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决定一生的8种素质
15595200000015

第15章 四种实践能力

1.口头表达力——展现优秀的自我

无论在什么场合,如果你能够表达清晰、用词简洁,再加上抑扬顿挫、娓娓道来的语调,就能够吸引听众,打动别人。

然而,事实上人们大多忽视语言的力量和表达的艺术。是的,谁能够精确地评估出一流口才的巨大作用呢?但是,恰当的用词、得体的表达,确实有着无穷的威力。当今的学校教育差不多无所不包,但一个问题就是不注意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重视言语的力量。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迷人的风度、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总能使人倾倒,这就是我们的魅力表现。

灵活高超地驾驭语言的能力是一个人终其一生的财富。然而,现实中,人们往往愿意穷其一生去学习科学、文学知识和其他各种知识,却完全忽视了语言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这常常使他们显得木讷呆板。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很高的造诣,但在社交场合却羞于开口、沉默不语,以至于显得像一个无足轻重的人,还有比这更令人沮丧的吗?看到那些才能不及自己十分之一的人,在公众场合倒能滔滔不绝,而自己却静静地坐在一旁,只有洗耳恭听的份儿,难道不会让人觉得心里不平衡吗?所以,平时注意锻炼出一种优雅的谈吐技巧,对你的成长将非常有益。

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反映,从中可以看出他的知识、才能、阅历和修养。不管他治学严谨还是做事马虎;不管他思维敏捷、条理清楚,还是思想懒散、不求上进,都可以从他的话语中看出来。从他说话的内容和方式中,你可以看出他读了哪些书,掌握了哪些思想;你可以看出他的择友之道;你可以看清他的思想轨迹、生活习惯,也可以知道他的所作所为和生活阅历。可以说,谈话中囊括了一个人的一切,不管你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掌握了多少知识,取得了多少业绩,都可以从你的话语中得到反映。如果说你的话语就是你的“全景图”,一点也不为过。

渴望建功立业的年轻人,应该掌握谈话的技巧,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在各种场合,做到谈吐优雅、从容不迫、应付自如。能够让别人对自己感兴趣,本身就是一种很高的素质,值得每一个年轻人为此而努力。如果想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提高自我表达能力,这会使自己受益无穷,可以称得上是一生的财富。

那么如何才能练就一副优雅的谈吐呢?下面列出几条建议以供参考:

(1)获取书中精华

为了这种目的而读书时,最好多注意文体及文字的使用方法。同时边看边想,琢磨该怎么做才会表现得更好,如果自己也写同样的题材,有什么地方会不如它?

如果写的是同样的事情,由于作者不同,其表现方式将有多少的差异,或者由于表现方式不同,即使是同一件事,所给予读者的印象又将有多少差异,诸如此类的问题,最好在阅读时就注意到。无论多么精彩的内容,要是言辞的使用方法很奇怪,或文章本身缺乏风格,抑或文体和主题并不相称,将使读者觉得扫兴,希望你能仔细观察。

(2)树立独特的表达风格

无论多么轻松的对话,或写给多么亲密的人的信,都应该拥有自己的风格,这点很重要。尽管说话前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但是,如果在无法预作准备的情况下,至少应在说完话之后,再想想看是否有更好的表达方式。做到这一点,也能使你的口才有所进步!

(3)规范语言和用词

我们都曾被某部电影中一段精彩的对白所深深吸引过。那么,他们对话的魅力出自哪里呢?只要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所谓的好演员,都很重视清晰的发音与正确的措辞。语言的目的,在于传达概念。尽管如此,采用无法传达概念的说法,和引不起别人的兴趣的说话方式,是最愚蠢不过的事。

我们可以每天大声地朗诵书本,并请他人倾听。只要换气的方式、强调的方法、朗读速度等一有不适当之处,就请他们指正。朗诵时嘴巴要张大,一个字一个字清楚地发音。要是速度太快,或有不认识的字,就马上停止。即使单独练习时,也要用自己的耳朵仔细听。要是遇到较难发音的字词时,就要反复练习,直到能够发出完美的发音为止。

(4)将思想化作文章

选几个社会性的问题,在脑中想好关于这些问题可能出现的赞成意见与反对意见,并假设争论的情况,然后尽量把它写成文章,这也是很好的提升自己语言表达水平的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选取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在头脑中组织成正反两方代表进行辩论。然后试着将两方观点记录并整理成一篇高水平的文章。

这不但可作为辩论的练习,而且和养成经常出口成章的习惯亦有关联。

2.书面表达力——具有权威性的表达方式

人们爱用“妙语连篇”与“妙笔生花”分别形容出色的口才与书面表达能力,其实,二者在本质上都是语言艺术的两个方面。可以说,出色的演说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作家,这与他们平时的全面训练是分不开的。比如,林肯是一位善于即时演说的人,但你不要忘了,他的大量精彩的演说,都是建立在辛勤的书面准备的基础之上。比如,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辞》,林肯修改了不下数十遍,甚至正式演说的前一天晚上,还在亲自改写稿子。读过《林肯选集》的人,都为他的书信与公文中表现出来的精美的文笔所折服。

