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左手国学院,右手哈佛园
15553100000016

第16章 生命无价,自由万岁

延长生命的最好办法是珍惜时间

比之东方,西方人在实践中更注重时间。他们认为浪费时间是生命中最大的错误,也是最具毁灭性的力量。大量的机遇就蕴涵在点点滴滴的时间中。浪费时间往往是绝望的开始,也是幸福生活的扼杀者……明天的幸福就寄托在今天的时间中。

在美国近代企业界,与人接洽生意能以最少时间产生最大效率的人,非金融大王摩根莫属。为了珍惜时间他招致了许多怨恨。摩根每天上午9点30分准时进入办公室,下午5点回家。有人对摩根的资本进行计算后说,摩根每分钟的收入是20美元,但摩根说好像不止这些。所以,除了与生意上有特别关系的人商谈外,他与人谈话绝不超过5分钟。

通常,摩根总是在一间很大的办公室里,与许多员工一起工作,他不是一个人待在房间里工作。摩根会随时指挥他手下的员工,按照他的计划去行事。如果你走进他那间大办公室,是很容易见到他的,但如果你没有重要的事情,他是绝对不会欢迎你的。摩根能够轻易地判断出一个人来接洽的到底是什么事。当你对他说话时,一切转弯抹角的方法都会失去效力,他能够立刻判断出你的真实意图。这种卓越的判断力使摩根节省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有些人本来就没有什么重要事情需要接洽,只是想找个人来聊天,却耗费了工作繁忙的人许多重要的时间。”摩根对这种人简直是恨之入骨。

成功者都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他们总是能判断自己面对的顾客在生意上的价值,如果对方有很多不必要的废话,他们会想出收场的办法。同时,他们也绝对不会在别人的上班时间,去海阔天空地谈些与工作无关的话,因为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妨碍别人的工作,浪费别人的生命。

人人都须懂得时间的宝贵,“光阴一去不复返”。当你踏入社会开始工作的时候,一定是浑身充满干劲的。你应该把这干劲全部用在事业上,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你都要努力工作、刻苦经营。如果能一直坚持,那么这种习惯一定会给你带来丰硕的成果。

明智而节俭的人不会浪费时间,他们把点点滴滴的时间都看成是浪费不起的珍贵财富,把人的精力和体力看成是上苍赐予的珍贵礼物,认为它们如此神圣,绝不能胡乱地浪费掉。

无论是谁,如果不培养善于集中精力的好性格,那么他一定不会有什么大成就。世界上最大的浪费,就是把一个人宝贵的精力无谓地分散到许多不同的事情上。一个人的时间有限、能力有限、资源有限,想要样样都精、门门都通,绝不可能办到。如果你想获得一定成就,就一定要牢记这条法则。

鲁迅先生说,“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图财害命”。这样说来,珍惜时间不仅能延长生命,还能带来财富和幸福。

远离懒惰部落

哈佛告诉学生:做每一件事不一定都能成功,但不做一定没有机会得到成功!要想成功,你一定要把懒惰的习惯扔得远远的。

在远古的时候,有两个朋友,结伴去遥远的地方寻找人生的幸福和快乐。一路上风餐露宿,在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时候,遇到了一条风急浪高的大河,而河的彼岸就是幸福和快乐的天堂。关于如何渡过这条河,两个人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一个人建议采伐附近的树木造一条木船渡过河去;另一个人则认为无论采用哪种办法都不可能渡过这条河,与其自寻烦恼和死路,不如等这条河流干了,再轻轻松松地走过去。

于是,建议造船的人每天砍伐树木,辛苦而积极地创造船只,并顺带着学会游泳;另一个人则每天躺下休息睡觉,然后到河边观察河水流干了没有。直到有一天,已经造好船的人准备扬帆渡河的时候,另一个人还在讥笑他的愚蠢。

不过,造船的人并不生气,临走前只对他的朋友说了一句话:“做每一件事不一定都能成功,但不做一定没有机会得到成功!要想成功,你一定要把懒惰的习惯扔得远远的。”能想到河水流干了再过河,这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创意,可惜的是,这不过是个注定失败的“伟大”创意而已。理论不付诸实践,就永远只能是“空中楼阁”。

这条大河终究没有干,而那个造船的人经过一番风浪后到达了彼岸的目的地。这两个人后来在这条河的两个岸边分别定居了下来,也都衍生了许多子孙后代。渡过河的一边叫幸福和快乐的沃土,生活着一群我们称为勤奋和勇敢的人;等河干的一边叫失败和失落的原地,生活着一群我们称之为懒惰和懦弱的人。

懒惰是一种习惯,俗语道:“人,越待越懒,越吃越馋。”当懒惰已经成为习惯,它就会像细菌一样,在你的生活中蔓延,使你的人生到处弥漫着懒散的气息。有的人认为懒惰可以挥之即去。而实际上,当懒惰变成一种习惯,就会对人的生活产生一种强制性的规范,人便不那么容易突破懒惰,重新确立生活了。

