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公关办事有心计
15591400000027

第27章 找能解决问题的人

常言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在战争中,袭击敌方的指挥中枢,一举拿住对方的关键人物,可以让敌人群龙无首,不战自溃,轻易获得战争的胜利。在办事的时候,找到能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物,获取对方的协助,无疑也能够事半功倍,轻松解决问题。

在很多时候,办事人为了能把事情办好,往往是说破嘴、跑断腿,可是却起不到什么效果。问题在哪里?没有找到关键人物。而有些人面对看似很困难的问题却能轻松解决。原因何在?找到了关键人物。

所以说,在面对非解决不可的难题时,找到能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物是重中之重。找到关键人物,得到他们的帮助,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

什么人是关键人物呢?能够把事情解决的人或者能帮助解决问题的人就是关键人物。从这点来说,待办事情的主管人员和上级领导自然属于关键人物,他们直接掌管着这些事情,只要他们点点头、说句话,难题就能迎刃而解。但关键人物不一定就是在台面上看得见的人物,就如同唐高宗后期,尽管李治是皇帝,但是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是皇后武则天,所以一些幕后人物也可能是关键。

宋朝的蔡京是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他身居宰相之职,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却一度被宋徽宗罢官。眼看仕途一片暗淡,蔡京自然不甘心就此退出政治舞台,于是多方活动,意图东山再起。

为了重新获得宋徽宗的信任,蔡京找到了几个人,分别是宋徽宗宠爱的郑贵妃、信任的大臣郑居中以及自己的门人弟子。

首先,蔡京让自己的门人弟子给皇帝上书,为他鸣冤叫屈,说蔡京的做法并非独断专行、胡作非为,而是来自于皇上的旨意。

鸣冤的奏章本来很常见,但是关键在于把皇帝牵了进去,这就不得不让皇帝斟酌了。再加上蔡京本来也不是耿直之辈,很能讨皇帝的欢心,所以皇帝并不厌恶蔡京,见到这些为蔡京说好话的奏章,不免有些意动。

看到这种情景,蔡京的第一个关键人物出面了,那就是郑贵妃。郑贵妃识文断字,对于爱好风雅的宋徽宗来说很有吸引力,因此深受皇帝的宠爱,有些事情甚至还会跟她讨论讨论。受蔡京托付的郑贵妃充分发挥了“枕边风”的作用,不时为蔡京说几句好话,言外之意就是宋徽宗用人不是很恰当,放着蔡京这样一个能干的人不用,却将他罢官。这么一说,宋徽宗就已经开始回心转意了。

紧跟着蔡京所找的第二个关键人物出场,那就是宋徽宗信任的大臣郑居中。郑居中为了达到目的,不但自己去为蔡京说情,还联络了好友吏部侍郎刘正夫,两个人先后觐见宋徽宗给蔡京说好话。

郑居中先进去觐见宋徽宗,见到皇帝之后说道:“陛下做了皇帝以后,前段时间的朝政都很清明,对于国家和百姓都很有好处,为什么要改过来呢?”

蔡京找人的眼光确实很厉害,郑居中的这番话表面上是在歌颂宋徽宗,一个字也没有提到蔡京,然而却是暗中褒奖蔡京。因为前段时间主持朝政的正是蔡京,肯定了宋徽宗,实际上就等于在褒奖蔡京。

不久,吏部侍郎刘正夫又进去觐见宋徽宗,他的意思跟郑居中差不多。

综上种种,宋徽宗终于下定决心,再次起用蔡京担任丞相。

蔡京的东山再起虽说跟郑贵妃等人的说情有直接关系,但归根结底还在于他自己善于办事,找准了能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物——郑贵妃和郑居中。试想一下,假如蔡京直接去找宋徽宗,很可能不但起不到作用,弄不好还会惹得龙颜大怒,岂不适得其反?

虽然蔡京其为人不敢恭维,但是其做事的方法却很有一套,今天人们在办事时不妨借鉴一二。

办事时,一定要找到能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物,这样问题都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