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决定一生的8种心态
15595000000024

第24章 莫论成败得失

人的一生,总会有许多或大或小的成功与失败。有的人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故步自封,停滞不前;有的人因为一时的失败而心灰意冷,一蹶不振。人生需要放眼长远,超越成败得失,塑造平常心态。以平常心视不平常事,则事事平常。从人生的根本意义来理解,冒险失败胜于安逸平庸。轰轰烈烈地奋斗一生,即使到头来失败了,他的一生仍然是有价值的。

凡事都该以轻松的心情来面对,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好的结果。有的人不管做什么事,都很容易因为做不好就灰心,也有些人因为自己没有信心而灰心。对第一次所做的事能得到满分的人很少,任何人都会对第一次碰到的事有不大自信的感觉。假如有人一开始就可得到满分,这种人就可称为天才了,100万人中也许只有一个。所以普通人碰到第一次做的事情,应该抱着很可能会失败的轻松心情来想比较好。

求稳怕乱、惧怕失败、不冒风险、平平稳稳地过一辈子,这样虽然可靠,虽然平静,但其最为痛惜之处在于,你自己葬送了自己的潜能。你本来可以有机会摘取成功之果,分享成功的喜悦,可是你却甘愿把它放弃了。与其造成这样的悔恨和遗憾,不如去勇敢地闯荡和探索;与其平庸地过一辈子,不如放手一搏。

为了更大的成功,不应贪恋眼前的安逸和平稳,扬起你生命的风帆,顶着满天乌云,迎着惊涛骇浪,去进击,去拼搏,去展示你生命的根本意义,创造生命的辉煌。

成功是人人向往的,但成功之后并不是什么问题都没有了,成功有时也会给人带来严重的障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医生卡瑟拉讲了这样一个病例:在奥斯卡金像奖发奖仪式次日的凌晨3:00时,她被奥斯卡奖获得者克劳斯从沉睡中唤醒。克劳斯认为他所获得的成功“是由于碰巧赶上了好时间、好地方,有真正的能人在后边起了作用”的结果。他不相信自己获得奥斯卡奖是多年锤炼和勤奋工作的结果。尽管他的同事通过评选公认他在专业方面是最佳的,但他却不相信自己有多么出色和创新的地方。克劳斯进门后举着一尊奥斯卡奖的金像哭着说:“我知道再也得不到这种成绩了。大家都会发现我是不配得这个奖的,很快都会知道我是个冒牌的。”

在卡瑟拉的经历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他认为,这些严重影响成功的症状是由于缺乏平常心而引起的。

除此之外,成功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自大自负的消极后果。有的政治家取得一系列成功后,因过分自信而造成重大失误;有的作家写出一两篇佳作后,再无新作问世。有人对美国的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做了跟踪调查,发现这些人获奖前平均每年发表的论文数为5~9篇,获奖后则下降为4篇。这些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不能正确对待成功,不能说不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只有那些不断超越成功的人,才能不断取得伟大的成功。

有时,失败是因为对事物的认识的局限性。爱迪生在发明蓄电池的过程中,曾先后经历了5万余次的失败。面对一大堆失败的试验数据,助手们既灰心又沮丧。一个助手对继续试验感到厌烦和疑虑,他问爱迪生:“这么多失败难道没告诉您什么吗?”爱迪生只是平淡地回答:“是的,我知道了不起作用的东西有5万件。”

有时,失败来自于难以预知的偶然性因素。虽然人们付出了很多,但都在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时发生了意料之外的事情,而致功亏一篑,即所谓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话是说谋事与成事的关系。

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超越的机会,逃离失败,躲避失败,就会把一个人的活力与成长力剥夺殆尽,形同一个行尸走肉。所以,失败是超越自我的重要推动力,没有失败过的人,是从来没有做过事的人。

失败,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严格考验,是超越自我前的演习,它借此烧掉人们心中的残渣,使之变得更为纯净,可以经得起严格的考验。

超越成败得失,以平常心看待结果,以平常心看待偶然因素,以平常心收拾残局,为未来继续努力,才能超越自我,才有可能赢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