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外国戏剧最早的中译要算1907年春柳社在日本东京演出的《茶花女》。《茶花女》是法国小仲马的小说,后改编成戏剧。当时春柳社演出的是小仲马的悲剧《茶花女》第三幕。这个剧本是由留法学生、春柳社成员曾孝谷翻译的,可惜的是这个翻译文本没有流传下来。
近代翻译戏剧有文本记录的最早的译者是李石曾。李石曾在青年时代颇喜爱文学,他在法国学习的专业虽然是生物学,于当时外国的戏剧却十分关注。
李石曾翻译的第一个剧本是波兰廖抗夫的戏剧《夜未央》,这是一个三幕剧。1908年法国万国美术研究社出版。剧本是写俄国虚无党著名的女英雄苏菲亚暗杀帝俄沙皇一事。作者廖抗夫是一位波兰的戏剧家,他为李石曾的中译本写下了《序言》。李石曾之所以首先翻译廖抗夫的《夜未央》这个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剧本,是与辛亥革命前夕中国革命党的暗杀风潮分不开的。所以剧本在法国有了中译本后,很快又在广州革新书局出版,并受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欢迎。
1908年,李石曾又翻译了法国蔡雷的剧本《鸣不平》,这是一出社会讽刺喜剧,原名《社会之阶级》。剧本通过社会上对于因不同职业而区分贱贵及其不同态度:鄙视和骄傲,讽刺了社会上的不平等现象。此剧1901年首先在巴黎文化剧院演出,十分轰动。1906年法国昂端剧院又上演此剧,此时李石曾正在法国留学,亦亲临剧院看戏,“此剧连演数周,每夜座客充塞,车马阗溢门外,不得入场卷,怏怏而去者甚多。”
可见此剧受社会欢迎的程度。李石曾有感于当时中国门第观念之深、社会不平等现象更为严重,亦出于“开启民智”、 “有功社会”之意,译了这一讽刺喜剧,用心之善,灼灼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