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嘉诚敢想敢干的超人胆识
15561600000006

第6章 敢成:磨炼苦功,就会建大功(2)

当时,外国的最新塑胶杂志,在香港看的人并不多。李嘉诚嘉诚已有了深厚的英语功底,他学、他看。他认为,一个人凭自己的经验得出了结论当然是好,但这就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如果能够将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那才是最好的。

当然,创业之初,最值得信赖的是自己的勤奋,因为这时候,除了依靠自己外,没有多少人可以依靠。当时,草创的长江厂,各种杂事千头万绪。

李嘉诚身为老板,同时又是操作工、技师、设计师、推销员、采购员、会计师、出纳员。草创阶段,什么事都是他一手操持。

晚上,李嘉诚仍有做不完的事:他要做账;要记录推销的情况,规划产品市场区域;还要设计新产品的模型图,安排第二天的生产。

李嘉诚曾做过塑胶公司的总经理,但两者毕竟有很大的区别。他当总经理时,那个塑胶公司的产销已步入正轨,而他现在是白手起家,完全从零做起。李嘉诚是以小学生的态度来做这一切的。

尽管如此忙碌,李嘉诚依然不忘业余自学。李嘉诚的心中有危机感:塑胶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原料、新设备、新制品、新款式源源不断地被开发出来,如果不尽快补充新知识,将会被时代所抛弃。李嘉诚既要忙厂里的事务,又要抽时间学习新知识,他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为节省时间,李嘉诚吃在厂里,住在厂里,一星期回家一次,看望母亲和弟妹。待到厂子规模稍大一点之后,他在新蒲岗租了一幢破旧的小阁楼,那里既是长江厂的写字间,又是成品仓库,还是他的栖身之处。那时的李嘉诚,心里只剩下厂子了,早已把自己“埋进”了长江厂。

李嘉诚就这样勤力而为,事必躬亲,不仅节省了许多不必要的开支,也使他对全厂每一个环节的情况都了如指掌,管理十分细致。此外,做老板的这般拼命,也给全厂员工起到了率先垂范的榜样作用。

样品生产出来后,李嘉诚亲自出马推销,这对他来说是轻车熟路,效果也很明显。随着第一批产品顺利地销出去,一批又一批订单纷至沓来。

显然,李嘉诚一身兼数职的做法只适合于企业的初创阶段,那时一切都没有头绪,需要老板事必躬亲,做救火队员。

然而,一旦企业规模稍有扩大,这种方式就不适应了,它不仅会使老板疲于奔命,时时出现疏漏,更容易使下属产生依赖心理,缺乏责任心和进取心。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李嘉诚觉得自己实在顾不过来了,便招聘了会计、出纳、推销员、采购员、保管员,开始实行层级管理。同时,又招聘了更多的工人。

由于大批订单不断的涌来,许多新招来的工人只经过短暂培训就单独上岗,并实行三班倒工作制,开足马力生产,昼夜不停出货。李嘉诚没想到投产后会这么顺利,简直就是一帆风顺!

人们很难想象,嘉诚怎么会有那么旺盛的精力!

他凭什么能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白手起家,创立一生事业的基础?凭的是在长期逆境中激发和磨练出来的无尽潜力、远大抱负和顽强意志。

《圣经》有这样一则话题:上帝为什么要“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李嘉诚的经历正是一个最好的注脚,它启示我们:《圣经》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对它的理解决不能表面化。

上帝给仆人的银子,是要他们作为资本去投资,而不是要他们埋藏起来,所以在他看来,那能够赚钱的仆人是“又良善又忠心的”,而那把银子里藏在地里的仆人,则是“又恶又懒的”,而奖励“又良善以又忠心的”,惩罚“又恶又懒的”,正是题中应有之义。可见财富虽然是上帝偏爱的明显标志,但上帝偏爱有原因却不在于财富本身,而在于财富后面的人的因素。

是的,问题首先不在于有多少钱,甚至不在于有没有钱,重要的是人的因素。而在人的因素中,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是上帝赋予我们的重要财富,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第一桶金”。一个能够艰苦奋斗、白手起家的人,会通过自己的勤劳和节俭积攒出资金,创建自己的事业,并使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富豪;只有那些“又恶又懒的”人,才会坐等资金,并以没有资金为由而怨天尤人。在这个意义上,上帝又是公平的。

李嘉诚从进茶馆当堂倌到独立创业的奋斗历程,我们不能不佩服他在艰难困苦中不为逆境所击倒,而是在逆境中不断激发自己的斗志和潜能的精神。正是凭着这样一种精神,他才能自强不息,刻苦学习,自我磨砺,自我挑战,直至成才。

