以减少乳汁的分泌。此外,由肿胀处向乳头方向按摩,或用真空吸乳器吸乳汁都有利于解决乳房问题。

如果乳房红肿、疼痛,产妇合并发烧,就是乳房发炎了,此时应服抗生素和止痛剂,经过一两周的治疗可以痊愈。

(7)骨盆韧带疼痛:这是产后子宫恢复时出现的疼痛,程度一般轻微,大多不必理会,能自行恢复。

(8)膀胱疼痛:膀胱疼痛多见于产程过长、排尿不顺畅、尿液积在膀胱内无法排出的产妇,还有就是剖宫产后放置导尿管发生感染者。前者的治疗方式就是减少喝水,导尿或排尿训练;后者必须使用抗生素来对抗感染和发炎,还要多喝水帮助细菌排出。

(9)咽喉部疼痛:常见于分娩时大喊大叫、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剖宫产时插管进行全身麻醉的产妇。治疗和处理方式就是让产妇多喝水、少说话,使用消肿止痛药,并发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这种疼痛大多数日可以消失。

(10)头痛:头痛的原因非常多,也是让医师最“头痛”的问题。一般常见的是“紧张性头痛”,多发生于压力大、感冒、睡眠不足、体力透支的产妇,感觉到太阳穴紧绷,像有带子在勒着一样,可以服用止痛药缓解症状。如果是“偏头痛”,一般都有头痛病史,伴有眼眶疼痛、畏光、流泪,治疗时需要多种药物的配合才可达到疗效。如果是“血管搏动性头痛”,就须小心是否有血压过高的问题。

此外,鼻窦炎、外伤或脑部肿瘤、感染、青光眼等也可能出现头痛,初步处理无效后必须迅速就医。

(11)肠绞痛、胀痛:这种疼痛多发生在肚脐周围,发作时除感觉肠绞痛外,还有便意,程度时重时轻,位置不定,可能伴有便秘或腹泻,多见于患胃肠炎、经历多次手术的产妇。保持饮食清淡,并配合调整胃肠功能的药物对减轻这种疼痛有效。

(12)胃痛:多见于手术后禁食的产妇,或是因为精神压力大、原本有胃肠道病史的产妇。如果能保持饮食清淡,并配合胃药、止痛药和调节胃肠功能的药物,大多数日内可恢复正常。

23.如何治疗产后蝴蝶斑

如果产后蝴蝶斑还不消退,可用中药治疗。中医认为,蝴蝶斑多因肝气郁滞,脾气不足,气血不能荣润于面,或肾水不足,颜面气血失和而发病,故内治以疏肝、健脾、补肾、理气、和血为原则。肝气郁者,可服加味逍遥丸;脾气不足者,可服人参归脾丸;肾水不足,服金匮肾气丸。也可用汤药处方,如消斑汤,内含炙黄芪、生地、党参、当归、赤芍、川芎、茯苓、白术、甘草、桃仁及红花等药。

下列药物也有祛斑的效果:

(1)牡蛎,内服外用,有美颜祛斑之功。

(2)柿饼,性味甘寒滋润心肺,常食使气血运行畅通,皮肤得以足够的营养而黄斑不生。用柿叶晒干研细粉,以凡士林搅膏涂面。

(3)杏、杏花、杏仁,都是美容祛斑的佳品。杏花浸泡7日后洗面。杏仁配以茯苓、莲子、白米面、白糖共研细粉,内服外洗同用;或与云母粉共研细后以牛乳调匀涂面;或以单味杏仁捣烂用鸡蛋清调和成膏状涂面。

(4)冬瓜,取肉与酒、水与冬瓜一同熬成膏涂面,或冬瓜子与橘皮、桃花共研细粉,每日用酒送服,可祛斑防皱。24.产后宜防子宫变位

子宫变位是指子宫向下移位或向骨盆左、右、后侧移位。

发病原因是产后下床活动少,长时间仰卧、久坐或习惯向一侧卧位,使子宫在产后恢复期间由于重力作用倒向一侧,随子宫复旧使子宫恒定在盆腔的异常位置。子宫变位的症状为腰酸背痛,腰髂部更明显,下腹部、阴道、外阴部有坠胀感,尤其是久站、走路、劳累后更甚。子宫变位严重者还会出现尿频、尿急、张力性尿失禁等。

预防子宫变位,首先产妇要在月子里休息好,休息时要注意卧位姿势,宜经常变换卧位,防止平卧使子宫后倾,并坚持做子宫复原运动。产褥期无特殊情况可早期下床活动,但不宜做过多或过重体力劳动,也应避免久站、久坐、久蹲。产后恶露不止时应及时治疗,促进子宫复旧。

25.怎样预防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可以预防的:

