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太多的矛盾,人们常常会碰到别人对不起自己或有损于自己的事情,对此我们大可不必耿耿于怀,没必要过分计较,而能够一笑就过去,这便是包容。
生活中的每个人,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陷,这就会造成与别人的交往中难免的摩擦,此时,我们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而不能一味地去指责他人的过错,而应相互理解,这便是包容。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人群里,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冲撞和摩擦,所以就必须要学会包容,用一颗包容的心,以平静的心态去对待和化解矛盾,才能使人与人之间保持融洽、协调与和谐的关系。
1.让人一步天地宽
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宋朝)高宗宪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交界,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极好,而楚亭的亭卒懒惰,对瓜事很少过问,瓜秧又瘦又弱,与对面瓜秧的长势简直不能相比。楚人死要面子,在一个无月之夜,偷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给扯断了。梁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县令。县令听了以后,对梁亭的人说:“楚亭的人这样做当然是很卑鄙的,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那么为什么再反过去扯断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要有包容的心态,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而且,你们这样做,一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梁亭的人听了县令的话后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
后来几天,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好似一天,仔细观察,发现每天地都被人浇过了,而且是梁亭的人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们的报告后,感到非常惭愧又非常敬佩,于是把这事报告给了楚王。楚王听说后,也感于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梁王,既以示自责,也以表酬谢,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邻。
常言道:让人一步,天宽地阔。一些人把让人一步视为软弱、无能,认为让掉了人的尊严。然而恰恰相反,让人一步,正是宽大胸襟的体现,也是迈向成功的重要一步。梁国与楚国从敌国成为友邻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一个人活在世上,无论是居家还是出门,总会有磕磕碰碰,或不愉快。如果不能包容忍让,几句话不投机便认为对方是在搓火,接着便是怒发冲冠,拳脚相加,那就很难与人和睦相处。在斤斤计较别人的同时,还会使自己备受“小气”的指责。
“经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争先的径路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这些都是《菜根谭》里的话,咀嚼起来,耐人寻味。
让,既要让人之短,更要让人之长。在让人中,既给对方一机会,也给自己带来了欢乐。
让是一种思想境界,让是一种博大的胸怀,设身处地的让人,更能展示一个人豁达的心胸。
但要做到“让人一步”听似容易,实为不易。让人一步正是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缺乏道德修养的人,言行粗俗,斤斤计较,难以做到让人一步;道德修养高的人,文雅大度,胸襟宽阔,凡事都能让人一步。
让人一步,天宽地阔,于人于己,有利无害,何乐而不为?
人情翻覆似波澜。今天的朋友,也许将成为明天的对手;而今天的对手,也可能成为明天的朋友。世事一如崎岖道路,困难重重,因此走不过的地方不妨退一步,让对方先过,就是宽阔的道路也要给别人三分便利。这样做,既是为他人着想,又能为自己留条后路,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嘛。
……
与人相处,有一分退让,就受一分益;吃一分亏,就积一分福。相反,存一分骄,就多一分屈辱,占一分便宜,就招一次灾祸。所以说:君子以让人为上策。
2.能饶人处且饶人
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法国)福莱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天,一头大象,在森林里漫步,无意中踏坏了老鼠的家。大象很惭愧地向老鼠道歉,可老鼠却对此耿耿于怀,不肯原谅大象。
有一天,老鼠看见大象在睡觉,心想:机会来了,我要报复大象,至少,这个庞然大物,我可以咬它一口。但是,大象的皮特别厚,老鼠根本咬不动。
这时,老鼠发现大象的鼻子是个进攻点。老鼠钻进大象的鼻子里,狠狠地咬了一口大象的鼻腔黏膜。大象感觉鼻子里一阵刺激,它用力地打个喷嚏,将老鼠射出好远,老鼠被摔个半死。
老鼠忍着浑身的伤痛,踉跄地逃回了家,对前来探望它的同类们说:要记住我的惨痛教训,得饶人处且饶人!
这虽然是一则寓言故事,但是读后会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其实,我们身边就不乏像“老鼠”这样做的人,往往为一些非原则问题,小小不起眼的皮毛问题争得不亦乐乎,谁也不肯甘拜下风,非得决一雌雄才算罢休,结果严重的大打出手。
其实,人生活在世界上,人与人之间,发生争执和碰撞都在所难免。一旦有了纷争,即使认为自己一方在理,也应避免过分的数落、指责。作为一个人,谁能一点毛病和错误也没有呢?杀人不过头点地,得饶人处且饶人。古人的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在你有理的时候不要抓住不放,能包容就包容吧!谁都知道人生包容是最大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行为,是大智若愚的表现,并非“窝囊”、“没有用”。原谅人不等于窝囊。人要能站到高处,往开处想,便能理解别人,包容别人。
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就是放对方一条“生路”,让他有个台阶下,为他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这不太容易做到,但如果能做到,对自己则好处多多。自古至今,包容被圣贤乃至平民百姓尊奉为做人的准则和信念,而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并且视为育人律己的一条光辉典则。我们每个人做事不要做得太绝,需给自己和别人留有余地,也给自己和别人一条退路,何乐而不为呢?
