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荷兰
15580400000027

第27章 荷兰的绘画

荷兰现代绘画简介

荷兰经久不衰的绘画传统享誉世界,孕育出绘画大师伦勃朗、梵高、哈尔斯、维梅尔、蒙德里安等,他们与郁金香、风车、拦海大坝等一起,成为荷兰的国家象征和骄傲。当代绘画与雕塑艺术家们也成绩斐然,保持荷兰艺术的传统高度。荷兰当代艺术家在国际艺术活动中频频曝光,如在著名的维也纳的拜茵那勒和卡塞尔的多库曼塔国际艺术博览会上。

二战后最杰出的画家为卡若阿拜尔和康乃尔二者均为“眼镜蛇运动”的成员,且至今仍很活跃。其他著名当代艺术家有范艾乐克、迪柏兹、斯特卢肯、斯霍尔特、柔琳、杜瓦丝。荷兰美术设计所重点强调的特色概念为简单、明快与朴素。最典型的例子为风格运动成员的作品,“风格”是一个美术设计师与艺术家组织,对荷兰1920年前后的艺术气候产生了重大影响。著名的代表人物为蒙德里安、多斯堡和里特弗尔德。著名的里特弗尔德之椅可被视为美术设计里对称与几何造型的典型代表作。

战后,政府作为项目提供者对美术设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日常生活中可见的美术设计例子为邮票与纸钞。荷兰纸钞被视为美术设计的大师级作品。斡森纳设计的50盾、100盾以及250盾纸钞,犹如一首首“雄壮的自然激情交响曲”,乃当之无愧的名作。一系列新的纸钞正由德鲁普斯腾进行设计。设在阿姆斯特丹的荷兰美术设计学会,执行荷兰美术设计“促进者”的功能,活跃于国内外,并在不同艺术领域代表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艾恩德霍芬工业设计学院是专门的工业设计与工业造型高等教育机构,声誉鹊起。

荷兰的绘画大师

伦勃朗

伦勃朗1606年7月15日生于荷兰莱登,1669年10月4日卒于阿姆斯特丹。其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伦勃朗在绘画史——不独是荷兰的而是全欧的绘画史上所占的地位,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诸巨匠不相上下的。他所代表的是北欧的民族性与民族天才。

伦勃朗出生于莱登一个磨坊主的小康人家,曾入过大学,不久便缀学当了画家,干上了专画肖像的热门职业,并娶了一个富家小姐。妻子富裕的家庭成为伦勃朗事业成功的基础。直到1642年妻子去世前,伦勃朗一直是上流社会的肖像画家。此后,他的事业开始衰落,伦勃朗开始陷于债务之中。当伦勃朗1669年去世时,他除了几件旧衣服和画具外,没有留下任何财产。人世沧桑,人情冷暖,给伦勃朗的绘画打上了强烈的生活烙印。

事实上,人生的巨大变迁的确造成了伦勃朗绘画的重大改变。在他生活顺遂的四十岁之前,他的绘画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缺乏独创性然而却有着熟练技巧的人物肖像画,如《解剖课》和《造船者》等;另一类是以夸张甚至是粗野的风格创作的神话和宗教画,如《普洛塞耳皮那被抢》和《参孙的失明》等。此时的伦勃朗尽管也是荷兰的一位优秀画家,甚至也可以称为天才,但却不会是一位有巨大影响和独创性的大师。在他的妻子去世后几年,1644年,伦勃朗生活的每况愈下造成的窘困开始影响其画风的发展。伦勃朗不再画那些平庸的肖像画和一些神秘玄想式的神话题材,他开始愈来愈多的选择那些有着深刻人性的题材,他在宗教题材中注入了父爱、怜悯与饶恕的主题,贫困的生活也改变了他的视线,他把下层普通的穷苦民众画入了他的作品之中。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拉菲尔的圣母已经成为人世间上流社会的理想化的贵族妇女的话,那么,在伦勃朗的《圣家族》中,圣母已成为一个普通的贫苦人家的农妇,而其家庭,的确也全然是一个简陋而温馨的农民家庭了。此时的伦勃朗以正视现实的态度在下贱粗丑的普通民众身上寄寓了自己的理想。