懒惰的力量如此巨大,因为经年累月的沉淀,它可以钳制人的思想意识,并令人对习惯性的行为和思维产生巨大依赖。所以,能够突破懒惰的人,某种程度上说,都是勇敢的人,也是坚忍不拔的人。所以,你最好远离懒惰部落,避免它的滋生和蔓延,避免它的纠缠和牵绊,尽全力让自己变成生活的勇士,刚毅的“角斗士”,在事业和人生的角斗场披荆斩棘,一路前行。

请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幸福。健全的思想寓于健全的身体,不论有多么出众的才能和力量,一旦失去了健康的身体,人生将化为乌有。

有一个年轻人,总是抱怨自己贫穷,命运不济。一天,他正抱怨说:“我要是能有一大笔钱该有多好!那时候我可以舒舒服服地生活。”正巧有一位老石匠从旁边走过。听了他的话,老人问道:“你为什么要抱怨呢?要知道你已经很富有了!”“我有什么财富?”年轻人困惑不解,“我的财富在哪里?”“比如你的眼睛,你愿意拿出一只眼睛来换些什么东西吗?”老石匠问。年轻人慌忙说:“你说的什么话?我的眼睛是给什么也不换的。”老石匠又说:“那么让我来砍掉你的一双手吧!我可以给你许多黄金。”“不,我也绝不用自己的手去换黄金。”这时候老石匠说:“现在你该看到了吧,你已经十分富有了。为什么你还总抱怨命运不佳呢?记住,健康是无价之宝,是金钱难以买得到的。”说完老石匠就走开了。

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告诉人们:千万别忘记,在这个世界上,身体是智慧的永恒伴侣。健康的身体是幸福之本,也是成功之本。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银行,健康账户如果被严重透支,银行就会垮掉。

俄罗斯有句关于健康的谚语:“一切好事都是‘0’,唯独健康是‘1’。”由此可见健康的重要性,所以大家都要珍惜自己的“1”,并在此基础上争取更多的“0”。年轻的朋友,不要自恃青春年少,便忽略了自己的健康。我们照顾身体五十年,它也会照顾我们五十年;我们折磨它五十年,它也会折磨我们五十年。如果将健康当成一个户头,而我们总是透支,不做投资,那么总有一天健康会破产的。

凡是有志成功、有志上进的人,都应该爱惜、保护体力与精力。只有拥有健康才能拥有一切,才是最幸福的。学会关注自己,学会保护自己,身体健康,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人生。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不重视自身的健康,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去赚钱敛财,这实在是一种缺乏远见的行为。有的人年轻时拼命用健康去换取金钱,年老时却又期望用金钱买回健康,这是不可取的。获得健康并不一定要花太多的时间和金钱,只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坚持运动并持之以恒就行了。

应该以“生命无价”的观念来看待生活,要知道,没有什么事值得你牺牲健康去换取,地球离开谁都会照样转动,你不必把自己看得不可替代。学会放松自己吧,养成劳逸结合的良好习惯,才能拥有更高的效率,才能更长久地享受健康,享受生活。

人生不是用来享乐的

人活着不只是为了享乐,人存在的最大价值在于被他人需要。当你感到别人需要你时,你就会有旺盛的精力。这股力量会促使你不惧怕面前的困难和挫折,勇往直前。

在某个城市一家医院的同一间病房里,住着两个绝症患者。不同的是,一个来自乡下农村,一个就生活在医院所在的城市。生活在医院所在城市的病人,每天都有亲朋好友和同事前来探望。家人前来时宽慰说:家里你就放心吧,有我们呢,你就安心养病吧!朋友探望时劝慰说:现在你什么也别想,就专心养病就行。公司来人时开导说:你放心,公司的事,我们都替你安排好了,你现在的工作就是养病……

来自农村的患者,只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女孩守护着。他的妻子半个月才能来一次。或送钱,或送些衣物。妻子每次来,总是不停地说这说那,要丈夫为家里的事情拿主意:快要春种了,今年是种“西瓜”还是“茄子”?再过两天,他大叔就要嫁女了,你说送多少贺礼啊?女儿说要跟她表姐去大城市打工,我还没答应,这事要你拿主意……几个月后,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前一个病人,在亲人、朋友、同事一声声“你放心吧”、“你就安心养病吧”的宽慰声里,感觉他们已不需要自己,自己也就失去了活着的价值,渐渐地失去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于是在孤独寂寞与病魔的吞噬中死去了。后一个病人,在妻子大事小事都要自己定夺、拿主意中,意识到自己对家人的重要,意识到自己必须活着,哪怕仅仅是给家人拿些主意。于是一种强烈的求生欲望使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中国传统智慧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在此仿佛就可体现一二。

英国思想家霍布斯说过:和其他所有的东西一样,一个人是否举足轻重,在于他自身的价值,也就是说,在于他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如果只是为了自己享受生活,人就不会有太大的拼搏激情。很多父母为了孩子而奔波劳碌,乐此不疲。如果有一天,子女告诉他们,已经不需要他们了,他们必定会失去生活的方向,而变得无所适从。被别人需要,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人如果不被别人需要,生存也就失去了意义。

被他人需要,说明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别人摆脱困境,也因此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被他人需要,身上就会多出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了让这些寄托在自己身上的希望不至于落空,人总要不断努力、拼搏。有时候,这种帮助别人,实际上是帮助自己。能够证实自己存在的价值,对于人们来说,有时候比什么都重要。不得不承认,人生的确不是用来享乐的。

你的人生只有一次

人生只有一次,无悔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不要奢望“下一次”如何,谁也不知道会不会还有下一次。即便真的有,但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心境和情境再也无从追忆了。不过仍有很多人,在期盼下一次机会。下一次真的会比这一次好吗?

