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全集
15549500000023

第23章 妈妈是男孩的爱心天使(2)

很多妈妈都说,现在的男孩真的不知道感恩。这种现象的造成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忽视了从小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这样就导致孩子索取的多,付出的少,缺乏爱心,不懂得感恩惜福。不会感恩的男孩长大后不可能懂得体谅他人,关心他人,也难以与人交往、融入社会,更谈不上爱党爱国。因此,帮助男孩从小养成感恩的习惯非常重要,懂得感恩的男孩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何女士是这样教儿子学会感恩的,从儿子上幼儿园开始,何女士就让儿子学会记日记,记下生活中那些点滴的美好的事情。在儿子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记录:“我的爸爸有一双勤劳的手,他每天都起早带晚地工作着。爸爸还常常督促我学习。有一次,我有一道题不会做,爸爸知道后,对我说:‘你看你妈妈多辛苦,你要好好学习才能对起你妈妈。’我听了爸爸的话后,我就认真学习了,我的妈妈多么好啊!今天,我穿上了妈妈为我织的漂亮的新毛衣,老师夸妈妈真能干。

这些简单的话语无不体现出这个男孩对家人的感激之情。后来这个男孩顺利地考入了北京大学。男孩自己也说,在他的记忆中留下的多是美好的东西。其实他的家境从各方面来说,都不能算好。但他知道,他得到的东西是最珍贵的,是其他孩子所拥有的东西不能替代的。后来这个男孩仍坚持记日记,他的日记中大多仍是那些闪光的东西。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能有好多种不同的见解,但这个男孩总能发现事物美好的一面。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这个男孩能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从不攀比;在好多孩子很自私的今天,这个男孩遇事时能同时为别人去着想。这对他来说真的是很难得。他已经从最初感激父母开始,学会了感激老师,感激同学,感激哪怕是送给他一个微笑的陌生人,感激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回想那些误入歧途的孩子,除了因种种客观因素外,很大程度是因为这些孩子不知道感恩,不知道去努力发现生活中点滴的美好事物,以至在黑暗中越陷越深。

让孩子学会感恩,这将有助于孩子好的品格的形成,使孩子一生都受益无穷。种下什么花,结下什么果。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培养男孩感恩的心需要妈妈从点点滴滴做起。

第一,培养男孩的感恩习惯要从小抓起。

对男孩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感恩,首先要从男孩小的时候(2岁~12岁)开始,要在男孩这个年龄段根植感恩思想。孩子是天生的心理学家,他们非常敏感。此时的男孩情感心理是一片“空白”,一旦有情感或者价值输入,他们一定善于接纳。但另外一方面,因为是空白,他们没有经验,还不知道感恩和被感恩之间的交换和沟通关系,所以在男孩“既敏感又未成熟”的阶段施以感恩教育,是必要的,也是科学的。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顺其自然,男孩自然就能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所以说,培养男孩好习惯也就是关键的那么几年时间,错过了再培养就很难奏效了。

第二,将感恩习惯渗透于男孩的日常生活。

让男孩从小就浸润在感恩的环境里,真心感受,再通过大人的言传身教,使之耳濡目染,并内化于人格之中。作为家长,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告诉男孩“这件衣服是爸爸给你买的,你要感谢爸爸;这本书是哥哥姐姐送你的,你要谢谢哥哥姐姐。”总之,要让男孩学会时时说谢谢,让男孩学会事事心存感恩。

第三,培养男孩写感恩日记的习惯。

从男孩上幼儿园开始,刘女士就让儿子学记日记,专门记生活中那些点滴的美好事物。例如,“今天,我穿上了妈妈为我织的漂亮的新毛衣,老师夸妈妈真能干。”“今天,爸爸带我去奶奶家,奶奶给我做了好多好吃的东西,并夸我很懂事。另外我很喜欢奶奶家的那只大花狗。爸爸说,只要我好好学习,以后经常带我去奶奶家。”如此等等。这些简单的话语无不体现出儿子对家人的感激之情。现在儿子上初三了,他在家是个好孩子,在学校同样是个品学兼优的好男孩。

第四,对于男孩感恩的习惯要给予鼓励与支持。

生活中,许多男孩向家长表示“您辛苦了”的时候,家长往往说“你把书读好了就行了”、“孩子你不用这样”……这就把男孩自发的感恩之心给扼杀掉了。记得今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天还没亮,4岁的小男孩虎子轻轻地来到妈妈的床前,轻轻地把她摇醒,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是爸爸的生日,借点钱可以吗?我要去给爸爸定个生日蛋糕。”妈妈感到无比的激动,说:“儿子,你真棒!你能有此孝心我支持你!”于是,妈妈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爸爸的爱。在后来,奶奶过生日的时候,孩子用了自己积攒的零花钱为奶奶定制生日蛋糕。所以,作为男孩最好的老师,妈妈千万不要将孩子的感恩萌芽掐掉,而应给予鼓励与支持,从感恩自己的父母做起直至懂得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万物。

