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英国
15579900000019

第19章 英国的风俗习惯(1)

一、英国人的生活习惯

英国人保守、冷漠、谦虚、幽默,不喜欢夸夸其谈,更不喜欢别人打听自己的私事。谈论天气是英国人最永恒的话题。英国人不喜欢大声喧哗,也忌讳在众人面前相互耳语,与他人谈话,也注意保持一定距离。英国人注重礼节,“请”“谢谢”是最常用语,“女士优先”是人人皆知的行为准则。人们约会一般要提前一周左右通过电话联系好。英国人善于对时间进行有条有理的安排,随便打乱或改变计划,轻易辞掉约会,是对别人的不尊敬。英国人喜欢明码标价,不喜欢讨价还价。到英国人家里做客,赴约时,客人通常带一些小礼物送给女主人。服饰、香皂之类的物品未免太涉及到个人的私生活,故一般不用来送人。菊花在任何欧洲国家都只用于万圣节或葬礼,一般不宜送人。白色的百合花在英国象征死亡,也不宜送人。其他的花都可送人。盆栽植物一般是宴会后派人送去,早到是被认为不礼貌的,准时赴约、餐后1小时告别是最好的方式。吃饭时,嘴里尽量不出声响,刀叉尽量轻拿轻放,不劝酒,也不与人交谈。

英国人有付小费的习惯,对餐厅的侍者和出租车司机应按账单的1/8—1/10付小费;行李员的小费标准为每件行李50—75便士;理发师的小费标准为2英镑。英国人不习惯过多的感情外露,更不善于做浅薄的调笑、打趣,但可以成为快乐的伙伴。

二、英国人的礼仪

(一)服饰礼仪

一般情况下,一国的气候往往影响当地的生活与消费习惯,有人戏说,英国一天有四季,一年却只有两季。英国作为岛国,冬天很长,但最冷的天气很少低于零度,而夏天最热的时候一般也不会超过32℃。因此,冬天保暖的羽绒服、厚大衣,夏天凉快的丝绸服装在英国需求就不大。此外,英国青少年不如美国青少年那样青睐牛仔装。英美消费观念有所不同,消费水平也有差别。由于欧洲许多国家禁止使用动物皮制作服装,貂皮大衣等高档系列服装很难在英国市场上销售。

英国人比较绅士,崇尚名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名牌运动服,如耐克、阿迪达斯和锐步三大名牌。从未来英国服装市场的发展趋势看,英国大众日益偏爱那些既具有现代感,又经济实惠、宽松舒适的休闲服装和鞋类。

英国人注意服装,穿着因时而异。他们往往以貌取人,仪容态度尤其注意。英国人讲究穿戴,只要一出家门,就得衣冠整齐。虽然英国人已无昔日的雄风,可是自负心特别强。中上层的人士由于过着舒适的生活,因此养成了一种传统的“绅士”“淑女”风度。但他们守旧,一般都热衷于墨守成规、矜持庄重。

(二)相见礼仪

英国的礼俗丰富多彩,彼此第一次认识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不像东欧人那样常常拥抱。随便拍打客人被认为是非礼的行为,即使在公务完结之后也如此。英国人有些禁忌须注意,如他们从不从梯子下走,在屋里不撑伞,从不把鞋子放在桌子上和用人像做装饰等。

(三)餐饮礼仪

重大的宴请活动,英国人都放在晚餐时进行。若请你到人家里作客,需要注意,如果是一种社交场合,不是公事,早到是不礼貌的,女主人要为你做准备,你去早了,她还没有准备好,会使她难堪。最好是晚到10分钟。在接受礼品方面,英国人和中国的习惯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常常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品,无论礼品价值如何,或是否有用,主人都会给以热情的赞扬表示谢意。苏格兰威士忌是很通行的礼品,烈性威士忌则不然。

英国人的饮宴,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俭朴为主,他们讨厌浪费的人。比如说,要泡茶请客,如果来客中有三位,一定只烧三份的水。英国对饮茶十分讲究,各阶层的人都喜欢饮茶,尤其是有些妇女嗜茶成癖。英国人还有饮下午茶的习惯,即在下午3—4点钟的时候,放下手中的工作,喝一杯红茶,有时也吃块点心,休息一刻钟,称为“茶休”。主人常邀请你共同喝下午茶,遇到这种情况,大可不必推却。在正式的宴会上,一般不准吸烟。进餐吸烟,被视为失礼。

在英国,邀请对方午餐、晚餐,到酒吧喝酒或观看戏剧、芭蕾舞等,会被当做送礼的看待。主人提供的饮品,客人饮量以不超过3杯为宜,如果感到喝够了,可以将空杯迅速地转动一下,然后交给主人,这表示喝够了,多谢的意思。酒馆开门时间一般是上午11时至下午3时,下午5时半到晚上11时。酒馆里渴酒的人一般比较多,高峰时,后来的客人没有座位,就买酒随便站着喝。

