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见的产妇保养误区
(1)“恶风”:不少人以为产妇怕风,以为风是“产后风”(指产褥热)的祸首。因而将产妇房间的门窗紧闭,床头挂帘;产妇则裹头扎腿,严防风袭。其实,这只是人们想当然的错误理解。
产褥热其实是藏在产妇生殖器官里的致病菌在作怪,多源于消毒不严格的产前检查,或由产妇不注意产褥卫生所致。如果室内卫生环境差、空气混浊,很容易使产妇、婴儿患上呼吸道感染。如果夏日里门窗紧闭,裹头扎腿,还会引起产妇中暑,实不可取。
(2)“越晚下床越好”:许多人认为产妇体质虚弱,需静养,就让其长期卧床,甚至连饭菜都端到床上吃,其实这种做法弊多利少。如果产后较长时间不活动,很容易使血液本来就处于高凝状态下的产妇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同时产后盆腔底部的肌肉组织也会因缺乏锻炼,托不住子宫、直肠或膀胱而膨出。
产后及早下床活动不仅有利于下肢血流增快和恶露排出,也能使腹部肌肉得到锻炼,早日恢复原来的收缩力,从而保护了子宫、直肠和膀胱等器官。一般情况下,产后24小时就可在床上靠着坐起来,第3天便可下床行走。
(3)“不能洗头洗澡”:不少地方,尤其是农村有这样一种习俗:产妇要在满月后才能洗头和洗澡。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产妇分娩时要出大汗,产后也常出汗,加上恶露不断排出和乳汁分泌,身体比一般人更容易脏,更易让病原体侵入,因此产后讲究个人卫生是十分重要的。自分娩后两三天就可洗澡,但宜采用淋浴,不宜洗盆浴。炎夏,每天应用温开水洗涤一次,产后7~10天,即可用热水洗头。如用温开水坐浴,最好是在5000毫升水中加入1克高锰酸钾,以达到灭菌的作用。
(4)“应忌口”:许多地方的产妇都有忌口的习惯,诸如牛羊肉、鱼虾类和其他腥膻之物都不准吃。其实,产后需要充足而丰富的营养素,主副食都应多样化,仅吃一两样食物哪能满足身体的需要,这也不利于乳腺分泌乳汁。因此产妇千万不要自己堵了自己的“嘴”。
(5)“菜越淡越好”:有些“习俗”这样规定:不让产妇吃盐,在产妇产后的前几天,饭菜内一点盐也不放。事实上,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适当吃些盐对产妇是有益处的。由于产后出汗较多,乳腺分泌旺盛,产妇体内容易缺水和盐,因此应适量补充盐分。
(6)“不能刷牙”:产妇比一般人更应注意口腔卫生。由于产妇进餐的次数多,食物残渣存有留在牙齿表面和牙缝里的机会增多,而口腔感染还是产褥感染的来源之一。因此,许多产妇在“月子”里不刷牙是不对的。产妇应该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如能在每次进餐后都刷牙、漱口,对健康更为有利。
(7)“汤比肉有营养”:产褥期应该常喝些鸡汤、排骨汤、鱼汤和猪蹄汤,以利于泌乳,但同时也要吃些肉类。肉比汤的营养要丰富得多,那种“汤比肉更有营养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8)“鸡蛋吃得越多越好”:鸡蛋的营养丰富,也容易消化,适合产妇食用,但并不是吃得越多就越好。有些产妇1天吃一二十个,不但吸收不了,还会影响对其他食物营养的摄取,因此一般产后每天吃两三个鸡蛋就足够了。
(9)产后24小时“开奶”:一些地区的产妇以为在产后24小时后才要给新生儿喂奶,认为开奶早不好。而事实正好相反,开奶越早越好。因为婴儿吸吮奶头可以促进乳腺分泌乳汁,又有利于子宫收缩,使子宫早日恢复。同时,新生儿也能及早得到营养丰富的初乳,可谓“一举三得”。一般情况下,产后30分钟即可哺乳。
(10)“满月即可恢复性生活”:由于人们都习惯于把满月当作产妇身体完全复原的标准,所以多数夫妻在孩子刚满月时就恢复了性生活。实际上,这样做为时尚早。因为分娩对子宫内膜和阴道壁所造成的损伤,在4周内是不可能完全愈合恢复的。专家们认为,产后6~8周后恢复性生活才是安全的。
2.产后忌受风邪
产妇产后10天内,一般出汗较多。这是因为,通过排汗协助排出体内积蓄的废物,此属正常生理现象。此时应特别注意不要受风,造成感冒。这时受风寒之邪,会导致感冒咳嗽,不仅对产妇恢复健康不利,还会致病,长期不愈给后半生留下病根。
为了防止受风寒,产妇穿衣服要适当,不要一会儿穿,一会儿脱,造成身体对外界抵抗力的降低。夜间或白天盖被子要适当,以防盖被过多,夜间因出汗踢去被子而致受寒。
3.产后忌忽视发烧
产后发烧是大事,不要以为只是头痛脑热而等闲视之。产妇在刚生过孩子的24小时内,可以发烧到摄氏38度,但这以后,任何时候的体温都应该是正常的。如有发烧,必须查清原因,有时乳胀可能导致发热,但随奶汁排出,体温将会下降。如果奶汁排出后仍不退烧,就可能是别的原因。