5.让男孩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现在的小孩大多是独生子女,尤其是一些男孩,他们上有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的呵护,甚至有的还有曾祖父母、曾外祖父母的呵护。如此一来,男孩的教育成了大问题。有人说,别把男孩当宠物。但现今许多家庭皆如此。他们把男孩捧在手心里怕晒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结果这些男孩都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享受太多的爱却不太懂得关心体贴父母长辈,不太懂得节约,更别提珍惜、感恩、幸福这些词的含义。

作为男孩的妈妈,不妨带他去做一些慈善活动或者带他去儿童福利院看看那些和我们一样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但生活方式却与我们迥异的孩子们,帮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把我们的爱传递给他们,让我们的小皇帝们也慢慢学会爱。同时,教会男孩关注弱势群体、关心社会公益事业,用一颗感恩的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回报社会。千万别让男孩生活舒适了,爱心却没有了,幸福感也没有了,那样,男孩将来肯定是一个冷漠的人,到时,别说回报社会,恐怕是孝敬父母都难了。所以,作为男孩的妈妈,一定要注重培养男孩的感恩意识,努力把他培养成一个懂得回报社会的男孩!

第一,让男孩亲自去体验。

为了让男孩有一颗爱心,你可以让男孩在对比中体会过去不懂、不在意因而也不会珍惜的东西,从而改变男孩的冷漠,引发其慈悲心、惜福心与感恩心。

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让孩子去实地感知什么叫“一穷二白”的艰苦环境,去亲身体验收割麦子、锄草耕地的劳作之苦,亲眼目睹当地孩子为改变自身命运而刻苦读书的感人情景。通过对比来让孩子对都市生活产生幸福感,对父母产生感恩之心。

第二,给男孩创造献爱心的机会。

培养男孩的爱心,我们也要注意给他创造献爱心的机会。比如,有新闻报道说,某地有人缺钱做手术,生命垂危……这时,我们就应该带男孩一起去捐款,献上一份爱心。而且要让他拿出自己的零花钱以他自己的名义献爱心,这样他就能体会到一种献爱心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为他以后更大的爱心行为打下基础。再比如,某地发生洪涝灾害或地震,我们可以引导他:“那里的小朋友没有饭吃,很饿,没有衣服穿,你想想,如果你也在那里,会怎么样呢?让我们去捐点衣服、食品给灾区的人们吧!”

第三,鼓励、组织男孩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对交友。

许多城市里的男孩不要说对五谷杂粮的感性认识,即便是“贫瘠”对他们来说也是遥不可及的代名词。城里男孩生活很幸福然而却很少有人懂得感恩,常常认为家长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对家长提出的要求则反对抗拒;而山里的男孩,却能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父母的艰辛、用稚嫩的肩膀担起生活的担子,这不由不让城里的家长心酸。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友,会使城里的男孩发现:蓝天下,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跟自己—样住着高楼,喝着牛奶,还能看到电视;“祖国的花朵”,并不是都可以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穿着整洁的校服,喝着早餐奶,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堂的!“祖国的花朵”,这个听起来娇气、美丽、饱受宠爱的称呼,也包括那些三餐不继、居无定所、饱受风雨肆虐的孩子们啊……这些都会震撼着城里的孩子,使他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触动,他们明白,相比之下,他们是幸福的,因而会更加珍惜;他们懂得,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是不幸的,要尽力帮助他们。

第四,带男孩到孤儿院参观。

让男孩经常注意社会上还有一些没房屋住的家庭;有因父母丧失劳动力而陷入贫困的家庭,有因残疾智障而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士,还有因生活无着而在街上乞讨的人们。相信在看过他们的艰辛生活以后,他们会对自己舒适的生活有了另一种的体会。

第五,让男孩到艰苦的环境中体味生活。

没有受过艰苦生活锻炼的男孩不会知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不会知道还有许多穷孩子需要别人的帮助。让他去体验一下艰苦的生活,会给他的心灵以震撼,会激发他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珍惜和对贫困孩子的同情心。作为妈妈,你可以收集一些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上有关边远山区人们生活工作的图片、报道和录像给他观看,以此触动他的心灵;或带他到下岗工人的家里,或者陪他去孤儿院看看那些孤独无助的孩子,使他感悟到自己的幸福所在……男孩只有懂得贫富的明显差别,才会调整好心态,在对比中学会知足,在对比中学会珍惜,从而自觉反省自己平日的奢侈生活。

