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为滇人所口碑传颂的两位出类拔萃的学府名流、大学校长董泽和熊庆来,两人均为同时代旅欧旅美留学学子。董泽原习经济,教育和政治,熊庆来初攻矿业,续专数理,虽各自所寓跨美欧两洲,但他们早已相知挚遇。20世纪20年代,董泽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期间,即遍访各省知名学子,亟言国家进步必须群策群力,尤赖有识之士同标共趋,因倡议成立学术团体,取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之义,定名“仁社”,以砥砺学术,回国后一致促进建议之宗旨,求有贡献于国家。留学生纷纷响应,恭推董泽为社长。留欧、留日学子亦闻风兴起,视为同气,纷纷加入。熊庆来亦自法国蒙伯里大学致函表明追随之意。
1918年,滇、川、黔三省联合会议上,曾有三省联合设立大学的拟议。尚远居海外的董泽及何瑶等亦遥寄“云南应速办大学,广育人才以应时艰”之策论。董泽1920年刚回国,即连续向唐继尧建议云南单独创办大学,唐继尧甚以为然,并托董泽与时为教育司长的王九龄共同筹建,随令设大学筹备处于翠湖之“水月轩”。1921年云南发生政变,唐继尧被迫出走,筹建中辍。为协办大学,熊庆来回国几趋与董泽齐步。1921年春天,熊庆来学成后即匆匆归国,虽然离乡已逾八载,倍感恩亲,但回到弥勒老家仅仅小住七八日,虽风尘末洗,又急速赶往昆明,拟即与董泽共践办校前约,报效桑梓。无奈风云突变,董泽时静避香港,帏幄运筹,续撰建校办学之纲要。二人联络中断,铸成憾事。熊庆来暂时屈就云南甲种工业学校,任教不久,便受聘到南京东南大学(建国后之南京工业学院前身),去了金陵。
1922年,唐继尧重主滇政,大学筹备得以恢复。原“水月轩”筹备庶务伊始,董泽便草成《东陆大学进行计划概略》。《概略》云:“中国频年多难,学务废弛,在学教育不发达,遂致人才缺乏,文化末兴,感此痛苦,西南各省为甚,而滇中为尤甚。”《概略》中诠释大学之目的为“培养文学人才、政治人才、经济人才、教育人才、专门实业人才”等,斯五类人才都是当时云南所必需者。1922年12月8日,省公署正式批准成立大学,校长一职进行民主选举,董泽得票最多。唐继尧据选举结果函聘董泽为大学首任校长。次年春季招生开学,董泽以物色师资为第一要务,除原受地方培植留学还国者如留美的杨克嵘、陶鸿焘、周恕、肖扬勋、华秀升、袁丕佑、何瑶、段伟、范师武、卢锡荣、严继光等;留法的张邦翰、杨维浚、柳法唐、姜荣章等;留英的李文焱等;留日的邓鸿藩、李跃商、陈松岩、李季立等人外,还有学识渊博之社会名儒和前清经济特科状元的袁嘉谷等均受聘入校。董泽还请学界名流,乃至外籍教师来校执教。
熊庆来虽然身处异地执教,但对东陆大学的一切进展都倍加关注,尽力支持。董泽和熊庆来各在不同领域为中国高等人才的培育发挥着聪明才智,尽力尽职,成就斐然。他们异地谐合,互通经传,墨翰往还,取长补短,进步同趋。
1945年,值“仁社”建社二十五周年,著名人士、原滇缅铁路督办、交通部长曾养甫,政要、金融巨子陈光甫,教育部长朱家骅等原仁社社员30余人联名发电向董泽社长致敬,电文云:“仁社不断发展,社员逾五百人,各就本职努力,求有贡献于国家。回忆雨苍(董泽字)先生旅美以年倡导,荟萃群才,爱国赤忱,永足矜式。同人等常聆宏论,情念尤切……”熊庆来时已继任云南大学第四任校长,他亦托书法家雷光汉先生代书祝词向董泽致贺。
东陆大学建校初期,董泽旌举“承先古文明,鉴欧美科技进步,学术民主”办学宗旨,并广络图卷,博采众长,先后投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等处,援汲办学经验。熊庆来即时响应,备集繁博范辑,惠寄东陆,扶掖桑梓。
董、熊一代菁华,情谊笃深,绩冠南原。实可谓:“海外负笈,八载同趋,练就浑身新解数;桑梓育英,一殿相承,精镂满堂栋梁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