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氏家族
熊庆来与夫人姜菊缘女士同岁,夫人还比他早出生3天。他们有四男一女,即秉信、秉明、秉慧、秉衡、秉群,除秉慧外,都是儿子。
熊秉信:1913年生。全国知名矿床学家。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学系,获理学士学位,留校任研究助理及助教。1939年,调任云南省建设厅地质调查委员,1940年初,调任云锡公司探矿处副工程师兼工务课长。共和国建立后,任云锡公司地质调查室主任。1962年,冶金部派其到越南援建,任地质专家组组长,次年归国。1964年初调任云南省有色局副总工程师、地质勘探公司总工程师,被选为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云南省地质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云南省人民代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届云南省总工会委员。1974年3月27日,患脑溢血救治无效在昆明逝世,终年61岁。
熊秉明:1922年生于昆明。法籍华人艺术家、哲学家。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1947年,考取法国巴黎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49年,转上法国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雕塑。20世纪50年代起,从事艺术创作活动。熊秉明以自己高深的修养、纯情的艺术和广博的知识,在法国享有相当的荣誉与认同。法国教育部曾任命熊秉明为教授,并于1983年授予他棕榈骑士勋章。1987年,在中国昆明举办“回归的塑造”个人展。1988年,有作品入选汉城奥运会雕塑公园陈列。2001年10月,受聘为南京大学名誉教授。2002年12月14日,因脑溢血突然去世,享年80岁。
熊秉衡:1930年出生。激光全息专家,中国全息协会顾问,云南省科协荣誉委员、纽约科学院成员、国际工程光学学会(SPIE)及其全息技术专业委员会成员。他解放前即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在昆明、个旧、蒙自等地从事工人运动、学生运动以及农村武装斗争工作。解放后先后在昆明团市委、易门矿务局和西南有色公司工作,1957年作为调干生在云南大学物理系学习,毕业后分配到省外高校工作。1987年为实现父辈服务桑梓的愿望,回到昆明,调云南工学院,创建激光研究所,任激光研究所所长。现任昆明理工大学激光研究所荣誉所长。
熊秉群:小学和中学是在昆明度过的。从昆明师院附中毕业后,熊秉群考入重庆大学电机系,后来院系调整,转到北京邮电学院有线通信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一干27年。在这期间,他当过长途电信教研室、多路电信教研室副主任,当过学院教务处长。1989年,熊秉群赴美国参加中国高级管理培训班后,出任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院长。曾担任上市公司大唐电信的总裁。以其对中国民族通信产业作出的突出贡献,获1998年度美洲中国工程师学会“杰出成就奖”。
熊秉信的妻子袁孟仁。袁孟仁的父亲袁丕元(1895-1969),是云南省历史上唯一的状元袁嘉谷的长子。
袁嘉谷(1872-1937),杰出的学者,毕生致力于国学研究,在史学、经学、文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为后人留下400多卷各类学术著作。他是爱国、爱乡、爱才的诗人和教育家,其忧国忧民、刚正耿直、恒于勤苦、乐育后进的高尚品德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敬仰。
袁孟仁的母亲,是王炽的长孙女王如璋(玉汝)。
王炽(1836-1903),云南弥勒县人。一代钱王,晚清巨商,在英国《泰晤士报》评选的19世纪初世界首富中排名第四,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三代一品红顶商人”,晚清名臣李鸿章曾称其为“犹如清廷之国库也”。
