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蒋介石宋美龄在台湾的日子
15551000000002

第2章 “保卫大台湾”(1)

(蒋介石“复职”后与宋美龄在广场上)

蒋介石一落脚台湾,就不得不考虑如何保卫台湾这一立足之地,防止台湾被人民解放军攻占。

首先,蒋介石吸取大陆军事失败的教训,认为兵力分散是国民党失败的致命伤。于是,他决定收缩战线,集兵保台。

其次,蒋介石动用警宪制度,开始大肆逮捕和杀戮,挖地三尺也要根绝共产党在台力量。对于岛内任何蛛丝马迹的风吹草动,蒋介石及其特务们保持了高度的戒备,随时准备把枪口对准人民。

再次,坚决打击“台独”势力,争取台湾生存空间,以确保台湾小环境的安全。

“保卫大台湾”成为了当时的一句政治俗语。

一、收缩战线,集兵保台

(蒋介石在厦门召开军政干部会议)

1949年底的蒋介石已经失去了在大陆的存身之地。为保住台湾,蒋介石开始了全面的撤退,猬缩于台湾本岛及清鼓湖列岛,以与大陆对峙。中国人民解放军由于没有足够的海空力量,暂时只能进行渡海作战的准备。海峡两岸可谓是剑拔弩张。

1.集兵保台

蒋介石在大陆军事大溃败后,其主力部队撤退到台湾和东南沿海的一系列岛屿上,总共约60万人,其中1/3留守台湾岛,其余2/3分散在厦门岛、金门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万山岛一线,组成台湾岛的外围防线。这时,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心痛打落水狗,乘胜解放台湾。由此,在解放军的隆隆炮火中,蒋介石连连失利,台湾岛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

汤恩伯失守厦门岛。厦门岛是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门户之一,面积 128平方公里,东与金门岛隔海相望,西、南、北三面被大陆环绕,最近处与大陆仅相隔1哩,西南与小岛鼓浪屿邻近。该岛东南部多山,北半部为丘陵,地势开阔,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厦门岛上的守军为国民党军二十九、七十四、一六六、一八一师和要塞守备总队,以汤恩值为司令,1949年10月8日蒋介石曾到厦门视察,鼓舞士气。

为了解放厦门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确定第十兵团之二十八军、二十九军、三十一军为参战部队。

厦门岛战役,从1949年10月15日开始到17日结束,历时两昼夜,共歼灭国民党军2.7万余人,其中俘虏2.5万余人。厦门岛的解放,清除了国民党金门、台湾的屏障,为金门之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所谓的古宁头“大捷”。金门岛位于厦门岛以东,台湾岛以西,距大陆最近处约5.5哩。该岛处于台湾海峡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厦门岛解放后,国民党十二兵团部率十八、十九军从潮汕地区陆续撤抵金门,守军总兵力4万余人,企图固守大小金门岛,以作为反攻大陆的跳板。

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对国民党军估计不足,加之,厦门岛解放后,军队领导人的主要精力用于接管城市,虽然对进攻金门岛进行了多方面的渡海作战准备工作,但十分不足。

10月18日攻击大小金门岛的命令下达:于10月20日发起攻击。后因船只准备不足(最多只能装载1个营),不得不将进攻发起时间推迟到23日,后又推迟到24日。

24日19时,攻金门的第一梯队开始登船。深夜,第一梯队分别从莲河、大嶝岛、后村等地起渡。由于指挥所未随船跟进,加之海上刮着三、四级东北风,通信联络不畅通,各团均失去上级指挥。还有,在起渡前没有组织协同,途中又遭国民党军炮火拦击,造成部分伤亡,因而船队已不能保持完整的航渡队形。后由于后续部队没有跟进,并遭到敌人的猛烈攻击,失败。

金门岛之战,虽使国民党军付出伤亡约9000人的代价,但解放军两批渡海登岛部队3个多团9086人(含船工、民夫350人)大部牺牲,一部被俘。这是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的一次重大失利,教训非常沉痛。

国民党虽然守住了金门,但伤亡也极为惨重。蒋介石为了鼓舞士气民心,大肆宣扬国军潜在的威力,吹嘘金门之战是国民党反共复国的开始,各大报刊纷纷将古宁头之役称为“古宁头大捷”。中共中央为了给台湾和大陆的国共两党提供一个联系的渠道,决定暂停进攻金门,从此,国民党占据金门至今。

薛岳丢失海南岛。海南岛又名琼崖,位于南海北部,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琼州海峡宽11—27海里,海岸线长1000余公里,全岛面积3.3万余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岛,有“南中国海的门户”之称,是华南的海上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为了固守海南岛将海南作为未来反攻大陆的跳板,蒋介石在这里配以重兵,苦心经营。海陆空三军总兵力约10万人。薛岳依仗海空军优势,组织了环岛立体防御体系,用他本人的别名命名为“伯陵防线”,并吹嘘这条防线“固若金汤”。他企图凭借这道防线和琼州海峡天险,阻止解放军渡海登陆,以长期固守。同时,也作了在情况不利时“主动撤离”的准备。此外,薛岳还指令加紧清剿琼崖纵队,企图消灭解放军渡海作战兵团的接应力量。

