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嘉诚敢想敢干的超人胆识
15561600000002

第2章 敢挺:大作为者心中总存一个“强”字(1)

越是强者,越容易打开人生局面,这个道理人人皆知,但是有些人却做不到这种强势。惟有强者,才有强势,才可敢立人身大志,才能挺立前行。李嘉诚处处求强,他强化自己做事的胆量。总是尽最大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不依靠别人的帮助,而是从内心爆发出强大的潜能,显示出大商人的强者姿态。

没有胆量者不可能前行

李嘉诚做大生意的能力

每个人的人生都充满各种机遇,但是心中必须有做强者的胆量。什么是胆量?胆量就是挑战自我的能力。显然,你没有胆量挑战自己谁也不能帮助你强大起来的。对子李嘉诚来说,他相信:成功始于胆量,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胆量的人永远迈不出前行的一步。因此,李嘉诚立志成为强者。

胆量始于志向。李嘉诚从小志向高远,自然父亲李云经把希望寄托在长子李嘉诚身上。李云经对儿子的最大期望,就是学有所成,报效国家和家乡——这是他涉足商场,又淡出商场,感悟到的人生经验。

李嘉诚不负父亲厚望。他聪颖好学,3岁就能咏《三字经》、《千家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咏诗诵文,是李嘉诚童稚时代的最佳娱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李嘉诚正是在这些童蒙读物中,最早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5岁那年,李嘉诚在父亲的引导下,祭拜孔圣人,进了潮州北门街观海寺小学念书。学堂是观海寺的庙产,诵经声与读书声此起彼伏。

新文化运动已经历10多年的风风雨雨,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正在经受工业革命的文明洗礼。学堂的读书声与寺庙的诵经声一样亘古不变,“之乎者也”构成授课的主要内容,时光恍然凝固。

先生教授的诗文,李嘉诚在家早已烂熟于胸,他对陌生的诗文抱有浓厚的兴趣。李嘉诚回家讲予父亲听,父亲向他讲述日本侵占东北三省、攻打上海的暴行。父亲忧郁的神色,深深铭刻在李嘉诚幼小的心灵。

李氏家族的古宅,有一间小小的藏书阁,线装古籍层层叠叠排放在书架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日放学回家,李嘉诚便泡在藏书阁,孜孜不倦阅读诗文。他涉猎甚广,《诗经》、《论语》、《离骚》,唐诗、宋词、元曲,中国小说四大名著……

李嘉诚堂兄李嘉智回忆道:“嘉诚那时就像书虫,见书就会入迷,天生是读书的料子。他去香港,办实业成为巨富,我们都感到吃惊。”

他的另一位堂兄、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李嘉来感叹道:“嘉诚要小我10多岁,却异常懂事。他读书非常刻苦自觉,我看过好多次,他在书房里点煤油灯读书,很晚很晚都不睡觉。”

李嘉诚读书的悟性与勤勉,深得父亲的嘉许。李云经任宏安小学校长,不久,李嘉诚转入宏安小学就读,父子俩有机会天天相聚。

他们相聚的话题,莫不围绕着书。书籍向李嘉诚展示出另一个世界,随着父亲娓娓的话音,李嘉诚仿佛看到忧国忧民的屈原,仰天吟唱“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李白屹立船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杜甫在寒冷的秋夜,悲愤高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

李嘉诚似懂非懂,但有一个理念却分外清晰:勤勉苦读,出人头地,报国为民。

李嘉诚优异的学业,是郁郁不得志的父亲最大的慰藉。如果不是风云急变,李嘉诚会沿着求学治学之路一直走下去。同时,他极有可能继承父业,在家乡做一名教师。因为他虽然聪明过人,从小时看,却不像个经商的材料,倒像一个天生的读书种子。他走上经商这条路,在相当意义上是环境逼迫所致。

后来有一个记者问起李嘉诚:请您说说一个人的成功是不是跟从小的志向有关,而一个人志向是不是天生的?李嘉诚回答说:

“从哲学的角度而言,事物都是发展的。人的志向是由儿时的幻想到对以后成长中的实际情况的想法,也是一个纵向发展的过程,这其中就涉及到两个环境:其一是自己的理想所造就的;其二是现实生活所给你的。这两个环境是你无法抗拒的。它们相互斗争的过程,也是磨炼意志的过程。就拿我自己来说,童年的时侯,父亲教育我要学习礼仪或遵守诺言,而我呢,也受到父亲的熏陶,自小便很喜欢念书,而且很有上进心。那时候,我就暗暗地发誓,要像父亲一样做一名桃李满天的博学多知的教师。但是由于环境的改变,贫困生活迫使我孕育一股更为强烈的斗志,就是要赚钱。可以说,我拼命创业的原动力就是随着环境的变迁而来。

“当我14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我要肩负家庭的重担,因为我是长子,而父亲并没有留下什么给我们,所以读书是绝对没有可能了。赚钱是迫在眉睫的,这样志向就有了改变。而且接下来进入社会开始工作的日子里,我有韧性,能吃苦,因为我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是努力工作,努力向上,再加上忠诚可靠,反而一路进步,薪金也一路增加。”

一个从小立志求学执教的人后来却成了一代巨商,人生的幸与不幸,真是难以说清。

尽最大努力,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李嘉诚做大生意的能力

潜能是一个人成功的基本因素。世上的每个人,只有当他感到所有外部的帮助都已被切断之后,他才会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以最坚韧不拔的毅力去奋斗,因为主宰命运沉浮的只能是他自己的努力,他必须学会自救,否则生命之舟就会沉没。李嘉诚认为,自己激发自己的潜能。是成功的一项定律。只有把自己当做对手,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成大事。如果养成一种被救的习惯,则人生必为败局。拯救自己的人强调自救的重要性!

