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天体密码破译
15563100000055

第55章 “中华”小行星的发现

1976年,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把他们发现的第2051号小行星定名叫“张”。这个“张”就是指我国著名天文学家、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张钰哲。这是为了表达他们对在小行星研究中做出了贡献的张钰哲先生的尊敬,也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年过8旬的张钰哲台长1902年出生在福建省闽侯县。他从小喜爱天文。1910年5月,70多年才出现一次的著名的哈雷彗星又光临了,当时年仅8岁的张钰哲有幸看到了这十分壮观的天象,他感到很新奇,同时也产生了对宇宙和天体的兴趣。后来,张钰哲进了北京清华学堂。

1923年,张钰哲得到去美国留学的机会。他先后选择了机械工程系和建筑系,但是不久就都放弃了。最后进入了芝加哥大学的天文系。1926年,张钰哲来到芝加哥大学的叶凯士天文台进行实地观测,准备考博士学位。当时,在这个天文台只有他一个中国人。一副为国争光的无形的重担压在这位有强烈爱国心的中国青年的肩上,驱使他发奋地学习和工作。在这里,他开始了对太阳系的小行星的探索和研究,从此结下了跟小行星的不解之缘。

1928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张钰哲像往常一样冒着彻骨的寒冷,坚持给星空拍照、冲洗照片,然后再和星图进行对照比较。

张钰哲从自己拍下来的星空照片上,发现了1颗过去没有观测到的小星,这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又连续观测了半个月,证明这确实是1颗新发现的小行星。他把自己得出的结果写成报告寄到美国行星中心站。不久,中心站回信告诉张钰哲,他的发现的确是1颗在这以前没有被发现的小行星,被编为第1125号小行星。按照惯例,这新发现的小行星由发现者给命名。作为一个中国人,张钰哲此刻的心情充满了无比的欢乐和自豪。他决定,把这颗第1125号小行星取名叫“中华”,因为只有这两个字才能恰当地表达他对自己祖国深厚的热爱。这时,张钰哲才只有2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