包容别人也就是包容自己,要想让自己活得更开心,就不要得理不饶人,苦苦相逼才罢休,以退为进,也是一种生活的处世策略。学会包容,一切矛盾和不开心的事情都会变的海阔天空;学会包容,遇到生活中的旋涡和大浪,也会让你控制得风平浪静。
3.将心比心,将心换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宽厚仁慈,待人以善。注重忠恕之道,凡事都将心比心,将心换心,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深得百姓拥护。
秦穆公有一个嗜好,喜欢养马。有一匹千里马,他格外钟爱,不但给马新盖了马厩,而且给它配备了宝石马鞍,并专门派了几名马夫尽心尽力侍候它。
有一天,养马的一个马夫不小心,没把马厩门关好,千里马偷偷跑了出去,一会儿就跑到了城外。这时,一群饥饿的老百姓看见了它,围了上来,抓住了千里马。这些老百姓已好几天没吃东西了,也不管是谁的马,三下五去二将马杀了,熬成肉汤,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马夫发现千里马丢了,大惊失色,连忙报告负责养马的官吏。官吏一听,马上派人去寻找。等他们找到马的时候,千里马已经被饥民吃得只剩下一堆马骨和马皮了。官吏一看傻了,没办法,要向秦王交差啊。只好押着一群百姓,带着马骨和马皮,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官吏把实际情况向秦穆公做了汇报,在场的大臣们都吓得不敢说话,都认为这些百姓竟敢吃国君的千里马,肯定死罪难逃,没想到秦穆公听后,沉吟了半晌,说:“把他们放了!”
“可是,他们吃了您的千里马呀!”官吏回答说。秦穆公解释道:“他们吃了我的马,理当难逃死罪,但是他们也是迫于生计,无奈做出的错误,更何况又不知道是我的马,将心比心嘛,别为难他们了!”
不久,几年之后,秦国发生饥荒,晋国乘机入侵,秦穆公率大军拼命抵抗。这时,有300勇士主动要求参战,原来他们就是几年前吃掉千里马的那群百姓。秦穆公被晋军包围,身上也受了伤。这时,勇士们护住穆公,拼死冲杀。晋军抵挡不住,开始后退。秦穆公乘机率兵追杀,结果不但转危为安,还大败晋军。
秦穆公包容大量,将心比心,将心换心,善意待人,善终得好报,关键时刻救了自己一命。这正是因为他的宽广胸怀和良好做人美德带来的好运。
我们的先人给我们树立了好的榜样,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体会。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这种需要——渴望理解,渴望包容。即使是一句包容的话,也可以温暖人心。所以说多一点包容之心,世上就会少一些炎凉;多点将心比心的感悟,就会多出一分尊重。
在一所医院,一位年轻的小护士在给一个中年妇女输液。年轻的小护士扎了两针也没把针扎进血管,眼看着针眼处泛起了青包,疼得那位中年妇女正想抱怨几句,却抬头看见小护士额头上布满了密密的污珠,那一刻她突然想起了她的女儿。于是她安慰小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小护士如释重负,连声说:“阿姨,对不起。真得感谢您让我扎了三次。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要不是您的鼓励,我真不敢给您扎了。”中年妇女告诉她,说:“我也有个和你差不多大的女儿,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有她的第一位患者,我真希望女儿的第一次扎针也能得到患者的包容和鼓励。”
将心比心,将心换心,这是老百姓常说的一句善解人意的俗语。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多点将心比心的感悟,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少一些计较和猜疑。别人包容自己,自己就应该先包容别人,不情愿别人苛求自己,也就不应该苛求别人。学会“将心比心”,以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包容不会失去什么,相反会真正地得到,得到别人的心,得到别人的包容和尊重。
人与人之间能够做到将心比心,彼此之间就会多了一些包容和体谅,少了一些自私与狭隘;多了一些理解和尊重,少了一些计较与轻慢;多了一些温暖和怜爱,少了一些冷漠与伤害。
4.一分包容胜过十分责备
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包容。——(近代)陶行知
卢梭,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11岁时卢梭爱上了刚好比他大11岁的德·菲尔松小姐,深深地被她身上特有的那种成熟女孩的清纯和靓丽所吸引,而德·菲尔松似乎也喜欢卢梭。于是,两人轰轰烈烈地相恋了。但不久卢梭就发现,德·菲尔松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激起她所暗恋的另一个男人的醋意。卢梭那颗早熟而敏感的心受到了巨大的伤害,他发誓再也不见这个玩弄别人感情的女人。20年后,已经大名鼎鼎的卢梭荣归故里。一次户外郊游,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他看到了坐在另一条船上的德·菲尔松。她衣着简朴,面容憔悴,神情暗淡,完全没有了往日的风采。此时的卢梭悄悄把船划开了,他觉得和一个40多岁的女人算陈年旧账毫无意义。试想,如果换成一个鼠肚鸡肠的人,他一定会凑过去和她重提旧事,让她后悔,让她无地自容,这是多好的复仇机会啊。即使仅仅过去打个招呼,对极要面子的德·菲尔松也是一种很好的示威。但卢梭没有这么做,只是悄然离开。
卢梭是一个快乐的人,他因为包容而轻松,因为轻松而快乐。包容是一只灵巧的手,它能够解开伤害这个死结。责备别人或许能够使人心中一时痛快,但包容却能让人一生坦然,也很可能使被包容的人一生都不会忘记这个温馨的片段。学会理解,能让一切的不愉快都释然,学会包容,会让人一生记住你的温暖。
包容是深藏爱心的体谅,包容是一种智慧和力量,包容是对生命的洞见。包容不仅是一种文明、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包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包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