古往今来,无数人都有过与李嘉诚相类似的痛苦经历,但是能够成就大业的人毕竟寥寥无几。为什么昵?也许是由于这种经历对他们来说犹如一场恶梦,不堪回首,恶梦一旦过去,就只求安逸了。

与此不同,李嘉诚在痛苦的经历过去以后,不但时时回首,以收卧薪尝胆之效,而且不断地给自己施加压力,向自己提出挑战,不容许自己有贪图安逸之想。如果说艰苦的环境激发了李嘉诚的斗志和潜能,那么这种不断的自我挑战则使他得到了最好的经商锻练,极大地增长了他的才干。

李嘉诚在长达数年之久的打工仔的生涯中,先后做过多种工作,从服务行业跳到技术行业,又从技术行业跳到推销行业,每换一次工作,都经过深思熟虑,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而且每次自我挑战都使自己在人生与商业方面得到了极好的锻练,成为同事中的最佳。其中最能体现其挑战自我的精神的,是在塑胶裤带公司的经历。

李嘉诚来到塑胶裤带公司做一名推销员时,塑胶裤带公司有7名推销员,数李嘉诚最年轻,资历最浅,而另几位是历次招聘中的佼佼者,经验丰富,已有固定的客户。

显而易见,这是一种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竞争,是一种劣势条件下的不平等的竞争。

李嘉诚心高气傲,他不想输于他人,他给自己定下目标:3个月内,于得和别的推销员一样出色;半年后,超过他们。李嘉诚给自己施加压力,有了压力,才会奋发搏命。

坚尼地城在港岛的西北角,而客户,多在港岛中区和隔海的九龙半岛。李嘉诚每天都要背一个装有样品的大包出发,乘巴士或坐渡轮,然后马不停蹄行街串巷。李嘉诚说:“别人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开初别无他法,只能以勤补拙。”

李嘉诚做任何事,都会感谢过去生活对他的磨砺。他不属那种身强体壮的后生仔,而像文弱书生,背着大包四处奔波,实在强勉其难。幸亏他做过一年茶楼跑堂,拎着大茶壶,一天10多个小时来回跑,练就了腿功和毅力。他在茶楼养成了观察人的嗜好,现在做推销正好派上用场。他在与客户交往之时,不忘观颜察色,判断成交的可能性有多大,有没有必要再“蘑菇”下去,自己还该作什么努力。

要做好一名推销员,一要勤勉,二要动脑一一李嘉诚对此有深切的体会。正是这两点,使他后来居上,销售额不仅在所有推销员中遥遥领先,而且是第二名的7倍!

李嘉诚做事,从来是不做则已,要做就做最好的;不是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就算了,而是在推销的本职工作内干出了非凡的业绩的同时,还利用推销的行业特点,捕捉了大量的信息。

他注重在推销过程中搜集市场信息,并从报刊资料和四面八方的朋友那儿了解塑胶制品在国际市场的产销状况。

经过调研之后,李嘉诚把香港划分成许多区域,把每个区域的消费水平和市场行情,都详细记在本子上。他对哪种产品该到哪个区域销售,销量应该是多少,一清二楚。

李嘉诚经过详尽的分析,得出了自己的结论,然后建议老板该上什么产品,该压缩什么产品的批量。

李嘉诚推销不忘生产,他协助老板以销促产,使塑胶公司生机盎然,生意一派红火。

只有充分掌握市场状况,至少对这一行业未来一到二年的发展前景有了准确的预测,那么,着手每一件事情,才会简单得多,准确得多。

注重行情,研究资讯,是为商场决策之基本要素,年纪轻轻的李嘉诚在这方面已显示了其过人的从商资质。

李嘉诚因此于一年后被提升为部门经理,统管产品销售。这一年,李嘉诚年仅18岁。

两年后,他又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

李嘉诚对推销工作已是十分内行,但生产及管理对他来说却是非常陌生的领域。

不怕不懂,就怕不学。李嘉诚深知自己的薄弱环节所在。因此,他很少坐在总经理办公室,大部分时间都蹲在工作现场,身着工装,和工人一道摸爬滚打,熟悉生产工艺流程。

对于每道工序李嘉诚都要亲自尝试,他兴致很高,一点也不觉得苦和累。

这或许是李嘉诚心怀远大抱负使然。此时的李嘉诚内心正在暗自酝酿着独立创业的计划;他当然要熟悉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有一次,李嘉诚站在操作台上割塑胶,不小心把手指割破了,一时鲜血直流。

