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德国
15579700000009

第9章 德国的教育(3)

慕尼黑作为德国媒体、科研中心和文化重地为慕尼黑大学提供了极佳的教学和研究环境。近来慕尼黑周围蓬勃发展的新经济,也使得慕尼黑成为柏林之后,德国年轻人最向往的城市。

大学的教学单位现分为20个学院,这些学院中又分为总共178个研究所,以及为医学院实习用的诊所。慕尼黑大学成就较高的学院主要有企业经济学院、医学院、法学院、社会学学院、物理学院和化学学院、林学院、兽医学院等。

慕尼黑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573年,如今,除了位于校本部的中心图书馆外,还有分属各研究所和各学院的分馆共215个。中心图书馆的藏书多为基础书籍、日常书籍和一定程度的专用图书,达140万种,加上各研究所的藏书,共为440万册,与巴伐利亚州图书馆藏书量相仿。图书馆藏书每年递增约5万册。

慕尼黑大学一瞥

慕尼黑大学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它的艺术和人文学科研究。它在机械和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如分子生物基因中心实验室与慕尼黑技术大学联合建立的加速器实验室。此外,慕尼黑大学高水平研究的标志是其成员每年荣获的多种奖金和奖励,迄今为止,慕尼黑大学教授中已有12人获诺贝尔奖。

(3)波恩大学

波恩大学位于风景秀丽的莱茵河畔,它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产物。1777年,人们就在波恩建立了一所高等学校,以促进蓬勃的启蒙运动继续发展,1786年又把它改建为大学,这就是波恩大学的前身。不久,拿破仑一世进攻德国,莱茵地区被占,波恩失守。由于法国人带来了全新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因而使这所学校成为封建保守思想和自由的意识形态论争的大讲坛。拿破仑失败后,波恩重归普鲁士统治。在当时著名进步思想家洪堡创议、国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三世帮助下,学校于1818年10月成为普鲁士的正规大学,政府接管了学校。

波恩大学以柏林大学为榜样,于1827年颁布章程,强调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尊重学术自由为办学指导原则。纳粹统治时期,遭到严重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学校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设有基督教神学院、天主教神学院、数学和自然科学学院、医学院、哲学院、法学和经济学院、农学院、教育学院;设有水利法研究所、动力法研究所、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研究所、储蓄、汇兑和信贷业研究所、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工具数学研究所,东方语言研究室等。其中法科、哲学科和医科(尤其是医学外科)是波恩大学著名的学科。

波恩大学

马克思曾于1835—1836年在此学习。1828年,学校将捐助者的名字作为学校校名,即莱茵波恩弗里德利希·威廉大学,简称波恩大学。至此,学校各领域的发展开始进入了正轨。

波恩大学拥有许多校直属科研机构,作为对教学和研究任务的补充。它们是:弗朗兹杜尔格尔研究所成立于1966年,研究古希腊罗马后期情况,尤其是地中海古代文化的过渡阶段。研究所的许多工作人员都是来自外国的专家。

旧天主教神学研究班成立于1901年,由主教研究班和波恩旧天主教教堂资助,是德国迄今为止唯一的旧天主教研究机构,它致力于培养旧天主教教学和研究的后备力量。

东方语言研究班,它对于波恩大学,这所曾位于德国政治中心的高校来说,尤其具有特殊意义。自1979年来,它在经济上一直受到联邦政府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资助,主要从事近东、中东、远东语言文化人才的培养。1983年,研究所还开设了土耳其语、日语、汉语、朝鲜语、印度语和阿拉伯语的笔译课程。

法国文化研究中心是法国使馆于1952年成立的。它的师资力量和研究人员及活动经费大部分得到法国外交部的资助。中心建立目的在于促进德法两国互相谅解和两国学生、学者、作家和艺术工作者的交流。

计划用水法研究所是德国唯一致力于用水平衡法和水利法的实施的科研机构。它通过指导和建议不断对联邦和州立法机关施加影响,使水法实施条件不断改善,同时它还负责水利法的推广和研究。

(4)图宾根大学

据说1477年图宾根的公爵决定建立图宾根大学时,是颇下了一番决心的。因为当年的图宾根即非行政首府,又不是教会中心,和商业也沾不上边,更何况在其周围早已经有若干家赫赫有名的大学。就如同深圳特区要建中国最好的大学,难免担心要让北京上海的同行们笑话一样。

