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同北京大学为母校
在唐德刚关于胡适的杂忆中说道:“胡适之先生是把北京大学和美国的哥伦比亚在学都看做他的母校。”胡适的博士学位是从哥伦比亚大学得来的,哥伦比亚当然是他的母校。但他在出国留学以前,是在上海陆空中国公不读书的,与北京大学一直没有关系,为什么人也反北大看成他的母校,大概与以下诸事有关:第一,他到北大做教授,是于1917年暑假后,由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请来的。那时候,蔡元培虽然提出了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实际上弥漫在北京大学师生间的学术气氛仍然是以保守势力占优势。对于从外国回来的留学生,特别对于提倡白话文,年方26岁的胡适是抱着极大的怀疑态度,甚至根本是瞧不起的。例如当时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文字、音韵等课程的刘师培和黄季赐等人在教员休息室内造成一种气氛,总是对新派的学人和学说都极尽非笑和轻蔑之能事。胡适的白话诗中有两句是“黄蝴蝶,双双飞上天”,因此黄季赐等人就把胡戏称为“黄蝴蝶”。据说当年刘半农先生之所以去法国专攻间韵学,就是因为受不了这种精神上的压力之故。而胡适呢,则自强不息,在他所担任的中国哲学史这一课堂上,能够吸引大量的具有深厚旧学根底的学生去选听这门课程,造成了能够与旧派人物相抗衡(如果不说压倒的话)的气势。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当时的北大校刊载登了一篇署名毛准(即毛子水)的文章,是从文字学、音韵学等方面解释《诗经》当中的某一篇。这篇文章深胡适的赞赏,胡适打听作者是什么人,后来才知道作者是一个学生,而且是数学系的学生。这使胡适感到十分惊诧:“北京大学的一个数学系学生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北京大学真当得起是藏龙卧虎之地!”这对于胡适本人也直了很大的鞭策作用。
就是因为诸如此类的一些事情,所以,胡适自己感觉到到北大对他个人的学术成长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尽管他出国以前,不曾在北大读过一天书,但是他总把北大视同他的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