十指连心,疼痛钻心。但李嘉诚吭都没有吭一声,迅速缠上绷带,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又继续操作。

后来,伤口发炎肿胀,他才到诊所去看医生。

许多年后,一位记者向李嘉诚提及此事,说:“你的经验,是以血的代价换得的。”

李嘉诚微笑着说:“大概不好这么说,那都是我愿意做的事,只要你愿做某件事情,就不会在乎其他的。”

李嘉诚自小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和影响,谦逊持重。其实,就客观而言,记者的话并没有夸大其辞。

李嘉诚以其勤奋和聪颖,很快掌握了塑胶生产的各个环节。塑胶厂生产势头良好,销售网络日臻完善,许多大生意,他都是通过电话完成的,具体的事,再由手下的推销员跑腿。

李嘉诚逐渐成了塑胶公司的台柱,成为高收入的打工仔,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二十岁刚出头,就升到了打工族的最高位置,确实令人称羡。

到了这一步,李嘉诚似乎应该心满意足了,然而,在他的人生字典中没有“满足”两字。正干得顺利的他,再一次跳槽,重新投入社会,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新的人生搏击。

只不过,这一次,李嘉诚不是到另一家企业去打工,而是要开创自己的事业——他要办一个工厂,自己当老板!

经过了多年的痛苦经历和磨练,李嘉诚过早地成熟了。他像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郁积了太多的能量,而终于到了横空出世的时候。

抛开身边的“拐杖”

李嘉诚做大生意的能力

如果你依靠他人。你将永远坚强不起来,也不会有独创力。所以说,要想成大事,你就应首先抛开身边的“拐杖”。独立自主。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你只好埋葬你的雄心壮志,一辈子老老实实做个普通人。在李嘉诚看来。人们经常持有一个最大的谬见。就是以为他们永远会从别人不断的帮助中获益。独创力是每一个志存高远者追求的目标。因为依靠他人只会导致懦弱。坐在健身房里让别人替我们练习。我们是无法增强自己肌肉的力量的。没有什么比依赖他人更能破坏独立自主能力的了。

在当今这个商业社会里,有谁不想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成为一个叱咤风云的富豪?

可是常听到人们这样感叹:如今只有有钱人才能赚钱,没钱的人就像没有士卒的将军,只有徒唤奈何。言外之意是:白手起家成大事,天底下没有那么简单的事!

这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对那些属于工薪阶层、已经下岗或面临下岗的人来说,这种心理尤其难以消除。

那么这种心理对不对呢?当然有其道理。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没有资金而眼看着大好投资时机擦肩而过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我们无意否认用作投资的“第一桶金”的重要性,问题仅仅在于,如果上天没有给我们准备好“第一桶金”,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得到这“第一桶金”?

从一个打工仔到独立创业,是李嘉诚人生中一次重大转折,从此迈上充满艰辛与希望的创业之路。

艰苦创业,使自己的事业从无到有,是每一个创业者必经的过程,也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一生成败,系于一发,不能不慎重万分。

由于传统文化的熏陶,李嘉诚似乎对事物的阴阳盛衰之理有着天生的敏感,这从他创办企业的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李嘉诚选择塑胶业作为发展方向,是基于两种考虑。首先,他在塑胶公司积累了充足的全盘经营塑胶厂的经验,这完全可以作为他创业的本钱。

李嘉诚后来在回忆塑胶公司的经历时,感慨地说:“这段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好锻炼,尤其是做推销员,使我学会了不少东西,明白了不少事理。所有这些,是今天用10亿也买不到的。”

其次,塑胶业在当时世界上尚属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塑胶制品加工容易,投资少、见效快,适宜小业主经营。塑胶原料从欧美日进口,产品既可在本地市场消化,又可扩展到海外,销售渠道比较广。这确实是一项很有潜力的行业。

李嘉诚为什么能做出如此明智的选择呢?因为他工作之余,时刻不忘关注时局的变化,对各种行业前景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机会和挑战,都有一定了解,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看法,并借以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

由此可见,不管我们是在打工,还是在自己创业,都有必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前景有清醒的认识。经营往往受非人力所能左右的客观因素影响,我们应该明察善断,未雨绸缪。

创业之初,首先面临的就是资金问题。

李嘉诚打工时间没有几年,而且他打工的薪水也不是很高。他每每赚一笔钱,除了日常必用的部分外,全部交给母亲,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并没有太多的积蓄。

据他的同事朋友回忆,李嘉诚从未奢侈过一回,他外出从来都是吃大众餐,他的衣着,没有一件称得上是高档的。

不过,李嘉诚从不认为他的积蓄,是他自己省出来的,他总是对他人说:“我之所以能拿出一笔钱创业,是母亲勤俭节省的结果。我每赚一笔钱,除日常必用的那部分,全部交给母亲,是母亲精打细算才维持了全家的生活。我能够顺利创业,首先得感谢母亲,其次要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