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七分做人三分做事的好习惯
15563700000016

第16章 做职场的佼佼者(2)

懒懒散散、漠不关心、马马虎虎的做事习惯似乎已经变成常态,这些人在学生时代就养成了心不在焉、懒懒散散的坏习惯。他们习惯于使用一些小伎俩,譬如用抄袭、作弊等手段来欺骗老师,蒙混过关。而当他们踏入社会后,就不可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外出办事总是迟到,人们就会拒绝与他合作:与人约会总是延误,别人会大失所望;办事时缺乏条理和周密性,思维一片紊乱,别人就会丧失对他的信任。更重要的是,一旦染上这种恶习,一个人就会变得不诚实,遭到他人的轻视——不仅轻视他的工作,而且会轻视他的为人。

一旦这种人成为领导,其恶习也必定会传染给下属——看到上司是一个心不在焉的人,员工们就往往会竞相效仿,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样一来,每个人的缺陷和弱点就会渗透到公司,影响整个事业的发展。如果他是作家,文章必定漏洞百出;如果他是一个管理者,部门工作必定一塌糊涂。

美国芝加哥因工作疏忽大意造成的损失,每天至少有100万美元。该城市的一位商人曾发表言论说,他必须派遣大量的稽查员,去各分公司检查,才可能制止各种马虎行为。虽说在许多员工眼里有些事情简直是微不足道,但积少成多,积小成大,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很可能就会影响他们在老板心目中的形象,影响他们的晋升。

无论做什么事,如果都能达到至善至美的结果,这样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能树立起一种高尚的人格。

这是一句句令人心生感触的话,值得每个人终生铭记!

比如,一个在美国管理上千名员工的经理,他以前不过是一家家具店的学徒工。在当学徒时,他常常仔细琢磨每一道工序。“不要在这件事上浪费时间了,它是毫无价值和意义的,查理!”他的老板常常对他说。可他一有空闲,就琢磨修理家具,很快就熟练地掌握了修理家具的精湛技术。认真仔细的习惯,甚至连店主都觉得有些过分。但正是这种良好的习惯将这位年轻人推上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的位置。

找准自己的位置

在工作的团队中,每一名在职人员,都被要求在工作中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这是因为,合理分工是合作的前提,适合的人做适合的事才能最有效率的完成工作:对于个人也才能最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价值,为团队献自己的力量。

下面是一则关于“螺母”的故事,会让我们对于找准自身位置的重要意义予以启示:

在一家工厂中,有一天临下班时,一个男孩找到杰克,说是机器上的一个螺母掉了。让杰克去装一下。杰克随口答应,然后拿着扳手、钳子等工具和一大铁盒新旧不一、型号各异的螺母,去了男孩所在的那个操作间。刚要动手时,下班的铃声骤然响起。杰克想,机器并没有什么大毛病。只不过是需要换一个螺母,还是不要把手弄脏了,明天上班时再换吧。

次日刚上班,杰克便带着所有的工具到了那个男孩的操作间,意外地,他看到那个男孩的机器旁边正站着工厂的老板。

“你必须在两分钟之内让机器恢复运转,”老板发怒道。

杰克心想:“两分钟换一个螺母,这实在是太容易了,其实连一分钟都用不到。”却不科,一盒子的螺母竟没有一个是与螺丝的尺寸、型号搭配得当的,他陷入了尴尬的沉默之中。

老板一字一顿地说:“对于这台机器而言,只有那个与螺丝吻合得天衣无缝的,才能叫做螺母,其他的只能叫做废铁,现在你盒子里的全是一块一块的废铁,没有一个‘螺母’,工厂就好比这台机器,工人就如同一个简单而不可或缺的‘螺母’。”

在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工作的员工就是一颗公司的“螺母”,反之,对公司而言,也不过是一块毫无用处的废铁。因此,在工作的分工上,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衡量一个人在某一位置上有无价值,不在于他做了多少工作,而在于他做的工作有多少是有意义的,对公司和个人的发展起到了多大的推动作用。一个最有价值的位置,并不一定适合你,不适合你的位置,对你来说就不是最佳位置。最佳位置不是最高的,而是最适合你的。一个人在选择自己的职场位置时,不要问这个职位可以为你带来多少财富,你可以从中获得多大的地位、名望;而应该问问,哪个位置可以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的价值,这才是你真正需要的,只有在这样的位置,才能充分挖掘你的潜能,促进你的发展,使你雄心勃勃,将来有所作为并且能得到老板的重用、事业有成。

不要以为找准自己的位置很容易,其实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寻找自己位置的过程:生活中的位置,工作中的位置,家庭中的位置,学校中的位置,社会中的位置……现在的好位置不代表是永远正确的位置,要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不断地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像螺丝钉一样深入下去,才能取得最后成功。