6.培养知恩图报的男子汉

回报,就是对哺育、培育、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真心回报他人,尽己所能帮助他人,这才是知恩图报的本质。如果每个男孩都有一颗善心,都懂得投桃报李,那么这个世界便是个温情无限的世界。而男孩平时的每一次不经意的善举,都会给这个社会和他们带来幸福。

然而,不可否认,目前感恩已经是我们的社会中一种比较稀缺的品质,尤其是在男孩身上,这是一件令人忧虑的事情。现在的男孩由于得到了太多的宠爱,以至于他们把这种爱当做理所当然该得到的,别人对他们的付出他们也觉得没什么稀奇,好像生来就该如此。其实,没有什么是生来就该如此的。

总之,男孩只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不够的,要让他感恩,更要让他知恩图报,让他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孩子汉!

第一,培养男孩的回报意识。

现在的男孩大部分是独生子,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太过于溺爱宝贝,认为孩子小,好吃的留着,凡事替孩子包办,除了作业不代办,其余都是老将出马,甚至作业也是家长陪着做……一切都是无条件的给予,没有培养孩子的回报意识,从而养成了孩子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只顾一昧地索取的不良习惯,这样的孩子会把一切所得都看作是理所当然的,当然不会想什么回报的问题,何来感恩之心呢?一位童话作家说:“种植什么,都不如种植感动来得愉快。”其实,有时候,孩子不懂得回报父母往往是因为父母没有给孩子机会来实践回报。在这方面,父母需要训练孩子的感恩、回报意识。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而孩子又应拿什么来报效父母所付出的无数艰辛呢?

一位母亲非常喜欢仙人球,她经常给儿子讲一些养花草的好处。有一次,她带儿子去逛花市,看了各种各样的仙人球,但是,她只是问了价钱,却没有买。她对儿子说:“这仙人球好看是好看,就是太贵了。”回到家后,母亲似乎一直惦记着那些仙人球。没过几天就是“母亲节”了,铺天盖地的广告都在教子女如何孝敬母亲。节日那天,这位母亲刚回家就看到了放在桌子上的仙人球,还有儿子的一封信。儿子是这样写的:“妈妈,你养育了我15年,我无以为报,我知道您很喜欢仙人球,就给您买了一盆仙人球,这代表了儿子对您的感激之情。”这位母亲欣慰地笑了,原来,这是她精心设计的训练课,她希望儿子主动地学会回报他人。

第二,让男孩懂得回报从小事做起。

身为男孩的妈妈,一定要让男孩感受到自己和家人对他的关心、对他的爱,并且要一点一滴地教他去回报别人。如:给爸爸妈妈一个拥抱;在他们累了的时候,给他们捶捶腿;渴了的时候,递一杯茶;工作了,要记得常回家看看,听听父母的唠叨;教导孩子在学校里要尊敬老师,听老师的话;上课不捣乱,下课可帮老师擦擦黑板;教师节给老师送一份小礼物,哪怕是自己制作的都可以;微笑着与同学相处,感谢同学对你的帮助,积极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这些都是回报的方式。

第三,妈妈可以参与男孩的报恩行动。

有时候,妈妈也可以参加孩子的回报行动,以此来指导孩子或者对孩子的感恩行为加以鼓励和倡导。

第四,教男孩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感恩父母,回馈社会是为人之本,是中华传统美德。为了报答别人的恩情,妈妈要教育男孩在生活和学习中注意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练就真本事,才有能力去感恩、去回报他人。一个男孩生活非常贫困,但为了积攒学费,他不得不一家又一家地推销着商品,但男孩的推销工作进行得很不顺利。到傍晚时,他已经累得筋疲力尽,饥饿难耐,他绝望地想放弃一切。最后,走投无路的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给他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在他说明情况后,年轻女子微笑着递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男孩含着眼泪把它喝了下去。从此,男孩对人生重新鼓起了勇气。许多年后,他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天,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接收了一位病情严重的妇女,大夫顺利地为妇女做完手术,救了她的生命。无意中,大夫知道了这位妇女就是在很多年前给他那杯热牛奶,并让他因此鼓起生活勇气的人,于是,大夫准备为妇女做点什么。当那位妇女硬着头皮办理出院手续的时候,一直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的她在手术费用单上看到了7个字——手术费:一杯牛奶。虽说回报他人的恩典并不是一定要追求做什么大事,但惟有学好真本事,才能给予社会、给予他人最大的回报。

第五,让男孩懂得受人恩惠不忘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