人世炎凉使得伦勃朗对人的理想也更深入。他的人物画中开始出现一种前所未有的对人物心灵的表现。伦勃朗认真地观察他的表现对象,他认真地表现他们的富于心理透析意味的姿势和人与人间情感交流的微妙关系,以及他们脸上每一个细节所透露出的心灵的悠长意味。伦勃朗的自画像是著名的。年轻的无忧无虑的伦勃朗曾经把自己画成漫画式的美化青年,戏谑般浪子,装扮式的文艺复兴的廷臣。他仔细研究过自己的脸部特征和各种表情、皮肤与头的不同式样,采取各种姿势、穿着各种服装,运用不同的光照,直到贫困的生活在他的面孔上留下的深刻的印迹。伦勃朗的人物总是给我们透露出复杂的心灵的信息。伦勃朗的绘画有富于情感的丰富色彩他的色彩总是那么深沉、厚重,在一片深棕色的基调中,他谨慎到使用着有限的亮色。他利用织物的华贵的闪光,在明亮的金黄、朱红的点缀中构成一片漂亮的暖调,他在这种调子中又不时穿插些鲜明的蓝、绿等冷色,使其颜色如同宝石一般熠熠生辉。

也许,伦勃朗对光的使用给人的印象更深。如同他谨慎地使用亮色一样,他也独到地运用明暗。他自由地戏剧性地处理复杂画中的明暗光线,他利用光线来强化画中的主要部分,也让暗部去弱化和消融次要的因素。他这种魔术般的明暗处理构成了他的情节性绘画中强烈的戏剧性色彩,也形成了伦勃朗绘画的重要特色。

伦勃朗作品《夜巡图》

伦勃朗是个多才多艺的画家,他画肖像、人物群像、风景,他还画极为精美的腐蚀法铜版画,在荷兰绘画的所有类别中,他都是最重要的人物,无疑,伦勃朗也是影响世界绘画发展的最重要的大师之一。后世的荷兰伟大画家梵高曾面对伦勃朗的画说过:“你知道吗?我只要啃着硬面包在这幅画的前面坐上两个星期,那么即使少活十年也甘心。”这就是伟大的艺术不朽的魅力。

梵高

文森特·梵高(1853-1890)是继伦勃朗之后被认为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他和高更、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他们吸收了印象派的精髓,却反对印象派纯客观理性的描绘,提倡事物的实质和象征意念,是现代艺术最重要的先驱。梵高27岁时才开始绘画,在短短十年间,绘画了800多幅油画及同等数目的素描,却几乎从未能觅得买家,只能长期依赖弟弟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他的一生,就正如毕加索所说:“这人如不是一位疯子,就是我们当中最出色的。”

1873年,梵高在伦敦其伯父经营的画廊中工作,并热烈追求房东的女儿。后来,因为失恋,梵高尝透了爱情的苦楚,他辞去画廊的工作,一心投身传道,以安抚人类痛苦的心灵。1876年,梵高在学校任义务教师,帮助社会底层的小孩学习。1878年,梵高到比利时一个矿区任传道员的工作。就在这年冬天,矿洞发生坍塌的悲剧,伤亡惨重,上帝的神迹并没有出现,令梵高对宗教开始失望。1879年,教会撤除了梵高的职务。被撤职后的梵高仍然留在矿区,开始对绘画发生兴趣。

1886年,梵高跟随弟弟,去到艺术之都巴黎,认识了高更、塞尚、秀拉及罗特列克等同道中人,并深受印象派及日本板画的影响,开始形成了日后强烈的个人风格。

梵高的《向日葵》

1888年,梵高受塞尚的影响,到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省,寻找创作的灵感。他在阿尔定居,并在此绘画了二百多幅油画,当中却只能卖出一幅《红葡萄园》,得到一则画评。在贫困的生活中,赤热的阳光下,不竭的创作令梵高变得神经衰弱。为了加强自己的信念,梵高喜孜孜地邀请高更到阿尔共同居住,并大肆粉饰了他的黄屋。但两个固执的艺术家共同生活的结果,却是不断的争吵。在一场剧烈争执后,高更大怒而去,梵高无法阻止,亦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竟割下自己的左耳。从此,他不但失去高更这个好朋友,还给所有人笑作疯子。1889年,梵高入住精神疗养院。1890年5月,梵高搬到弟弟家附近居住,并在短短两个月内,绘画了七十多幅油画。狂热而不可抑制的创作激情,有如烈火焚烧着他的内心,使他心力交瘁,精神濒临崩溃。1890年7月27日早上,文森特·梵高在麦田中开枪自杀,延至7月29日伤重不治,享年37岁。

