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读书就是这样。读得越多,越感觉自己不知道的、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更多,要抓紧时间多学习。好的书籍就像一个高尚的朋友,经常看书会提高自己,会让自己有所进步。
偶尔的无知固然能彰显别人的渊博,可是如果一个人知识很匮乏,几乎对所有问题都一窍不通的话,交流显然将成为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每个人交流的时候都不希望面对的是空气或者墙壁。只会嗯嗯呀呀或者摇头点头的人肯定难以赢得别人的好感,而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能够像磁铁一样。对人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并使他们不由自主地向你靠近。
读书,是你事业的必由之路,是你走向成功的钥匙,见识短浅的人很难有所成就。要想有所学识,就必须一直读书、注重读书,同时善于读书,要有终身学习的想法,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做一个由表及里的人、一个真正的人才。
伟人之所以能成功,与他们的坚持学习、渴望得到新知识不无关系。而且伟人几乎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喜欢读书、广泛地阅读。
鲁迅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勤奋读书的好习惯。他平时除了写作外,就是读书。当他感到累了或困了就靠在藤椅上翻翻报纸看看杂志,把读书当作一种休息与娱乐,即使在他逝世的那一天,在呼吸十分微弱、血压反常的情况下,他还向许广平要了一份当天的报纸,对上面的消息和文章详细地阅读。
曾国藩熟读《二十四史》,对中国历史十分熟悉,从历史中悟出的道理,对他从仕有很大的帮助。
不仅中国的伟大人物喜欢阅读,外国的有志之士也同样如此。
哪怕在沙皇的监狱中,列宁也不忘读书。他曾被关押在圣彼得堡14个月,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利用监狱图书馆读了14个月的书。他一边读书,一边收集各种资料进行研究。读书是列宁坚持一生的习惯,在逝世的前几个月,他还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然后要检查,使学问真正深入到我们的血肉里面去。”
读书可以补充你的能量。金圣叹说过:“天下才子必读书。”天底下没有几个人是天才,非学无以成才。读书是积累知识的最好方法,书是人的精神食粮,只有精神世界丰富的人才可以有所作为。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书虽然是一种没有声音的东西,但是它对人们的影响却非常深远。它可以增加你对世界的感知,提供成功的思路,减少失败的挫折。
俄国著名的学者赫尔岑说过:“书是和人类一起成长起来的,一切震撼智慧的学说,一切打动心灵的热情都是在书里结晶形成;书本中记述了人类生活宏大规模的自由,记述了叫做世界史的宏伟自传。”
书籍中蕴含着千百年来人类的智慧与理性,正因为此,才使得一些书伟大、灿然有光,所以值得去读,而且应该去读;书籍是一种工具,它能在黑暗的日子里鼓励你,使你大胆地走入一个别开生面的境界,使你适应这种境界的需要,所以值得去读,而且应该去读。
比如,虽然成功的路不可以模仿,但如果你经常阅读各行业成功人士的传记或者是自传,并通过静心思索,你就有可能从中借鉴出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
读书可以让你有自己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有独到的认识;读书可以让你显得有气质,苏轼有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要想做一个有渊博学识、独到见解、优雅谈吐的人,就必须要有知识,要学习、要读书。因为知识可以垫起你成功的双脚。人有了知识以后,会从言谈举止中流露出令人不可小窥的气质,给形象增色不少,而引经据典的谈论,更是让人刮目相看。
谁都愿意和满腹经纶、谈吐温文尔雅的人交往。多读书,可以让自己变得有气质、有水平,且不至于在公关办事时因言语而让人大跌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