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交往中,答承问,问则答,此为常理。但有时对方的问题或刁钻古怪,或不便径直做答,此时不妨以问制问,更利于有力地揭批、讽刺、劝谏等。
洪承畴在松山兵败后降清,任七省经略,在他初被清军俘获时,传说他已经殉难。明朝朝廷也曾表彰他。而洪承畴的旧友孙兆硅因起兵抗清而被捕。洪便向孙打听:“你是否确切地知道原来扬州的史可法果真是死了呢,还是没有死呢?”面对叛徒,孙兆硅怒不可遏,如大骂有失风雅,不答有失气度,便来了个以问制问:“你从北方到南方来,是否确切知道原来在松山为国殉难的洪承畴,果真是死了呢,还是没有死呢?”姓洪的就在眼前,没有死是现实,孙兆硅就利用现实与事实的矛盾,面对面地揭穿了这个叛徒的嘴脸,使这个厚颜无耻的叛徒无地自容,恼怒不已。
美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是有名的幽默大师。有一次,马克·吐温去拜访法国名人波盖,波盖取笑美国的历史很短:“听说美国人无事的时候,往往爱相信他的祖宗,可是一想到他的祖父那一代,就不能不停止了,是不是这样呢?”马克·吐温便以充满诙谐的语气问:“听说法国人无事的时候,总是尽力想找出究竟谁是他的父亲,是不是这样呢?”透过幽默,我们不难看出马克·吐温的幽默。
一次,一家英国电视台采访梁晓声并进行现场录制。
采访者是个老练机智的英国人,他对梁晓声说:“下一个题目,请您做到毫不迟疑地用最短的一两个字,如‘是’或‘否’来回答。”
梁晓声点头认可。录音话筒立即伸到他的嘴边。
记者问:“没有文化大革命,可能也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你们看来是好还是坏?”
梁晓声一怔,提问竟如此之“刁”,他灵机一动,立即反问:“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就没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著名的作家,那么您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好是坏?”回答得如此巧妙,使英国记者一愣,摄像机立即停止了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