1949年12月18日,毛泽东指示四野首长:“以四十三军和四十军准备攻琼崖”,“渡海作战完全与过去我军所有作战的经验不相同,即必须注意潮水与风向,必须集中能一次运载至少1个军(四五万人)的全部兵力与三天以上粮食,于敌前登陆建立稳固滩头阵地,随即独立进攻,而不要依靠后援”。

1950年1月10日,毛泽东又致电四野首长:“争取于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问题。”遵照上述指示,四野命令四十、四十三军和加农炮兵二十八团、高射炮兵一、九团及工兵一部,共10万余人,组成渡海作战兵团,发起海南岛战役。从3月开始实施偷渡,后于4月16日发起渡海作战。

(1950年人民解放军强渡琼州海峡)

17日6时登陆成功,并在先遣部队的配合下,突破了薛岳吹嘘的“固若金汤”的防线。

在渡海作战兵团第一梯队登陆后,薛岳还误认为是“小部队偷渡”,于是调集兵力,企图消灭威胁海口市的解放军登陆部队,并对海口附近解放军形成包围。薛岳自以为这着棋下得很高明,吹嘘说:“登陆共军即被全歼”,并在海口市布置召开“祝捷大会”的会场。

解放军渡海作战兵团首长决定将计就计,趁薛岳部队围攻海口解放军时,对国民党主力形成内外夹击之势。4月22日,解放军向国民党军发起猛烈攻击。此时,薛岳才弄清楚是人民解放军的大部队来了。他惧怕主力被歼,慌忙命令部队向海口市方向撤退。

这时,台湾的蒋介石密切注视海南岛战局的进展,看到如此死撑下去,国民党军将经不住消耗。他在反省大陆失败的原因时,认为兵力分散是国民党失败的致命伤,而目前最主要的是守住台湾,所以他决定改变策略,收缩防线,集兵保台,宁使海南丧失,勿使台湾陷入险境。基于此,他急令薛岳撤离海口,放弃海南岛,率领有生力量回台。

薛岳受命后,要求蒋介石火速指派舰艇接运部队回台,并命令岛上残部迅速南撤。解放军获悉后即分路追击,但由于解放军没有海空军可以拦阻海运,致使7万余名国民党残兵败将在丢盔弃甲之后逃到榆林等港口,并得到乘船撤往台湾。此次撤退,薛岳部600余人被解放军击毙,2.6万人当了俘虏。5月初,薛岳残部抵达台湾。

对于国民党的海南撤守,蒋经国曾向外界解释说:“海口对于海南岛,在军事上讲起来是个极重要的据点;而整个海南岛,在反共抗俄战争中,自然亦有它的价值。”“但是战争是最现实的,而且一切应以争取最后胜利为打算。”“由目前的形势看来,自从国民党撤出西昌之后,海口已失去了‘跳板’的作用,同时我们反共抗俄和最高策略,就是集中一切力量,巩固以台湾为主的据点,准备反攻大陆。所以军事力量的分散,就是战略的失败。在过去政府已尽了最大的力量,在海南岛布置必要的防务,所以海口的放弃,就是基于全盘战略的要求而决定的措施。”

而董显光在《蒋“总统”传》中对此也有说明,他列举了五点撤退理由:一是海南岛离大陆太近;二是供给困难;三是1950年4月间,已有一支解放军部队在海口登陆,准备与该岛中共游击队合击“国军”;四是海南岛国民党军失去抵抗信心(解放军一部已登陆,岛上守军时刻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故守军已成惊弓之鸟);五是此时中共有攻台迹象。

由于上述原因,蒋介石决定放弃海南岛,海南岛之战,自1950年3月5日至5月1日,历时57天。至此,中国的第二大岛宣告解放。

撤出舟山群岛。舟山群岛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杭州湾外东海中,是中国著名群岛之一。舟山群岛既是中国海上的交通要冲,又是沪(上海)、宁(南京)、杭(杭州)地区的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舟山群岛的守军有国民党上海防卫司令石觉率领的七十五军大部、暂编一军和二十一军残部;有国民党浙江省主席周碞率领的八十七军大部。到1949年7月下旬,舟山群岛国民党军已有4个军13个师的番号,实际兵力约6万人,另外还有海军舰艇五六十艘和部分作战飞机。7月下旬,守岛国民党军组建了以石觉为司令、周碞为副司令的“舟山防卫司令部”,并进行了整编,调整了防务。

国民党当局在节节败逃、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企图将舟山群岛作为控制长江口和封锁、袭扰、反攻大陆的重要军事基地。同时,守岛的国民党军积极修建工事,扩建岱山机场,增调作战飞机,加紧封锁、轰炸和袭扰沿海地区。宁波市繁华的江厝大街在当时被炸毁烧尽;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由于遭国民党军的封锁、轰炸和破坏,有70%左右的工厂陷于瘫痪。因此,解放舟山群岛已成当务之急。

1950年中旬,华东军区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意见召开陆、海、空三军联席会议,确定由50架苏联战斗机和轰炸机,加以100艘改装成的船只共同参战,以20万兵力于六七月拿下舟山群岛。