李嘉诚的创业史生动地证明:“有志者事竟成”,有条件的未必能成功,没有条件而只要创造条件,也一样能成功。因此,所谓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在逆境中自我砥砺,愈挫愈奋,直至战胜逆境,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意志力。

自己做主,一生才能幸运

李嘉诚做大生意的能力

最强大的人总是那些敢于自己做主的人。他们不相信幸运会飘然而至,而相信幸运的主人是自己。根据李嘉诚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答案:幸运之手不在上帝。而在自己手上。李嘉诚是自己的主人。是自己财富人生的主人。

提起“超人”二字,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可以说无人不知,家喻户晓,在香港更是誉满香江。

在香港流传着一则这样的轶闻:

某先生看了李嘉诚收购和黄的文章,拍案叫绝,写下一副不算工整的对联:

高人高手高招

超人超智超福

“某先生”是否确有其人其事,难于考证,但这至少代表一种舆论倾向。不少人在承认李嘉诫“高人之术,超人之智”的同时,莫不羡慕他的幸运。

李嘉诚的幸运,似乎不止收购和黄这一桩。他与汇丰合伙重建华人行,1980年,他被委任为汇丰银行董事,成为继包氏之后的第二位华人董事;他得到地铁公司主席唐信的垂青,获得车站上盖的发展权;他将长江上市,适逢股市牛市大好时机;他经营塑胶花时,无人担保,就可获得大客户的全额订金。

鸿硕先生曾专门探讨过李嘉诚的“幸运”,颇令人折服。他在《巨富与世家》一书中提到:

“1979年10月29目的《时代周刊》说李氏是‘天之骄子’,这话含有说李氏有今天的成就多蒙幸运之神眷顾的意思。

“英国人也有句话:‘一盎斯的幸运胜过一磅的智慧’。从李氏的体验,究竟幸运(或机会)与智慧(及眼光)对一个人的成就孰轻孰重呢?”

在《圣经》中,耶稣基督曾经说过这样一则寓言:

“天国又好比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就往外国去了。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但那领一千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过了许久,那些仆人的主人来了,和他们算账。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五千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那领二千银子的也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二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二千。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那领一千的也来说,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银子在这里。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然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夺过他这一千来,给那有一万的。因为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的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在这则寓言中,上帝似乎是一个不公正的神:他让有钱的人会越发有钱,没钱的人越发没钱;甚至有钱的可以进天堂,没钱的反而要下地狱。

更为严重的是,不仅这种不公正的“游戏”规则由上帝决定,而且人们或者“进来享受主人的快乐”,或者被“丢在外面的黑暗里”“切齿哀哭”,命运完全掌握在上帝手中。

莫非李嘉诚果真是天生的幸运儿?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人们就不但不必艰苦创业,而有足够的理由坐在家里怨天尤人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薪阶层更只好“在外面的黑暗里切齿哀哭”了。

但是,我们相信,《圣经》另有深意,上帝绝非如此;我们通过李嘉诚这位现代商业神话的创造者的奋斗历程,可以了解上帝的意志究竟如何,白手起家干成大事业需要哪些条件。

李嘉诚不是一个天生的幸运儿,他所经历的忧患与磨难,是今天的年轻人所难以想象的,如果说上帝不公,再没有谁受到的不公比李嘉诚更严重了。李嘉诚异于常人之处,不是他所受到的苦难,而是他在苦难之中的顽强奋斗,这是他成就其伟大事业的根本原因。

1981年,李嘉诚在谈到自己走向成功的因素时说:

“在20岁前,事业上的成果百分之百靠双手勤劳换来;20至30岁之间,事业已有些小基础,那10年的成功,10%靠运气好,90%仍是由勤力得来;之后,机会的比例也渐渐提高;到现在,运气已差不多要占三至四成了。”

1986年,李嘉诚继续阐述他的观点:

“对成功的看法,一般中国人多会自谦那是幸运,绝少有人说那是由勤奋及有计划地工作得来。我觉得成功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完全是靠勤力工作,不断奋斗而得成果;第二个阶段,虽然有少许幸运存在,但也不会很多;现在呢?当然也要靠运气,但如果没有个人条件,运气来了也会跑去的。”

鸿硕先生分析道:

“李先生认为早期的勤奋,正是他储蓄资本的阶段,这也就是西方人士称为‘第一桶金’的观念。

“不过,在香港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每星期工作7天的人大概也有10万人,为什么他们勤奋地工作了数十年还没有出人头地呢?