发烧的最常见的原因是产褥感染。因为产妇体力比平时差,又有流血,子宫口松弛,阴道本来存在的细菌或外来的细菌容易在有血时滋生,并窜到子宫和输卵管。这时恶露有味,腹部有压痛,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转为慢性盆腔炎,长期不愈。毒性大的细菌,还可能引起危险的腹膜炎或败血症。
发烧的另一个常见的原因是乳腺炎,可以发烧到摄氏39度以上,乳房有红肿热痛的硬块。开始可行热敷,用中药和抗菌素。如已化脓,就要做手术治疗。乳腺炎往往是乳汁流出不畅,在乳腺内淤积成块,再加上乳头有裂口,细菌袭入惹起的祸患。所以产前就应洗奶头,产后要揉散“奶块”治疗乳头裂口,也可用吸奶器帮助排乳,“防患于未然”。
4.产后会阴血肿忌大意
分娩过程中,宫缩过快造成胎儿娩出过快,产程长引起盆底组织受压过久,或不熟练的助产手术,均可造成软产道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会阴或阴道血肿并不少见。尤其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人,血管较脆,凝血功能不好,分娩时或手术助产时发生血肿的可能性更大。
发生会阴血肿,不但伤口疼痛而且有胀感,如果血肿过大,可以引起排尿困难,甚至因压迫直肠而有便意。大血肿表面呈紫蓝色,似球形突出于外阴。一旦血肿形成,应立即在麻醉下将血肿切开,取出血肿块,寻找出血点缝扎;如出血点不清楚,局部可用纱布卷压迫止血,6小时后取出,同时留置导尿管。
产道血肿如果不及时发现,以后可形成大出血或阔韧带血肿而导致休克。故产妇产后会阴剧痛有便意或排尿困难,均应想到血肿之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5.忌晚期产后出血
一般来说,产后2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较多,2小时以后出血量逐渐减少。如果分娩24小时后再发生大量的阴道出血,且出血量超过400毫升,称为晚期产后出血。
晚期产后出血大多发生在产后5~6天或更长的时间,其发生率并不高。最常见的发病原因有:
(1)产后子宫收缩乏力;
(2)胎盘胎膜部分残留;
(3)剖宫产后子宫壁切口裂开;
(4)黏膜下子宫肌瘤、绒癌;
(5)凝血功能障碍等。
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的时间因病而异。如胎盘残留,出血一般多发生在产后10天左右;子宫壁切口裂开,出血时间多在剖宫产术后的2~3周;绒毛膜癌可于产后1个月发生大出血,可表现为小量持续的阴道流血,也可突然发生大出血。
如果产妇产后子宫有少量出血、淋漓不断,应及时请教医生帮助处理。突然大量阴道流血者应立即去医院,以免耽误病情,留下终生遗憾。
做好围产期保健,可以降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病率。
6.产后忌足跟痛
有的产妇生了小孩后脚后跟痛,每遇潮湿寒冷则加重。产妇对此不要麻痹。
足跟痛的原因是有的产妇生产之后,穿拖鞋或赤脚穿凉鞋,不注意避寒凉或不注意休息造成的,也就是由于产后体虚,尤以肾气亏虚未复,而感受寒冷以至足跟痛。足跟为肾所主,妇女产劳损肾气,遭风冷乘虚而侵袭,以致腰、脚之脉络自行不畅,乃麻痹而作痛。主要症状为足跟疼痛,休息后疼痛减轻,遇热则感舒适,久站或步行稍远或遇寒凉则疼痛明显,甚或较原来疼痛增重,日久不愈。
所以,提醒初产妇产后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如防寒凉,不赤脚穿鞋,不过早下地劳动或做家务活儿等。
7.患有哪些疾病的产妇忌哺乳
有些产妇可能患疾病,有些疾病不影响给婴儿喂奶,但有些病则应从产后就忌给婴儿喂奶,以免殃及婴儿和影响母亲的健康。患有以下疾病的产妇,从新生儿出生开始就应禁止哺乳婴儿。
(1)患心脏病的产妇,喂奶会加重自己的心脏负担,从而加重病情。
(2)患结核病的产妇给孩子喂奶,不仅对自己健康不利,还会传染新生儿,影响其健康。
(3)患肝炎的妇女,如果哺乳新生儿会传染婴儿,也不利于母亲的康复。
(4)患慢性肾炎的产妇,喂奶和照管孩子,会因过度劳累,使分娩劳累不能得到休息,从而加重病情。
(5)患有乳腺炎的母亲,不要给孩子喂奶,以免影响病情和伤害婴儿。
(6)生下半乳糖血症或苯丙酮尿症患儿的产妇,不可给新生儿喂奶,也不要用其他奶类喂养婴儿,以免婴儿智力受损。