海南岛撤守后,蒋介石害怕舟山12万人马被解放军消灭,于5月初召守岛司令石觉到台面授机宜。石觉领命返舟山后,舟山撤退于5月中旬秘密进行,蒋介石调用载重15万吨的舰艇44艘进行接应。临撤退时,石觉命令将岛上2万多名青年男女强行赶上船运往台湾,同时炸毁了花费4000万银元修筑的定海机场和岛上的重要设施。

5月16日,解放军获悉舟山敌军撤逃,即迅速进占舟山本岛和外围诸岛,至7月上旬,舟山群岛解放。舟山战役历经10个月,共歼国民党军8000余人。舟山群岛的解放,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长江口的封锁,为保卫海防安全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却使蒋介石的近12万人马逃之夭夭。

(1950年舟山军民庆祝解放)

接二连三的大撤退加剧了台湾社会的动荡。为了对撤军行动有所交待,蒋介石于5月16日发表了《为撤退海南、舟山国军告全国同胞书》。此文说明了撤退海南、舟山的真相。蒋介石说:“当时衡量客观现实的情势,估计我们政府所有的实力,若非集中一切兵力与共匪作战,我们就无最后的把握,反将要被共匪各个消灭。”

为稳定人心,蒋介石说他在制定这一策略时,构想了四个步骤,即:第一步要集中一切兵力,第二步巩固台湾及其卫星岛屿,第三步“反攻整个大陆,来拯救全国同胞”,第四步“复兴中华民国,建设三民主义独立、自由的新中国”。

同时,蒋介石还发表《军人魂》的演讲,鼓励军民要与台湾共存亡,宣称:“我所以不在大陆牺牲,就因为我要保持台湾,如果台湾失掉了,台湾就是我最后牺牲的地方。”如果蒋介石真愿为“党国”牺牲,恐怕已经牺牲好几次了。

为了替父分忧,蒋经国现身说法,发表了一封《由定海到台湾》的公开信称:“这次全部国军从舟山撤退到台湾,放弃了最接近大陆的陆海空根据地,这当然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个惊人的举动。老实讲,我是一样的沉痛和难过,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感情有时会支持行动的,但是在环境愈是恶劣的时候,愈需要高度的理智,并且要拿出理智来控制感情,用理智支配行动。”“保卫台湾是国民革命成败的关键,这一仗一定要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和准备,才能保证一定胜利。”

蒋经国还在《中央日报》就舟山撤退问题指出,“我们所争的不是一时的成败利钝,我们所争的是国家千秋万世的大业。”

为安抚人心,蒋介石还让夫人宋美龄前往基隆“慰问”海南、舟山撤退来台的军队。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台湾省党部在此也表示了对蒋家小王朝的无限忠诚,纷纷举行宣誓:“效死确保台湾”

如果没有朝鲜战争的爆发与美国对台政策的改变,蒋氏父子再有“骨气”,再集兵,恐怕也保不住台湾。然而,在台湾许多人对蒋介石的话深信不疑,吹嘘道:“这两个地方部队撤退时的秘密迅速与顺利圆满,更可与二次大战时敦刻尔克撤退、巴丹撤退相媲美,使中外人士均为之惊服不已。”

(宋美龄到医院慰问伤兵)

美籍作家江南则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失去海南、舟山,相当于割断台澎的手足,毛泽东的下一步,将是渡海攻台,99英里的台湾海峡,假使荷兰人300年前抵抗不了郑成功的海师,国军凭什么能‘确保’呢?”

1950年5月25日,人民解放军发起万山群岛战役。万山群岛位于广东省珠江口外、香港与澳门之间的海面上,共有大小岛屿48个。万山群岛控制着港、澳进出的主要航线与珠江卜的入海口,是中国南部的一个海防要地。

万山群岛战役,从1950年5月25日到8月4日,历时7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700余人,其中俘虏192人;击沉国民党军舰4艘,击伤12艘;缴获舰艇11艘、火炮14门和大批军用物资。万山群岛的解放,清除了台湾国民党在华南沿海的最后立足点,打破了国民党军对珠江口的海上封锁,但国民党海军舰队并没受到重创。

至此,蒋介石可调动之兵力悉数收缩到了台湾本岛。

2 .1949年前后的台湾岛

中国共产党解放台湾的决心是早就下定了的,这时美国人有心放弃台湾的国民党政权,为中国共产党以武力解放台湾自动清除了国际障碍。1949年3月15日,新华社发表《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声明,表明了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上海解放后,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由副司令粟裕负责组织第九兵团开始进行解放台湾的准备。

4月下旬,中共中央军委批准成立华东军区海军,任命张爱萍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所属部队主要由第三野战军教导师、苏北海防纵队和国民党海军起义、投诚人员及几十艘舰艇组成。初创的共和国年轻的海军,主要为了解放台湾之用。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输红了眼,拼了命要摧毁刚刚诞生的人民海军。从4月下旬起,出动多批机群对我军舰艇实行狂轰滥炸,我军舰艇因防空能力薄弱,先后被炸沉炸伤十余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