(1)首先做好计划生育,避免多次人工流产、刮宫,减少出血的机会。

(2)产前要定期做产前检查,如有贫血应及时注意治疗。

(3)高危妊娠产妇应提前入院待产,对胎盘早剥及死胎应注意防止出现凝血功能障碍。

(4)消除产妇思想顾虑,分娩时不要过分紧张,注意饮食、休息、睡眠,避免体力过度消耗。第二产程中,应注意勿使胎儿娩出过快,避免产道撕裂妨碍子宫的正常收缩与恢复。

(5)胎盘未剥离前不应揉挤子宫或牵引脐带;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检查胎盘及胎膜是否完整,以免有残余胎盘遗留在宫内;手术产后应常规检查软产道,以便及时发现有无裂伤。

26.产后盆腔静脉曲张的防护

盆腔静脉曲张,是指盆腔内长期淤血,血管壁弹性消失,血流不畅,静脉怒张弯曲的一种病变。

造成产妇盆腔淤血的原因很多,最主要是由于妊娠期子宫长大,压迫盆腔血管,血液回流受阻,引起淤血。还有产后盆腔血管复旧不良,产后久蹲、久站、久坐、长期便秘等。

由于盆腔静脉淤血,血液循环不畅,可引起下腹疼痛、恶露多、白带增多,还可出现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出现痔疮等。

防治该病的方法,除常规治疗外,还要做好产后调养,加强腹肌、盆底肌肉和下肢肌肉的锻炼。

(1)产后注意卧床休息,避免长时间的下蹲、站立、坐的姿势。

(2)保持大便通畅,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若有便秘发生,应早晚服蜂蜜一匙,多吃治疗便秘的食物。

(3)经确诊为盆腔淤血者,可按摩下腹部,用手掌在下腹部作正反方向圆形按摩,并同时在尾髂部进行上下来回按摩。每日2次,每次10~15遍。

(4)做缩肛运动,每天做5~6次,每次收缩10~20次。

(5)可采用膝胸卧位锻炼,即胸部紧贴床,臀部抬高,大腿必须与小腿呈直角。每天2次,每次15分钟左右。

(6)卧床休息时,最好多采取侧卧位。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卧床可采取头低脚高位。

27.如何预防产后心力衰竭

患心脏病的产妇要重视预防产后心力衰竭。在产后的6~8天内,尤其是产后1~3天,仍存在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下面提出几点预防产后发生心力衰竭的注意事项:

(1)产妇一定要好好休息,最好请别人带孩子,以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可以每天在床上适当活动,以助心脏活动,5~7天后再下地活动。

(2)一定注意不要情绪激动,要自我调节情绪。

(3)饮食应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可吃太油腻的食品,以免增加消化负担。要少吃多餐,要限制食盐。

(4)要注意卫生,防止感染。消毒棉、卫生巾要勤换,内裤要清洁干净。

(5)心功能为Ⅲ级以上的产妇不宜哺乳。

28.产妇宜慎用的中药

产妇应慎用的中药有以下几种:

(1)破气通导、攻下逐水药:此类药既易克伐产妇的正气,又会影响乳汁分泌,不可妄用。如大黄、芒硝、枳壳、枳实、甘遂、大戟、芫花、青皮、牵牛子、车前子等。

(2)消导药:如山楂、神曲、麦芽等均有一定的回乳作用,最好不用。

(3)寒凉滋腻、损伤脾胃之品:容易引起食欲缺乏,腹痛胸闷,恶露排出等症状,亦当慎用。如黄芩、黄连、黄檗、黄花、连翘、山栀、大青叶、板蓝根、玄参、生熟地等。

(4)部分有下行趋势的药物:如无特殊必要一般不用。如牛膝能引血、引热下行,也有回乳作用。

(5)峻猛的中成药:不经过医生同意,最好不要擅自服用。如栀子金花丸、四消丸、消积丸、跌打丸、金匮肾气丸、七厘散等。

上述药物对产褥期的各种生理变化有不良影响,同时还能通过乳汁进入婴儿的体内。而小儿身体稚嫩,对药物比较敏感,容易发生腹痛、腹泻、食欲缺乏、吐奶或便秘、口疮等疾患,所以产后用药要谨慎。

29.哺乳期妇女宜遵循的用药原则

哺乳期妇女要掌握一定的用药知识。如果在服药之前,不了解所吃药品对小儿是否有危害,最好征求一下医生的意见。用药应坚持以下原则:能不用药时尽量不用,能少用药就不要多用,能局部用药的就不要全身用药,能用中药治疗则不用西药,能口服的不要打针,能用老牌药品就不用刚面市的新药。在用药时应尽量避免在血液中药物浓度处于高值时哺乳。服药前哺乳要比服药后哺乳要好。

