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全集
15549500000029

第29章 培养男孩的绅士风度(4)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抵御外来侵略,推动社会进步,爱国主义是强大的精神动力。没有爱国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的过去、今天和未来。人们都会背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人们都会讲“精忠报国”的故事,爱国主义精神在大多数国民的心里扎了根。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爱国主义精神要一代一代传下去,每位妈妈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有的妈妈认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学校的任务,这种想法是不妥的。学校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如果家庭不积极配合,效果就不理想。因为家庭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自身的优势。妈妈与孩子的亲缘关系有利于对孩子进行情感熏陶,妈妈与孩子的共同生活有利于抓住各种教育契机。

历史上也有许多爱国主义教育文章,妈妈应尽可能地利用起来,既能增长孩子的知识,又提高孩子的思想境界,不但促进孩子的品德发展,也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除了言传,身教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妈妈应跟孩子一起参加爱国主义的实践活动。应积极参加抗灾救灾、扶危济困、希望工程、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祖国统一等各种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践活动。妈妈要站得高些,看得远些,不要狭隘、“近视”。精力、经济的付出,会获得精神上丰富的收获。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妈妈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妈妈出于某些原因,可能对国家、对社会有看法甚至有些怨气,发表言论应注意场合、态度,免得在孩子心中留下不良的种子。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从心理层次上来说,要从培养孩子的仁爱心、责任心、同情心、羞耻心着手。责任感,就是对社会的发展,对国家的繁荣富强,有一份责任;对于一个单位事业的发展,对于一个家庭的和睦、幸福,都要有一份责任。责任感的最高境界,就是传统美德倡导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责任感是形成正确荣辱观的心理基础。

热爱祖国是人类一种最纯洁、最高尚的情感。做妈妈的要让“爱国”这崇高神圣的感情在孩子心灵中扎根,形成一种风尚。让民族责任感伴随着孩子成长。爱国主义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旋律,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养成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好思想好风尚。

从家庭角度来说,要让孩子多读爱国主义教育的书刊,经常讲一些爱国故事。节假日时,妈妈不妨多带孩子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学校组织集体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妈妈要大力支持。还可以利用休息日,全家人一起去参观,能够看得更仔细,感受更深刻。

10.让男孩学会自我反省

很多成功人士在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时,都会提到自我反省能力。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进步,正在于他能够不断地自我反省,找到自己的缺点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后不断改正,从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小男孩的自我反省能力似乎不是很强,有时,他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有时他做错事,妈妈问到头上:“是不是你干的?”他会摇着头告诉妈妈:“不是,不是,坚决不是。”

当然,这与男孩的天性有关,小男孩接受事实往往比小女孩要晚。比如,一个小男孩与一个小女孩同时犯了同样的错误,在妈妈的引导下,小女孩会很快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为自己的行为道歉。而小男孩则不同,他接受这个事实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他完全接受做错事这个事实后,才会主动承认错误。

作为妈妈,我们常常对勇敢、坚强的男孩说:“失败了,没有关系,关键是看你对待失败的态度。”事实上,每个人,尤其是这些正处于性格形成期的孩子,在面对失败时都要持有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态度,并以不懈的追求去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

一个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往往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够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而一个不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则会一次又一次地犯同一个错误,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帅帅和勋勋两个小男孩是从小一块长大的小伙伴。三年级时,他们被分到了同一个班里,两个好强的小男孩都想当"官",但老师却给了他们俩每人一个“闲差”——-帅帅是班上的体育委员,勋勋做了班上的劳动委员。

面对这份“闲差”,勋勋什么也没说,他每天在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喜欢帮助别的同学,如帮同学修理桌椅板凳;值日的同学忘记擦黑板了,他主动去把黑板擦干净……因此,他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不久后就被民主选举为班长。而帅帅则不同,他先是抱怨体育委员很累,后来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懒得去做了,结果可想而知,帅帅最终被贬为“平民”。

现在的男孩,对待生活和学习,持帅帅这样态度的人很多,总是抱怨自己学习不好、抱怨老师偏心、抱怨命运对他不公……但是,他们却很少反思自己:我有什么缺点?我是不是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

其实,每个人都有缺点、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每个人都会不如意……但是,这时候,如果只抱怨他人或环境,他就不可能认真去做这件事,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如果一个人不断反省自己,寻找更好的方法去弥补自己的缺点和失误,成功就一定会来到。渴望成功的男孩,更需要这种自我反省并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

事实证明,自我反省能力能够促使孩子更快地成长。他们通过反省及时修正错误,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做事方法,所以孩子掌握了自我反省的能力,就等于掌握了自我完善和健康成长的秘方。

第一,让男孩正确面对批评。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而不喜欢受到批评。但是,让孩子学会坦然接受批评,这对于他的成长大有益处。有心理学家指出,只会接受表扬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很容易出现问题,他们甚至连接受批评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没有。因此,从小让男孩学会用正确的心态面对批评,将有利于塑造他完整的人格。

那么,当孩子做错事时,妈妈如何批评才能让他们更容易接受呢?