因此,每个人在选择适合自己位置的人生舞台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

1.个人的性格

社会上几乎每一种工作都对性格品质有着特定的要求,要选择某一职业就必须具备这一职业所要求的性格特征。实践证明,没有良好的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性格品质,就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

2.个人的能力

你在选择职业时绝不能好高骛远或单从兴趣出发,要实事求是地检测一下自己的学识水平和职业能力,这样才能找到“有用武之地”的合适工作。

3.个人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人的发展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人们在选择从事什么行业时,往往首先想到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兴趣是人所共有的,但又是千差万别人的。不同的行业需要不同的兴趣特征。一个擅长操作的人,靠他灵巧的双手,在操作领域得心应手,但如果硬把他的兴趣转移到书本的理论知识上来,他就会感到无用武之地。这种兴趣上的差异,是构成人们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那些兴趣广泛、爱好多样的人择业的空间就大些,他们也更能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广泛的兴趣爱好为选择创造了更多有益的条件。

4.个人的气质类型

职业对人的气质都有着各自的特定要求。教师、医务工作者要求反应灵敏、细致、耐心等气质特性,律师、外交人员则要求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等特点。

总之,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和行业,从而找到最利于自己发挥优势的舞台,这样才能不断地靠近成功。

善于展示自己的优势

公元前251年,秦国的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王派相国平原君出使楚国,要求楚王与赵国联合起来抗击秦国。平原君打算从食客中挑出20个有智有勇的人,随同他前往楚国。他挑来挑去最终只有19人合乎条件,还差一人却怎么挑也总觉得不满意。

这时,只见毛遂主动站了出来说:“我愿随平原君前往楚国,哪怕是凑个数!”

平原君一看,是平常不曾注意的毛遂,便不大以为然,只是婉转地说:“你到我门下已经三年了,却从未听到有人在我面前称赞过你,可见你并无什么过人之处。一个有才能的人在世上,就好像锥子装在口袋里,锥尖子很快就会穿破口袋钻出来,人们很快就能发现他。而你一直未能出头露面显示你的本事,我怎么能够带上没有本事的人同我去楚国行使如此重大的使命呢?”

毛遂并不生气,他心平气和地据理力争说:“您说的并不全对。我之所以没有像锥子从口袋里钻出锥尖,是因为我从来就没有像锥子一样放进您的口袋里呀。如果早就将我这把锥子放进口袋,我敢说,我不仅是锥尖子钻出口袋的问题,我会连整个锥子都像麦穗子一样全部露出来。”

平原君觉得毛遂说得很有道理且气度不凡,便答应毛遂作为自己的随从,连夜赶往楚国。

楚王不愿联合抗秦,平原君说服不了他。毛遂代表其他19人上台去说服楚王。楚王听说毛遂是平原君门下的食客,怒气冲冲地要他下台去。毛遂按着剑走近楚王,大声说道:“大王所以敢当众叱责我,是因为楚国人多势众。但如今大王与我处于十步之内,楚国纵然强大,大王也倚仗不着,因为您的性命掌握在我毛遂手里!”楚王被毛遂勇敢的举动吓呆了。接着,毛遂又向楚王分析说,共同抗秦对赵、楚双方都有好处,道理是如此清楚、明白,没有理由反对。毛遂的一席话,终于说服了楚王。楚王决定和平原君歃故血为盟,联合抗秦。

事后,平原君深感愧疚地说:“毛遂原来真是了不起的人啊!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真抵得过百万大军呀!可是以前我竟没发现他。若不是毛先生挺身而出,我可要埋没一个人才呢!”

毛遂的成功。就在于他的勇敢和自信。然而,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许多能力超群却默默无闻的工作者。虽然他们中间,许多人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相当的名望和地位,但其实际所发挥出来的影响力与所能够发挥出来的往往还有很大出入。而绝大多数的人,则是最普普通通的一群人,让人放心却不受重视,让人尊敬却不受欢迎。之所以会被埋没、遭冷落、遇挫折、被误解,就是因为这些人不善于得体地表现自己。

在职场中,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幸运地慧眼发现,作为团队中的一员,要想获得赏识,脱颖而出,就必须勇于展现自己,具有主动精神,让老板看到自己的才能和价值。否则,你的才能很可能一直被忽略和埋没。

现任多普达CEO兼总裁李绍唐就曾说:“我要奉劝年轻人,进入了社会,什么时候你该离开,什么时候你知道有没有前途,你要敢于敲你老板的门。”这句话实际上也是李绍唐事业成功的真实总结。

李绍唐高中毕业考上了台湾淡江大学数学系,成绩名列前茅,但他却越来越困惑:毕业以后要干什么?当老师?当学者?但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