梵高不描绘任何事物,他就是他画中的主题和目的,而这个世界给他的感觉太过强烈,他只得消失。

哈尔斯

哈尔斯(约1581-1666),荷兰画家。生于安特卫普,1666年9月1日卒于哈勒姆。一生贫困潦倒,直至临终前4年还全靠政府定期提供的救济金生活。哈尔斯作品多为人物肖像,其总数约有250幅左右。最杰出的是1600-1630年间的《圣乔治射手连军官们的宴会》(藏哈尔斯博物馆)、《微笑的军官》(藏伦敦华莱士)、《吉普赛女郎》(藏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哈尔斯的团体肖像带有风俗画性质,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善于表现人物的瞬间表情和心理状态。画面气氛热烈,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是欧洲现实主义肖像画发展的高峰。

哈尔斯在风俗肖像画上的突出特色在于两点:一是丰富的现实阅历给予他深刻地刻画人物的深厚功力,极为善于抓住人物内心表现人物。他在1616年所画的《圣安德里昂射击手公会》(射击手公会类似今天的警察局,在荷兰刚刚独立的时候也承担起保卫城市的任务),表现了一群保卫城市归来的战士,充满胜利的自豪在“胡吃海塞”,融入了画家对独立的祖国的信心。

其二是用笔粗犷却不失真,大面积的横向运笔,彰显了人物特有的个性。著名的《吉普赛女郎》(据说她就是“叶塞尼娅”的原型)、《家族》《弹琴的小伙子》,《男孩》《诗人》画面好像是不假思索一挥而就,一种人民大众的豪气感应运而生。

哈尔斯的《吉普赛女郎》

哈尔斯是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他的命运也决定了他不可能与古典主义有丝毫的连带。在多年的肖像创作上,尤其对微笑的捕捉一道别有心得,他总是摄入瞬间的表情,这是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军官》《伊莎贝拉》,但人物的下一个表情一定是开怀大笑。从“吉普赛女郎”低回的眉目间,从小伙子撇动的嘴角间,从伊莎贝拉流动的明眸间,我们能够深刻地体会这种传神的魅力。

酗酒带给哈尔斯的是个人情感的充分放纵,却没有打消他对生活的热情,他追逐着笑的瞬间并把他们永远地留在了画板上。然而,这位捕捉欢乐的大师不仅自己饱尝了生活的辛酸,在死后成就还被埋没达三百年之久,直到印象派绘画的兴起,经马奈、莫奈等人的发掘,哈尔斯才得到他在历史上应得的尊崇。

维梅尔

维梅尔(1632-1675年),出生于荷兰德夫特,巴洛克时期的画家,为荷兰大师中最稳健、温和的一位画家。

维梅尔的《倒牛奶的女人》

由于当时奢华风的风靡,维梅尔的朴素之风不被认可,以致大多数的画都是在死后卖出的,但他善于利用光影的色彩细微变化作画,可谓与现在的光学照相机相比,代表作有《倒牛奶的女人》,《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等等。可惜他英年早逝,还欠下了一大笔债留给了妻儿,直到很久以后才被人发觉他的画的艺术价值。

世人只能了解他很少的一部分生活,也只有很小一部分的油画被保存下来,仅有的一点信息是登记簿上一点官方文档和其他画家的一些评论。

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荷兰画家,1872年3月7日生于荷兰中部的一座小城阿姆尔弗特,1944年2月1日卒于美国纽约。早期大量作品风格介于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之间。20年代初开始从事纯几何形的抽象创作,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原色红、蓝、黄及灰色。他认为艺术是一种净化,只有用抽象的形式,才能获得人类共同的精神表现。蒙德里安是立体派的代表人物,最典型的作品是油画《百老汇爵士乐》。

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爵士乐》

蒙德里安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敢于用艺术建构未来生活的人。他打破了我们认为理所应当的现象:绘画总在平面上进行。蒙德里安对每一个长度都通过绘画中习惯性的透视效果,去摆脱我们眼睛已习惯的深度的影响。每一条倾斜的线对他来说都涉及了透视原理。在蒙德里安那里,空间在平面中是自我独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