首先,妈妈批评孩子时,千万不能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当孩子做了错事时,孩子往往会处于悔恨之中,不知所措,此时妈妈批评孩子,应先对孩子做得好的方面给予肯定,然后再指出做得不对的地方,要让孩子知道妈妈不是光盯住他的错处。

此外,批评孩子错处时,妈妈应只谈眼前做的错事,不翻旧账。以前的事已经批评过了就应该“结案”了,不能老是记着孩子以前不好的地方,让孩子觉得在妈妈面前永远无法翻身。

其次,妈妈要允许孩子做出解释。如果批评不符合事实,也应允许孩子作出自己的解释。如果你强硬地要求孩子改正错误,孩子从心里不服,他就会虚假地答应你,但心里感到受了很大的委屈,这对他接受你的批评没有任何益处。

另外,妈妈在批评孩子时,应尽可能多地增加与孩子的身体接触,这样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如妈妈在批评孩子时可以搂着他的肩膀说话,或拉着他的手讲道理给他听,这样就能达到恩威并用的效果。

第二,让男孩自己承担做错事的后果。

许多男孩做错事后,妈妈喜欢为他们承担后果,如孩子迟到了,妈妈向老师道歉“不好意思,我起晚了”。这不仅会让男孩失去责任心,更会使他不会反省自己的错误,从而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相同的错误。因此,明智的妈妈从不替孩子承担后果,而是让他自己来承担做错事的后果。

一个有点懒的小男孩,周末为了多睡一会儿,就把他的小闹钟拨慢了一个小时,因此他美美地多睡了一个小时。但是,他却忘了把它调回正常状态。

周一,快到上课的时间了,妈妈发现儿子还在睡觉,再看看他的小闹钟,妈妈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但是,她没有叫醒儿子。当这个小男孩像平常一样背着小书包来到学校时,他发现同学们已经上完一节课了。结果可想而知,他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通。

回到家后,心情沮丧的小男孩开始埋怨妈妈没有叫他起床,这位聪明的妈妈对儿子说:“儿子,每天睡觉前你为什么不把闹钟调好?你总习惯别人提醒你做你自己的事,但别人是不可能一辈子提醒你的。你要学会自己提醒自己,做错事后自己反省自己的错误!”

从此以后,这个孩子很少犯同样的错误。

孩子总是习惯别人提醒他做这做那,但事实正如那位妈妈所说:没有人一辈子提醒他。因此,只有让孩子养成不断提醒自己、不断反省自己的好习惯,他才能更好地成长。

第三,引导男孩总结失败的教训。

男孩做事情往往比较冲动,他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根本就不考虑后果,因此事情往往会以失败而告终。这时候,妈妈就要教孩子总结失败的教训。其实,总结失败的教训就是对自我行为的一种反省。

一次,妈妈带男孩去商店。男孩看到了一把非常漂亮的手枪,而且还有五颜六色的子弹,他非常喜欢,就吵着要妈妈买下来。妈妈看了看那把手枪后,对儿子说:“这把玩具手枪华而不实,不好玩,而且很容易摔坏,我们再看看别的好不好?”男孩不听,执意要买。妈妈想了想,对他说:“我可以答应给你买,但你要承诺,买了这把手枪之后两个月之内不许买别的玩具,否则我就不给你买。”

男孩看着那支漂亮的手枪,高兴地答应了。但买了之后,孩子却发现,这支手枪并没有他想象的那样好玩,子弹一会儿就没了,而且还没有力度。并且一次不小心,他把这支手枪摔到了地上,从此它再也不能发射子弹了。看着别的小朋友都玩着他们结实而耐用的玩具,男孩一点儿都不高兴。

聪明的妈妈看出了小男孩的想法,对他说:“孩子,别为已经做错了的选择而后悔。现在,你需要做的是吸取这次失败的经验,学会自我反省,下次你知道怎样去做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