如果确实哺乳妇女需要短期用药,药又对孩子危害较大,应暂停喂养。若患有恶性肿瘤、精神病、甲亢等慢性或严重疾病时,应停止母乳喂养。

30.防止产后阴道松弛的方法

分娩后,胎儿由子宫经阴道自然娩出,使阴道及外阴极度伸展扩张,阴道周围的组织极度伸展拉长,常常造成阴道的极度扩张或会阴的撕裂。大多数妇女在产后能够恢复正常,不留后遗症。如果恢复不好,就会使阴道口松弛,收缩力及紧握力都下降,影响夫妻性生活的质量。

产后妇女恢复阴道弹性和收缩力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产时应注意保护会阴,避免会阴严重撕裂伤。

(2)正确处理产程。第2产程不可过长,避免胎头在阴道内压迫时间过长,引起阴道水肿坏死。

(3)估计胎儿过大或娩出过快会造成会阴严重撕裂伤时应行会阴切开术。

(4)分娩后做一些锻炼。

①缩肛运动:每天2次,每次20~40下。

②排尿中断训练法:使尿道括约肌收缩。

③用手指浅浅地插进阴道:训练阴道口的吮吸动作。

如果分娩时阴道有严重撕裂伤或阴道口有严重变形,经以上方法难以奏效时,可行阴道缩紧整形术,将阴道松弛的黏膜切除、缩紧肛提肌及阴道周围肌肉组织,这样可使阴道恢复原来的弹性和收缩力。这种手术并不痛苦,对身体没有什么损失,一般只要住院5~6天,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即可,做过手术的大部分夫妻性生活十分满意。

31.产妇小便失禁的治疗

产妇做保健操能够使盆底肌肉及松弛的腰壁恢复张力,促进肌体复原,增强其收缩能力,并可提高膀胱的舒缩功能,减少尿潴留,利于排空,改善尿失禁症状。

(1)盆底肌运动

①仰卧在床,双脚屈膝微开约7~8厘米,收紧肛门、会阴及尿道5秒钟,然后放松,心里默数5下再重复这个动作,每节运动做10次左右。

②仰卧,双腿弯曲,双脚略分开,靠近骨盆底。有规律地抬高臀部离开床面,然后放下,每次运动做10次左右。

(2)腹肌运动

①仰卧屈膝,双手放在大腿上,深深吸一口气,呼出时收缩腹部肌肉,将头及肩提起,维持5秒钟后放松。

②仰卧,双臂放在身体两侧,举起一腿与躯干垂直,然后慢慢放下,再举另一只腿做同样动作,再放下。如此轮流举腿5次,每次1回。

③仰卧,双腿放平,双手托枕部,利用腹肌收缩的力量使身体慢慢坐起来,如此反复多次。

产妇尿失禁后,哪些产妇应做保健操,什么时间做保健操合适,必须在医师允许、指导下进行。

32.产后尿路感染的预防

有些产妇在孩子出生不久就出现尿道感染,以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较常见。

怀孕后由于内分泌的影响,尿液常有滞留,易造成细菌感染。据调查,约5%~10%的孕妇尿液中有细菌,如果不及时治疗,其中的80%持续带菌到产后。当产褥期抵抗力减弱而又有适当的细菌繁殖条件时,就会发展成急性泌尿道感染。

女性尿道长4厘米,短而直又接近肛门,尿道很容易被细菌污染。产后恶露持续时间长,恶露处理欠清洁,容易引起尿道的污染。产妇分娩后膀胱和输尿管肌肉暂时松弛,易存残尿。有的产妇习惯憋尿。助产操作时使阴道极度扩张,也可引起膀胱黏膜、尿道的挫伤和淤血而发生尿潴留。分娩或产后导尿、保留尿管等。所有这些都会增加尿道感染的机会。

产后预防尿路感染,要注意恶露的清洁处理,每天清洗外阴部,多喝水,不要憋尿。及早下床活动有助膀胱肌肉功能恢复。必须在分娩后4~6小时排尿。一旦出现症状,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33.产后便秘与肛裂的防治

预防肛裂的发生关键在于预防便秘。产后便秘的预防在于改善饮食结构,适量多食一些含维生素及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少吃热性辛辣的食物,以保持大便的松软。再者要多饮水,并多饮一些菜汤,增加水分及维生素。产后争取早期下床活动,自然分娩者产后1~2天即可下床。初起床时可以先进行一些轻微活动,如抬腿、仰卧起坐、缩肛等,对增强腹部肌力、锻炼骨盆肌肉、协助排便有益处,同时还需要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如果发生了便秘,千万不要强行排便,可放入开塞露等润滑药物,稍待几分钟再排便,以避免肛裂发生。

肛裂发生后,每日应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产后2周)坐浴,每日1~2次,大便后加洗1次。肛裂疼痛难忍时,可用1%的普鲁卡因局部封闭。久治不愈者,应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