一个人在进入社会之后,举凡工作面试、主管交付任务,每一次表现的机会,别人都是看在眼里、评在心里的。一流人才,第一次出手就要有赢的准备与打算。每次出手不是给自己练习的机会,而是完成使命必达的任务。二流人才永远相信学校有义务教他,企业或主管有责任栽培他,因此误以为每一次都是在练习,认为成功就在下一次的机会里,反而不懂得体悟第一次出手就制胜的道理。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学家,天生一股特殊的文人气质。某天,一个女子来敲他的门,她说:“让我做你的妻子吧,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

哲学家虽然很中意她,但仍回答说:“让我考虑考虑!”事后,哲学家用他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坏所在分别列出来才发现好坏均等,真不知该如何抉择。于是,他陷入长期的苦恼之中,无论他又找出什么新的理由,都只是徒增选择的困难。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人若在面临抉择时无法取舍,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验过的那一个。“不结婚的处境我是清楚的,但结婚会是怎样的情况我还不知道。对!我该答应那个女人的要求。”哲学家想着就来到女人的家中,问她的父亲:“你的女儿呢?请你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我决定娶她为妻。”女人的父亲冷漠地回答:“你来晚了10年,我女儿现在已经是3个孩子的妈妈了。”

哲学家听后整个人几乎崩溃,他万万没有想到向来让他引以为傲的哲学头脑最后换来的竟然是一场悔恨。后来,哲学家抑郁成疾。临死前,他将自己所有的著作丢入火堆,只留下一段对人生的注解: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后悔”。

面对人生,既要有当机立断的决心,又要有永不后悔的气魄。不要以为机会很多,反正这次没了,还有下一次。即使是世界知名音乐家或是艺术表演者,每一次上台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在事前不断地排练,务求在观众面前呈现最完美的一面。因为对他们而言,每一场演出,都是全新的第一次,也是最关键的一次,说不定也是人生最华美的一次。

人生在世几十年,不知道还有没有下辈子。所以,我们务必把握当下的每一刻,把每一件小事都当成大事看,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把握当下的机会,让每一次出手都不是练习,而是完成使命必达的任务!

自由最终将达到个人解放

哈佛教授曾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海伦很小的时候就爱上了船,11岁时她已经是一个划船高手,她非常迷恋驾舟纵横水上的感觉。海伦的父亲拉罕姆是一个优秀的弄潮儿,他的人生梦想就是以最快的速度驾舟横渡128万公里的大西洋。在海伦23岁那年,拉罕姆决定实施伟大的横渡计划,但他拒绝带着一心想与他同行的海伦上路,因为他担心航途莫测的危险会吞噬心爱的女儿。就这样,拉罕姆只身登舟,不久,一项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就在他手中诞生了。

海伦的心在那一片辽阔的大海上摇曳。当一个叫约翰的青年驾着一艘自己设计的帆船向她驶来的时候,她毅然嫁给了他。她开始寄希望于自己的爱侣,希望能与他一道去享受那128万公里的蔚蓝。然而,甜美的生活羁绊住两个人的手脚,那条帆船在岸上做起了与水无关的梦……拉罕姆走了,约翰走了,转眼就有11个孩子追着海伦喊祖母了。

海伦重新走向那条闲置已久的帆船。她知道,如果再不行动,她的梦想就再也无法实现了。2000年8月里的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89岁的海伦只身离开英格兰,开始了她梦想已久的大西洋之旅。

在那一片蔚蓝中她梦见了自己去世已久的父亲,沿着他当年的航道,追随着他当年的足迹。在死神衣袂飘忽的海上,她没有给自己丝毫畏惧的权利,毕竟,与那生长了差不多一辈子的梦想相比,风浪显得太微不足道了。海伦成功了。她以“最年迈的老人驾舟横渡大西洋”刷新了一项世界纪录,而让她最高兴的是她终于圆了自己一生的梦。

海伦成功了,她的成功让我们感动,同时也让我们有所感悟,一个89岁的老人横渡大西洋,绝不仅仅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还有对于自由和生命的礼赞。一个珍爱生命的人,一定是一个向往自由的人;一个渴望自由的人,一定是一个敢于实现梦想的人。

实现梦想,才能够获得真正的自由。海伦曾经把希望寄托在父亲和丈夫身上,可这些至爱的亲人并没能帮助她完成梦想,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无法复制、无法由别人替代。只有从脚下的梦想扬帆起航,才算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正自由的捷径。

著名诗人裴多菲写下这样的名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海伦的例子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只有解放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心灵自由;也只有心灵的解放,才是勇敢追求、实现梦想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