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1辑
15556400000010

第10章 教育思想(2)

综观黎锦熙的讲读教学改革案,其核心就在设想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汉语汉文的运用规律。因为白话、文言各有自身的特点,在日常应用中又各有不同的地位,所以强调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才可望收事半功倍之效。而在黎锦熙看来,所谓语言运用主要又是指写作实践,所以就特别重视语言的规范化,用图解法剖析各种语言现象正是他设想的达到语言规范化的一种有效途径。

写作“三原则”

黎锦熙的作文教学改革案是以他提出的语文教学“三原则”为根本指导思想的。这“三原则”是:写作重于讲读,改错先于求美,日札优于作文。

黎锦熙认为中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主要应该凭借各种形式的写作练习。光靠讲读,学生对于语言运用的优劣得失的感受不可能十分深切,所谓“眼高手低”,就是这样产生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写作,通过写作过程中的思索、推敲、揣摩、修改等等,才能真正领略到语言运用的规律以及其中的甘苦。这就是“写作重于讲读”的根据。

黎锦熙把作文训练分成两个阶段:先是求“通”,再是求“美”。求通就要设法纠正各种不通的说法,这就是“改错”。改正错误而求得大体通达,这是写文章的基础功夫;由此再跨步,就是求美,求得文章富有美感,富有吸引力。所以,作为基础,黎锦熙十分重视“改错”工作。在实践中,他主张采用符号批改法,教员在有错的地方加上各种符号,由学生根据符号所示的错失自行改正。此外,教员还要布置学生制作“错误订正表”四种:字体错误表,文法错误表,事实错误表,思想错误表。学生在自行改错的同时,把各种错误及其订正办法,分类记载于表内。教员收齐后,再进行归类统计,择其有代表性的病例向全班学生公布。用这样的办法,力求各种常见错误能改正一次减少一批;许多病例,也可望从理论上加以解释而因此找到病根,以利于彻底纠正。

除了一般的作文以外,黎锦熙竭力主张要养成学生写“修养日记”和“读书札记”的能力和习惯,并认为在培养写作能力方面,后者的效能要大于前者,即所谓“日札优于作文”。“修养日记”记自己生活中的点滴感受和体会;“读书札记”记自己听讲或阅读中的体会和心得。关于“读书札记”,黎锦熙强调要随手笔录,一事一条,长短不论,贵在坚持;每条的眉端应标上分类序号,以便日后使用(黎锦熙规定的分类序号为:“0”总部;“一”哲学;“二”宗教;“三”社会科学;“四”语文学;“五”自然科学;“六”应用科学;“七”艺术;“八”文学;“九”史地)。黎锦熙说:“札记届满一学期或一学年,即可按标类之数码,检集同类各条,组成单篇,分标题目:积久即为各种专题研究论文之资料。”这就把阅读、写作和积累资料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这种札记能够成为学生今后治用的一种有用工具,其作用就大大超乎一般作文之上了。

有人说,文学家、文章家、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在设想语文教学改革方向的时候,往往会融进自己因专业特点或专业偏爱而产生的某些特殊见解,这话的确不无道理。黎锦熙作为一个杰出的语言学家,更多地具备着那些严谨治学的科学家的品格,所以在他所设计的改革方案中,我们可以分明地看出,他除了特别关注青年学生对于汉民族语言的运用规律的掌握以外,似乎还在有意识地注重培养青年一代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习惯。可惜的是,无论是在20世纪20年代,还是在20世纪40年代,黎锦熙改革语文教学的设想都未能引起语文教育界足够的重视,依此去身体力行者,更是为数寥寥。

综合性学习

黎锦熙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语文教育家,他既是现代汉语语法体系的创立者,又是语文教学法的奠基人。他的《国语》(商务印书馆1924年出版发行)是我国现代第一部系统、完整且有相当规模的语文教学法著作。受当时杜威(1919-1921年曾在中国讲学两年多)“普遍强调以儿童为本位,注重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同时,强调与社会现实和人生的密切联系,注意实用知识的传授”的思想的影响,该书在语文学科内容、教材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学科内容的综合