书面表达不同于口头表达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的规范性、精确性与简捷性。口语可随个人的声音、个性等采取灵活的形式,还可随意地重复、补充,但书面表达则因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格式,也正因为如此,书面表达具有口头表达无法具备的权威性。人们常说,“口说无凭,立字为证”,打官司、签合同等均要书面形式记叙。这些可是来不得马虎的,常常是“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口和笔,这是现代人成功的两根支柱。牢牢地把握它们,熟练地使用它们,相信成功就在不远的前方向你招手!

3.创造力——世界进步的原动力

创造活动是人类心理的高级活动过程。它是包括知、情、意在内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最高水平上的综合。在这种综合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社会价值的创造性成果的能力称其为创造力。创造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不是模仿,而是探索未知的创新劳动。创造力是独特地解决问题的最高级能力,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开放系统。而且创造力中的诸种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具有高度创造力的人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影响创造力的因素也很多。

生理因素是创造力的自然条件。优秀的身体素质是创造力依存的物质基础,而且许多研究表明,人的创造力有一个最佳年龄区。有人曾统计了从公元600~1960年间,1243位科学家、发明家做出1911项重大创造发明的年龄情况。分析表明,约50%的人在30岁左右即开始做出重大发明创造,有60%的发明是由40岁以前的人做出的。25~45岁是人的创造能力最旺盛、最容易获得成果的时期,其中峰值在37岁左右。即使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年龄也是呈现类似的统计规律:从1901~1979年间305位获奖者中,30~45岁占总人数的62.7%,其中物理奖获得者最佳年龄在25~35岁之间。而化学、生理、医学获奖者取得成果的最佳年龄约在30~40岁之间。

研究表明:创造的最佳年龄还是客观存在的,中青年时期是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期。尽管创造的最佳年龄期是对人才群体的统计规律,但却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有的提前,有的落后,而且学科类别不同,创造的最佳年龄期也不一样。但了解创造的最佳年龄期,对于我们来说有利于做好必要的准备,及时把握创造的最佳时机,合理运筹时间,及时抓住成功的时机。

4.判断力——指示成功的方向

目前,社会上最受欢迎的青年人是那些有精确判断力与非凡经营能力的人。有些人往往只知道按部就班地听从人家的吩咐,去做一些已经计划妥当的事情,而且凡事都要有人详细的指示。惟有那些有主张、有独创性、肯研究问题、善于经营管理的人才是人类的希望,也正是这种人,充当了人类的开路先锋,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一个有迅速而坚决的判断力的人,他的发展机会要比那些犹豫不决、模棱两可的人多得多。所以,请尽快抛弃那种迟疑不决、左右思量的不良习惯吧!这种不良的习惯会使你丧失一切原有的主张,会无谓地消耗你的所有精力。

但这也是年轻人最容易染上的可怕习惯,遇到事情时,明明已经详细计划好了、考虑过了,已经确定了,但有些人仍然畏首畏尾、瞻前顾后而不敢采取行动,还要重新从头考虑,还要去征求各处的意见,东看西瞧,左右思量,无法决断。最后,脑子里各种念头越来越多,自己对自己就越来越没有信心,不敢决断。后果就是,人的精力逐渐耗散,终于陷入完全失败的境地。

我们处理事情时,事先应该仔细地分析思考,对事情本身和环境下一个正确的判断,然后再作出决策;而一旦决定做出之后,就不能再对事情和决策发生怀疑和顾虑,也不要管别人说三道四,只要全力以赴地去做就可以了。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现一些错误,但不能因此心灰意冷,应该把困难当教训、把挫折当经验,要自信以后会更顺利,而成功的希望也就更大。

有些人最终无法成功,并不是缺乏能力,而是因为他们的判断力太差了。他们好像没有自主自立的能力,非得依赖他人,这些人即使遇到任何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也要东奔西走去询问亲友邻人的意见,而自己的脑子里只是胡思乱想,尽管时刻思索但并无定见。于是,越和人商量,越不能确定主意,越是迟疑不决,结果就弄得不知所终。

缺乏判断力的人往往很难决定开始做一件事,即使决定开始做了,最后也往往无法收场。他们一生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消耗在犹豫和迟疑当中了,这种人即便有其他获致成功的条件,也永不会真正获得成功。

一个头脑清晰、判断力很强的人,一定会有自己坚定的主张。他们绝不会糊里糊涂,更不会投机取巧,他们也不会永远处于徘徊当中,或是一遇挫折便赌气退出,使自己前功尽弃。只要是作出决策、计划好的事情,他们一定勇往直前。