“由此可见,李先生认为勤奋是成功的基础仍是自谦之词,幸运也只是一般人的错觉。从李氏成功的过程看,他有眼光判别机会,然后持之以恒,而他看到机会就是一般人认为的幸运。许多人只有平淡的一生,可能就是不能判别机会,或看到机会而畏缩不前,或当机会来临时缺少了‘第一桶金’。也有人在机会来临时,因为斤斤计较目前少许得失,把好事变成坏事,坐失良机。”

清末大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的这段话,正是李嘉诚由勤力获得成功的写照。

只有斗志不息者,才能成为强者

李嘉诚做大生意的能力

人生不可少斗志,因为斗志是指一个人一生的大志向,志向越大者,成就的事业也就越大,因为斗志往往是激发人打败困难的精神潜能。李嘉诚认为,在每个人成就事业的路途上,困难众多。只有斗志不息者,才能赢定胜局。因此,李嘉诚不惧困难、不息斗志。敢为胜负。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说过:“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这段话的意思是:上天要想把重大的使命交给一个人,必定要首先困苦他的思想意志,劳累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身体肌肤,使他身受贫困,拂逆、扰乱他的作为,用来使他内心警觉,性格坚忍,增长他不具备的能力。

孟子的这段话非常著名,二千多年来一直激励着有志之士克服艰难困苦,成就伟大的事业。我们不相信什么上天的意志,但是一个人要想干成大事业,担当大责任,必须从精神到肉体都受到常人所难以想象的磨练,则是一定的。为什么呢?因为安乐的境遇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萎靡不振,直至死亡;而艰难困苦的境遇则使人奋发,从而求得生存和发展。也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还一口气举了六个古代的大贤为例说:舜发迹自田地中间,傅说举用自筑墙的人中间,胶鬲高升自鱼盐贩子中间,管夷吾任用自狱官手里,孙叔敖腾达自隐居的海边,百里奚崛起自市井。可见艰难困苦,乃是人才成长的必要条件,问题仅仅在于,你能否经受住艰难境遇的考验和磨练。

李嘉诚来到人世,世界已不太平。北伐取得辉煌的胜利,而中国依旧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1937年7月7日,日军凭借着嚣张的气焰及先进的武器,逐步侵占了中国的半壁山河。不久,潮州沦陷于日军的铁蹄之下。日军一面大肆烧杀掠抢,一面四处张贴安民告示。城区的居民惶惶不可终日,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人们纷纷逃出城外,去山乡农村投亲靠友,躲避战乱。

执教多年的李云经彻底失业,同时李嘉诚小学尚未毕业,也失学了。

时事纷乱,生活无着,世代居住的老屋再也住不下去了。1940年初,李云经携妻带子逃到澄海县隆都松坑乡,

寄住在姨亲家。不久,又辗转逃到后沟,投靠在后沟小学任教的胞弟李奕。

这一年,祖母因惊吓贫困而逝世。李云经、李奕两兄弟,倾资为老母操办了简单的葬礼,草草掩埋在后沟的山岗。

李云经失业一载,仍未找到教职。他不会体力劳动,亦不会做小生意,唯有感叹“百无一用是书生”。胞弟李奕薪水微薄,李云经不忍心受其接济。执教多年攒下的积蓄渐罄,李云经心灼如焚。

所幸内地烽火连天,兵荒马乱,香港却是太平盛世,一派祥和繁荣,成为战时内地人的避难所。特别是,妻弟庄静庵是香港的殷商,是惟一可以投奔的对象。李云经与妻庄碧琴商议多日,决定前往香港投靠庄静庵。

1940年冬天,李云经一家历经千辛万苦,跋山涉水10多日,终于来到香港。

当时的香港是世界最大、最知名的自由贸易港,常被称为“世外桃园”、“东方之珠”。香港可以想象,如果不是来到了香港,李嘉诚即使经商,也绝不可能创造出一系列商业神话,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成为一代商业巨人。人生的幸与不幸,只好让历史本身来回答了!

但是虽然来到了香港这个“世外桃园”,李嘉诚一家的生活,却绝无世外桃园的平静与温暖,相反地,他们一家受尽了生活的艰辛和人情的冷漠。尤其是李嘉诚本人,当时只有十四岁,就以赢弱的身躯肩负起了一家人生活的重担,成了一名童工。然而正是这种难以尽述的折磨,使李嘉诚过早地成熟起来,并经过自身的奋斗,逐步走向了成功。

李云经的妻弟庄静庵,幼年在潮州乡间读私塾,小学毕业后,像众多的潮州人一样离家外出闯荡。1935年,27岁的庄静庵来香港涉足钟表业,从最简单的布质、皮质表带做起,一步步做大。他的产品质优价廉,深受代理商和消费者欢迎。后来开始兼营钟表贸易,购入瑞士钟表,再销往东南亚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