包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一个人的胸怀能容得下多少人,才能够赢得多少人。
包容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意识到这一点。认为给别人包容,就是给自己残忍。我们错了,包括你自己,我们都是有罪的人,我们都要祈求别人的包容。包容别人,也就是包容自己。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原谅,我们都会错,知道错了就已经是对犯错误的人最大的惩罚,那么我们还有什么不可以原谅的呢。如果我们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不快乐的总是我们自己。
谈到这儿,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故事:
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时,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待。
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励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陶先生如果当时批评责骂那个男生,男生也许会觉得委屈,也许嘴上不说什么,可内心却会种下一枚怨恨的种子,在以后的日子里遇到别的男生欺负女生,他也许再也不会挺身而出了。
包容是一种爱,包容是一种豁达,是一种境界。对待做错了事的人,学会包容,就是学会了去爱。善解人意的包容往往比严厉的苛责批评让人悔改。包容能驱散怨恨,包容能带来温暖,能创造轻松和谐的氛围。将心比心,学会包容。包容别人,也是包容自己,每一份善良的意念,都会博得感恩之心。
人生的路上,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面对他人的错误,包容往往比苛责与批评更让做错事的人悔悟。
5.因包容而化解报复心理
若无包容,生命将被永无止境的仇恨和报复所控制。——(法国)阿萨吉奥利
一场残酷的战争结束后,一个是年轻的指挥官,一个是年老的炊事员。他们在奔逃中相遇,两个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相同的路径——沙漠,追兵止于沙漠的边缘,因为他们不相信有人会从那活着出去。
“请带上我吧,丰富的阅历教会了我如何在沙漠中辨认方向,我会对你有用的。”老人哀求道,指挥官麻木地下了马,他认为自己已经没有了求生的资格,他望着老人花白的双鬓,心里不禁一颤:由于我的无能,几万个鲜活的生命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我有责任保护这最后一个士兵,他扶老人上了战马。
到处是金色的沙丘,在这茫茫的沙海中,没有一个标志性的东西,使人很难辨认方向。“跟我走吧。”老人果敢地说。指挥官跟在他的后面,灼热的阳光将沙子烤得如炙热的火炭一样,喉咙干得几乎要冒烟。他们没有水,也没有食物,老人说:“把马杀了吧!”指挥官怔了怔,唉,要想活着也只能如此了。他取下腰间的军刀……“现在,马没了,就请你背我走吧!”指挥官又一怔,心想,你有手有脚,为什么要人背着走,这要求着实有点过分。但他想老人此时要在沙漠中逃生,也完全是因为他的不称职。他此刻唯一的信念就是让老人活下去,以弥补自己的罪过。他们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前行,在大漠上留下了一串深陷且绵延的脚印。
一天,两天……十天。茫茫的沙漠好像无边无际,到处是灼烧的沙砾,满眼是弯曲的线条。白天,指挥官是一匹任劳任怨的骆驼;晚上,他又成了最体贴周到的仆从。然而,老人的要求却越来越多,越来越过分。他会将两人每天总共的食物吃掉一大半,会将每天定量的马血喝掉好几口。年轻人从没有怨言,他只希望老人能活着走出沙漠。
他俩越来越虚弱,直到有一天,老人奄奄一息了,“你走吧,别管我了。”“我不行了,还是你自己去逃生吧。”
“不,我已经没有了生的勇气,即使活着我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宽恕。”
一丝苦笑浮上了老人的面容,“说实话,这些天来难道你就没有感到我在刁难、拖累你吗?我真没想到,你的心可以包容下这些。”
“我想让你活着,你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指挥官痛苦地说。老人此刻解下了身上的一个布包,“拿去吧,里面有水,也有吃的,还有指南针,你朝东再走一天,就可以走出沙漠了,我们在这里的时间实在太长了……”老人闭上了眼睛。
“你醒醒,我不会丢下你的,我要背你出去。”老人勉强睁开眼睛,“唉,难道你真的认为沙漠这么漫无边际吗?其实,只要走三天,就可以出去,我只是带你走了一个圆圈而已。我亲眼看着我两个儿子死在敌人的刀下,他们的血染红了我眼前的世界,这全是因为你。我要报复你,与你同归于尽,一起耗死在这无边的沙漠里,然而你却用包容的胸怀融化了我内心的怨恨,我已经被你的包容大度所征服。只有能包容别人的人才配受到他人的包容。”老人永久地闭上了眼睛。
指挥官震惊地矗立在那儿,仿佛又经历了一场战争,一场人生的战斗。他得到了一位父亲的包容。此时他才明白武力征服的只是人的躯体,只有靠爱和包容大度才能赢得人心。
他放平老人的身体,怀着包容之心,向希望走去。
所谓报复心理就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对那些曾给自己带来伤害或不愉快的人耿耿于怀,而通过攻击对方才能发泄心中不满的心理。报复是人性中的一处心结,每个人都有可能产生报复心理。然而释迦牟尼却告诉我们:“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面对伤害和矛盾,我们不仅要学会自我控制,更要学会对他人的包容。年老的炊事员因为战争痛失爱子,怨恨年轻的指挥官,想在迷路的沙漠里报复他,一起耗死在那,但年轻的指挥官一路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百般刁难的他,年老的炊事员被指挥官博大的胸怀所感动,融化了内心的怨恨和报复心理,给他指明了一条走出沙漠的道路。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包容。包容,是化解报复心理的良药,它会使人生得到升华,在升华中可以找到平静,在平静中可以得到幸福。生活中,当他人给自己带来伤害或不愉快时,要学会以包容之心待之,报复的欲念就会慢慢散去。
