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嘉诚敢想敢干的超人胆识
15561600000007

第7章 敢成:磨炼苦功,就会建大功(3)

李嘉诚一家到来时,庄静庵已被潮人视为成功人士。他腾出房间让李氏一家住下,设家宴为姐姐姐夫洗尘。席间,他仔细询问了家乡的近况,然后为姐夫介绍了香港现状,劝李云经不要着急,先安心休息,逛逛港街,再慢慢找工作。

庄静庵未提起让姐夫李云经上他的公司做职员,这是李云经夫妇始料不及的。这也许是庄静庵在商言商,绝不把公司人事与亲戚关系搅和在一起的缘故吧;李云经长期生活在传统伦理氛围中,虽然明白这是有头脑的商家通常的做法,但在感情上却不那么容易接受。庄碧琴想去质问弟弟,但被李云经制止。他不想给妻弟添太多的麻烦,来香港投靠妻弟,已是万不得已。而且,他毕竟是读书人,有着传统儒士惯有的清高,不愿轻易“为五斗米折腰”。

当时的香港虽然处于英国的保护之下,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也未能长保和平。很快,日军的铁蹄便踏上了香港,香港的前景顿时一片黯然。

在日军统治下,香港百业萧条。李云经挣的薪水越来越少,为了养家糊口,他只好拼命工作。由于长年劳累,再加上贫困、忧愤,李云经染上肺病,终于在家庭最困难时病倒了。

为了维持儿子助学费,李云经坚持不住院;医生开了药方,他却不去药店买药,偷偷省下药钱,以供日后儿子继续学业。后来,庄静庵实在看不下去了,才“强行”把他拖进了医院。

为了给父亲治病,李嘉诚一家生活相当清贫。两顿稀粥,再加上母亲去集贸市场收集来的菜叶子,便是一天的“美食”。

李云经终于没能熬过1943年那个寒冷的冬天,走完了坎坷的一生,离开了这个动荡纷乱的世界。

李云经临终前,哽咽着对李嘉诚说:“阿诚,这个家从此就只有靠你了,你要把它维持下去啊!”

此外,李云经知道未成年的儿子未来更需要依靠亲友的帮助,同时又不希望儿子抱有太多的依赖心理,因而留下了“贫穷志不移”;“做人需有骨气”;“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等遗言。

父亲的熏陶和遗训,李嘉诚永志不忘,时刻铭记在心。并伴随他一生的风风雨雨,也使他终生受益无穷。

但是与此同时,父亲没有给李嘉诚留下一文钱,相反,他给李嘉诚遗下了一副家庭的重担。

如此不幸的少年时代,莫非上天在有意地磨练李嘉诚,以便成就这个当代的商业英雄吗?

对照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话,能够肯定的只是,没有少年时候的痛苦经历,他的未来很可能只是一个可以被成千上万地计算的极平凡的人。因为逆境具有催人奋进的力量,它往往能激发人的潜能,使人以十倍百倍的心力投入工作,并创造出惊人的业绩。

据有关专家研究发现,人的潜能几乎是无限的,一般人真正发挥出的潜能尚不足10%。这就是说,每个人都有成为伟大人物的条件,只是由于没有遇到能够激发潜能的境遇,才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逆境可以磨炼人,激励人

李嘉诚做大生意的能力

逆境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我们知道,逆境虽然可以磨练人,激励人。但是同样也可以把人击倒。古往今来,虽然有许多人饱经忧患而傲然卓立。但是更多的人却只能成为逆境的牺牲品。或者为逆境所击倒、吞没。或者战胜逆境。傲然卓立,这两种结果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李嘉诚认为。没有逆境的人生,只能出现在童话世界中。他认为:只有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的人,才能最终战胜逆境。有所成就。他本人就是一个敢于从逆境中挺身而起的强者。因为。他从中找到了人生的八个字——磨炼自我、激励自我。

1943年冬天,香港出现了少有的寒冷。凛冽的北风掠过南岭和珠江平原,直扑香港。日治时期,街市萧条,再加上寒风彻骨,街头已是空荡荡的,一片萧瑟景象。

在这样一个缺衣少食、人人自危的日子里,没有人留心正奔走踯躅于大街上的李嘉诚母子。母亲庄氏正领着儿子嘉诚挨门挨铺地寻找工作,他们已出来整整一天了,但他们的脸上依然是一片茫然和沮丧的表情。

