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求医不如求己:心理健康篇
15562000000064

第64章 踏上心理健康的人生列车(3)

青少年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迷信、不盲从,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正是他们好奇心的具体表现。一般说来,人们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这就是所谓“禁果逆反”。有些老师、家长禁止青少年做某事,却又不说明为什么不能做的理由,结果适得其反,使“不要吸烟”、“不要早恋”之类禁令达不到应有的预期效果;对于被禁止、批判的电影、文学作品却怀着极大兴趣去观看、查阅……“被禁的果子是甜的”,好奇心驱使青少年有时甘冒受惩罚的风险去尝也许并不甜的“禁果”。

④身心发展与客观环境之间的矛盾

青少年的需要,已由低层次的生理、安全需要,开始跃进式地大幅度向高层次的交往需要、理解需要、成就需要、审美需要发展。这个发展过程,常常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与阻碍,从而产生难以自解的挫折感。挫折和心理冲突是人的心理发展过程的必然产物,由于各人的承受能力不同,反映出来的强度大小也不尽相同。

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青少年,能够正确对待一切事物,比较容易调节自己的情绪,有能力把自己心理冲突的频率减弱,保持正常平静的心理状态。然而,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有时难于正确对待一切事物,调节不了自己的情绪,没有能力把心理冲突平息下来。结果,挫折所带来的消极心理影响不断扩大,“反控制情绪”膨胀,逆反心理就会随之而来。

(2)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客观原因

从客观方面看,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是由于教育不当所造成的。具体表现在:

①教育思想僵化

有的教师或家长不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不研究受教育者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心理学的修养贫乏。他们不了解受教育者,不能掌握教育规律,更没有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育人。

②教育形式封闭

有的教师或家长坐而论道地进行说教,既无新鲜感,又无针对性,青少年对此没有兴趣。千篇一律的报告,不着边际的谈话,对青少年缺乏吸引力,往往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③教育方法的注入式

有的教师或家长习惯于把思想教育工作片面地理解为对学生的单纯看管。从“管”字出发,置孩子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单方面地给孩子灌输道理,甚至以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学生施加压力,迫使孩子就范。有的定下许多禁令,要求孩子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安排和灌输。这是一种看管型的注入式思想教育,其结果使一部分学生只会按教育者的眼色行事,离开了指示灯就不会走路;而另一部分主张自立、自理、自治的孩子则与家长、教师、同学关系紧张,情绪抵触,甚至对立,产生逆反心理。

④教育内容单一化

对不同层次青少年的行为规范、道德水平、思想深度,应有不同层次的要求,这种思想教育内容的层次要求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有一定的联系。低层次有待于向高层次发展,高层次中又含有低层次的内容,应该是有层次、分阶段、有机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由低向高攀登,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然而,目前的教育内容是单一的,用统一的模式把人框起来,从一个起点上进行教育,采用一般化的教育方法,这种“单一化”的教育内容,使教育收效甚微,十分不利于孩子个性、特长的发展。

其实,很多青少年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成长到十二三岁时,往往产生与父母相抵触的情绪。心里有什么话也不愿向父母说,对于父母的批评和劝导,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甚至产生“不顺从”、“不耐烦”的情绪。

面对青少年学生的这种逆反心理,不少家长和教师情绪急躁,沉不住气,往往采取粗暴的态度和压制的方法。而老师、父母越是恼火地训斥,越会使孩子产生反感情绪,这样不但挽回不了家长、老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而且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

强烈的逆反心理对青少年的成长是极其有害的,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也有其不可忽视的积极因素。如果家长与老师认识到了这一点,将有助于正确对待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1)有利于独立性的发展

青春期的青少年处在生理发育的高峰期,这一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巨变时期。这个时期是由青少年向成人过渡的心理“断乳期”,他们不再像儿时那样依恋父母,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把教师看做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这样的心理素质,如果能悉心保护,正确引导,有利于其独立创造性的发展。

(2)有利于敢闯好胜品质的形成

青少年产生的逆反心理,应该说是他们心理上的“突破”。当他们心理上一进入“突破”阶段,表现出来的,就不再是过去的听话、顺从,而是勇敢和冒险。现代社会充满着竞争,从小培养孩子好胜、敢闯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形成开拓、进取的个性。