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应该胸怀宽广,豁达大度,胸中能装得下不平的事,容得下同的人。对他人的包容,不仅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化敌为友,让别人获得改过的机会,更能将自己从憎恨、嫉妒的心绪中解脱出来,收获快乐。
6.因包容而克服嫉妒心理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现代)毛泽东《赠柳亚子先生》
宋徽宗时期,有一个山水画家,名叫朱子明。他从小酷爱画画,年轻时就在当时社会上享有名气,由此也引来了一些嫉妒他才能的同行。
当时的皇帝宋徽宗,十分爱好书画。一天他到市面上逛街,看到有人专卖驴画,于是便问随从:“天下何人画驴画得最好?”随从答不上来,忙向当地的书画界询问。那些嫉妒朱子明才能的同行似乎看到了报复的机会,想借此机会让他在皇上面前出丑,彻底地整垮他,说朱子明是天下画驴画得最好的人。
于是,皇帝宋徽宗下旨要朱子明进宫,为他专画驴子。朱子明不敢违抗圣旨,只好放弃了自己的山水画,在宫里潜心地为皇上专画驴子。在皇宫的日子里,朱子明先后为皇上画了几百幅驴画,深得皇上赏识。朱子明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画驴人”。
后来,当有人问朱子明为何画得这么好时,朱子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嫉妒是坏事也是好事。感谢嫉妒者,是他们的嫉妒成全了我。”
所以,如果说嫉妒是一把刀,那么握住刀刃的只会是嫉妒者自己,原想可以轻而易举地伤到别人,但只要一用力,最容易受伤的往往是嫉妒者本人。
别人嫉妒你,你不嫉妒别人;别人伤害你,你不伤害别人。这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包容,更是一种品格。
当我们面对嫉妒者的中伤时,最容易做出的也是最下策的反应就是反唇相讥。可是这样,我们会因为别人的无聊而使自己也变得无聊,甚至有可能陷入一场旷日持久、使心智疲惫又毫无意义的纠葛中。有这么一句禅语:“别人想给你一种东西,你不接受,那么这个东西还是那个人的。”英国诗人拜伦曾说过这么一句很有意思的话:“爱我的我报以叹息,恨我的我置之一笑。”佛与拜伦都是如此洒脱,如此豁达。对嫉妒者的中伤,最妙的回答是——不理会它,让心灵安详地微笑。
纵观那些嫉妒的人,遇到一点不满便怨天尤人,这些人纵然学问再好,也难成大器。周瑜是个卓越的军事家,才能出众,足智多谋,把庞大的东吴水师管理得井井有条。可是,当他得知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虽自知不如,但却不甘落败,于是整天心中盘算着如何打赢诸葛亮,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凄叹后,最终落得个吐血身亡的结局,唉,这又是何苦呢!倘若周瑜能像蔺相如那样包容大量,我想,他的结局肯定不会是这样!
那么,怎样克服嫉妒心理呢?主要是加强自我修养。首先应正视自己和别人的差别,正确看待人生价值。其次,要培养豁达的人生态度,从病态的自尊心和自卑感中解脱出来,还要学会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寻找自己的闪光点,不断提高自己,力求改善现状。要相信自己某一方面不如人,但其他方面未必都比人差,倘若总以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自然只能顾影自怜或恼羞成怒。
诚然,消除嫉妒心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也并非要求大家与世无争,而是要有包容心,才能扑灭心头燃烧的嫉妒火焰。
人生最好能保持一种平常的心态,始终有一颗包容的心,并以这种心态应对世事,心里容得下别人进步,容得下别人比自己好,这才是消除嫉妒的最好方式。
7.因包容而消除隔阂
理解是为了包容,理解一切也就是为了包容一切。——(法国)斯达尔夫人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和几分恐惧,来到西柏坡招待所会见毛泽东。傅作义见到毛泽东走来,连忙大步向前,伸出双手,第一句话说“我有罪!”毛泽东说:“谢谢你,北平和平解放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你为人民做了件大好事。假如你过去有过错的话,那么现在功过权衡,还是功大于过的,也是有功人员。对你们部下来说,也是为他们做了一件大好事,保护了他们的生命财产和家庭完整。”傅作义热泪盈眶,深受感动。
毛泽东对傅作义的包容,足见一代伟人的宽宏气度。虽然国共两党之间存在着矛盾,但毛泽东主席从民族的安危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大局出发,消除两党之间的隔阂,对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的国民党将领予以包容对待,委以重任。正是这种包容开放的政策,使得许多原国民党的高级将领纷纷投诚,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做贡献。
唯宽可以容人,雄厚可以载物。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应该胸怀宽广,豁达大度,容得下各种各样的人,尊重对方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对他人的包容,不仅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化敌为友,让别人获得改过的机会。
1995年与阿拉法特同获诺贝尔和平奖的还有以色列总统拉宾和外长佩雷斯。他们两人积怨颇深,有权力的较量与角逐,又有政策的分歧和争执。就是这一栖两雄,谁也不耍阴谋,不用明枪也不用暗箭置对方于死地,而是求同存异,以中东和平的大局和民族利益为重,摒弃个人恩怨。他们的度量着实令人叹服!