熊秉信与袁孟仁生有四个女儿,熊有曾、熊有德、熊有瑾、熊有华。
熊有德:1945年生,1957年被刚从法国归来的爷爷接到北京,在清华附中上初二。因为成绩优秀,初中毕业,被保送至当时北京最好的中学101中学。
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大学毕业,她被分配到四川省邻水县农业机械厂做了一名技术员;70年代初,调到云南有色勘探公司在禄劝的305队担任技术工作。1978年,考入华中工学院(即现在的华中理工大学),两年后获机械设计硕士学位。紧接着,留学法国,攻读力学专业,于1984年获得法国工程力学博士,成为新中国较早的留法女博士。后进入了法国OTIS电梯公司,专搞难题计算。在为公司解决了几个技术难题之后,她被冠以:“数学女皇”、“数学家”、“计算机”等种种“头衔”。曾担任OTIS公司研究中心工程师和项目经理,退休后,她专门从事力学研究。上世纪90年代初,熊有德义务担任法国“法中技术交流中心”主要负责人,致力于促进法中科学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熊有瑾讲述熊家的往事:
爷爷幼时的理想是学矿,最初留学去比利时是要学是采矿的,但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转到法国学了数学,父亲是长子,就遂了爷爷年轻时的梦想,在清华大学地学系毕业。我母亲袁孟仁,是三十年代云南大学的校花,长得漂亮,字也写得漂亮,1940年初随父亲到了个旧云锡公司任职。知道矿区生活艰难,爷爷送了他们一个咖啡壶,一个小烤箱,母亲是学化学的,她会精确地按着配方比例制作饼干。听母亲说,那时她和爸爸住在个旧的老羊山上,有一次打开蒸笼看到一条大蛇,他们立即拿石块压住蒸笼盖,往锅里加水把那条蛇蒸了吃。
那时大姐去昆明体操队了,二姐也被爷爷接到北京了,爸爸常年在外作地质考察,家里就剩妈妈、我和妹妹,妈妈身体不好,腰疼,我小小的就得担起家务活的重担,打水、打奶、打饭,招呼妹妹。个旧什么东西都买不到,我五岁时就会提着小饭盒去找当地的农民打羊奶,五角钱一罐,一星期就打得到一罐。有一次抬不动奶打翻了,差点儿手都被烫残废了。
前段时间整理父亲和爷爷的书信,看到爷爷给爸爸的信里写道:有瑾尤为伶俐,爷爷夸我,是因为我很小的时候就会学会写自己的名字,会写家里所有人的名字。爷爷一直忙于数学研究,在国外呆的时间也比较长,我父亲作为长子,要养自己的家也要承担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父亲不在家时是我代他去领工资,我清楚地记得是222.22元,在那时算是全省最高的工资了,领了工资后,我就将钱分好到邮电局去寄给家人。我家生了四个女儿,而在法国的二叔家生的是四个儿子,二叔见过我也很喜欢,想将我和同岁的堂兄互换呢,可妈妈说家里不能没有我啊!
父亲非常博学,他懂英语、德语、法语、越南语,他很勤奋,即使文革期间在五七干校,他还通过读马列的原作来学习外语。记得我们那时刚开始学英语,我们许多同学都是拿中文注音,我也是,爸爸见了就教我正确的发音,教会我英语发音的技巧,有一次老师抽学生起来背四个伟大,我非常流利非常标准地背出来了,老师大大的表扬了我,这次表扬对我的个性改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原来我们作为反动学术权威的子女,家里常常被抄,父亲常被戴着竹帽子批斗(不过父亲为人谦和,没有被打过),我们平常讲话都小声小气的,这以后我变得自信了,大胆了,讲话大声了,后来爸爸还常常叫我声音小点。我现在对英语有一种特别的情结,那是父亲带给我的,是我的英语老师带给我的。
父亲爱画画,以前胶卷很贵,轻易是不拍照的,父亲的许多地质考察的资料都是用速写的方式来记录的。我们的四妹有华继承了父亲绘画的才能,1974年父亲去世后有华顶替他进了勘探设计院,搞航空测量。后来还到昆明理工大进修过,二姐在法国取得学位后,就把四妹接到法国,四妹到法国学习了服装设计,还参加过世界时装博览会。父亲真是非常出色的学者,实际能力、动手能力非常强,他是那种充满激情的人,1972年恢复工作后就想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狂热地投入工作,1974年3月突发脑溢血,昏迷了一周,周总理亲自派曾经医治过爷爷的北京的脑科专家来抢救,但是已经晚了,3月27日父亲去世了,仅仅61岁,那是云南地质界巨大的损失。