(3)有利于求异思维的培养

逆反心理有时就是针对传统思想的束缚而产生的。传统观念认为是这样的,而具有逆反心理的孩子偏偏认为是那样的,虽然有时可能“钻牛角尖”或失之偏颇,但更多的时候,却是他们求异思维的表现,他们在试图独辟蹊径,从其他角度来观察和分析问题。

(4)有利于情绪的调节

青少年处于发育的过渡时期,其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一般是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是不会让情绪长期滞留在心中的,发泄后情绪会得到调节,实际效果是良好的。

为了防止消极的逆反心理,父母和老师要尽可能引导孩子避免极端抵触情绪的产生,同时,在了解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使其朝着富有进取性的健康方向发展。

中年女性的十大心病

中年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女性,身体和心理都处在一个巨变时期,大多会出现更年期综合症,部分女性症状感受十分强烈。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她们太过关注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注重维护自己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年人的更年期症状大多表现为心理方面的障碍,而生理反应往往也是由于身心的交互作用。下面是影响中年人心理健康的10大因素,希望能引起中年女性的注意。

1.对自己认识不清

职业进展到一定阶段,很多女性对自己的认识反而模糊了。有的女性会在机会面前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有的会过于追求变化,而放弃有发展前途的工作。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使许多中年妇女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却不得不承担起家庭的重任,这使得她们经受着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内心的矛盾,使得她们认识混乱,陷入生活决策的痛苦中。

2.年龄恐慌症

近年来,由年龄而产生的恐慌心理症在女性中弥漫开来,她们面临随时被老板解雇的风险,又因年过35岁而被众多招聘单位排斥。目前,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国企减员增效,中年人尤其是中年女性工人将面临着下岗压力,许多中年女性因下岗找不到工作而忧心忡忡,因害怕下岗而整日惶恐不安,从而表现出对年龄的恐惧和忧虑。

3.心理疲劳

随着阅历的增长,中年女性对工作的新鲜感逐渐减少,加上家庭的压力和自身的更年期症状,不少人经常出现莫名的疲劳感,这种来自心理的疲劳感降低了工作效率,也会削弱职业女性未来发展的竞争力。

4.寂寞

人到中年,由于工作繁忙、家务缠身,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处理人际关系,因此,她们的朋友越来越少,生活也变得简单、重复,中年夫妻也因各自忙于事业而无暇沟通,产生生活的困顿和心理的寂寞也就不足为怪了。曾有位在外企做高级管理者的女士说:“我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朋友和快乐;我什么都不怕,就是怕寂寞!”尽管生活和工作繁忙而紧张,可是一旦停止忙碌,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会从内心涌出一股渴望,渴望将生活中的烦恼、幻想和情感向人倾诉。

5.自信心不足

事业发展不顺利的时候,很多女性怀疑自己的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们自信心不足,过多地消耗了她们的精力和时间,减弱了她们追求成功的动力,影响了工作效率。

6.目标游移

许多中年女性爱跟别人比较,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常常产生失落、自卑、嫉妒等不良心理感受。这种来自内心的干扰容易使职业女性被外界的目标所迁移,缺乏专一的目标和追求的理想。

7.知识更新不快

信息时代需要更新、更快、更系统化、更理论化的知识人才,而这正是许多职业女性所欠缺的。她们的这种现状有许多原因,其中主要原因是中年妇女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和子女的家庭教育,没有足够的时间顾及自身的学习和充实。正因为如此,许多中年职业女性正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社会的挑剔,使她们在工作中屡屡受挫,从而强化了她们的自卑和无助。

8.观念跟不上时代

社会发展到现在,许多观念已经渐渐被摒弃,但是一些中年女性的思维定式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过去饱经酸甜苦辣人生经历,使她们难以忘怀。为了求得自保,她们墨守成规,甘愿受过去思维方式的禁锢。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旧的观念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对一些缺乏变通的中年职业女性来说,无疑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能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关键在于她们是否愿意打破思维陈规,挑战命运,超越自我。

