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七分做人三分做事的好习惯
15563700000014

第14章 不要浪费每一秒(3)

意大利人对足球的狂热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意大利人对足球的狂热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餐饮业。因为每到国内足球联赛,特别是像世界杯这样的足球大赛到来的时候,成千上万的球迷都闭门不出,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足球赛。因而,每到足球大赛到来的时候,众多的餐饮业主都为生意的萧条而一筹莫展,然而有一位餐饮业主开设的餐馆的生意却异常的火暴。那么,这位老板有什么绝招呢?说来他的招数其实也很简单。他不过是在自己的餐馆的角角落落,包括走廊、卫生间都安装上了电视机,以保证每位前来光顾的客人在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够看到精彩热闹的球赛。说穿了,这位老板的成功,完全得益于他生活中的细心。由于他的细心,他发现意大利人在球赛到来时不愿意到餐馆来的原因并不是意大利人每到赛季就变得吝啬而不愿意花钱了,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意大利人深深地爱着足球,如果让他们在美食和足球之间作出选择,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足球。因此要使顾客回到餐馆就得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因此,他才发明了用电视服务招揽顾客的方式,这一方法果然非常有效,使他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收入。

处处留心皆机遇,要做生活当中的有心人是因为机会往往来得都很突然或者偶然。因此,只有留心、用心的人才有可能在机会来临的一瞬间捕捉到它。比如说世界上第一个防火警铃就是在实验室的一次实验中偶然发明的。第一个防火警铃的发明者杜妥·波尔索当时正在试验一个控制静电的电子仪器,忽然他注意到他身边的一个技师所抽的香烟把仪器的马表弄坏了。开始时,杜妥·波尔索的第一反应是非常懊恼,因为马表坏了必须中止实验,重新再装上一个马表。但他很快地就想到,马表对香烟的反应可能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资讯。这个只在一瞬间发生的看似很不起眼的偶然事件,却促使杜妥·波尔索发明了第一个防火报警警铃。

世界上很多发明创造都是来自生活中的偶然事件。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发明水稻杂交也是如此。袁隆平有一次在稻田里,无意之中突然发现了一株自然杂交的水稻。由此,他想到目前我们人类所认定的水稻不能杂交的结论可能是个错误的结论。于是,通过艰苦的科学研究,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终于成功地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一举成为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世界级科学家。

面对许许多多这样成功的事例,你也许会说,我整天都坐在果园里,苹果树上的苹果把我的头都砸烂了。为什么我就没有发明出一个什么定律?可能你还会说,我一年四季都不停地在稻田里转悠,我的脑子都快要被水稻装满了,我自己也快要变成水稻了,可我怎么就没有发现一株自然杂交的水稻?

的确如此。这就是你、我、他这些普通人和牛顿、袁隆平的区别。如果这世界上没有牛顿,我们人类则有可能到现在还不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如果这世界上没有袁隆平,那么人类也许将永远身陷水稻不能杂交的误区。所幸的是世界上出现了牛顿、袁隆平这样的世界级科学家,为我们人类拨开了一团又一团的迷雾,使我们得以看见许许多多的光明。

牛顿、袁隆平等成功人士为什么就能捕捉到这些成功的机遇呢?他们与一般人都有什么不同呢?

要捕捉到成功的机遇需要一定的知识技能,这是不言而喻的。但若以知识而论,牛顿的物理学知识,袁隆平对水稻的知识也许并不是最全面的、最权威的。相信肯定有很多人在知识技能方面超过了他们。那么,他们到底凭什么东西而捕捉到了这些成功的机遇呢?他们凭的就是他们那双能够发现机会的慧眼,他们的捕捉机遇的法宝就是处处留心,所以机遇之神才会光顾他们,光顾他们创造的家园。

处处留心皆机遇,人生的机会会以多种方式降临于我们面前。要捕捉它,你就得在平时练就一双慧眼,养成寻找机遇的习惯,全身心时时刻刻准备着去迎接、去拥抱每一次光顾你的幸运之神。

把握机遇取得成功

那些目光敏锐、有所准备的伟人、创业者,总能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取得成功。“商品”这个资本主义的产儿,自资本主义社会诞生之日起。就经常和人们打交道,走进千家万户。由于司空见惯,没有人对它特别注意。然而,马克思却紧紧抓住了它,并花费毕生的精力研究、剖析,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幕和秘密,写出了巨著《资本论》。我国江西省某县民办教师段元星,在极差的条件一下,长期坚持业余观测,用目测方法独立发现了一颗新星。

