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全集
15549500000022

第22章 妈妈是男孩的爱心天使(1)

妈妈是男孩的镜子,男孩是妈妈的影子。妈妈比爸爸更能影响男孩,用我们的俗话来说就是“儿随母女随父”。培养有爱心的男孩,首先妈妈要做他的爱心启蒙老师。只有富有爱心的妈妈,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男孩。男孩时时刻刻把妈妈作为自己的榜样,妈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妈妈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孝敬老人、关心孩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让男孩觉得你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他才会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1.让男孩知道妈妈的爱

一个星期天,聪明的男孩嘉南给妈妈写了一份账单:“嘉南给妈妈到超级市场买食品,妈妈应付5元;嘉南自己起床叠被,妈妈应付2元;嘉南擦地板,妈妈应付3元;嘉南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妈妈应付10元。合计:20元。”嘉南写完后,把纸条压在餐桌上,便上床睡觉去了。忙得满头大汗的妈妈看到了这张纸条后,只是宽容地笑了笑,随即在上面添了几行字,放回了嘉南的枕边。醒来的嘉南看到了这样的一份账单:“妈妈含辛茹苦地抚养嘉南,嘉南应付0元;妈妈教嘉南走路、说话,嘉南应付0元;妈妈以后还将继续为嘉南奉献,嘉南应付0元;妈妈拥有一个天使般可爱的儿子,嘉南应付0元。合计:0元。”嘉南才知道,妈妈的爱是不讲报酬的,是无私的。

曾有一个组织发过一项问卷调查,向男孩提出“在你的印象里,爸爸妈妈有没有生过病?生病时你有照顾过他们吗?”面对这个问题,某小学三年级一个班30个男孩中竟然有近1/3的人这样回答:“爸爸妈妈从来没有生过病!”另外还有不少男孩干脆回答“不知道”。调查的结果令人心寒。

可以说,父母对孩子的付出从未停止过。即便如此,很多父母还唯恐为孩子做得不够多,想得不够细。所以,很多时候,哪怕再苦再累,也要想办法满足孩子的要求。也许父母爱孩子是一种天性,不用学习便人人都会,但做父母的是否意识到,我们也应该像教孩子学习一样,认真地去教孩子“爱”和付出的能力呢?

第一,给男孩做好表率。

“其身正,不令而行。”妈妈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对上一代的付出表达感激之情,给男孩做好示范。爱有许多表达方式,离妈妈近的多回家看看,多帮爸爸干点活;家远的多和父母通通电话,节假日尽量留给父母……有一些小事,作为妈妈的你不经意间做了,却会对男孩产生影响。正如一则电视广告那样,妈妈给奶奶洗脚,一个小男孩也就给妈妈洗脚。反之,如果做妈妈都不知道付出,就很容易形成“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恶性循环。

第二,不要拒绝男孩的爱。

经常有妈妈在男孩关心自己的时候会拒绝,甚至训斥,伤了男孩的心,打消了男孩付出爱心的积极性。比如男孩要帮妈妈做事时,有不少妈妈常会说,用不着你,你把学习搞好了就行。甚至会不耐烦地说,去去去,别捣乱,一边儿呆着去。有的男孩送给父母精心制作或买来的礼物时,有许多父母或不当一回事笑话孩子,或斥责孩子没把心放到正地方,并警告孩子下不为例。久而久之,男孩就不愿再付出关心,因为他们觉得父母不需要。

第三,对男孩要有所求。

妈妈为男孩做的一切似乎都出于本能,不对男孩说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不要求男孩的回报。殊不知,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男孩只会心安理得地接受,而不懂得付出。一旦妈妈或爸爸“服务”不到位,就会遭到男孩的抱怨,因为他们已经把父母为他们付出当成了习惯,同时也使自己失去自己动手、为他人着想的习惯和本能。

所以,妈妈适当地提醒男孩来关心自己,偶尔向男孩寻求帮助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让男孩在关爱别人的同时品味到付出的快乐。男孩只想着自己而忽略父母的时候,妈妈可以表现出生气的样子。让男孩知道不关心父母,父母也会不高兴的。工作太累的时候,可以求男孩帮忙洗洗袜子、收拾桌子、打洗脚水等等,虽然父母心里清楚孩子不可能做得完美,但不让孩子做,男孩就永远也学不会。当然,男孩乐呵呵地做完时,妈妈一定要很正经的感谢并夸奖孩子。男孩习以为常了,就会以此为乐。

第四,让男孩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

理解妈妈的付出和辛苦是男孩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的起点。妈妈要经常与男孩交流,告诉男孩自己的辛劳、烦恼和不适,但不要唠叨和抱怨,让男孩认识和体会到妈妈同样需要关心和帮助。同时,让男孩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洗手绢、擦桌子、倒垃圾等,让他亲身体验父母每天的操劳和辛苦。这样,孩子与他人交往时,就会主动关心和帮助别人。

当然,妈妈应向男孩讲述、示范哪些行为和表情是他人寻求帮助的信号,教男孩明确他人的需要,并教男孩如何正确表达关心及向别人提供帮助。这样男孩就能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付出自己的爱心了。