9.薪水缺乏症

城市中大多数女性属工薪阶层,拿国家的薪水过日子,因此也仅仅能维持中等生活而已。然而,时代的飞速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一些先富起来的大款们奢华的生活往往从各个方面强烈地刺激着城市人,以前作为城市人的那种优越感也消失了,安于现状的心理也不平衡起来。生活在这样一个繁华的都市,耳濡目染着都市的物质文明和现代气息,作为占绝大多数都市女性的工薪族,时常感到薪水缺乏,囊中羞涩。伴随这一感受,一些中年妇女常通过抱怨来发泄内心的不满,这不仅造成个人的伤害,也带来了家庭的不和。

10.紧张症

中年职业女性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单位的组织、业务、技术骨干,是家庭的栋梁,上有老,下有小,在社会和家庭中都处于承上启下的角色。她们为事业、家庭和子女而奔波,还要在上下级、同事、姻亲、家庭等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中角逐。她们承受的各种压力较大,工作、生活节奏也较快,诸多的社会心理因素,常常使她们处于某种紧张状态之中,有的专家称其为职业女性“紧张病”。

面对以上种种心理困扰,中年妇女应注重自我调适。

首先,要克服自老心理,建立生活和事业的自信心。人的生理发展的盛衰乃自然规律,自身无法抗拒,中年妇女如若产生自老心理,势必使自己的注意力常关注身体的不适,那么不适感将会越来越重,致使她们害怕面对生活的挑战,丧失自我进取的意识和信心。

正常的心态应是顺应自然,为所当为,积极进取。追求人生的发展和完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在动机,只是有时候人们因为生活和工作的挫折而暂时失去自信心。因此,建立生活和事业的自信心本身就是顺应自然、为所当为的人生哲学。中年妇女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多事之秋,努力克服自老心理,建立生活和事业的自信心,将是你们挑战心病、保持心理健康的良方。

其次,要加强学习,保持竞争意识。我们这一代中年人曾经上山下乡,几经人生选择,获得了许多,但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和时间。今天我们又得面临下海、下岗,过去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不断地获取知识,更新观念。这对我们中年人来说,无疑是一项重大的人生工程。加强学习、保持竞争意识不仅是中年人维护其心理健康的需要,更是其保持年轻心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再次,要加强心理训练,增强挫折容忍力。人生挫折常伴,尤其是背负多重压力的中年女性更是如此。面临重大人生挫折,比如下岗、疾病、经济困难等,中年女性难免会产生紧张、恐慌、焦虑、孤独无助等不良情绪,如果长时间受这些情绪困扰而不注意自我调节,它将会极大地影响中年人的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

中年人进行心理训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积极地进行自我暗示,激发内心成长的潜能。二是掌握放松技巧,学会放松自己。心身医学研究表明:心理的紧张和松弛与生理功能一样具有拮抗作用,放松生理可以使心理得到放松,心理的紧张必然导致生理的紧张。

中年妇女可以通过丰富自己的生活,调节生理疲劳,转移紧张情绪,同时也有意识地学会一些全身或局部肌肉的放松技巧,忙里偷闲,从而有效地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

愉快地度过更年期

更年期是女性一生中变化较大的一个阶段,也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智力和体力均开始不同程度地减弱,记忆力下降,思想亦不易集中,工作效率减低,思维和反应能力不如以往,情绪悲观,精神空虚,甚至有失落感,以至于对更年期产生恐惧心理,这些都是对更年期健康十分不利的。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愉快、顺利地度过更年期呢?

1.把握好自己的生物钟

处于更年期的女性,应按照自己的生物钟,建立有规律的生活模式,利用特定的生物规津活动周期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以顺应人体内部的需要,减轻更年期的各种症状,有利于防治疾病、增进健康、延缓衰老。

2.保持正常的性生活

女性到了更年期后,生理上往往发生一种根本性的转变,卵巢的功能日益衰退,卵巢分泌的雌激素逐渐减少,阴道变得干燥萎缩,分泌物减少,易患萎缩性阴道炎、外阴瘙痒、性交疼痛等病症,不少更年期女性对性生活产生厌恶。

其实,性生活是维持夫妻感情与家庭幸福的重要一环。满意的性生活是靠夫妻双方共同努力完成的。夫妻之间的感情融洽,性生活中的感情交流和彼此间的尊敬理解,对女性的更年期症状都有很大的影响。和谐、健康、适宜的性生活也是促进人体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