夜幕早已降临,看来今天是没什么希望了。母亲说:“回去吧,孩子。等明天早点出来吧。”

母子二人步履蹒跚地回到家,李嘉诚再也没有力气了。他默默地地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母亲则同样默默地把路上捡回来的烂菜叶用水洗净,打算生火煮粥。

舅父进来了,他为李家带来了一小袋粮米,顺便询问了一下一家人的起居生活,然后转身就走了。他早已看出了母子二人的疲惫和沮丧,但他什么也没有说。

第二天,天刚亮,李嘉诚便起床了。他打算独自外出找工作,因为他实在不忍心让可怜的母亲再陪他受奔波之苦。

就这样,李嘉诚靠一双脚行遍了港岛的大街小巷,走过了一个又一个铺子,却毫无结果。他的双脚红肿不堪,一走动便钻心的痛。也难怪,他以前从未走过这么远的路。其实,脚痛还好忍受点,最难受的是心痛。白眼冷语,深深地挫伤了他的自尊心。

出门前,母亲曾嘱咐他:“你去找潮州的亲戚和同乡,潮州人总是会帮衬潮州人的。”母亲随之说了一串人名地址,他们都曾与李云经有交往。

本来,他不愿意去求人帮忙。但在无奈之下,他还是决定去找一个同乡长辈帮忙。不料,他按图索骥寻到的却是一家倒闭的空店。原来日军当道,市景萧条,生意难做,生意人,倒闭的多于开张的。

于是,李嘉诚就冒出一个想法:到银行去求职,扫地、抹灰、倒茶、跑腿,干什么都行。他想,银行是存钱的地方,银行不会没钱,当然不可能倒闭。

然而,等待他的只有闭门羹。

夜幕降临,李嘉诚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到家,找工的结果一览无余地写在他失意的脸上。母亲却露出难得的笑颜,告诉他:

“舅舅叫你上他的公司做工。”

李嘉诚愣住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这两天,尽管他已备尝辛苦,他仍觉得好事来得太快了。

母亲给他擦干泪水,自己的泪水却夺眶而出。

母亲含着泪叮嘱道:“进了舅舅的公司,天天跟钟表打交道,这是一门好技术,日后准能发达。阿诚,你可要好好做,听舅舅的话。”

谆谆教诲间,她瞒住了一个事实。其实,庄静庵并不忍心让外甥小小年纪就独自闯荡谋生,他原本就有意让嘉诚进他的公司。但他担心嘉诚找工太容易,不思自强自强,所以想先让嘉诚尝尝找工的苦头,这样才会珍惜来之不易的职业。

“我不进舅舅的公司,我要自己找工作。”李嘉诚想起父亲的遗言及平日的要强行为,迅速作出了这样的决定。他不想受他人太多的荫庇和恩惠,哪怕是亲戚。

母亲大感意外,直愣愣地望着他,以为听错了。嘉诚又果断地重复一遍。母亲不再吱声,她发现儿子在清高这点上,太像他的父亲了,并且比他父亲还要倔犟。同时,她也觉得儿子长大了。

母亲深为儿子的懂事而高兴,但心底里实不忍心再让儿子饱受艰辛与磨难。

李嘉诚确实有几分倔犟,两天来遭受的种种挫折,不但没把他击垮,反而使他产生了一个顽强的信念:我一定要自己找到工作!

庄氏终于被儿子的坚毅所打动,同意李嘉诚再去找一天工作,但她又说:“事不过三,第三天还找不到的话,就一心一意进舅父的公司做工吧。”

苍天不负有心人。次日正午,李嘉诚终于在西营盘的“春茗”茶楼找到一份工作,但这份工作却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老板要李嘉诚找一位有相当资产和信誉的人作担保。

李嘉诚一下子便把这几天的劳累与艰辛抛在了脑后,兴冲冲地跑回家,跟母亲说起这事,母子二人知道最好的保人,就是在中南钟表公司做董事长的舅父。舅父不在家,嘉诚实在等不及了,他实在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他央求母亲,跟他去看看。母亲无奈之下,只好随嘉诚去茶楼。

母亲见了老板,向他诉说家庭的不幸。老板深深地被这对母子的遭遇所打动,竟同意由母亲为儿子担保。

李嘉诚终于有了平生第一份工作,虽然只是一个茶楼的堂倌,但这是经过一番挫折之后才得来的,所以备感珍惜。而且,他开始体会到一个简单的道理;只要想做的,通过努力就一定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