500多年的风风雨雨,这座德国最小的大学城已经成长为拥有1.8万名学生,开设70个专业的大学。德国发明家开普勒、哲学家黑格尔、诗人赫德林都从图宾根大学毕业,中国当年的外交部长乔冠华也曾就读于此。

图宾根大学的医学尤其著名,数不胜数的大学附属医院也是图宾根的一大特色。

(5)斯图加特大学

斯图加特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829年符腾堡联合中学和职业技术学校,以自然科学和工科专业为主,如建筑、工程学、机械制造、化学、电子技术等。其建筑系在德国大学中首屈一指。

但在当年的纯理工科高等学校中,斯图加特大学以拥有相当数量的人文学科而著名。1967年斯图加特理工科高等学校正式提升为大学,发展至今已成为国际化大学。

斯图加特大学现有14个系,140个研究所,5 000名工作人员,2.1万名大学生,其中2 800名外国学生,每年的毕业生有4 800名左右。

(6)卡尔斯鲁厄大学(工业大学)

卡尔斯鲁厄大学(工业大学)成立于1825年,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理工科大学,它位于德国南部的巴登符腾堡州。

目前该校有教授将近300人,学生大约1.7万人,其中外国学生有1 800余人。该校以工科为主,共有12个科系和115个研究所。卡尔斯鲁厄大学的强项在工程学科和自然科学学科。

1972年卡尔斯鲁厄大学设立了计算机系,是德国第一所设立计算机系的大学,其计算机专业综合实力在德国的大学中一直名列前茅。卡尔斯鲁厄大学还与中小企业合作成立了计算机研究中心。

(7)曼海姆大学

曼海姆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07年的贸易大学,1933年曾一度划归海德堡大学。二战结束后作为国家经济大学再度开放,1967年正式改名曼海姆大学。

该大学座落于有200多年历史的巴洛克式的城堡中,可谓一所城堡里的大学。

拥有1.2万名在校学生的曼海姆大学在德国只是中等规模的大学,但其经济学和社会科学专业历史悠久,教育水平久享盛名。选修企业管理、国民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多达6 500人。曼海姆大学的企业管理专业在德国声望极高,在教学内容上偏重数理分析。

曼海姆大学也是一所国际化的大学,大约每十名学生中就有一名外国学生。它还有众多国际教育项目,如跨地区国际商务专业、欧洲商务硕士以及双学位制等。

(8)亚琛工业大学

在19世纪亚琛工业大学成立的时候,周围的工业发展已经非常繁荣。最著名的是金属加工业,特别是铜业,其产品在针、纺织、煤矿、矿山开采方面都被广泛地运用。1865年亚琛工大主楼奠基,1870年“联合科学院”开张庆典,1880年正式命名为“皇家科技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学院破坏严重,1925—1932年开始战后重建,增加了许多新建筑,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学和教授从新纳粹统治下解脱出来。1945年之后的10年,亚琛工业大学在自然及工程科学方面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并且不断开辟新的学科领域。1961年学生人数猛增加到战前的10倍,特别明显的特征就是出现了不断新落成的教学建筑及不断增加的新科系,同年成立了电子系。1965年成立哲学系,同时各种人文科学、中学、职业学校师范培养等专业都开始健全。1966年接管了当时的城市医院之后,大学又增加了医学专业;1967年医学专业开始招收学生,之后,建设新医院的计划开始;1985年亚琛医院正式成立。它集教学、医院实习、管理及企业科技为一体,成为同行业教学与科研的完美结合。1980年,亚琛教育学院合并入亚琛工大,发展为教育系。

目前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的60多个专业拥有近3.5万正式注册学生。这些专业都以理工硕士、文科硕士或国家统一测试结业。亚琛工业大学另有多种深造或补充专业课程、学位后课程以及各种学习项目,为求学者提供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大学的科目表几乎覆盖了所有老牌大学可以提供的专业。50%左右的学生选择了技术工程专业,如机械制造、电子等;18%左右理科专业,数学、物理等;余下的学生则各有10%在文科系、经济系或医学专业就读。

亚琛工业大学

社会实践、专业间合作和国际性是大学260多所试验所、教体、研究创新机构及管理中心的宗旨。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学生们也可以领略到这一点。作为偏重实践性的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在最近几十年中渐渐发展为亚琛市及周围地区的一大经济中心:目前大学拥有1万多名工作人员(其中约1 900科技工作人员,6 000非科技工作人员,1 000左右实习或培训人员和1 500中间工作者),它是此地区最大的一个工作和培训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