宋代的寇准与王旦同朝为官,王旦为宰相主管中书省,寇准为副相主管枢密院。一日中书省有文件送枢密院,不合诏书格式,寇准报告了真宗,王旦受到了责备,中书省的官吏也受到了处分。没出一月,枢密院有文件送中书省,也不合诏书格式,中书省的官吏很高兴地呈送王旦,认为报复的机会来了。王旦却叫人送还枢密院。寇准十分惭愧,拜见王旦说:“您真是有天大的度量啊!”王旦的度量不仅消除了彼此隔阂,确保了稳定,而且造就出了政绩卓著的一代名相——寇准。
拉宾与外长佩雷斯、寇准与王旦,他们之间彼此曾经都有矛盾和隔阂,但后来他们都“握手言和”,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们这么做的呢?是包容。包容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包容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和沟通,包容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矛盾和隔阂恰如树立在人际间的一堵墙,双方互不相让,只能把墙越砌越高;如果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相互谅解,就会使矛盾化解,隔阂消除。彭德怀借梨赔礼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证。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彭老总因一封电报错怪了洪学智将军,便拿起一只梨递给他,说:“吃梨,吃梨,给你赔个梨(礼)。”谈笑间双方便重归于好。领导部属间、同事之间出现矛盾时,就应该这样,从工作大局出发,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以友善的态度多与对方加强交流,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以包容心待人,就会为自己赢得一个可以相互尊重、理解和信赖的朋友。
当然,包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否则就成了纵容。我们所倡导的包容,就是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度量,对别人的缺点和短处能予以包容,对别人的失礼和失态能予以谅解,既做到在大是大非上坚持原则,又本着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愿望,无须对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
生活需要度量,度量就是忍耐,度量就是包容,度量就是忘却,度量就是仁爱,度量就是良善,度量就是不计算人,度量就是要饶恕人,以自己宽阔的度量换取他人的尊敬和赞许。
8.因包容而减少摩擦
能忍能让真君子,能屈能伸大丈夫。——中国谚语
很久很久以前,深山里有一座禅院,院里有一位慈祥的老禅师。一天晚上,他正在禅院里慢慢地散步,忽然发现院子里最黑暗的一个墙角边上有一把椅子。他马上明白,禅院里有人违反寺规,翻过墙壁,到外面溜达了。这位禅师一声不响,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着。不一会儿,果然有一个小和尚回来,只见他鬼鬼祟祟地翻墙而入,黑暗之中,踏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当那个小和尚双脚落地的时候,才发觉自己刚才踏的并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不知所以。但是,出乎小和尚的意料,老禅师并没有厉声责备他,而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老禅师的一句话深深地感动了小和尚,从此严守寺规,潜心研佛,终成一代名僧。回首当年的教诲,小和尚十分感激师傅当年对自己的包容,因为如果师傅没有包容他,而是严厉地惩罚他,他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了。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包容的重要,只有我们对别人包容,才能得到他人的包容。包容是人与人交往的缓冲,它可以化解许多不必要的冲突;包容又是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它可以减轻摩擦,缓和紧张的关系。老禅师深得此道,包容了弟子,减轻了因惩罚而与弟子之间产生的摩擦,这种于无声处的教育和处事方式,值得我们每个人去体会和学习。
当今被称得上网络英雄的比尔·盖茨,也懂得在人际交往中包容他人能减少人际摩擦的道理。在电脑操作系统windows还不存在时,他去请一位软件高手加盟微软。那位高手十分傲慢,不予理睬。最后禁不住比尔·盖茨的执著要求,同意见上一面,但见面后却讥笑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微软做得这么烂的操作系统。”比尔·盖茨丝毫没有因此恼怒,反而诚恳地说:“正是因为我们做得不好,才请你加盟。”那位高手被比尔·盖茨的这种包容大度的品质折服了。从此,这位高手成为wind OWs的负责人。反之,如果比尔·盖茨对于软件高手的无理、高傲的态度“针锋相对”的话,势必他们之间的摩擦就要升温,很可能就失去了一位难得的人才。但比尔·盖茨懂得其中的道理,宽以待人,晓之以理,不仅没有使先前的摩擦升温,反而化解了矛盾,使软件高手心甘情愿加入微软,这才开发出了世界最盛行的操作系统。
不管是老禅师还是比尔·盖茨,他们都懂得在事情将要产生摩擦之前,用一颗包容的心去减少和化解可能要产生的摩擦和矛盾,使得事情得以顺利解决。其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十分频繁的,在交往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与他人产生一些摩擦,而这点滴的摩擦的处理,就足够体现出你属于哪类人,是否存有包容的心。拥有包容心的人,会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在愉快中解决问题。而那些心胸狭窄的人,在处理这类的事时,往往会把事态恶化,甚至大打出手。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身边又何尝没有。在公共场所里的一点为小的摩擦有时会引起一场拳脚相争,街上两辆车的轻微碰撞,有时也会导致司机不顾风度的恶语相对。这一幕幕不和谐的事情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主要就是因为,一些人在社会中缺少一种对人、对事的态度——包容。
所以,虽然在处理摩擦的过程中,别人对你的态度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包容一点、豁达一点的对人,只看重事情本身,看重摩擦有利的一面,也许会开心很多,而自己对待别人的态度也会好很多!