此外,当男孩自私无理不愿付出时,妈妈要立即制止并表示自己的失望与生气。可以用“完全收回爱”的方法对男孩进行惩罚,即对男孩不予理睬、暂时让他感到你不再爱护他,直到男孩愿意认错并道歉。在惩罚之前或之后,一定要给男孩讲明“为什么”和“以后应怎么做”。

2.让男孩体会父母的辛苦

陈冠阳是个独生子,但他却对爸妈缺少关切之情,也不能正确理解爸妈对他的爱心。为此,妈妈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教育孩子。双休日妈妈骑车带陈冠阳到公园里玩。回家的路上行人稀少,妈妈:“你觉得骑车有意思吗?”陈冠阳说没骑过,不知道是否有意思。妈妈问他想不想试一下,陈冠阳高兴地表示同意。于是妈妈骑坐到后车架上,双手伸直了把住车把,陈冠阳跨到大梁上骑车,凭自己的操作使自行车滚滚向前,这使陈冠阳兴趣陡生。可他毕竟还小,骑过800米后就有些体力不支了,额头上也渗出了小汗珠。最后他喘着粗气停下来,好奇地问:“妈妈,你骑车带我上学也这么费力吗?”妈妈说:“尽管我力气大些,不过每天也都挺累,尤其是上坡时更费力气。”星期一妈妈照常骑车带儿子上学。骑到一个上坡处时,坐在后边的陈冠阳忽然跳下来,用一双小手推起车来。妈妈心满意足,真诚地说了一句:“谢谢儿子,你现在知道关心妈妈了,这太使我高兴了。”

近年来,很多家庭患上了“四二一综合症”,即四个老人和一对父母共爱一根独苗,溺爱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有一天,奶奶60岁大寿,小男孩非要先吃一块生日蛋糕,爸爸不允许,小男孩犯了横:“不让我先吃,你们也别想吃!”一巴掌把生日蛋糕打翻在地。奶奶哭着说:“我爱你12年,你爱我一天也不行吗?”付出12年的爱,得到的回报却是“爱我一天也不行”,令人寒心,发人深省。小男孩为什么会这样冷酷、无情、自私自利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过于溺爱他,没有使他养成孝敬老人的习惯。

事实已告诉了我们,今天强化孝敬父母教育的重要性,孝敬父母是孝敬长辈的起点,也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假如男孩连孝敬父母都不懂,又谈什么尊敬其他长辈?谈什么关心他人?

妈妈应该怎样教育男孩孝敬父母和老人呢?

第一,言传身教为男孩树立榜样。

妈妈要给男孩讲道理,举实例,让男孩明白长辈辛苦劳动换来了一家人的幸福,理应受到孩子的尊敬。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写过一个《爷爷和孙儿的故事》。爷爷老了,行动不便,吃饭时口水鼻涕一起流出来,儿子、媳妇嫌他脏,不让他同桌吃,把他赶到灶边自己吃。

有一次,爷爷不小心把吃饭的瓷碗打碎了,儿媳破口大骂:“老不死的,以后给你一个木盆吃饭算了。”过了几天,夫妇俩发现儿子米沙拿着斧头像在做什么东西,爸爸问:“米沙,我的宝贝,你在做什么?”米沙一本正经地回答:“亲爱的爸爸,我在做木盆,等到你和妈妈老了用它吃饭,免得打碎碗。”这时,这对夫妇猛然醒悟,感到十分惭愧,把自己的父亲请回来,并拿出家里最好吃的给老人吃。故事的道理很明白,父母是榜样,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学习父母、效仿父母。

第二,教育男孩要从小事做起。

让男孩多体验,如让男孩关心父母健康,参与家务劳动,父母生病时让男孩照顾,端水送药等。

经常让男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很必要的,因为只有在他们有了切身体验之后,他们才能领会父母照顾他们的辛苦,从而知道体谅父母,尽自己的力量帮父母做事,为父母分忧解愁。父母要使孩子懂得:在家庭中,他不仅有享受父母爱抚的权利,同时也有自己应尽的义务。比如,听从父母对于饮食起居、生活制度和用品购买的合理安排,乐于接受父母的正确要求,并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等。在这种和睦的家庭气氛中,孩子自然会尊敬父母。

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男孩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最大限度地享受爱。如果这种爱仅仅是父母向儿女的单向倾斜,而不能实现爱的双向交流,那么这种爱就是畸形的溺爱,甚至还没有脱离动物的本能。只有把大家给予男孩的爱转化为男孩对大家的爱,才是理性的爱,才是爱的升华。

第三,妈妈应树立自己的威信。

有威信的妈妈才能获得男孩的尊敬。父母的威信,严厉打骂“打”不来,单纯疼爱“疼”不出来,用钱买它“买”不来,反复说教“说”不出来。只有在自己模范行为的影响下,在对孩子的帮助中,妈妈的威信才能真正树立起来。

妈妈的威信还来自他们的事业。当男孩闪动着好奇的眼睛开始观察周围世界的时候,妈妈就应该告诉孩子自己的工作。让他觉得自己的妈妈很能干,这种自豪感可以使他从心底里尊敬、佩服妈妈。