李绍唐的父亲早逝,清贫的家境让李绍唐从小就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赚大钱”。于是,第二年,李绍唐打算转入英文系。系主任问他转系的原因,他很坦白地说:“我以后要赚大钱。”系主任笑着对他说:“那你应该去念国贸系。”此后,李绍唐果真转到国贸系,他决心要在商界打拼。

大学毕业后,许多同龄人都去了美国留学,尽管李绍唐的托福和GRE成绩都很高。但在他看来,要想出国还要看看家庭财务状况是否能够承担求学的费用,因此他没有做出国的打算,只是努力地找工作,想要尽快摆脱贫穷。李绍唐把求职目标锁定在外企,因为“那里薪水高,工作也比较稳定”。他做了20份履历表,都投向著名的美商公司。最后,他等到了IBM的录取通知书。

进入IBM后,每隔3个月,李绍唐都会主动去老板的办公室问老板:“我表现哪里不好?我怎么做才能做到甲等考绩?怎么做才能做到A+?”在李绍唐的主动沟通与交流下,老板开始留意这个土生土长在台湾的“穷小子”,渐渐地放手交给他做一些重要的工作。李绍唐没有让老板失望,凭着出色的工作业绩不久便被升任高管。

在离开IBM高管的资深经理人职位后,李绍唐又担任了甲骨文(中国)华东区及华西区董事总经理,2005年10月李绍唐加入多普达任COO,2006年3月任多普达CEO兼总裁。李绍唐的成功,与其个人品质中的勇敢坚韧,与其工作中的主动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对工作富有敬业精神

许多年前,一个妙龄少女来到东京帝国酒店当服务员。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也就是说她将在这里正式步入社会,迈出她人生第一步。因此她很激动,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她绝没想到:上司竟然安排她洗厕所!

这时,她面临着人生第一步怎样走下去的抉择:是继续干下去,还是另谋职业?继续干下去——太难了!另谋职业——知难而退?人生之路岂有退堂鼓可打?她不甘心就这样败下阵来,因为她想起了自己初来时曾下的决心:人生第一步一定要走好,马虎不得。

正在此关键时刻,一位前辈及时地出现在她的面前,帮她摆脱了困惑、苦恼,帮她迈好了这人生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帮她认清了人生路应该如何走。那前辈并没有用空洞理论去说教,只是亲自做个样子给她看了一遍。

首先,他一遍遍地抹洗着马桶,直到抹洗得光洁如新。然后,他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饮而尽喝了下去!竟然毫不勉强。实际行动胜过万语千言,他不用一言一语就告诉了她一个极为朴素、极为简单的真理:光洁如新,要点在于“新”,新则不脏,因为不会有人认为新马桶脏,也因为新马桶中的水是不脏的,所以是可以喝的;反过来讲,只有马桶中的水达到可以喝的洁净程度,才算是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了,而这一点已被证明可以办得到。

同时,他送给她一个含蓄的、富有深意的微笑,送给她一束关注的、鼓励的目光。这已经足够了,因为她早已激动得几乎不能自持,从身体到灵魂都在震颤。她目瞪口呆,热泪盈眶,恍然大悟,如梦初醒!她痛下决心:“就算一生洗厕所,也要做一名洗厕所洗得最出色的人!”

从此,她成为一个全新振奋的人;从此,她的工作质量也达到了那位前辈的高水平,当然她也多次喝过厕水,为了检验自己的自信心,为了证实自己的工作质量,也为了强化自己的敬业心;从此,她很漂亮地迈开了人生的第一步;从此,她踏上了成功之路,开始了她的不断走向成功的人生历程。几十年光阴一瞬而过,后来成为日本政府的主要官员——一名邮政大臣,她的名字叫野田圣子。

从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野田圣子对卓越的不懈追求,正是这种追求造就了这位平凡女子传奇的一生——“就算一生洗厕所,也要做一名洗厕所洗得最出色的人!”

敬业精神是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每一个员工的使命,是每一个职业人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如果你能够在工作中富有敬业精神,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并对此付出全身心的努力,抱着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做到善始善终,那么,不管你现在身处什么岗位,都会在工作中脱颖而出。

阿尔伯特·哈伯德说:“一个人即使没有一流的能力,但只要你拥有敬业的精神,同样会获得人们的尊重;即使你的能力无人能比,却没有基本的职业道德,一定会遭到社会的遗弃。”

那些在工作中投机取巧、逃避责任、懒惰倦怠、寻找借口的人,他们总是对工作、对老板、对公司心中充满了怨言:“公司把我当做廉价的劳动力,老板在剥削我。”他们对待工作不仅缺乏一种神圣使命感,而且还缺乏对敬业精神真正意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