包容其实是生活的一种态度,对每件事情都抱有平常心,处事包容一些,就会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以包容的心态来面对每一次摩擦。
9.因包容而融化怨恨
忍一忍,让一让,千仇万恨解一半。——中国谚语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骤然奏起“悲怆交响曲”:23岁的韩籍美国学生赵承熙持枪行凶,32人死亡29人受伤。整个世界为之震惊,为之悲痛!在4月20日中午举行的遇难者悼念仪式上,放飞的气球是33个,敲响的丧钟是33声。翌日,安放在校园中心广场草坪上的半圆的石灰岩纪念碑也是33块,其中一块纪念碑上写着:“2007年4月16日赵承熙”,旁边也安放着鲜花和蜡烛。凶手赵承熙“享受”了与32位遇难者同等的“待遇”。由美国开国元勋之一托马斯·杰弗逊总统创办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缘何将凶手也列为悼念对象?这是因为美国人对赵承熙作如是观:凶手8岁随父母从韩国移民到美国,由于文化冲突,未能融入美国社会,最终抑郁成疾。凶手生性孤僻、性格扭曲,却没有被关怀和治疗,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社会是有责任的。凶手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受害者。这一惨案警示人们:应该更多地关心新移民的心理健康,而包容则是医治心灵创伤的良药。赵承熙纪念碑旁留有一位署名“劳拉”的纸条颇为典型地传递了美国人对凶手的包容态度:“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
美国人将深受心理疾病所害的赵承熙当做一个“人”来看待,充分体现了人性关怀和人间至爱,用一颗包容的心融化了对赵承熙的怨恨。荀子曾经说过:“君子贤而能容罢,智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宽容的神奇就在于化干戈为玉帛,化敌人为朋友。在生活中,常有太多的矛盾,人和人之间难免会有一些摩擦,有些人因为不能忍一时之气,因而招来百日之忧,使自己生活在长期不快之中。在怨恨中没有人是赢家,怒气长期在胸中燃烧,为别人的过错耿耿于怀,只能毒害自己的心灵。
有一家公司的老板正在气头上,他对公司经理大声斥责。
经理回到家对妻子大声斥责,说她太浪费了,因为他看到餐桌上的饭菜太丰盛了。
妻子对儿子大声斥责,因为他干什么都慢悠悠的。
儿子对保姆大声呵斥,因为保姆打碎了一个碟子。
保姆没好气地去扔碎碟子,伤着了一位行人。
行人是一位妇人,她哭闹一番后赶紧去医院治伤。她对护士大声呵斥,因为护士上药时弄疼了她。
护士回到家里对母亲大声斥责,因为母亲做的饭菜不合她的口味。
母亲并不生气,温和地对她说:“好孩子,明天我一定做你合口的。你忙了一天一定很累,吃了饭就休息吧,我给你换了一床新被子……”
“怨恨循环”终于在善良的母亲这里中止了。
在我们生活中免不了会有怨恨,怨恨最容易传染和循环。当你遇到“怨恨循环”时,你是继续传递它,还是用宽容和爱心去终结它?也许你忍下了一时之气,那么你是“怨恨循环”的终结者;如果你以善意的理解和关爱,改变了那怨恨的本质,那么你将是“善心循环”的启动者。因为宽容能融化人与人之间的冰霜,能驱散生活中痛苦的眼泪,能传播心灵的快乐和微笑。宽容一个人就是卸下心里的包袱,将那些纠缠不清的往事彻底从心底里淡忘,心灵就获得了自由和快乐。
有人说,怨恨就像拦河而筑的堤坝,它一旦生成,幸福的河流就将无法流淌。有强烈怨恨心理的人,常会将别人的一个藐视的眼神,一个不恰当的手势,一句不得体的话语,视为对自己人格的羞辱,对自己自尊的践踏。因此,他们开始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继而让不断膨胀的恨压垮了自己。仔细想想,这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事情。
在人生的舞台上,人们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社会生活的纽带又将这些角色牵连在一起,有时候就难免磕磕碰碰,滋生一些不和谐的事来。邻居不睦、同事不和、朋友反目、夫妻不和谐等都会使人陷入感情的沼泽,悲伤、痛苦、气愤怨恨的情绪,也就会在不知不觉的反映出来。要化解矛盾,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包容。
人在年少时候多半年轻气盛,只到中年多数已心平气和,便越发地慈祥宽厚了。孔子说,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这其中就包含着不同的境界。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世事,人生就看得更透彻了,可以这么说,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而言也就是一个不断学会包容的修身养性过程。
包容是谅解,不计前嫌,容纳是非,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乃君子之风。包容是忘却,忘却别人对自己的敌视于指责,忘却昨日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自己也活得轻松。包容了别人,也包容了自己,因为你能宽宏大度,就能免去尘世许多烦恼和与骚扰。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往往自己带来苦闷,焦虑乃至心情烦恼,精神不安,自己也活得累。
