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意大利
15580800000003

第3章 意大利历史(1)

约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许多的“意大利人”从地中海的其他地方航行到意大利,并定居在国家的南部地区。具有印度和欧洲血统的部落于公元前1800年左右出现了身份更为明确的部族,主要有撒丁岛上的利古里亚人,定居在今天的利古里亚区;海洋西古巴人,他们在意大利南部和今天的拉齐奥区繁荣昌盛起来。后来又有来自巴尔干半岛各国的游牧部族皮齐尼人和梅萨比人,定居在意大利的亚德里亚海沿海地区。在这之后接踵而来的是所谓的古意大利人——翁布里亚人、萨谟奈人、拉丁姆人、沃而西人、韦尼蒂人及其他人,他们在半岛的北部和中部地区开拓了殖民地。公元前800年左右,来自北非的腓尼基人在西西里岛和撒丁岛上建立殖民地;法国后裔凯尔特人于公元前600年左右也来到了意大利。

一、希腊人

公元前735年左右随着希腊人的到来,南部地区的定居格局显得更有凝聚力了。希腊与意大利的部分地区长期有生意来往,因此,从希腊来的移民愿意长期在这里居住下去。阿克拉加斯和卡塔纳(今天的阿格里真托和卡塔尼亚地区)等独立的希腊人城市在意大利南部地区和西西里亚崛起,形成了大希腊区。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他们丰富了善于发明创造的意大利人在艺术、文化和农业等领域的才能和技巧。

许多新兴殖民地最后超越了希腊城市,导致了大希腊区和祖国之间的摩擦。公元前415年,雅典人对锡拉库萨——西西里岛上最强大的希腊城市发动了海上袭击,结果在古代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海上战役中伊特鲁里亚人和迦太基人被驱逐出去。此后,北方的伊特鲁里亚人和附近的迦太基人对希腊人发起了进一步的挑战。

二、迦太基人

在大希腊最兴旺的时期,迦太基已经凭着自己的能力成为一个强国,不久就在西西里岛和其他地区的希腊殖民地旁建立起了自己的殖民地。这样一来,冲突就引发了。早在3世纪,敌对双方就开始互不理睬彼此之间的差异。此外,当时这两个竞争对手还面临着一个新的超级大国——罗马的威胁。罗马政府占领了库萨,迦太基人多次奋起反击,才得以多存在了一段时间。

三、伊特鲁里亚人

正当希腊人与迦太基人在为争夺意大利南部而战时,另一个主要的文明国家——伊特鲁里亚对北方处于分裂状态的领土实行霸权统治。根据公元前800-公元900年左右的第一次历史记载,他们可能是由同化了的其他部族(主要是翁布里亚人)的善于发明创造的外来民族混合组成,最后形成了共同的语言和共有的社会观、艺术观和文化观。

他们的社会结构是在相互间关系紧密的12个城市组成的联盟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从事神职的国王统治。然而,他们所留下来的艺术、文化遗迹甚少,因为许多城市是用木头建成的,很快就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实际上,唯一能证明他们存在的证据是从坟墓中得来的。在约400年的时间里,他们所创造的尖端技术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使他们在意大利中部处于无人挑战的地位,但是最后还是成为罗马人的猎物。到了公元前300年,罗马人已经占领了大多数的城市。

四、罗马帝国

罗马建于公元前753年,但有关证据却表明它的建立时间是接近公元前1200年或公元前1400年,也就是在该城市的卡匹托尔山上发现的最早陶器碎片的年代。到了公元前9世纪,在台伯河两岸的低矮山丘上也许已坐落着许多分散的村庄。当时的这个位置是北方伊特鲁里亚人和南方的拉丁人(另一个居住在意大利中部的部族)领土之间的战略要地。在接下来的三个世纪的时间里,该地区通过贸易繁荣发展起来,并由伊特鲁里亚国王统治。

公元前509年,罗马市民推翻了伊特鲁里亚统治者,建立了他们称之为“共和制度的国家”。在这种制度下“人民就是国王”。罗马城市继续繁荣发展,唯一不足之处就是“普通老百姓”——平民与政治军事上层人士——贵族之间的鸿沟不断扩大。公元前494年,平民选出了保民官(或地方行政官)来保护他们的利益,并针对社会的这一弊病及其他缺点发表演说。

一个强大的政治基础(保民官是其中一部分)使罗马能够开始实施其政府计划。意大利南部的伊特鲁里亚人、萨谟人及希腊人占领的地区很快就陷落了。接着罗马与迦太基发生了冲突,他们之间的敌对状态导致了三场持久战,这就是著名的布匿战争。第一次战争中(前264-前241),罗马占领了地中海的主要岛屿——西西里岛、撒丁岛和科西嘉岛。第二次战争(前218-前202)中,罗马遭遇迦太基军事攻击,屡屡战败,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第三次布匿战争(前149-前146)中,迦太基人终于投降了,这样,罗马就占领了地中海的大部分地区。

当罗马在海外的事业蒸蒸日上时,国内却内乱不断。政府采取镇压和缓和措施都不能解决贵族和平民之间的新争端,这些争端不断升级,最后发展成公元前92至前89年间所谓的社会战争,动乱导致了苏拉领导的军事镇压,苏拉统帅的独裁政权标志着军队已经成为一种政治力量。他当权期间发生的一件大事就是奴隶大起义(前73-前71),由以前的斗士斯巴达克斯领导的注定要失败的起义。

