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
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的依靠社会力量设立的科技奖励基金。为了纪念我国桥梁工程先驱、杰出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茅以升先生,由他生前担任过职务的十余个单位发起并捐资于1991年设立的,现在已扩大到全国政协、统战部、九三学社中央、铁道部、交通部、建设部、中国科协等几十个部门和单位。
“基金”设立以来,为继承和发扬茅以升先生的未竟事业和崇高精神,促进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开展了多方面工作,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主要工作有:奖励了一批取得突出成绩的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优秀学生,先后共有780余人获奖,其中桥梁大奖和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大奖是“基金”设立的大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一名获奖者,获奖人都是在桥梁及土力学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如桥梁大奖获奖人南京长江大桥的技术总负责人刘曾达和上海南浦大桥、杨浦大桥总设计师林元培及戴竟、范立础、杨进、钱冬生等。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大奖获奖人汪闻韶、王恭先、刘建航、陈祖煜、谢定义、龚晓南等。1998年度还评选了桥梁特别奖,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邝汉生、刘正光获奖,这是我国民间基金会首次向香港地区科技人员颁奖。
宣传茅以升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精神。“基金”组织、举办了纪念茅以升诞辰100周年和钱塘江大桥通车60周年活动、“茅以升生平事迹展览”及多次拍摄茅以升先生专题片、电视剧、广播剧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基金”还联系新闻媒体,及时宣传报道“基金”的重大活动。
组织、支持学术交流及其他教育活动。曾先后请张维、王大珩、林同炎、程庆国、邓文中、项海帆等院士做学术报告,开展两岸三地及海外华人学术交流活动,介绍有关学科的最新进展。在杭州兴办了茅以升实验学校,激励学生学习茅以升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精神。
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基金”与中国科技馆联合举办了“桥梁知识与中国桥梁建设成就展览”,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科普节目,编辑出版了茅以升遗作《桥话》、《茅以升科技文选》等多部著作,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茅以升入党记
1962年,全国科学规划会议在广州召开。年届67岁的茅以升见周恩来总理到会,便又一次提出了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迫切愿望。当着众多科学家的面,周总理紧紧握住茅以升的双手,热诚地说:“茅以升同志,你留在党外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你的老朋友、学生在海外有不少,你作为一位有声望的民主人士,联系、团结他们更方便。”
一遍遍回味着周总理的嘱咐,茅以升觉得周总理高瞻远瞩,是从祖国统一的大局来考虑问题的,自己就当个“党外布尔什维克”吧,这是党的事业的需要,也很光荣!
1984年5月,在全国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茅以升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这年他已89岁高龄了。回首往事,茅以升生于清末,长于民国初年,几乎与20世纪同行。他经历了中国大地20世纪上半叶的风云际会,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早在建国初期,他就撰文称“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新中国的总工程师”,并坚定地认为:“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有这么多的民族,问题这么多,除了中国共产党,谁也领导不了。”随着日益年迈,他要求入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1985年,他的双目由于视网膜病变,几近失明,他觉得自己不能再等了。11月22日,他给当时的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写了一封长信,诚挚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愿。而后,他又正式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我已年逾九十,能为党工作之日日短,而要求入党之殷切希望与日俱增。为此,特再次提出申请,我愿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1987年10月12日,92岁高龄的茅以升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北京的金秋,和风习习。在中共中央统战部的会议室里,茅以升庄重地举起右手,面对墙上鲜红的党旗,一字一句宣读着入党誓词。在入党仪式上,他感慨地说:“我的前半生,自诩‘无党派’、‘超政治’,是个一贯崇尚‘科学救国’、‘工程救国’的民主主义者。抗战胜利后,我目睹国民党发动内战,摧残民主,投靠帝国主义,开始认识到只有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起来革命,才能救中国。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多年的愿望,这个愿望是我一生经验的总结。今天,是我一生中最光荣、最难忘的一天!”接着,中共中央统战部负责人对茅以升加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50年前,茅以升同志主持设计建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座铁路公路大桥。30多年来,他又以实际行动为自己建造了一座由爱国主义者通向共产主义战士的大桥!”顿时,与会同志报以热烈的掌声。
茅以升健身之法
茅以升从少年时代起,就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尤其喜欢踢足球,同学们还给他起了个“射门猛将”的绰号。他说:“我喜爱体育运动,因为它给予我丰富的智慧和充沛的精力,而科学的成功,则是需要人们为它付出巨大的脑力和体力的代价。”茅以升为了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慢慢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健身方法。
茅以升在刚进唐山路矿学堂时,一场严重感冒并几天的扁桃腺炎曾使他卧床不起。之后,他在健身活动中添上了冷水浴的新项。
每天晨起坚持用冷水洗脸,以改善和提高皮肤的抗寒能力。尤以隆冬,用冷水洗脸后,一股股暖流遍布满脸和双手,他认为不仅锻炼了抗寒能力,更锻炼了意志。午后,他则用冷水浴身,长年累月,让皮肤在冷水的按摩中,饱享健身的快乐。至此,几十年来,他很少再患感冒。每天非常投入的冷水浴,给他几十年的科研、教学、写作、社会活动等方面,带来了旺盛的精力。此举,被1980年初的日本报刊用大标题报道,称之为:“茅氏冷水健身法”。
生命在于运动,在于体脑的运动,在于不断的求新求深的健身运动。85岁高龄的茅以升,还以“校外辅导员”的身份,谆谆教诲少先队员们:“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只要以坚韧不拔的努力,发扬‘恒动’的精神,才会在事业上有所作为。”他对自己事业的定位是:“博闻强记,多思多问,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为了这“创新”基础,他努力发展手、脑、口的综合运动。他既参加户外活动来消除脑力劳动的疲劳,也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在美国旅游健身,极大地扩大了自己的视野,调节了身心。
他几十年如一日思索健身方法,先是“每1小时的学习和工作,然后要休息5分钟”。以后,他又进一步研究,发展成为学习(工作)6小时,思考2小时的“6+2>8”的学习方法,进而充分调动脑力功能,促进健身。
生活有规律。他晚年每天早晨七点起床,晚上十点休息,中午睡二三个小时。平时读书写作、会客,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居室、书房等周围环境,布置得优雅清静。
喜爱书法、养花种草,收集古今字帖、碑石等,有意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
饮食简朴。他多年来养成每天吃玉米面粥的习惯,粥里面要加点牛奶、蜂蜜和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