这时,如果你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为对方着想,你就会选择包容、选择忍让。如此一来,你的委曲求全也能感化对方,所谓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埋怨昨天时,今天失去了;埋怨命运时,青春萎缩了;埋怨艰困时;信念凋谢了;埋怨生活时,人生熄灭了;埋怨别人时,自己也消失了。
10.因包容而摒弃猜疑
愈是睿智的人,愈有宽广的胸襟。——(法国)斯达尔夫人
小李大学毕业被一家知名外企录用,他欣喜不已,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一番成绩。他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唯恐稍不留意影响到领导和同事对自己的看法。一次,他成功地完成了一张设计图,高兴之余,情不自禁脱口而出:真是太棒了!邻桌的同事闻声抬头瞄了他一眼,他马上紧张起来,糟糕!同事一定觉得我太得意忘形了。又一次,听到部门主管与人谈话中提到“新员工”三个字,并表情严肃,他的心一下缩紧了,一定是说我什么不好的事情。上班路上,遇到一位年长的同事,对方随口一句:年轻人,走路都是昂首挺胸啊!他马上将头垂了下来。坏了!这分明是在批评我盛气凌人,不尊重老同事。
此后,每当见到别人脸色不好或两三个人低声交谈,他担心是不是在针对自己。过分猜疑让他身心疲惫,感觉周围的环境越来越差,最终辞职而去。
其实,在生活中,大家恐怕也遇见过类似的情况:你走进办公室,大家议论的话题突然中止;你爱人陪你去瞧病,大夫和他(她)单独说了几句话,可回来后你却发现他(她)什么也不对你说;你的上级忽然三天没训斥你了……碰到这些事情,你心里是不是开始犯嘀咕?是不是觉得别人有什么事情瞒着自己?
如果你不否认有这种可能,你有没有想过,这更可能只是你的猜疑?
每个人都有猜疑的时候,猜疑心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保护自己和预防性保护自己的正常心理活动,但疑心的程度却有轻重,过于疑心和过于敏感却是不正常的现象了。
一般来说,过于猜疑源于心理不健康。这种人心胸狭隘,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与人相处,眼里坏人总比好人多,所以朋友很少,更无至交。并且思想飘忽不定,心无主见,容易受人挑唆,无中生有,怀疑一切。由于心理不健康,往往生出许多事端,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事后又常常后悔不迭。
人人都生活在社会中,社会就像一张人际关系编结而成的巨网。任何人都不可能逃避这张网而孤独地生存。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强,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困难,尤其是同事之间,既是同舟共济的战友,又是相互竞争的对手。一些人,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无所适从,常常闹得疑神疑鬼,心神不宁。
这种过于猜疑的人不仅影响到人际关系和情绪,更有可能让我们遗憾地失去了一些发展的机会。你是否也曾因为别人一个冷漠的眼神而抑闷一天?是否也曾因为别人一句无心的话语而惴惴不安?其实,别人的一些态度多是别人的情绪反映,每个人都经历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或许与你原本并无多大关系,过分敏感多疑,本质上是一种心理外投射的反应。通俗地讲是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恰恰是当事人自信心不足,或是过度追求完美所造成的。只要我们学会欣赏自己,包容自己,欣赏他人,包容他人,这样,你就能与人友好沟通,不被猜疑蒙上眼睛,突破自我发展的障碍。当你培养出必备的社交能力,人生的道路将显得从容。
摒弃多疑,就应使自己心胸开阔,多些平和淡泊,多想别人好处,多些仁爱包容,多和外界交往。遇事看得开,少钻牛角尖。“胸襟要特别宽阔,眼界要特别宽阔。”
11.因包容而避免误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有一对恋人准备携手走上婚姻的殿堂。一天,他们约好去照婚纱照,走进一家摄影楼后两人都惊呆了,因为这家影楼有准新郎与另外一个女孩的婚纱照。准新娘顿时很是生气。准新郎连忙做解释,但她就是不听,提出要解除婚约。
新郎也十分恼火,因为一张相片,自己心爱的人就这么与自己分手了,怎么想都想不通,就找摄影楼讨说法。但女朋友已经听不进任何解释,双方因为解除婚约发生了经济纠纷闹上了法庭。
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期间惊动了婚纱照的女主角,这是一个摄影模特,当初是因为在拍摄照片时,男模特有点特殊情况缺席了,而碰巧准新郎在场,因为外形气质都很好女模特就再三请求他救了急,临时充当了男模特。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多年后却会因此影响他的婚恋,在双方开庭打官司的时候女模特出现了,并且解释了整件事,而且向双方道了歉,也适时地调解了双方的误会,挽救了一场濒临破裂的婚恋。
像这对恋人间发生的误会,相信在其他人之间也时有发生,当然事情不一定一样,但也是因各种各样的事情产生误会,而又因没有足够的包容大度,就把事情往窄路推了。
试想一想,像这对恋人,如果女孩当初静下心来好好听男朋友的解释,对男朋友有足够的信任也不至于闹得差点分手,甚至闹到法庭打起了官司,这多伤感情啊。还好最后误会解除,挽回了感情,不然一桩好姻缘就因误会而被毁。
事实上我们很多人就是因为误会造成不必要的遗憾,这真的值得我们好好想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包容一点,我们为什么要那么固执、那么自以为是?