(四)商务礼仪

英国的国民特性与其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英国的经济发展较早,在大部分外国人的眼里,英国人“自命清高”和“难于接近”。但是,事实上,也并非完全如此。他们之间善于互相理解,能体谅别人。无论办什么事情,总是尽可能不留坏印象,绅士风度,处处可见。他们懂得如何造就一个协调的环境,让大家和谐而愉快地生活。

职业感强烈,是英国人的另一大特性。选择了一种职业,就一定要让自己的业务精益求精。商务交往中,他们重交情,不刻意追求物质,不掂斤拨两,一副大家的作风。对商务谈判,他们往往不做充分的准备,细节之处不加注意,显得有些松松垮垮。英国商人很和善、友好,易于相处,因此,遇到问题也易于解决。他们好交际,善应变,有很好的灵活性,对建设性的意见反映积极。在英国,“外表决定一切”,与英国人交往要尽量避免感情外露。受到款待一定要致谢,事后致函表示谢意,更能引起注意。赠送小礼品能增加友谊。在英国经商,必须守信用,答应过的事情,必须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完成。

英国各民族还有遵循传统的习惯,应避免老用“English”一字来表示“英国的”。如遇到两个商人,一个是苏格兰人或威尔士人,你说他是“英国人”,那么,他会纠正你说,他是“苏格兰人”或“威尔士人”,用“British”一字。谈生意态度须保守、谨慎。初次见面或在特殊场合,或者是表示赞同与祝贺时,才相互握手。在英国,不流行邀对方早餐谈生意。一般说来,他们的午餐比较简单,对晚餐比较重视,视为正餐。

英国商人一般不喜欢邀请至家中饮宴,聚会大都在酒店、饭店进行。

由于宗教的原因,他们非常忌讳“13”这个数字,认为这是个不吉祥的数字。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13”这个数字,用餐时,不准13人同桌,如果13日又是星期五的话,则认为这是双倍的不吉利。不能手背朝外,用手指表示“二”,这种“V”形手势,是蔑视别人的一种敌意做法。上街走路,千万注意交通安全,所有车辆都靠左行驶。商务活动在每年的2—6月、9月中旬—11月最宜,圣诞节及复活节前后两周最好不要去。

三、英国的节日

(一)国庆节

英国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国庆节,只有女王的“官方生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真正生日是1926年4月21日,而其“官方生日”则定在每年靠近6月11日的那个星期六。每年的这个时候,一向有“雾都”之称的伦敦天气也比较好。其主要活动,是由女王亲自检阅“军旗敬礼分列式”。由于星期六本来就不是工作日,因而这一天也不在假日之列。

(二)银行假日

英国还有8天的所谓“银行假日”,在法定假日期间,国会休会,学校关门,工厂息工,平日繁忙的金融城也停止运行。当然,全国所有的银行也都关门停业,银行职工和其他行业的人员一样休假。但由于英国拥有高度发达的支付系统,“银行假日”没有给消费者带来任何不便。这是全国性的假日,并不仅限于银行。8天银行假日是一年中最受欢迎的节日,其原因正值孩子们放假,许多人设法乘机度过一个较长的周末。

(三)圣诞节

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称为圣诞节。

从12月24日到翌年1月6日为圣诞节节期。节日期间,各国基督教徒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圣诞节本来是基督教徒的节日,由于人们格外重视,它便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论,类似我国过春节。

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圣诞蜡烛。

红色与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诞老人,他是圣诞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人物。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

1.圣诞的由来。圣诞节即耶稣的生日究竟是哪一天,其实早无据可查。为什么要把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呢?这是在5世纪中叶由教会规定的。公元354年,在“菲洛卡连”日历中第一次写明12月25日是耶稣的生日,到5世纪西方普遍接受了这个日期为圣诞节。

2.圣诞树。圣诞树最早出现在古罗马12月中旬的农神节,德国传教士尼古斯在公元8世纪用纵树供奉圣婴。随后,德国人把12月24日作为亚当和夏娃的节日,在家里放上象征伊甸园的“乐园树”,上挂代表圣饼的小甜饼,象征赎罪;还点上蜡烛,象征基督。

圣诞树

到16世纪,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为求得一个满天星斗的圣诞之夜,设计出在家中布置一颗装着蜡烛的圣诞树。不过,西方关于圣诞树的来历流行着另一种说法:有个善良的农民,在圣诞节那天,热情地招待了一名流浪的孩子。临别时,孩子折下一根树枝插在地上,树枝立即长成大树,孩子指着这树对农民说,每年今日,树上都长满礼物,以报答你们的盛情。所以,今天人们所见的圣诞树上总是挂满了小礼物。

3.圣诞歌。长期以来,一直流行的圣诞歌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平安夜》,一个是《听,天使报佳音》,第三个是《铃铛儿响叮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