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点击:
望子成龙是美好的愿望,也是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有些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学会一些超出自己年龄能力的东西来增加优越感。而孩子很有可能在学习了这些难度过大的内容之后,心理压力过大,最后干脆得出“我很差劲”的结论。
在很多人看来,美国的初等教育实在是不值得一提,甚至可以说是一塌糊涂,很多在美国的华人孩子甚至觉得在学校里没有书可以念。
似乎美国的初等教育不可救药,这种建立在“摇摇欲坠”基础之上的美国教育,究竟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效仿呢?如果单纯以初等教育来衡量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那么中国无可怀疑地会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教育强国。可是令人费解的是美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名牌大学却备受全球学子的青睐,其学术成就和科技创新有目共睹。
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常青藤”也不再是美国的概念了,而是世界的概念。常青藤是美国最好的大学,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伦敦出版的《高等教育增刊》中列出了全球大学的排名,也恭恭敬敬地把哈佛这样的大学排在第一位,而本国的名校剑桥、牛津反而退居其次。
美国的精英大学除了吸引世界各国的留学生之外,大多数还是美国本土的学子。奇怪的事情出现了:这些被认为初等教育薄弱的学生,为什么进入了大学之后就变成了创新人才了呢?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位华人把九岁的孩子带到了美国上小学,起初的那段日子他忧心忡忡,因为孩子每天在学校里至少玩两个小时,下午不到三点就回家了,而且在学校也没有教科书,家长无从知道孩子在学校里都学了些什么。当美国老师看到他带去的中国小学四年级的课本之后,说:你的孩子已经达到小学六年级的水平了。看着孩子每天都是背着空书包兴高采烈地去上学,心里不免一阵哀伤。
不知不觉间一年过去了,孩子的英语水平大有长进,放学之后而已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还不时地背一大摞书回来。原来老师考虑到学校里移民的孩子比较多,就布置作业让每个孩子写文章介绍自己的家乡。过了几天之后,孩子的作业写完了,没想到打出来一个20多页的小册子,从黄河一直写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写到了大唐盛世,看上去内容丰富极了。这位华人家长看了孩子的作业,感到大吃一惊。这个在美国教育中不知不觉变得无拘无束的孩子已经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
六年级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为同学们布置了一系列关于二战的问题:“在这场战争中谁负有主要的责任?对与美国投放原子弹你是如何认为的?……”由于孩子们已经对图书馆非常熟悉,他们直接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对于相关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个家长似乎领会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美国的老师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填鸭式”的大量知识灌输,但是却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了校外的那个无边无际的海洋,鼓励每一个孩子自己去探求,自己去思考。老师教给孩子的是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竭尽全力肯定孩子的一切努力,保护孩子们的潜力。
也许,在初等教育上,美国输在了世界的平均水平,那些教育让人看了实在是感到很幼稚。而美国虽然输了那十几年,却让孩子们赢了一辈子。
美国的教育重视多元化,但是评选资优的学生并不是单看个人成绩,老师所要推荐的是学生的作品,比如涉及天文地理、数学人文等各种学科的研究课题,而并不是学生的分数。所以在美国,动手动脑、探索观察从小就受到鼓励。
美国排名第一的高中——弗吉尼亚州汤姆斯·杰弗逊科技高中,毕业生升入大学率百分之百。这里的学生在学习一般的常规课程之外,学校还重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学校里设有天文、海洋、机器人、计算机、新能源及大脑神经系统等13个科学研究室。虽然学校也做升学辅导,而且上名牌大学的学生比例也很高,但是学校的指导思想不是让这些有潜力的学生把时间花在复习考试上,而是鼓励他们在科学上探索研究。
学者们相信,美国的教育从小鼓励学生在真实的世界里观察、批判、想象、研究,而并不是背诵、做题、考试,这或许是美国学生有创新力的重要原因。大家无法相信一个孩子从小把所有的基础都学得扎扎实实,长达成人之后想象力一下就冒了出来,那时恐怕就为时太晚了。
常青藤家训
家长应该避免让孩子学一些在他能力承受范围之外的东西,望子成龙的家长经常习惯过早地“开发智能”,不断挑战孩子的能力极限,因为许多早期智力开发往往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