3.做男孩的爱心启蒙老师

爱心是热情开朗的性格和对人、对物、对事的一贯关心的态度,爱心就是能觉察体验别人的心情,能站在别人的位置与角度,感受别人的欢乐、痛苦、烦恼、失望之心。

男孩在家庭中往往是父母、祖辈、亲友等照顾、抚爱、赠物和智力刺激的集中对象。男孩受到的关心和爱实在太多,而引导男孩去付出关心和爱的机会、措施太少。有一些男孩从不懂得与他人分享食物、玩具、图书,他们从不知道父母在工作和家务双重负担中付出的辛劳。他们习惯于为所欲为、有求必应的生活,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享受,很少想到别人的需要,以致使很多男孩染上了自私、懒惰、任性、缺乏责任感和不会关心他人的毛病。

有的父母心甘情愿地节衣缩食,省下钱来用昂贵的代价买“名牌”,一味地满足儿子的高消费;有的父母下岗以后,怕儿子难过、委屈,瞒着家人去干累活、脏活,却仍让儿子过养尊处优的生活。而可悲的是在这样的反差中成长的男孩给父母的回报却是冷漠和自私。

一位母亲说:她的儿子已经10岁,但是洗头洗脚、扫地铺床、倒垃圾洗鞋袜什么都不会做。平时以学习为重,她不敢让儿子分心。假期里她想让儿子分担一些家务,如拿牛奶、刷鞋子、打扫自己的卧室等。可是,才干了两三天,孩子就不耐烦、不愿干了,并说“暑假是给我们学生休息的,不是让家长偷懒的”。还有一天,她头痛发烧,中午回家没做饭就倒在床上。儿子放学回来,不但不讲一句关心、体贴的话,反而大喊:“你肚子不饿,就不管我的死活了吗?要睡也要先给我做好饭菜再睡;要不,打电话叫爸爸回来给我做饭!”这位母亲边说边流下了伤心的泪。

作为男孩的妈妈,不要忽视你们的男孩任何一种细小的行为,妈妈若不在培养男孩的爱心上下功夫,就可能带给自己无穷的哀伤、痛苦,特别是老来时的悔恨和不幸。当然,这些问题不能简单地责怪孩子了事,而要反省我们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是否缺少了“培养爱心”这一课。所以,妈妈要给儿子上好这堂至关重要的“爱心课”!

那么,妈妈如何在生活中培养男孩的爱心呢?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从小培养男孩的爱心。

婴幼儿期是人各种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爱心的形成也是在婴幼儿时期。因此培养男孩的爱心,要从男孩很小的时候抓起。在婴儿时期,父母要经常爱抚他,对他微笑,让他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这是男孩萌生爱心的起点。随着男孩一天天长大,父母要把自己看作他的伙伴,陪他游戏、聊天、学习,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被爱的幸福,为他奉献爱心打下基础。

第二,教育男孩,先要改变自己。

妈妈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妈妈的影子。只有富有爱心的妈妈,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男孩。男孩时时刻刻把妈妈作为自己的榜样,妈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妈妈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孝敬老人、关心孩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让男孩觉着父母是富有爱心的人,自己也要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第三,教男孩学会移情能力。

所谓移情能力是指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比如当看到别人生病疼痛时,要让男孩结合自己的疼痛经验而能感受到并体谅他人的痛苦,从而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

第四,为男孩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

许多妈妈只知道一味地疼爱儿子,却忽略了给他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其实施爱与接受爱是相互的,如果让儿子只是接受爱,渐渐地,他就丧失了施爱的能力,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并且觉得妈妈关心他是理所当然的。有的妈妈以为给儿子多点关心和疼爱,等他长大了,他就会孝敬父母,疼爱父母。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你没有给男孩学习关爱的机会,他们怎么会关爱父母呢?还有的父母认为儿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的都不重要,只有学习好了,将来才会有一个好的前程,于是什么事都为孩子着想,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性格、习惯、品质、心理对男孩的成长、成才更重要,并且这些都需要在生活、学习中培养的,不会一蹴而就。

第五,保护好男孩的爱心。

有时候妈妈由于工作忙或其他原因,对男孩表现出来的爱心视而不见,或训斥一番,把他的爱心扼杀在萌芽之中。

例如,有个小男孩为刚下班的妈妈倒了一杯茶,妈妈却着急地说:“去去去,快去写作业,谁用你倒茶。”再如有个小男孩蹲在地上帮一只受伤的小鸡包扎,小孩的妈妈生气地说:“谁让你摸它了,小鸡多脏呀!”男孩的爱心就这样被父母剥夺了。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父母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在不经意间伤害或剥夺孩子的爱心。

涓涓之水,汇成江海,爱的殿堂靠一沙一石来构建。妈妈平时注意对男孩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在平时生活中关注他,培养他的爱心,那仁慈博大的爱心,就会在他心头扎下根,并会随着他的成长而不断扩展和升腾。

男孩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

4.给男孩一颗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