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贤江(1895-1931),字英父(英甫),笔名李浩吾等,浙江余北县(今慈溪县人),中国卓越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1912年考取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7年以优异的成绩师范毕业后,应聘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职。1921-1926年,杨贤江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学生杂志》编辑,其间他撰写了大量文章、通讯,使该杂志成为当时最富于改革精神的刊物。1923年,杨贤江经沈雁冰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协助恽代英编辑《中国青年》,并到复旦大学心理系学习。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他与沈雁冰等发起组织上海教职员救国同志会。1926年,他参加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组织工作,并亲赴现场参加战斗。1927年3月,任杭州第一师范学校校长。同年底,东渡日本,担任中国留日学生共产党负责人。在日本期间,他积极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和翻译工作,完成了《教育史ABC》的创作,翻译了恩格斯的《家族、私有财产及国家之起源》。1925年,《新教育大纲》一书完稿,1930年又译成《苏维埃共和国新教育》等书;另一方面,继续坚持革命活动,参与发起组织社会科学家联盟。1931年杨贤江病逝于日本长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