读书、听说、作文、写字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而与之相对应的读法、话法、作法、书法则是语文教学论必须研究的课题。黎锦熙在《国语》一书中对这些内容不仅有专门的论述,而且认识到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注意在教学中进行综合学习。在话法教学中,黎锦熙透彻分析了话法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以及与读法、缀法(作法)教学的关系。他认为,话法本来比读法重要些,而且要用在读法教学之先,以为读法是教学阅看文字,而话法是教学运用语言;儿童运用语言的本能和经验,比阅看文字来的多而且早。所以国语的读、写、作种种教学,乃至其他各科的教学,都是从说话方面打进来的。所以话法教学实在是一切教学入手的基础;而一切教学又处处都有施行话法教学的机会。在话法具体的教学方法中,黎锦熙主张,在离标准语(国语)较远的方言区域可以用读法“外”的话法;在标准语和方言很近的区域,用读法“前”的话法(在初级小学还没有用读本作教学工具时,先进行的话法教学)和读法“内”的话法(在进行读法教学时,要结合读,师问生答,师生互问等的话法教学)。总之,黎锦熙认为话法教学应该而且能够与读法教学结合起来进行。在缀法(作法)教学中,黎锦熙提出了“话法中的缀法”和“读法中的缀法”(这两种统称缀法外的缀法)以及“读法与缀法的联络教学”等缀法与其他内容综合的教学法。“话法中的缀法”是指在能提笔为文的高年级,话法教学中的讲读(用故事或常识做材料)、辩论(用正式场合集会的形式)是和作文关系密切的两件事。因为这两件事本身虽然属于话法的练习,但事前的准备,事后的论述都是进行写作的最好的机会。“读法中的缀法”是指读法中常用的表演和演剧,虽形式简单,但已经影响到作文。尤其是演剧,其剧本的编制,已经是写作了。在“读法与缀法的联络教学”中,作者分别就低年级、高年级的特点,各列举了读法与缀法综合学习的方法。主张在低年级先读后写,以阅读课讲的故事为本,让其仿写、扩写、改写或编成剧本,如“举心爱的故事,仿作一篇”。在高年级先写后读,因为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已逐渐成熟,爱讨论身边发生的事情,利用这点,就国语或其他科中任一个问题,让他们做命题作文,等到老师修改之后,让学生自己查阅与这一问题相关的资料,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自己文章的缺点,从而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缀法教学应与语法知识教学结合。黎锦熙在分析语法知识的教学之后,指出国语文法的教学,在读法、话法的时间,都是没有完全的机会的,只有练习缀句与自由作文时,才与文法上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他要求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国语文法,便于指导作文,使学生既能学得文法上的必要的术语和方式,又能在写作中得到应用。

可以看出,黎锦熙在语文教学中非常注重听、说、读、写这些基本内容的相互联系、相互结合,这与现在提倡的语文学科内各部分内容的综合是一致的。

教材内容的综合性

黎锦熙编选的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强调知识渗透融合。他把语文教材分成了两种,并同时兼用。一种是“正读本(文学的国语读本)”,一种是“副读本(补充的国语读本)”。黎锦熙主张正读本的教材要以文学为中心并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关于健全人格和公民道德的知识;关于家族和社会生活上种种伦理的尝试;理科和地理的知识(如自然现象、动植物、生理、地质、地文等);历史的知识;日常生活上事务的知识(如衣、食、住、器用、交通等);实用的知识(如关于农、工、商等业务组织和工具);不属于以上六项之纯粹文学和有趣味的材料,内容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的教材,使儿童既学习了语言文字,又习得了各种知识,同时又受到人格的培养,对他们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仅仅学习语文知识的范围。对于“副读本”的内容,他认为,应以“正读本”限于体裁、分量等的原因而不能容纳的日常生活必要知识(如自然科、历史、地理等材料),及足以养成儿童读书趣味和能力的文学作品(如童话、儿歌、小说、诗歌、戏曲等)为主。

从黎锦熙所主张的教材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出他强调教材的实用性和开放性,最显著的表现是主张在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前提下,突出教材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跨越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注重学科知识的渗透融合,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领域的综合的体现。

教学方式上的综合

综合的教学内容必然要求综合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实现综合性学习的价值。黎锦熙把国语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法分成了三等:以读本为主体,照现成的国语教科书,按课、分时,依法教学,是最普通的办法,列为下等。以实际事物(或标本、图画、故事画等)为主体,使儿童确实了解事物的内容,并能利用环境和图画,观察问答,引起儿童真切的想象,而“读本是用作整理儿童的经验,指导儿童的发表,准备儿童的创作之一种工具”,是辅助品。这种教材和教学法,列为中等。随时随地利用儿童生活中的种种事物,连接他们的种种经验和环境,作一种普遍而流动的教材;按着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大略可比照人类学中初民进化的过程),施一种辅导自动、共同创作的教学法。读本(一部分)乃是教师和儿童们共同的作品。不但读法、话法、写法、作法要打成一片,就是国语和其他科目也要打成一片。此种教材和教学法为上等。

黎锦熙为证明自己所推崇的上等的教材和教学方法(都体现了综合性,他认为上等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是当时的教学新思潮,应认真学习和推广),举了两个设计教学法的实例(这两个例子都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长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完善人格),详尽地介绍教学全过程。举例说明:一学生抓到一只麻雀,围绕这只麻雀的喂养(如何喂养、编笼子)、死亡(原因)、埋葬(地点的选择)以及为这只麻雀写碑文(内容、形式)和搜集有关麻雀的故事所发生的一切,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共同的学习,其中很多活动都是在户外进行的。这段学习时间共五天,用了二十几个小时,所有的科目都涉及了。在这里,儿童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综合学习,收获是非常多的。经验一天天深入扩展,精神、思想、声音(语音)、符号(文字),自由自动地在旁边运用着,受了老师的辅导,经过共同的整饰,所学的东西变成了他们自己的文学。教师再把这次经过整理、修饰,简练地记载下来,便成了读本中一两课真实的记事文章。取这样的教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受益匪浅。

学习方式的综合

从其教学过程及学生的收获中,可以看出黎锦熙所提倡的教材和教学方法,除了学习内容、课程目标的综合,同样包含学习方式的综合;既是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结合,也是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结合;既有课内的学习又有课外的学习;既有知识的学习又有人格的培养;学生既在语文课上提高了能力,又在实际运用中得到锻炼,课内的学习在课外得到延伸。因而黎锦熙的教学方法既有很强的实践性,又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包括自然、生活、社会的各个方面,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可以说对学生的培养是综合的、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