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5辑
15557200000015

第15章 教育思想与成就(3)

1984年5月19日清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突然广播了成仿吾于5月17日逝世的消息,悲痛立即笼罩了师大校园。学校决定由郝水校长带领学生几人去北京吊唁。5月25日上午,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大厅里庄严肃穆,成仿吾静卧在鲜花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他的面容还是那样的严肃和慈祥。想到这是同成仿吾的最后一次见面了,大家的眼睛湿润了。

成仿吾逝世后,党中央发布了由中共中央书记处审定的《成仿吾同志生平》,高度评价成仿吾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社会科学家”,称赞他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永远进取的一生,是为无产阶级教育事业艰苦开拓和创造的一生,是为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传播鞠躬尽瘁的一生”。

为了纪念成仿吾,1986年东北师大40周年校庆时,在校园内竖立了成仿吾的塑像。2006年东北师大60周年校庆时,学校再次决定用高质量青铜重塑成仿吾的铜像,竖立在生命广场中央,供全校师生和海内外学子们瞻仰、缅怀。

千秋师表,一代楷模。老校长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和献身无产阶级教育事业的高风亮节,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民教师为献身祖国的教育事业而奋勇向前!

在山东大学

1958年8月,教育部调成仿吾担任山东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这在山大的历史上是件大事。1958年是山东大学也是国家发展的关键时刻。这一年,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又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经过“反右”之后,老师队伍也有了不小的变化。作为山东大学这样老资格的名牌大学,当然应该有一位能人来掌舵。中央独具慧眼,选中了成仿吾。20世纪20年代,他就是蜚声中外的文学批评家,和郭沫若、郁达夫鼎足而立,是著名的“创造社”三君子之一;他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参加长征的两位高级知识分子之一,长征中是毛主席的秘书,延安时代是陕北公学的校长。在教育界是行家里手,又是革命老前辈,这在全国高校界也是屈指可数的。

毛主席发出“大办民兵师”号召之后,山东大学也搞起了民兵训练,那时山大还在青岛,正值迁校前夕。同学们按军事建制,在大操场上操练。成校长其时已年逾花甲,身材矮小,但腰板挺直,精力充沛。

成仿吾到任后,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将学校由青岛搬往济南。在他的精心布置下,搬迁工作顺利完成后,学校的教学工作又面临着“大跃进”的严峻考验,生产劳动成了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学校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受到严重干扰。“左”的思潮冲击教育战线,成仿吾顶住各种压力,果断决策,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迅速将学校工作纳入正轨。他的做法被一些人视为“不识时务”,这些人在背后发起了搞垮成仿吾的小动作。为此,成仿吾不得不找当年陕北公学的学生、时任山东省副省长的余修寻求支持。

1958年11月成仿吾向全校师生作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报告。他说:“高等学校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从长远观点上看,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必须做到以教学为主,否则将贻误未来。”成仿吾这番话,掷地可作金石声。“大炼钢铁”运动之后,1959年春,学生又重新上课了。

针对教学科研的散漫现象,他提出了“五定、三结合、两照顾”的原则,即制订计划要定方向、定课题、定人员、定措施、定时间;研究内容要结合教学,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结合科学的发展;研究选题要照顾国家需要,照顾个人专长。

他的这种办学理念即使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仍有旺盛的生命力,依然是山东大学所遵循的重要办学法则。在学科建设方面,他以形势需要和学校实际为出发点,注重长远发展,确立新的重点学科。发挥山东大学文史见长的优势,拓宽社会科学领域,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古典文学;对于理科则扬长避短,立足科学前沿,突出计算数学、电子计算机、无线电子学、晶体材料、微生物等学科的建设。重点学科确立后,他以自己的真诚热情集聚起一批学科带头人。

在这些专家面前,他从不摆老资格,总是平易近人,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创造宽厚的学术环境,其民主作风,大家风范,深受师生称赞。他主持确立的学科如今都成了山东大学的优势学科,不仅培养了人才,而且结出了硕果。

记得1958年冬,山大刚从青岛迁到济南不久,此前学生在青岛的生活条件十分优越,但到济南后,住的是原山东农学院的大教室,二十几个人挤住在一起,时届严冬,夜晚寒气袭人,也没有供暖设备,同学们十分不满。有一次成仿吾一个人踱到学生宿舍,坐在床铺上,和颜悦色地说:“新宿舍大楼正在施工,不久就会落成,你们都是老生了,觉悟高,大家为学校分点忧,暂时克服一下困难吧!”几句亲切平易的话,一下子就打消了学生郁积于胸的怨气,回嗔作喜。

成仿吾十分尊重老知识分子,1963年,中文系深孚众望的冯沅君教授被国务院任命为山东大学副校长就是一例,那当然是成仿吾提名的结果。山东大学校内曾经还盛传这样一件轶事:历史系教授童书业是国内外知名的学者,著作宏富,享誉极高,但在生活上却不修边幅,衣服上总沾满粉笔灰和红蓝墨水渍,头发蓬乱,胡子拉碴。

人们在尊敬他的同时,也常在背后窃笑他的邋遢,但谁也不敢当面规劝他。有一次开教授会,中间休息时,成校长以玩笑的口吻打趣道:“老童,你的胡子该刮刮了,不然你太太会嫌你的。”童教授虽有些尴尬,但从那以后,他的外貌和衣着整洁多了。