二姐在爷爷身边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受爷爷的影响最大,跟爷爷的感情也最深。在一篇对她的专访里她说:爷爷毕生献身科学事业,对祖国的感情很深,他要求我们孙辈每个人都要认真读书,努力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常常教育我,不论学习什么都要又红又专。文革中祖父曾遭打击,后来第一批获得平反,临终前他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为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叔父熊秉明对我的影响也很大,记得他在过60岁生日曾说,“我马上就要过60岁生日了,上帝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要抓紧时间多写一些东西,多做点事。
我奶奶没文化,爷爷忙于学术,家务全由奶奶承担。她通情达理,吃苦耐劳,倾心哺育、教诲子女。当时爷爷带着奶奶出席一些社交活动,穿西装从法国回来的著名数学家身边站着个小脚女人,这是很有趣的场景,爷爷很坦然地向大家说:她有资格站在这里,她培养的子女都很优秀!爷爷去世后,家里只留下几幅齐白石、徐悲鸿等大家的作品,奶奶一怕在自己家里保管不善,也担心留下这些会给后人滋生矛盾,就将这些字画捐给中国博物馆,得到大约四万元钱,两万元捐给了北京数学所,两万元捐给云南大学,设立了熊庆来奖学金。
1982年我生儿子蕴远时,奶奶正好九十大寿,那时奶奶在昆明,在我们家住过一段时间,她还是个传统的老太太,我怀着我儿子时,她提醒我不要跨别人的鞋,跨了不好。1988年7月18日,在云南大学举行了首届“熊庆来奖学金”颁奖大会.95岁高龄的奶奶率我们亲临大会。杨振宁博士专程由美国前来颁奖。这人奇怪得很,等做完了这些事,了了爷爷生前的愿,奶奶在1989年寿终正寝,安详地离开了人世。走的时候96岁,也算高寿了。
我在两个地方工作过,一个是回收公司,一个是会展中心。
回收公司的人员素质低,谁是熊庆来,没几个知道,知道的也把我视为受改造对象。我是1971年参加工作的,那时候还以为回收公司是很好的,骑自行车到处跑,多风光呢,可进去才知道又苦又累。做比别人多比别人累的活,但从来得表扬的都是别人,我就表现得比别人更好,时间久了也被认可了,1973年第一批入了团。我嗓门大,最爱唱歌,生气快乐时都唱歌,听一个会一个,那时我们要把多大的轮胎滚到90多吨的大冲床上,冲压之后做劳保鞋的鞋底,多艰难啊,但我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心态:抱头冲天不如唱歌冲天,哈哈!不是好好地走过来了!
1993年会展中心筹办时我调过来了,这里就完全不同了,上上下下的人对我都十分尊重,我成人中专的学历,却被那些学历比我高、职位比我高的人喊老师,不敢当,不过又想想,我1995年以来一直担任女工委主任,他们这样喊喊得亲切自然,我心里一直记得父亲教导我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从身边的同事这儿学到很多东西。官场上有句话说“四十七八养老喝茶”,可工会换届时我都五十岁还受到提拔,待遇也提高了,还有三年我就要退休了,我怀着感恩的心,一定要抓紧时间好好工作,回报关爱我的领导和同事们。
我儿子去法国读书,家里就是供了最初的那笔费用,后来他就再没有向家里要过钱,就是自己打工挣。虽然我二姐、四妹,我二伯的孩子们都在法国,都可以资助他,但我们家的人从爷爷开始就是有自立自强的骨气,二姐当年去法国没依靠二叔,我儿子虽然是80后,也不想依靠谁,就是靠自己。他找了在加工厂打钻的活,刚开始时力气小,没技术,非常困难,打两个眼就手都抬不起来了,但他吃苦耐劳会动脑,到后来打80个眼都很轻松,老板非常欣赏他,给了他娴熟的技术员才能拿到的薪水,2000欧元。我把他的信给我的同事看,他们都被他积极乐观肯吃苦的精神打动,把信打印下来说要拿回去作孩子的教材。
熊氏家族,他们拥有的不是充裕的物质条件、社会资源,他们最宝贵的、能代代相传的财富,是:对民族对国家火热的激情,对知识孜孜以求永不言败的精神,自立自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样的精神财富,不会被轻易掠夺,不会被悄悄遗忘,无论经历怎样的时代,经历怎样的磨难,最终都将显示其无可替代的力量,在历史的天空熠熠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