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典品牌故事全集
15594800000095

第95章 IBM导演世纪之战

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世界计算机发展的历史经历了大型电脑和小型电脑阶段。IBM在这段时期一直毫无争议地雄踞龙头老大的宝座。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随着个人电脑时代和网络时代来临,尽管IBM公司率先推出了个人电脑,不过由于外部的激烈竞争与内部的管理机制问题,IBM逐渐失去了从前的光辉。

从1992年开始,IBM开始大动手术,1994年,IBM与奥美合作,进行蓝色巨人的全新打造。除了广告宣传外,IBM同时策划了人机大战这个令全世界瞩目的营销事件。

1997年5月11日,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突然感到自己“万物之灵”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从美国曼哈顿传来的一则新闻:“1997年5月11日,星期一,早晨4时50分,一台名叫‘深蓝’的超级电脑将棋盘上的一个兵走到C4的位置时,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棋手不得不沮丧地承认自己输了。世纪末的一场人机大战终于以计算机的微弱优势取胜而告终。”

人类派出的最优秀的象棋代表——卡斯帕罗夫被一种没血没肉,有的只是冷冰冰的铁和硅的机器怪物打败了!

“深蓝”(Deep Blue)是IBM公司研制的超级电脑,学名“AS/6000 SP大规模多用途并行处理机”,共装有32个并行处理器,每秒能分析2亿步棋。

同时,“深蓝”贮存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棋谱,对于“世界第一棋王”过去下过的每一局棋都了如指掌,而且心无旁骛。它能根据卡氏过去的棋局进行程序优化。升级后的“深蓝”也可以在下棋过程中因人改变程序,根据棋面及时调整战略战术,表现出人性化的某些智能。

从5月3日到5月11日,在全世界焦急的目光关注下,历经6局紧张激战,“深蓝”终以3.5比2.5的总比分将卡斯帕罗夫逼下了世界冠军的王座。“深蓝”有好几招“神来之手”不仅令卡斯帕洛夫,也使“深蓝”的设计者感到惊讶万分。

面对人类的失败,世纪之战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反思,新闻媒体则以挑衅性的标题不断地发问:“深蓝”战胜的是一个人,还是整个人类?智慧输掉了,人类还剩些什么?人机大战的胜负已经决出分晓,可由此引起的热门话题仍在继续。

就在全世界的为机器厉害还是人类厉害的问题争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关起门来偷着乐的就是IBM公司了。对于IBM公司而言,无论卡斯帕罗夫和“深蓝”谁胜谁负,结果并不重要,最终的赢家只有一个——就是IBM。

卡斯帕罗夫的兵败也引起了公众对“深蓝”创造者的浓厚兴趣,人类最伟大的象棋大师败在一台电脑手下,顿时成为万众关注的最热门的新闻,仅在因特网上就有2700万人,络绎不绝地前往有关站点探究。IBM甚至单独为这场比赛准备了一个网站——ibm。chese。com,详细报道每天的战况,每天全世界有上千万的用户访问该站点,关注棋局的发展,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世界媒体的报道推波助澜,“人机大战”引起了全球各种媒体的密切关注,美国的《时代周刊》、《纽约时报》,英国的《卫报》,中国的《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都不惜篇幅地加以了报道。无论棋界,还是计算机界,IBM再一次名声大振。

IBM公司为这次比赛共投入资金1000万美元,出资110万美元作为比赛的奖金,胜者得奖金70万。比赛后卡斯帕罗夫得到奖金40万美元,而70万等于发给了其本公司。由于这次大战,使得IBM又一次成为媒体的热门,由于传媒在有“人机大战”的众多报道中,经常提到IBM的名字,据估算,IBM由此所节约的广告费大约有1亿美元左右。

尽管IBM公司的新闻发言人谨慎地称,难以断言“深蓝”的名声大噪对增加销售额有什么明显的影响,但“深蓝”的历史性胜利当时就给IBM带来初步的物质成果:比赛结束第二天,纽约证券交易所IBM公司的股票价格就上扬了3.6个百分点,按照当时价格计算,仅仅股票价格的上涨,就为IBM带来多达2亿美元的收益。

IBM是名副其实的大赢家,无论“人机大战”结果如何,IBM公司都达到了其商业目的,取得了广告效应。

智慧分享

IBM导演的这场世纪之战,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事件营销。事件营销的难点就在话题的争议性上,如果是大家的态度没有差异或者差异非常小,那么传播、关注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企业搞事件营销的意义就不大了,因为几乎得不到媒体和受众的关注,与企业自卖自夸式的广告宣传行为没有多大区别。

显然在这方面IBM做得极为出色,利用一个机器是否比人类强的话题,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争论和反思,同时也让全世界的人们都在谈论着同一个名字——I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