(7)患急性传染病的产妇忌给婴儿哺乳,以免传染给婴儿。同时,母亲为治疗疾病要用一些药物,其中某些药物可以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产生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8.哺乳母亲忌用哪几类药物
(1)抑制泌乳药物:如溴隐亭等。
(2)抗癌药物:可抑制婴儿免疫力,引起白细胞减少症,如环磷酰胺、阿霉素等。
(3)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可引起小儿出血、呕吐、腹泻、惊厥。
(4)抗精神病药:如奋乃静,可影响小儿智力发育。
(5)抗甲状腺药:可引起小儿甲低,影响发育,智力低下。
(6)氨基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可损伤听觉神经、肾脏。
(7)酰胺醇类抗生素:如氯霉素,乳儿吸乳后可出现腹泻、黄疸等。
(8)喹喏酮类:如氟哌酸等,可影响小儿骨骼发育。
(9)磺胺类:早产儿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新生儿有导致溶血性贫血发生的可能。
(10)巴比妥类:如鲁米那,可引起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出现镇静状态,应禁用。
9.产妇忌不良情绪
从孕育新生命到完成分娩,女性经历了角色巨大转换的过程。在产褥期的最初2周内常出现心情多变,容易激动,焦虑不安,情绪低落,容易哭泣,即表现为产后抑郁。目前产后抑郁越来越引起医生的关注。观察发现,产后抑郁现象较为普遍,约50%的产妇或轻或重有此经历。不过,多数症状轻,发生在产后7天内,持续数日,经产妇本人心理调整及在家人关爱下,症状可自行消失,因而常不为人们注意。但个别可发展为产后精神障碍,如未得到妥善处理,有发生轻生或伤害子女等严重后果的可能,所以对产后抑郁不能漠然视之。
分娩后内分泌的急剧变化是导致产后抑郁的内在原因。随着妊娠终止,产妇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与情绪活动密切相关的儿茶酚胺分泌量也减少,引起了产妇情绪波动。在此基础上,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成为诱因,常见的如分娩疲劳,适应不了自身角色转变,对抚育婴儿的焦虑带来的心理压力或伤口疼痛等,都可成为导致产后抑郁的直接诱因。
妇女的神经系统不很稳定,而产妇的神经系统比平时更敏感。因为产妇经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整个身心发生较大变化,产后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儿茶酚胺分泌减少,体内的内分泌调节处在不平衡状态,使产后妇女心绪和感情非常敏感,情绪容易波动。
为了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产妇及其家人都应注意调节产妇的情绪。以产妇自我心理调节为主,他人影响为辅。家属应多关心体贴产妇,使产妇设法转移注意力,力求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平衡。
10.产后排尿困难的防治
产后子宫体积骤然缩小,回心血量增加,尿量也增多。通常在产后2~4小时就应排尿。但个别产妇发生排尿功能的暂时障碍,尿液不能排出或排不干净,即产后尿潴留。常见的原因有:会阴伤口肿胀、疼痛,致精神紧张,恐惧疼痛,反射性地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膀胱和尿道就位于宝宝娩出的路径旁,产时这些组织会被挤压、拉扯,甚至擦伤,组织充血水肿,膀胱肌肉张力降低;产后腹壁肌肉松弛,膀胱容易增大,产妇对尿液的充盈不敏感,有的则因为不习惯卧床排尿而致排尿困难。
产妇在产后要及时主动排小便,如果感觉有尿意又排不出尿或排尿不畅,要及时找原因,想办法解决。简易的方法有:用温开水冲淋外阴部,解除尿道括约肌痉挛,诱导排尿反射;也可用热水袋敷下腹部,改善膀胱的血循环,刺激膀胱肌肉收缩,促排尿;如因不习惯卧床排尿,可在家人的搀扶下改蹲位小便。医生可能会给予肌肉注射硫酸新斯的明,加强膀胱肌张力以促使排尿。也可留置导尿管1~2天,使膀胱的充血水肿消退,肌张力恢复。
防止排尿困难要从产时就做起。产程中每2~4小时应小便1次,不要憋尿。分娩结束后立即饮200~400毫升水,在产后4小时内应排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