话说在很久以前,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的某个地方,有一对年轻人结婚了,但婚后生育时太太因难产而死,留下一孩子。
年轻的小伙子既要忙于事业又要忙于家务,没有人帮忙看孩子。他于是就训练了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狗照顾孩子。
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上大雪,当日不能回来。
第二天才赶回家里,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
他把房门打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旁,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之后,他忽然听到了孩子的声音,见孩子从床下爬了出来,于是抱起孩子;虽然孩子身上有血,但并没有受伤。
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看看狗,腿上的肉没有了,再定睛一看,旁边还躺着一只死狼。原来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这真是天底下最令人惊奇的误会。
人世间发生误会的事,往往是人不了解真相,无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未能体谅对方、反省自己的情况之下发生的。当误会一开始,一方只想到对方的千错万错,误会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人对无知的动物发生误会,尚且会有如此可怕严重的后果,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则其后果更是难以想象。
其实,我们有一剂消除误会的良方,那就是包容。
同学之间,同事之间,左邻右舍之间都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误会,不要去和人家过不去,有什么误会不能解除呢?
由于误会,可能使对方产生抵触你的情绪,或者你抵触对方的情绪。被朋友误解,友谊会出现裂痕;被同事误解,工作会有麻烦;被家人误解,家庭会失去祥和气氛……被人误解的滋味里有愤怒、有委屈、有伤心、有焦躁……如何消除误会,恢复朋友间的友谊、同事间的默契、家庭中的祥和呢?
为了解除误会,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一开始就不要产生误会。该问清楚的一定问清楚,该是谁的责任一定要分清楚,该缓一缓的一定不要操之过急,做事沉稳,遇事不慌,冷静观察。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上可笑之人。是误会也好,还是别的原因也罢,只要你能用一颗包容的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就没有趟不过的湍流河。为什么不给别人一个机会呢?如果你的肚量哪怕再大一点点,一切就都会过去了,新的开始就又会回到你的身边。
被人误会是很痛苦的事情。这时,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平静下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如对方是不是心情不好,是不是有人从中作梗,这样就可能谅解并包容对方。同事,我们平日自己说话准确一些,行事大方一点,周到一些,可能会避免许多误会的产生。
12.因包容而不必斤斤计较
天称其高,以无不覆;地称其广,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三国)曹植
在法国,有一个男士想学绅士风度,于是他走进一个绅士聚会的场所。
刚进门口,一个侍女端着酒杯从里往外走出来,由于走得很急,一不小心杯子里的酒溅到了这个男士的身上。男士一看自己的新衣服被酒溅到了,气愤地吼出来:“你算什么东西?你弄脏了我的礼服,真是扫兴!”
侍女一看闯祸了,连忙一个劲地道歉。但这个男士仍骂个不停,面红耳赤。这时一位经理走过来说:“真是对不起,侍女刚刚过来不懂规矩,我给您道歉了。”男士还是不依不饶,骂个不停。经理就问他:“请问您是来做什么的呢?”
“我是来学习绅士风度的,谁知被你们这帮不懂规矩的人弄脏了礼服,哼!”男士说。
经理说:“想学习绅士风度,我来教你吧。”
说完经理走近一个正在谈话的绅士,装着不小心把酒水溅到了那个绅士的礼服上,那个绅士一看连忙站起身来,向着那个经理一施礼,并关怀地问道:“没惊吓到您吧?”
经理对那个男士说:“看,这就是绅士!”
那个男士羞愧难当,灰溜溜地走掉了。
这位男士想学绅士风度,但连一丁点的无意冒犯都不能忍受,大骂出口,这种人肯定是做不得绅士的。这个故事说明绅士必须学会包容,不要为了一点无关痛痒的小事就斤斤计较。包容是绅士的一个基本素质,包容别人,也就是包容自己。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原谅,我们都会错,知道错了就已经是对犯错误的人最大的惩罚,那么我们还有什么不可以原谅的呢?如果我们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不快乐的总是我们自己。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磕磕碰碰的事情在所难免。我们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一类的事也是经常发生的。一旦发生,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包容。包容不仅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出一个人的气度和胸襟。
还记得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个外国总统是光头,在一次盛大的酒会上,人们都互相敬酒,就在这时,一个人不小心把酒洒在了总统的头上,顿时,现场变得鸦雀无声,人们都在等待着总统的愤怒和残酷的惩罚。然而,总统并没有生气,拍了拍这个人的肩膀,笑着说:“你以为用这种方法就能使我头上长出头发吗?”就这样,总统用幽默的语言,以他的包容为酒会增添了一分轻松。
总统的包容打破了这个尴尬的场面,同时也让所有的人更加佩服他,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十分昌盛。
生活中,如果你因为一些鸡毛蒜皮、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耿耿于怀,为这些小事而浪费你的时间、消耗你的精力,甚至是生命是不值得的。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才无愧于自己美好的生命。不要把时间耗在争名夺利上,不要把“就争这口气”挂在嘴边。心平气和的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好生气的人身体免疫力低,容易生病,只有不爱和别人的错误计较的人,才能拥有幸福、愉快、健康的生活。
生命有限,人生苦短。凡事眼光放得远一些,心事放得轻一些。无论对于什么事情,都要看得开、想得开,而不是事事都要斤斤计较。斤斤计较只让自己过得不开心,也会让别人厌烦你,只会对你的事业有阻碍,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小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