山大中文系师生对成仿吾有一份特殊亲切的感情,因为成仿吾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以文学家的身份而闻名的。同学们早就希望他为学生开点“小灶”。但成仿吾身兼学校党政一把手,掌管偌大一个学校,事务繁忙,当然对中文系无法“偏爱”。但是机会还是来了。

1959年下半年全国高校大兴集体搞科研之风,山大中文系同学也着手集体编写《中国大文学史》,请成仿吾介绍二三十年代上海文艺界情况,这次成仿吾答应了。一天,在山大老校的小礼堂里,成仿吾用带有湖南口音的普通话,介绍了当年创造社、太阳社同鲁迅分歧的始末,其中有许多是鲜为人知的史实。

1966年10月25日,在戚本禹的指使下,山东大学的造反派公开点名批判成仿吾。自此,成仿吾遭到残酷打击,不得不离开他心爱的工作岗位。批斗中,他的两根肋骨被打断,并被关进“牛棚”劳动改造长达数年。

一次,成仿吾受批斗时,一红卫兵高声朗诵起毛主席诗词“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以壮声威,却将最后一个字读成了“罢”。众人忍住笑不敢吱声。成仿吾猛然昂起头,严肃地喝道:“同学,你读错了,最后那个字不念罢,念罴(pí)!今后不能再这样念了!”批斗现场霎时静寂无声,片刻后爆发出热烈掌声,批斗会变成了课堂。身处如此逆境,成仿吾仍不改教育家的本色。难怪山东大学的师生们不忘这位老校长,他们捐资在山东大学东校区世纪林内树立起成仿吾的全身塑像以作永久的纪念。

1974年8月,根据毛主席的批示,身心俱痛的成仿吾离开山东大学,到中央党校专门从事马恩原著的翻译和校注工作。

1983年9月,成仿吾重返他曾经工作过十六个春秋的山东大学。他欣然受邀为学校题词:“继续前进,努力不懈。”并鼓励大家:“泰山是高大的,我们的学校也要像泰山那样高大(质量高、成绩大)。希望山东大学的同志们向着这个大目标前进。”

成仿吾逝世前不久,他曾在《光明日报》撰文,谈到两个文明建设时,成仿吾精辟地指出:“物质文明建设,能计日程功;而精神文明建设就不那么容易了,这要从提高整个民族的教育水平着手。”时过二十多年,今天又有谁能说“不”呢!多么可贵的预见啊!”

1984年5月17日,一代教育家成仿吾在北京因病去世。他逝世后20年的时光里,许许多多的名流大家已湮没无闻,而默默耕耘教育园地的成仿吾校长,则被莘莘学子树为丰碑永久纪念。如今,每逢学校的纪念日,与成仿吾校长的铜像合影已是山大师生们不成文的规定。

在人民大学

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一次政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议,通过《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

1950年2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任命吴玉章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胡锡奎、成仿吾为副校长。成仿吾不仅协助吴玉章校长做了大量工作,而且经常深入到各个教室去听课,亲自听取师生的意见,检查和了解教学科研情况,落实教学任务。

建国初期,新成立的中国人民大学能够很快发展成为一所“独具特点,水平较高”,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并对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独特作用和深远影响,是与成仿吾倡导的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教育原则分不开的。

但他坚持的“教学与实践相联系,苏联经验与中国情况相结合”的原则,却与当时“一切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的政治背景相抵触。成仿吾因此受到不公正对待,在人大仅仅工作了两年,就于1952年被迫调离了中国人民大学,远赴东北师范大学担任党委书记兼校长。

粉碎“四人帮”之后,倡导恢复高考的邓小平于1977年9月提出:“人民大学是要办的,主要培养财贸、经济管理干部和马列主义理论工作者。”

1978年3月,中共中央指定成仿吾、郭影秋负责筹备恢复中国人民大学的工作。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任命成仿吾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郭影秋为党委第二书记、第一副校长。这时的成仿吾已是81岁高龄,可他不顾年老体衰,毅然承担起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复校的工作。在他的主持下,学校的各项工作很快恢复和开展起来。人大当年复校,当年招生,迅速走上了新时期发展的快车道。成仿吾在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两个重要时期,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成校长晚年,常有学生登门拜访嘘寒问暖。后辈们围在鬓发皆白的老校长身边,饶有趣味地回忆起昔日的桩桩往事,一如往常声声叫着“成妈妈!”1980年,中国人民大学举行30周年庆典。成仿吾的学生们聚在一起,为老校长表演了文艺节目。成校长激动地走上台,与他们一一握手,连声叫着:“娃娃,娃娃!”台下掌声响成一片……

中国人民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是同成仿吾同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也是同他的努力分不开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陕北公学,是由成仿吾等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办的,并由他亲自担任校长。其后,由陕北公学演变而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都凝结了他大量的心血。

中国人民大学复校以来,各项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内外学术交流、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改善办学条件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学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人文社会科学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全社会日益重视和大力支持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繁荣,中国人民大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正向着建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这与成仿吾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建立和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

中国人民大学的师生们无法忘记这位老校长!在人大复校25周年之际,77、78、79级的学生们捐资树立了成仿吾的青铜塑像。塑像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制作,再现了成仿吾校长右手拄杖,左臂微摆,奔走于校园的瞬间。成校长目视前方,神色从容安详,正亲切注视着一届又一届的后辈师生们。塑像安放在黑色大塑像基座上,耸立于校园中区食堂小广场最南面的一小块长方形草坪上。塑像后侧左右各有一株青松陪伴,寓意教育事业后继有人、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