事实说明,只要善于抓住现实闪现的机遇,加以利用,人人面前都会出现成功之路。比如上海的杨怀定靠“金融意识”,勇闯股市,发了大财。杨怀定的妻子攒下了5万元钱,若存在上海银行,一年利息3600元;存在金融改革试点城市温州,一年可多得2400元。杨怀定打定主意,将款存到温州去,但买了车票却没去。为啥?报上说4月21日起,上海可以自由买卖国库券,他又有了新打算;1985年的国库券,每百元挂牌卖出价108元,买进后需等两个月,每百元可赚37元。这比温州的储蓄利息收入高出许多。他当下买进了2万元。一转眼,国库券行情每百元又涨了4元,他立即又卖回给银行,转手之间赚了许多,旁人认为“这是投机”。杨怀定说:“这是金融意识。”这种“金融意识”,几年内一再起作用,杨怀定炒国库券、炒股票,早已成为百万富翁。

杨怀定之所以发财致富,就在于抓住了我国经济改革的机遇,顺势发展,取得成功。机遇每天都存在,但是,只有那些善于留心的人,才能发现机遇。

综合国力曾位居亚洲“四小龙”之首的韩国,二十多年来持续高速发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摸索出一些出奇制胜的“绝招”。开拓国际市场时,韩国大公司往往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有人说,国际上对哪个国家或地区实行经济制裁,韩国公司就把“触角”伸向哪里,叫人不能不钦佩韩国企业家敢于冒险的勇气。

在非洲,美欧等西方国家以打击国际恐怖活动为由。对利比亚长期实行经济制裁,西方企业家和商人大都认为,同卡扎菲打交道凶多吉少,避之惟恐不及。韩国大宇公司却乘虚而入,与利比亚有关部门签订了总额达35亿美元的建筑合同,令同行们垂涎三尺。在印度支那,美欧诸国一直对越南实行经济封锁,致使越南同西方国家很久没有多少经济往来。韩国的金星公司便趁机填补这一“真空”。越南穷得叮当响,无力支付进口费用,金星公司便同越南进行易货贸易,以积压的彩电换取越南的天然橡胶。大宇公司甚至把“触角”伸到了朝鲜北方,这样,有的工厂产品连“朝鲜制造”的商标都不用改。

这些大公司为什么要冒险,做别人不做的生意?大宇公司董事长金宇中说:“我到哪里都闻到钱的味道,越是不安全的地方,获得的利润越大。”他解释说:“我并非盲目冒险。”比如,在利比亚,大宇公司在签订合同时向利比亚当局强调:这是别人不愿意干的工程,因此标价要高,而且要预付一部分工程款,以免承包商遇到意外情况赔本。利当局没有多少选择余地,只得答应大宇公司的要求。况且在不少情况下,最危险的往往是最安全的。从赚钱的角度看,看上去似乎不安全的地方,实际上却很安全,有风险,也就有机遇。

由此可见,机遇与风险并存,只有敢于冒险的人,才能够抓住机遇,取得成功。胆小慎微的人,即使机遇就在眼前,也不敢上前,只好眼看着机遇从面前消失。

人的思维既要积极寻找机遇,又要大胆肯定自己发现了机遇,并且立即行动,抓住机遇,就能够让机遇变成现实。

抓住机遇别轻易放弃

每当面临一个新的机会,斟酌得失之间,恐惧会在你的内心悄然出现。机会的得失往往在反复考虑之间,所以,机会来时,你便应打开大门迎接,以免稍有迟疑便使即将到手的机会丧失。成功人士多是因为眼光敏锐,能够及时发现机会,把握时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只要提到BP机和大哥大,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摩托罗拉,保罗·高尔文就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创始人和缔造者。成功后的高尔文,常有人向他讨教成功的秘诀,每当这时,高尔文就总会讲起自己小时卖爆米花的故事。高尔文出生在美国伊利诺斯州的一户平民家庭。10岁那年,高尔文在一个名叫哈佛的小镇上念书。

哈佛镇当时是个铁路交叉点,火车一般都要停留在这儿加煤加水,于是,许多孩子便趁机到火车上卖爆米花,一个个获利颇丰。

高尔文感到在车站上卖爆米花是个不错的买卖,于是,上课之余,他也加入了卖爆米花的行列。为了争夺顾客,孩子们常常会爆发一些“战事”。但每当“战火”烧到高尔文身边时,他总是能很快与对方和解,他常常告诫对方:“我们这样搞下去,谁也做不成生意了。”除了到火车上叫卖,高尔文还想了许多办法来增加销量。他搞了一个爆米花摊床,用车推到火车站或马路上叫卖。还往爆米花里掺入奶油和盐,使其味道更加可口。

1910年,哈佛镇下了场大雪,几列满载乘客的火车被大雪封在了这里。高尔文就赶制了许多三明治拿到车上去卖。三明治做得并不太好,但饥饿的乘客们仍抢着购买。高尔文没有趁机敲竹杠。事后,高尔文一算账,惊喜地发现,公平的获利仍让他发了一笔小财。

