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1884—1957),历史学家,教育学家,字诚之。1884年2月27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今常州市)。从小入塾。12岁时,因家贫无力延师,由其父母授以史部著作。15岁,考入阳湖县学。16岁,自学古史典籍,以求系统了解古代政治历史和政治制度。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常州府中学堂、南通国文专科学校、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沈阳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东北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任教,并任编辑。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教授,后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1941年,上海租界沦陷,光华大学迁川,乃携眷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一级教授、上海历史学会理事、江苏省政协委员。吕思勉注重排比史料,分类札记,长于综合研究和融会贯通,坚持不懈地涉猎古文献,又广泛阅读新出报刊和从西方引进的新文化、新思想和研究方法。吕思勉对经学、文字学、文学亦有独到见解。他治学严肃,作风踏实,为人诚朴,谦虚谨慎。晚年想通读《道藏》,研究思想,为后人开辟途径,惜未如愿,于1957年10月9日逝世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