另一个统帅庞培在苏拉去世之后脱颖而出,他与克拉苏实行联手统治,克拉苏最后成为贵族边缘人物。由于军事上的成就,庞培得到了提拔。这时,第三个统帅——尤利乌斯·恺撒出现了,他于公元前81年参军以还清债务。公元前59年,他与克拉苏、庞培一起统治全国,形成了三权执政局面,这就是罗马历史上著名的“前三头同盟”。

恺撒原本是因其演讲才能和敏锐的经济头脑而出名,但他在军事方面的才干很快得到了证实,在为期数年的战争中,他在今天的英国、德国和法国境内取得了多次辉煌的胜利。这些功绩引起了庞培的嫉恨,他企图让罗马人反对恺撒,于是便找了个借口对恺撒实行报复。公元前49年,恺撒返回意大利,他率领军队断然决定无视法令渡过卢比孔河(靠近今天的博洛尼亚)。当时的法令规定:没有经过参议院的同意,军队不能过河。在预先得到恺撒到来的警告时,庞培狼狈而逃,罗马的政治反抗崩溃了。

公元前48年,恺撒被任命为罗马的终身统治者。他大力实行改革和复兴政策以鼓励持久的建设工程,并恢复法律和其他制度。然而,新上任的独裁者的权力遭到了嫉妒。公元前44年3月15日(即古罗马历中3月的第15日),在他去参议院的路上,被一个共谋者集团(包括他的养子布鲁图什在内)谋杀了。

恺撒的遇害引起了全国的轰动。所谓的“第二次三头同盟”首次登台,这是个由罗马人马可·安东尼、李必达和屋大维(恺撒的大侄子兼指定继承人)组成的联盟。接下来是马可·安东尼与屋大维长达12年的权力之争。安东尼与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之间的关系毁掉了他的抱负。公元前31年,屋大维在亚克兴战役中的大获全胜标志着安东尼的彻底失败。接着,屋大维改名为奥古斯都,与公元前27年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开始了奥古斯都时代,也就是罗马帝国的全盛时期。

奥古斯都的统治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帝国扩张的速度放慢了,军事上的胜利得到了巩固,政府鼓励人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奥古斯都引以为荣的是“把罗马的砖块变成了大理石”。罗马的文化生活也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尤其在文学领域,奥维德、维吉尔和贺拉斯等作家写出了一部部古典文学的佳作。

奥古斯都的继承者朱利奥·克劳狄王朝成员在才能方面远不如他。提比略皇帝(14-37年在位)、克劳狄皇帝(41-54年在位)和尼禄皇帝(54-68年在位)多半都是可以用金钱收买的颓废者,他们只会大笔大笔地挥霍财产。只有帝国创造的巨大财富才掩盖了这个时期的经济和官僚政治的不足。尼禄任职期间,国家已遭到很多创伤,对基督教徒的迫害到处可见。

弗拉维安王朝(69-96)的统治——韦斯巴芗、蒂图斯和图密善——总的来说都很有成就;安东尼王朝及其政府任职者——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东尼和马可·奥勒利乌斯也是如此。117年,在图拉真的统治下,帝国的领土面积达到了最大;哈德良则是历史上最有修养、最英明的领导人。

五、衰退和瓦解

马可·奥勒利乌斯皇帝(161-180)的去世可以说是个分水岭。罗马帝国第一次受到外敌的威胁。长期以来帝国的空洞大话掩盖之下的罗马种种弊病都得到了恶报。通货膨胀袭击了整个国家,罗马的经济摇摇欲坠,帝国的资产被用来抵押和还债,文化生活也一蹶不振,国家开始越来越频繁地更换皇帝,随着帝国掠夺来的战利品的日益减少,国内的农业和商业也衰退了。社会、军事和其他制度变得十分脆弱而奄奄一息。

政府作出种种努力来抑制衰败的进程,其中最主要的是在286年把帝国划分为东、西两个管辖区,分别在罗马和君土坦丁堡拥有各自的皇帝。这些措施带来了暂时的缓和。这时出现了一个意志特别坚强的皇帝——君士坦丁大帝(306-337),在他的统治下,罗马再度繁荣昌盛起来。他是第一个赋予基督教徒宗教信仰自由的皇帝。可是,这种缓解只是暂时的。395年,帝国西辖区的首府从罗马搬到了东北部更容易防守的拉韦纳。15年之后,哥特人阿拉里克洗劫了罗马,他是来自波罗的海的一个部族(属于第一批所谓的蛮族)的首领。罗马的末日来临了。475年,另一个哥特人——奥多埃塞——取缔了帝国西辖区的末代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图卢斯。493年,狄奥多里克也跟着奥古埃塞而来,他占领了帝国的最后一个首府——拉韦纳,从而统治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

六、法兰克人和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

然而,地中海对岸的拜占庭(古老的东罗马帝国)逃脱了它西边邻居的厄运。536年-552年期间,其皇帝查士丁尼夺回了意大利的大片土地,并实行拜占庭式的统治,这种统治影响了意大利大部分地区几个世纪。567年-774年,伦巴族人的到来打破了完全霸权的局面,并在意大利的北部与中部的非拜占庭地区建立了强大的公爵领地,他们主要是没有宗教信仰的德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