夏天到来后,高尔文又创意搞了一种新产品,他设计了一个半月形的箱子,用吊带挎在肩上,在箱子中部的小空间里放上半加仑冰淇淋,箱边上刻出一些小洞,正好堆放蛋卷,然后拿到火车上去卖。这种新鲜的蛋卷冰淇淋很受欢迎,生意非常火爆。

在火车上做买卖很快成了一个大热门,不但镇上的孩子们纷纷加入竞争行列,而且铁路沿线其他村镇的孩子也纷纷效仿。高尔文隐隐感到这种混乱局面不会维持太久,便在赚了一笔钱后果断退出了竞争。不出所料,不久之后,车站就贴出通告,禁止一切人进入车站和在火车上做买卖。

卖爆米花的经历,培养了保罗·高尔文对市场动态敏锐的把握能力,也成了他日后经营生涯中赖以制胜的法宝。在以后的岁月中,每当某些产品或销售进行不下去时,高尔文就会向他的同事们讲述“卖爆米花的故事”。

任何人平时即应养成主动接受挑战的习惯,若有在众人面前表演或发表意见的机会,应尽量把握,一方面克服心理障碍,一方面训练自己的胆识。

机会的得失往往在反复考虑之间。

站在巨人的肩上多次获世界著名奖项

辛勤耕耘总会带来收获。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要抛开一切,一心一意,有了这样一股精神,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1946年2月7日,朱清时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他的父亲朱穆雍是1940年成都华西大学社会觉察系的毕业生,解放后,因其曾在国民党政府中做过小职员,终被定成反革命。母亲只好早出晚归干零活以养活一群子女。

11岁时,朱清时在成都十三中住校,从此开始了自立的生活。艰苦的生活、无奈的孤独,小清时唯有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才会忘却压在幼小心灵上的阴霾。除了在课堂上刻苦学习外,课余和周末,当别的同学都欢欢喜喜地回去与家人团聚,打打“牙祭”,享受天伦之乐时,小清时只有以书相伴。无钱买书就去旧书店看书,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去四川省成都市图书馆读书,坐上一天半天的。

进入中学后,他学习异常刻苦。1962年,朱清时在成都市举行的首届中学生数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辛勤耕耘带来了收获,也为他带来了幸运。

1963年,朱清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

大学的生活是紧张而有序的。每天早起,朱清时从校园一直跑到八宝山顶,再跑回来。晚上,下了晚习,临睡前用凉水冲澡。他认为要担当大任,一定要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在中国科大这所由中科院建立并由科学家任教的神圣殿堂里,朱清时为能亲耳聆听许多著名科学家的耳提面命而激动,为能吮吸到无数知识琼浆而欣喜若狂。

1968年分配时,朱清时主动要求到青海工作。起初他的工作是每天晚上爬进刚炼完铁的炉膛里,把炉壁上被烧坏的耐火砖一块块地敲下来,再一块块地换上新的。炉膛里的余热往往在70度~80度,劳动量之大、之难是显而易见的。半年后,厂长发现了这块材料,让他掌管着全厂大部分原材料和设备维修,零配件的采购、库存和使用计划,同时兼做采购员。他一人干着几个人的工作,竟能干得井井有条,而且十分轻松。

工作之余,朱清时抓紧一切时间,刻苦钻研。他不但读了大量的科技书,而且还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引起了一些轰动。

1974年,由于坚实的学术基础,他考进了中科院盐湖所。在所里,他是唯一能读懂原版科技资料的研究人员。

1978年,朱清时被选做中科院首批出国进修人员,8月他来到华盛顿的圣巴巴拉大学。在美国的两年中,他发愤攻读,几乎放弃了一切娱乐,闯过了一道道难关。到美国的第二年,朱清时转到了麻省理工学院。此后,一年中,他先后发表论文七篇。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他的导师用无比欣喜的语气向与会者介绍道:“朱清时几周内完成的工作,美国学生通常要干上一年。”1981年6月,第36届国际分子光谱学讨论会在俄亥俄州召开,年仅35岁的朱清时应邀担任了分会的主席。

公派两年到期后,麻省理工学院又聘请他作“博士后”研究员继续工作。但他认为在美国虽可出研究成果,但均是在别人划定的框子里完成的,要想真正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还得回国发展。

回国后,他又创造了一系列成绩,多次获世界著名奖项。直至现今任中国科大副校长,中科院院士。会者介绍道:“朱清时几周内完成的工作,美国学生通常要干上一年。”1981年6月,第36届国际分子光谱学讨论会在俄亥俄州召开,年仅35岁的朱清时应邀担任了分会的主席。

公派两年到期后,麻省理工学院又聘请他作“博士后”研究员继续工作。但他认为在美国虽可出研究成果,但均是在别人划定的框子里完成的,要想真正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还得回国发展。

回国后,他又创造了一系列成绩,多次获世界著名奖项。直至现今任中国科大副校长,中科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